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針刀及彈壓手法復位為主治療粘連性肩周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2018-10-26 07:10葛飛
當代醫學 2018年29期
關鍵詞:小針刀癥候肩周炎

葛飛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立醫院骨科,福建 南平 353000)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治療粘連性肩周炎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為(51.98±8.45)歲,病程為1個月~3年,平均病程(0.95±0.53)年。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2.03±8.51)歲,病程為2個月~3年,平均病程(1.08±0.59)年。兩組粘連性肩周炎患者的性別與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是經X線檢查診斷為粘連性肩周炎,其表現都有肩周疼痛與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外展功能受限明顯等;且通過體格檢查和磁共振排除了肩袖、肱二頭肌長頭腱、肩關節盂唇等部位損傷。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小針刀及彈壓手法聯合中藥與功能鍛煉進行治療。①小刀治療的主要內容為將壓痛最為明顯的部位找到,患者取側臥位或坐位,充分暴露其皮膚,在疼痛點上進行消毒與鋪洞巾,每處部位都采用局部麻醉[3-4]。醫生使用針刀加壓刺入,當針刀刺入病灶后,采用切開剝離法,將其剝離3~5針,如針下出現松動的感覺則將其針刀取出,并用創可貼將傷口覆蓋。一共需治療3次,每次治療的間隔為10天。在治療后每次都必須采用彈壓的手法進行配合治療,在治療的間隔期間需進行中藥輔助治療。②彈壓手法復位的主要內容為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者的患肢向外展開,醫生站在外側,還需與患者進行溝通,讓其患側的肌肉處于充分放松的狀態。其主要操作為首先對其使用拿、?、揉等方法使患者緊張的肌肉放松,之后將患者的患臂抬至最高,然后向上牽拉。使用彈壓手法復位后還要叮囑患者進行功能鍛煉,且在進行肩關節鍛煉時,其活動的幅度應通過患者自身所承受的疼痛感而定[5-6]。每天按摩1次,持續按摩一個月。③中藥輔助治療方式:患者采用中藥熬制的湯劑熱敷在患處。其中藥的處方為制草烏6 g、木通6 g、木瓜10 g、紅花6 g、尋骨風10 g、延胡索6 g、海桐皮10 g、桑枝6 g、艾葉6 g、白芥子6 g與威靈仙6 g;將這些藥材分別打碎并將其裝入制藥袋中,將其使用水煎制60分鐘后將其取出,并瀝干,待到溫度適宜時,使用藥袋將其放在患者的患處進行熱敷。每天2次,治療7天為1療程,需持續治療4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需休息1天。

對照組采用撥旋與針刺的手法并聯合中藥與功能鍛煉進行治療。其主要內容為取患者的肩前、阿是穴、肩貞、中平穴、陽陵泉等穴位進行針刺治療,每天治療1次,治療10次為1療程,需持續治療3個療程。在治療完成后需對患者進行撥旋手法復位治療,每天1次,治療7次為1療程,需持續治療4個療程。治療期間還要進行中藥輔助治療,其主要治療效果與觀察組一致。其撥旋手法復位治療為: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外側,還需與患者進行溝通,讓其患側的肌肉處于充分放松的狀態,其主要操作為首先對其使用拿、?、揉等方法使患者緊張的肌肉放松,從上到下,從前到后依次進行揉搓,然后醫生托起患者患肢的腕關節與肘尖通過左右環轉運動約30次。如患者的患肢為右肩,醫生則站在患者的右邊,將其左手放在患者的右肩上,其右手則放在患者的手腕上,向前與向后通過環轉360°共20次,之后再向上撥伸其15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治療前后的PRI、癥狀、單項癥候療效積分情況。經過治療后,如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肩關節的活動不受限制,活動的范圍也恢復正常則為顯效;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且肩關節的活動也所有改善,活動時只有輕微的疼痛則為有效;如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治療前沒有任何變化,且病情有逐漸惡化的可能則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44例(97.78%);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33例(73.33%);由此可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PRI與癥狀積分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RI與癥狀積分情況。治療前,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對比,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RI與癥狀積分情況(x±s,分)

2.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單項癥候療效積分情況 治療前兩組各項癥候療效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各項癥候療效積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單項癥候療效積分情況(x±s)

3 討論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囊與周圍肌腱、韌帶、滑囊的慢性特異炎癥,其粘連性肩周炎具有常見且多發的特點。針對粘連性肩周炎治療的主要問題是肩關節不容易分解“解凍”,這主要是因參與活動的肌肉太多,肩關節活動的度較大,以及肩關節自身的特點與生物力學所造成。

小針刀治療可對主要的軟組織粘連點進行松解,還能對炎癥區域內的組織內壓有效減輕,并對血管的惡性刺激進行阻斷,以及缺氧與缺血的狀態進行糾正,直接作用與病灶之上,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7-8]。而小針刀治療可以對粘連組織進行徹底分離的關鍵就是松解喙肱韌帶,其操作就是通過對喙突的外側進行疏通剝離,如患者出現喙肱韌帶變性硬化,則針下會出現一定的阻力感,故此時則將刀口90°線轉,讓其喙肱韌帶纖維與刀刃呈現出的方向為垂直,由上向下對其進行逐漸切割、橫行鏟剝,使其針刀的下方出現松動現象則為最佳效果,故此時就達到了“解凍”粘連組織的目的。而彈壓手法復位可將使用小針刀治療松解不到的部位進行徹底撕拉,以達到最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在治療時患者應處于充分放松的狀態,之后再通過瞬間向上牽拉的方式將患者的患肢拉至可達到的最大范圍,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撕裂的聲音。故患者一般會有較強的疼痛感,但大多數患者的疼痛感都會在10多分鐘后消除,之后再通過對患者進行中藥輔助治療,還需叮囑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這樣可有效對局部血液的循環進行改善,還能加快炎癥出現水腫的消退與吸收速度,對患者的病灶周圍處神經進行有效的阻斷,以及刺激血管的惡性,并將痙攣進行緩解,以此防止出現再度粘連的現象,并為患者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9-10]。本研究就采用小針刀及彈壓手法復位為主治療粘連性肩周炎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治療前后的PRI、癥狀、單項癥候療效積分情況,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44例(97.7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33例(73.33%);由此可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小針刀及彈壓手法復位為主治療粘連性肩周炎患者,其治療效果顯著,明顯要優于對照組的治療方式,可有效縮短療程,提升治療效果,還能防止患者出現再粘連的情況,并加快患者的恢復,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小針刀癥候肩周炎
參苓白術散對初治肺結核患者中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小針刀聯合九步八分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來正確認識肩周炎
士的傳統、他者效應和日常審美——作為文化癥候的“羅懷臻創作現象”
8個動作緩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小針刀治療腦卒中后遺癥踝內外翻的效果觀察
“年代劇”中的時間敘事與文化癥候
小針刀配合鉆孔減壓術治療跟痛癥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