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不宜朱質”談談漆器的螺鈿鑲嵌

2018-10-30 08:38邢娜
收藏家 2018年10期
關鍵詞:螺鈿楊明漆器

□ 邢娜

明代黃成的《髹飾錄》書成幾十年后,楊明(黃成,明隆慶年間漆工。楊明,明天啟年間漆工)加以注釋,關于螺鈿的介紹后面,楊明注釋的最后一句“共不宜朱質矣”,并不是在這本書里最引人注意的一句話,它也不是影響工藝質量的關鍵地方,可是釋者的這一句話卻是表現了古代工匠從經驗得來的智慧和審美。沒有嫻熟的技藝經驗,作者就無法把《髹飾錄》從工具到制作的功過得失記錄詳實,但是黃成的文字寫得拗口,減語又富有想像,想從文中獲取更多的工藝信息,實是有些困難,于是楊明在每段都加了一些注釋,利用自身的經驗又擴充了些內容,就如螺鈿條內的“共不宜朱質”。當然就白話文來說楊明的注釋距詳盡還差得遠,20世紀50年代經王世襄先生研究撰寫了詳細的解釋,后又有長北先生繼續做了介紹。

“不宜朱質”從字面上看是指螺鈿不適宜在朱漆上鑲嵌,其實從工藝角度上看,并不是說用朱漆就不能嵌螺鈿,與表面黑漆技法同理,那為什么還要說“不宜朱質”呢,王世襄在《髹飾錄解說》文中解釋:“質地宜黑不宜朱,正是前代漆工總結出來的經驗”。古代工匠依靠世代傳承技藝,師傅的經驗傳給徒弟,徒弟通過大量的實踐,也形成了自己的經驗?!安灰酥熨|”可以是經驗說,也可能在學徒時就被告知最好不要用朱漆搭配薄螺鈿。在長期的工作中,也會認識到這么制做漆器的效果如何。

圖1 明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鈿西廂記圖圓盤南京博物院藏

圖2 唐 螺鈿平脫銅鏡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3 唐 螺鈿寶相花鏡日本正倉院藏

但凡走上工藝美術這一行,多多少少都要有一些美術技巧的學習,工匠的藝術修養的高低決定了手工工藝制品的優劣。晚明著名漆匠江千里,他的“黑漆嵌螺鈿西廂記圖圓盤”(圖1),由螺鈿加工成的建筑精細,園景錯落有致,仕女婀娜,如繪畫般經營位置。江千里喜用西廂記的故事做裝飾,如果沒有很好的繪畫藝術修養,也不會設計和制作出漆盤上精美的裝飾,有佳句:“杯盤處處江秋水,卷軸家家查二瞻”,此意說明江千里的髹漆杯盤可與當時的名家查二瞻的畫媲美。明代中后期,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文藝清新活潑,工藝美術在傾向實用的同時,名匠的審美也是脫離不了藝術大環境的影響。在江千里款的漆盤中,用黑漆以黑代白,螺鈿頂替丹青,成為制作者抒發畫意的載體。

用做螺鈿的貝、螺的不同種類,加工后就會有不同的顏色和厚度,從已知現存的,與螺蚌有關的歷代實物看,唐代以前,螺蚌材料于器物之上還是比較粗獷的鑲于器物,唐代以后,螺鈿材料的質量從厚向薄發展,不同的質量也就采用了不同的技法。從精美程度上看,唐代的螺鈿平脫技藝已經很嫻熟了,加工成形的有一定厚度的螺鈿片貼于漆灰上,再一遍遍髹漆罩于螺鈿上并趨平,經打磨顯露出螺鈿裝飾。而這些唐代平脫工藝所選用,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河南洛陽唐墓出土的“螺鈿平脫銅鏡”(圖2),日本正倉院藏“螺鈿寶相花鏡”(圖3),唐代時,螺鈿材質均呈現晶瑩的白色,從現代常用的螺貝材料對比,應該是適用于厚螺鈿加工的白碟貝、硨磲等這類偏白色螺鈿材料(圖4)。白色螺鈿與黑漆地色相襯,黑白分明,明度對比強烈,使螺鈿裝飾華麗中不失莊重肅穆。唐代的藝術審美,給后世人留下華麗大方的氣質,偏白的厚螺鈿裁切成飽滿風韻的紋樣,與黑質的漆地的對比分明,大氣明快,也正是契合唐時的風采。在正倉院保存的這一批銅鏡和樂器上的螺鈿中,一些還點綴著朱漆和玳瑁,唐代銅鏡的裝飾中螺鈿嵌于黑漆中,螺鈿中又有朱色,構成嵌中嵌的精致搭配,為白色質地的螺鈿又增添了恰到好處的華彩氣韻。

