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森林資源可利用的分析

2018-10-24 15:31張德軍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6期
關鍵詞:森林資源分析

張德軍

摘 要:森林資源分析是森林生態文明工程建設的基礎,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是合理利用林區森林資源保障;依法治林,深化林區各項改革,加快資源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促進各項產業基地規?;?、集約化經營;本文通過對迎春林業局森林資源可利用進行分析,對今后森林資源經營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森林資源;可利用;分析

森林資源分析是森林生態文明工程建設的基礎,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是合理利用林區森林資源保障;依法治林,深化林區各項改革,加快資源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促進各項產業基地規?;?、集約化經營;為保護天然林、野生動植物及濕地等典型生態系統,積極發展人工林和農林產品精深加工,高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加強森林資源可利用科學經營,實現木質和非木質森林資源可利用的持續,逐漸完成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保護為主的轉型。本文通過對迎春林業局森林資源可利用進行分析,對今后森林資源經營提出改進措施。

1 林地資源現狀

迎春林業局現總面積216928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67016公頃,占總面積的76.99%;非林地面積49912公頃,占總面積的23.01%。區內有林地總面積為144590公頃,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為44742公頃,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為43243公頃,商品林面積為49560公頃,未區劃林地面積為7045公頃,依次占有林地總面積的30.94%、29.91%、34.27%、4.88%。有林地總蓄積為11580618立方米,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蓄積為3688704立方米,一般生態公益林蓄積為3413542立方米,商品林蓄積為3992489立方米,未區劃林地蓄積為485883立方米,分別占有林地總蓄積的31.85%、29.48%、34.47%、4.20%。森林覆蓋率66.65%。

1.1 按起源劃分,有林地天然林面積為116449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80.54%;人工林面積28141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19.46%。

1.2 按林齡劃分,林區內有林地幼齡林面積比重較大,占總量的39.95%;中齡林面積比重次之,占總量的30.85%;近熟林面積比重為24.40%,居第三位;成、過熟林面積比重僅占4.80%。有林地中齡林蓄積占有林地總蓄積的比重居首位,為35.74%;其次為近熟林,蓄積比重為29.76%;再次的是幼齡林,蓄積比重為27.62%。成、過熟林蓄積所占比重為6.80%。

1.3 按林地各優勢樹種(組)劃分,該局有林地天然闊葉混交林面積、蓄積占所有林分類型比重過半;其次為人工落葉松和天然柞樹、楊樹林分,面積、蓄積分別約占有林地總量的一成;針葉林面積、蓄積亦僅占有林地總量的一成,幾乎都為人工針葉樹種。

2 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特點

2.1 該局地處三江平原,其地理位置獨特,除有種類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和其它礦產等資源外,亦有相當可觀的農地資源,農地面積占全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區林地利用率為86.57%,較上規劃期初94.09%,降低7.52個百分點。

2.2 林區十一個林場,森林覆蓋率最低(西豐林場)為26.03%,最高(五泡林場)為97.54%。且只有少數邊遠林場有少量天然針葉林分布。該局森林覆蓋率為66.65%,比上規劃期初的66.86%減少0.21個百分點。

2.3 經過短時期休養生息,該林區雖然齡組面積構成向合理趨勢發展,但其齡組蓄積構成中,林分低齡化仍很明顯。用材林和一般生態公益林中可采資源(含不可及)蓄積為458273立方米,僅占該局活立木總量的3.66%。針葉樹種所占比重甚小,且幾乎都為人工林。用材林和一般生態公益林近成過熟林中,中小徑組蓄積為104萬立方米,占其總量的37%。

3 存在問題及改進經營策略

該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本著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經營理念,以“森林生態文明工程建設”為載體,以科技為先導,以改革為動力,使企業從以木材生產為主漸次跨入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新階段。由于企業現在正處于由于木材產量劇降,而后續項目暫時形不成規模的變革時期,通過對資源可利用經營因素分析,對存在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策略:

3.1 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森林資源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經理期內要以分類經營為基礎,加大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力度,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保護林木資源,適度開發林下資源。要依靠國家政策,鼓勵對林區內荒山、荒地和商品林區進行使用權有償流轉,加快“三權”流轉步伐。要充分利用林區牧草、池塘等資源優勢建立以林為主,林、農、牧、漁合理配制的復合經營模式,構建林區生態經濟體系。注重森林結構調整,改善森林質量。

可采資源雖經有限恢復,但由于長期超負荷采伐經營,其數量明顯不足,且分布散、遠;成過熟林材質明顯下降,優質材、大徑材和珍貴樹種比例下降,次小薪材比例上升。企業逐年大幅降低森林資源消耗,由規劃期初的年耗12.1萬立方米降至目前的6.6萬立方米。該局已由原十七個林場,歸并為十一個林場。林區與周邊農場及腹地村屯混雜,林政管理任務艱巨。所以要以分類經營為基礎,加大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力度,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3.2 林分結構失調。根據企業資源和經濟現狀,發展營林基礎產業,以定向培育、集約經營為發展方向,加快速生豐產原料林、用材林建設速度;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股份制改造、轉讓產權或股權,整體或局部出售、租賃等多種方式,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林產工業產業化升級;要實施大農業、大畜牧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各類生產基地建設,以基地化帶動產業化,突出“綠”、“特”兩大特點,推進農、畜產品加工業等相關產業,實現產品由低價位向高價位跨越,加快林區農場組織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針葉樹所另面積比例12.2%,闊葉混交林占面積比例為87.8%,針闊比為12:88。從材種結構調整和生態功能發揮角度考驗,一般4針6闊的樹種比例較為理想。注重森林結構調整,改善森林質量。

3.3 林分齡組結構失調。本區喬木林齡組結構以中幼齡為主,占的比重較比。從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觀考驗,幼、中、近、成過熟林面積結構比應各占25%較為理想。幼、中、近、成過熟林的蓄積結構比,應為0.5:1.5:3.5。

3.4 森林質量下降。在喬木用材近熟林中,中小徑級組株數、材積,分別占近成過熟林株數年、材積的75.6%和76.9%,而大、特大徑級組株數、材積占24.4%和23.1%。人工林集約經營強度低。人工林經營管理粗放,造林后撫育管理跟不上,病蟲鼠害較為嚴重,林分質量差;人工林樹種仍較為單一,生態穩定性差。據資源和經濟現狀,發展營林基礎產業,以定向培育、集約經營為發展方向,加快速生豐產原料林、用材林建設速度。

3.5 森林資源可利用依據不明確。首先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依據,要嚴格保護好天然林,降低采伐量,適當增加人工林采伐;保護重點公益林,采伐商品林;保護林木資源,適度開發林下資源。要充分利用林區牧草、池塘等資源優勢建立以林為主,林、農、牧、漁合理配制的復合經營模式,構建林區生態經濟體系,發展農業、畜牧業、綠色產品加工和北藥開發等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下崗職工參與股份投資,扶持下崗職工走自謀職業之路;推行計時、季節、臨時合同工等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進一步開展職業介紹和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就業培訓,積極探索勞務輸出手段,建立就業網絡體系,切實抓好再就業工作,維護林區穩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迎春經營方案.

猜你喜歡
森林資源分析
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綠水青山里的奮斗足跡之森林資源督查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新形勢下北方森林資源保護探討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新形勢下加強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工作的構想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