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交通廣播路況信息要與時俱進

2018-10-30 10:15于博文
記者搖籃 2018年7期
關鍵詞:路況互動新媒體

于博文

【摘 要】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受眾獲取路況信息的途徑已經向新媒體傾斜,交通廣播路況信息的地位已經受到沖擊,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傳統廣播路況信息和新媒體路況信息不同的獲取方式,結合實例闡述如何取長補短、與時俱進地改善交通廣播路況信息,以提高受眾對交通廣播節目的黏合度。

【關鍵詞】交通廣播 新媒體 路況 互動

身處4G時代的今天,智能手機的普及,來自網絡、移動媒體以及政務公開的全面圍攻,讓路況信息的獲取不再是交通廣播獨有的模式,如何取長補短、與時俱進的變革交通廣播路況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廣播的魅力源于聲音的傳遞,要學會用互聯網思維從受眾心理分析的角度重新定義路況信息,讓受眾鎖定頻率捕捉到有效信息。

交通廣播傳統意義上獲取路況的方式

路況廣義上是指包括民航、水運、鐵路、客運、高速、城市道路的廣泛路況信息,狹義上則專指城市道路信息,本文所指路況信息偏重狹義上的路況信息。

交通廣播搜集路況信息的傳統途徑依托于當地良好的警臺聯動機制,即電臺利用當地交通管理部門監控設備直觀的播報路況信息,以“面”的方式權威、精準地呈現城市道路交通狀況;依托路面上執勤的交通警察實時傳遞執勤點位的微路況,補充監控探頭看不到的“點”的細節信息,形成路況編制網絡結構;數量眾多的出租車司機、私家車主在駕駛途中自發的播報路況信息也是交通廣播獲取路況信息的重要資源,一方面可以為其他出行人服務,另一方面也是當時50、60后年齡段對電臺的情懷使然,既能打發行車的寂寞,又能獲得在電臺中聽到自己名字的榮譽感;電臺路況信息車對突發事件的路況巡視也是目前路況搜集的一種補充,機動記者收到新聞線索后到達現場播報諸如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導致的局部道路堵塞,以上四種方式就是交通廣播傳統途徑獲取路況信息的方式。

新媒體時代路況信息獲取方式的多元化

隨著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在2015年初開始的井噴式增長以及智能手機終端在百姓中的普及,路況信息的獲取方式逐步多元化。

駕駛員手機中裝載一款導航軟件變成了受眾輕松獲取路況的方式之一,百度導航、高德導航、騰訊導航成為目前三大手機應用商店主力下載的客戶端。根據百度地圖2017年2月數據顯示,百度地圖的市場份額超過70%,每日為用戶提供導航里程數達2億公里之多,百度地圖每日響應位置服務突破720億次。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政府對互聯網智慧城市的投入,各導航公司為當地交警部門創建智能平臺,使得導航公司可以對交警數據和用戶上傳數據綜合對比,利用大數據原理輕松分析出所有城市道路實時的路況實況,從A點到B點所花費的時間和繞行的路線一目了然。

其次,微信作為目前最大眾的社交工具也提供了實時位置顯示、智能導航的誘導功能,隨著出租車司機70后、80后的年輕化,職業司機間微信群報路況等方式更新了年輕一代職業駕駛員駕駛機動車收聽廣播路況的習慣。再次,政府部門為打造智慧城市自制的App,如“交管12123”、沈陽本地的“沈陽易行”“乘車易”,各大移動運營商推出的“路況早知道”等服務,讓多種業務融合發展,如今受眾獲得路況信息的渠道比從前多出許多。