圖4 白蝶貝

圖5 元 黑漆螺鈿廣寒宮圖盤殘片首都博物館藏

圖6 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軸 局部臺北故宮藏

目前能夠明確中國國內的元代螺鈿是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的“黑漆嵌螺鈿廣寒宮圖盤殘片”(圖5),雖然是殘片,卻保留了一棟較為完整的建筑,還有部分樹木、彩云,螺鈿的材料、工藝與現代幾乎無異,《格古要論》后增補中記“元朝時富家,不限年月做造,漆堅而人物細,可愛”。漆器工藝的復雜講究使其自古就屬奢侈的器物門類,精致華美的螺鈿漆器,工藝嚴謹的要求更加嚴苛。藏于日本的宋元螺鈿器物保存狀況良好,因為圖案近似,疑似是螺鈿工藝的漆凳出現在宋畫《秋庭戲嬰圖》(圖6)中。從這些精美細致的例證看,宋代薄螺鈿加工技術已發展成熟。螺鈿的薄厚是通過煮制、切割、打磨加工而成,螺貝的種類也豐富,薄螺鈿的特殊質感在光的照耀下,表面會有幾種顏色相間,從歷代薄螺鈿實物看,多是七彩閃爍的螺鈿片,有的也依據形象刻意裁切出想要的單一顏色,如比較多見的粉或藍。常用的材料有夜光螺、鮑魚貝等,此類材料在陽光的折射下,顏色豐富閃亮,主要呈現出青藍色或淡粉色。這樣顏色的螺鈿經過多遍罩黑漆后打磨露出,螺鈿與漆面持平后,經拋光,螺鈿的華彩與黑漆的幽沉光澤相映,產生耀眼的視覺美感,因此螺鈿“宜黑質”毋庸置疑。宋元時期工藝技術的發展,螺鈿裝飾細膩的風格越來越凸顯,早已與大唐氣質相去甚遠,薄螺鈿鑲嵌工藝巧奪天工,歷代實物中看到螺鈿的卷草紋和寶相花鋪滿整個器身,尤其是在煥發出青光時,若這樣的紋飾通體髹朱漆做色地,就會有俗艷之氣,由光折射出七彩光霞,配以朱色漆,與黑漆比較,明度相近螺鈿紋飾視覺沖擊力就相對減弱,遇復雜圖案易含混不清。楊明解釋說:“凡沙與極薄片,宜磨顯揩光,其色熠熠,共不宜朱質矣?!边@里的極薄片就是薄螺鈿,還有螺鈿碎屑(沙),“其色熠熠”,指明薄螺鈿的七彩霞光不適合與朱漆相配。同理在螺鈿背面襯色的螺鈿漆器,顏色更加明確的視覺效果,更“不宜朱質”。

