?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創新研究

2018-10-23 19:26王妍
中國經貿 2018年15期
關鍵詞:就業創業創新策略校企合作

王妍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在市場經濟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但是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式依然不容樂觀。針對大學生就業創新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校企合作?;诖?,本文以校企合作模式作為探究背景,分析當今大學生創業就業現存問題,進而提出創新方法。

【關鍵詞】校企合作;大學生;就業創業;創新策略

一、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經過近幾十年發展尤為迅速,大學生數量也逐年增多,從而加劇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更是經濟得以平穩發展的基本支撐。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強調,需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將高校畢業大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擴展就業領域和擴大就業范圍。特別是在產業結構調整當中,隨著支持科技含量較高的第三產業飛速發展,新經濟模式發展尤為迅速,已經開發出很多適合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崗位。但是,我國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加劇了市場競爭,就業難的現象被進一步擴大。所以,推動校企合作模式,推動高校和企業的進一步聯系,實現聯合型發展模式,針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與機遇

1.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

自從20世紀70年我國恢復了高考制度后,由于當時大學生數量很少、質量較高,畢業后國家會給予分配,并且崗位供大于求(大學生層面),大學生完全不用擔心就業制度。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取消了大學生包分配的制度,也就是大學生畢業后國家不包分配,學生自由選擇工作。到如今,大學生通過學習專業知識,畢業之后就與高校脫離了關系,就業創業完全憑借自身的喜好,學生由于長時間生活在校園中,與社會接觸非常少,缺乏就業創業經驗,在畢業初期往往會經歷滑鐵盧。再加上我國高校年年擴招,中國大學生錄取率逐年上升,1999年錄取率不到50%,而2016年已經接近90%。大學生畢業人數也近800萬,如此龐大的大學生畢業人數導致失業人數不斷上升,上百萬的大學生沒有工作可做給學生帶來了嚴重影響,所以很多畢業生走向了自主創業的道路。當然,大學生創業人數并不多,相比就業,創業更加艱難,影響因素往往有很多,很多學生因為承受不住壓力最終失敗。

2.校企合作模式給大學生就業創業帶來的機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一方面市場急缺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難以就業,這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高校在人才培養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造成人才培養體系與市場需求相左?,F如今,大量畢業生大學生都面臨著無工作,選擇職業和職業選擇成為大學生和社會共同難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共同構建人才培養平臺,這樣即可讓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需求相相機和。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針對企業崗位培養適合的人才,這樣即可改善大學生就業難、則也難的問題。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培養出實用性人才,通過技術與知識相結合發揮出大學生的優勢。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具有很大的意義,不僅能夠加強國家人力資源開發,還能夠為市場注入鮮活的血液,從而有效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全新的模式,該種模式大學生創業就業不再是緊靠自身,而是憑借合理性教育,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將理論知識轉變成實踐技能,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主要因素

1.教育體制僵化

從我國大環境角度分析,教育體制問題一直是根本問題,雖然我國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深入,但依然是應試教育體制,從小學就以考試評價學生,在校企業學生往往會圍繞著考試成績,分數也成為了教師、家長追求的唯一目標。這樣的教育體制導致學生思想僵化,思維被局限,缺乏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學生思維缺乏廣度和深度,這樣就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經濟。在加上高等教育歷來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課程占據著絕大部分,隨著層次不斷提高理論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實踐也變得更為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2.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相脫節

近些年,大學生就業形式愈加嚴峻也凸顯出了高校環境問題,大學生活環境整體偏輕松、愜意,但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告誡我們,輕松氛圍的大學環境往往難以造就人才,大學生缺乏憂患意識,學生不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這就意味著大學生一出校門就等于失業或待業。同時,高校教育內容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在教育體系中每個學校課堂都有自身特色,受到教師能力和理念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研究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導致課程內容理論化嚴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3.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由于與社會接觸較少,從而導致學生個體能力不足,這是導致大學生就業創業難的根本原因,一個崗位需要能夠勝任的人才,如果大學生無法勝任,勢必會被崗位所淘汰。通過2017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可知,大約有九成的大學生難以找到專業崗位,即使是找到了專業崗位也有很多不適應,所學知識根本用不上,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可見學生在學習期間無法提高自身的個人能力。同時,很多大學生看不清社會形式,大部分學生對自身的薪資要求較高,認為畢業后每月薪資就能夠達到3000-5000元,雖然縱觀市場這個薪資是中等水平,但是作為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往往都是最基層的崗位,這就從心理上產生了落差,表明很多大學生依然沒有走出“精英教育”的光環。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就業創業創新方法

1.提出新制度,轉變人才培養思路

高等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需要借助校企結合模式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這就需要創新人才培養制度、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即提高實踐教育的比例,降低理論教育比例,以理論帶動實踐。第一,校企合作模式中,需要構建深度合作關系,將傳統的“教學——就業”的二元人才培養制度進行創新,形成“教學——實踐——教學——就業”的多元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先通過教育奠定基礎,之后到企業中進行實習,再回到院校補充知識,最后到企業就業。第二,不能忽視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作用,高校需要組建一支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師資隊伍,包括高校專業教師、企業管理、企業崗位精英等,專門展開實踐課程指導,從而將新型人才培養制度落實到位,強化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建設。

2.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建設

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改善人才培養制度,根據企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加強專業素質能力建設,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在企業進行實習,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提高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加強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能力;另一方面,在企業實習當中,學生可以通過請教工作人員或尋找崗位師傅,不斷累積工作經驗,從而提高自身工作的應變能力,提升心理素質。從企業管理層崗位來說,絕大部分管理崗位都對人才有工作經驗的限制,這是因為工作經驗對于一個崗位來說非常重要,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往往處事更好、應變能力更強,所以加強綜合素質建設需要大學生加強企業實習工作,不斷累積工作經驗,這對學生未來發展極為有利。

3.開展靈活性的校企合作

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需要擁有靈活的頭腦和社會經歷。一方面,高校教育當中可以將人才的需求融入到任務當中,如企業想要會計師,那么在會計專業中,可以將自身財務方面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加強高下課程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的聯系性。也可以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針對性進行教育,指出創業道路和提供建議;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到企業業務工作建設中,類似于兼職,企業給予一定的報酬,鼓勵大學生閑暇時間進行兼職,通過實踐努力挖掘自身潛力,再決定自身的就業創業方向。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改變傳統高等教育的避免,給學生提供更好、更加系統的實習平臺,讓學生邊學習、邊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為能力,這樣才能夠推動畢業生有一個良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李新平.基于成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思考與探索[J].納稅,2017(28):192+194.

[2]張紅新.應用型大學模式下校企合作驅動力分析[J].時代教育,2017(15):87+98.

[3]吳麗麗.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7(06):98-100.

[4]賀孝忠.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1):169-170.

猜你喜歡
就業創業創新策略校企合作
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的影響性因素
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業英才俱樂部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考和淺談
新形勢下企業干部管理的創新策略探究
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創新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