新時代受眾對路況信息的個性化需求突出

傳統路況信息傳遞中我們經常遇到私家車主受眾不會辨別方向、不識街路的情況,也會遇到職業駕駛員熟識交通路況和無法選擇繞行路線的情況,以上兩類受眾對路況的依賴程度都不高,前者擁有手機導航軟件后只需輸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會得到不堵車的最佳行駛路線,后者對路況的需求度本身就不高,再加之叫車軟件的經濟利益影響以及微信群的小眾溝通方式,致使傳統路況信息在交通廣播不可動搖的靈魂地位有所衰減。面對新時代的今天,路況信息節目對交通廣播真的沒有意義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關鍵在于面對新媒體形勢下應該取長補短、與時俱進。

路況信息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思維的轉變

受眾喜歡用手機導航軟件是因為它可以更快捷地獲取實時路況并規劃最佳出行路線,之所以喜歡用微信溝通的原因是雙向的人與人語言(聲音)上的溝通,互聯網思維重視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理念,良好的互動體驗和點對點的服務讓受眾對新媒體的信任度逐步加深。傳統廣播則是單向性傳播的載體,即我說你聽、轉瞬即逝、無從選擇,更多的是籠統的概念化介紹,對于身處某一點位的受眾指向性不強,路況信息互聯網思維的轉變在當下就顯得尤為重要。

點燃網絡受眾熱情 有問必答萬事通

讓廣播的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活起來,以往我們的做法僅限于將收到的信息編輯播出,現在我們需要專業的新媒體編輯將用戶的熱情點燃,每一條微信、微博的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用戶,一個渴望被關注和交流的受眾,當受眾上傳路況信息時我們要及時予以回復感謝之詞,讓受眾有滿足感和被需要感。當微信、微博受眾身處道路擁堵處渴望知道繞行路線或者前方實情的時候,我們要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告知受眾,做到有問必答萬事通。

信息整合取長補短 提高廣播路況信息的黏合度

新媒體大數據下的路況的確比傳統廣播路況獲取得更精準,但目前紛繁復雜的數據和政務部門的專業名詞讓普通受眾很難在駕車中有效理解路況的表述,這時我們就需要學會信息整合取長補短,利用大數據信息發現路況熱點,結合傳統路況獲取方式。

比如,交警、路況報道員、車友路況等方式發現路況熱點原因,將難懂的數據信息翻譯成普通車友能聽懂的信息,這就會讓受眾高黏度再次回歸廣播之中。

因為受眾在開車時就想知道我自己要走的道路是否堵車?需要多長時間能到達?為什么會造成堵車?前方道路多久能暢通……這就是我們要對比分析解決的問題所在。

比如,導航地圖顯示前方某條街從A到B車速為13公里/小時(理論測速不代表實際車速),紅色飽和路段為1.2公里,我們可以結合交通廣播良好的交警資源,以具體標志性建筑物代替街路的方式,告知受眾前方道路擁堵的原因,并給出具體繞行方案和受眾駕車實際感受到的車速。

再比如,在廣播中如果從高速部門得到消息:丹阜高速公路G1113(沈陽本地人稱之為沈丹高速)從沈陽站到桃仙站因天氣原因臨時施行交通管制,我們的路況主持人需要將上述官方用語翻譯成沈陽本地人能聽懂的路況,即沈丹高速機場路段因降霧原因暫時封閉,請繞行沈本大道去機場。

在新媒體時代的當下,諸如手機導航、車載導航、微信、微博社交工具等人工智能還在逐漸完善,尚不能完全替代人類有感情有溫度的分析。根據賽立信2017年收聽年鑒分析,交通路況依舊是受眾喜愛交通廣播的重要原因,占受眾經常收聽的十一大類別節目中的近三成比例,交通廣播路況信息依舊是現階段節目中的重點,只不過我們要知己知彼、與時俱進,善于發現自身長處和利用新媒體時代的便利,讓交通廣播的路況信息更具有指導、互動和溫度。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

猜你喜歡
路況互動新媒體
高速公路路況信息系統
從路況報道看廣播“類型化”新聞的要素構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高速公路實時路況分析系統方案
奧巴馬與勞爾本周“互動”
淺談微信在路況信息發布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