圖7 明 江千里式黑漆嵌螺鈿云龍紋長方盒故宮博物院藏

圖9 清 厚螺鈿朱漆攢盒故宮博物院藏

圖8 清 百寶嵌五老觀日圖長方盒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在民間,明代的揚州擅長薄螺鈿工藝,并以點螺著稱。江千里是揚州人,現存明代晚期的江千里款漆器,傳存于后世,善用薄螺鈿變幻的色彩,表現樹木、山石、人物、瑞獸,能夠“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故宮藏黑漆嵌螺鈿云龍紋長方盒(圖7),蓋里嵌螺鈿篆書款“江千里式”,蓋面嵌詩一首以及螺鈿仿印“長春堂”“星賁”,盒四壁飾飛龍騰云,龍身下是山石海浪,氣勢巍武,螺鈿切割云紋如發絲,嵌于黑漆之上飄逸流動,雖然部分螺鈿脫落,但仍不失華彩。清代延續前朝螺鈿工藝技術,厚薄螺鈿運用自如,不拘泥受限,百寶嵌與漆器結合,為配合器物上的圖案,螺鈿常會與玉石、象牙、玻璃嵌在一起,如“百寶嵌五老觀日圖長方盒”(圖8),厚螺鈿經雕刻做海水紋與其他材質應物搭配,此處螺鈿明快的質色點亮了整個“畫面”。故宮舊藏一件清代厚螺鈿漆攢盒(圖9),通體髹朱漆,螺鈿為白色或似牙黃的硬(厚)螺鈿,團花圖案相互錯落,盒蓋中心是黑漆團壽。白色與朱紅色相配,少了黑白配的素靜,多了喜慶、紅火,螺鈿的光澤又增添了攢盒的華麗。還有一件朱漆螺鈿百壽炕幾(圖10),朱漆鑲嵌螺鈿壽字,明顯有慶壽之意,顯示富貴氣勢。與偏白色螺鈿的搭配,地漆不管是黑漆還是朱漆,是以漆器或家具的用途選定,需與營造的氣氛不同。所以楊明說得明白“不宜朱質”的是薄螺鈿。清代宮廷也髹制不少薄螺鈿漆器和家具,多以髹黑漆做地色,薄螺鈿顏色華麗,并可精細切裁,適合做人物、花鳥,華麗的庭院、宮殿。清代宮廷不乏此類物件,以片狀、線狀、點狀、沙的形式,組成亭臺樓閣、仕女、頑童等形象(圖11、圖12)?!恩埏椾洝诽钋额愔薪榻B“螺鈿即螺填也。百般文圖,點、鉤條,總以精細密致如畫沙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光華可賞,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劃文?!?《髹飾錄》成書于明代,注釋者楊明也是明代末年的人。明代中后期市民階層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思想意識活躍,民間與宮廷相互影響,促成了明后期的工藝美術的成熟并且多樣化的發展(杭間《中國工藝美學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115頁)。在時代的大背景中,漆器的螺鈿工藝也以多姿多彩示人,輕盈的薄螺鈿可裁切成的形象豐富,順應了器物裝飾的時代需求。而清代螺鈿工藝大體延續了明代中后期風格。

圖10 清 朱漆螺鈿百壽炕幾故宮博物院藏

圖11 清 黑漆嵌螺鈿嬰戲圖梅花式盒故宮博物院藏

圖12 清 黑漆嵌螺鈿職貢圖長方盒故宮博物院藏

朱紅色熱情奔放,黑色內斂沉靜,黑漆和朱漆是先人用生漆調制出的最早的漆色,目前看到的的早期漆器,都以黑紅為主,生漆呈暖色調的深棕褐色,黃漆明度高,不易鮮明,綠沉漆出現較晚。漆色的調配受到溫度、濕度、配料與生漆比例的影響,黑漆容易加工,呈色最為穩定,生漆干燥后呈深棕色系,接近黑色,加入黑料后攪拌成黑漆,現代黑料常用硫酸亞鐵經化學反應后形成的氫氧化鐵。黑色是漆器最主要的漆色。生漆加朱砂或銀珠調制出的朱漆色澤飽滿醒目,也是制作漆器喜用的顏色,中國對這兩種顏料的利用歷史悠久。朱砂又稱丹砂,是天然礦物。銀朱是中國最早利用化學提煉研制的顏料。所以黑漆與朱漆是漆工藝最常用漆色,有單色髹漆,也有兩色相間。螺鈿鑲嵌做漆器裝飾,也是主要見于黑漆或紅漆之上,并以螺鈿的色澤判斷,適用于黑漆還是紅漆。此外,偶見用紫漆嵌螺鈿的漆器,紫漆是接近黑漆的深棕色漆。

縱觀歷代能夠留存后世并被現代人稱頌的工藝精品,漆器的美來自技巧與材料的結合形成的美,嫻熟的技藝,加上對材料的了解,還要有高素質的審美修養,最終制作出美輪美奐的作品。

猜你喜歡
螺鈿楊明漆器
戰國漆器的設計研究
螺鈿鑲嵌工藝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鈿鑲嵌
蒲美合作品選
花梨木嵌螺鈿玉石人物圖頂豎柜
漆器的探秘與鑒賞
漆器收藏三問
平遙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四分之一只燒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