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外線照射實驗動物的皮膚光老化模型研究進展

2018-10-31 10:52王詩萌李甜楊田野
中國美容醫學 2018年7期
關鍵詞:動物模型抗衰老

王詩萌 李甜 楊田野

[摘要]皮膚像人類其他器官一樣,隨時間而衰老。但又不同于其他器官,影響皮膚衰老的一項重要的環境因素是紫外線輻射。隨著大氣臭氧空洞的增加、環境光污染的加重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皮膚因光損傷導致的紅斑、皺紋、色沉、彈性減弱等問題。對光老化皮膚的治療方法則更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但因自然光老化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所以有關光老化的實驗大多建立在光老化實驗動物模型的基礎上。因此,建立一個可靠的更接近于人類皮膚自然光老化的模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當前光老化的發生機制、光老化模型造模方法、檢測標準進展歸納總結如下。

[關鍵詞]皮膚衰老;光老化;抗衰老;動物模型;紫外線輻射

[中圖分類號]R339.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8)07-0146-05

Abstract:Skin,like other human organs, skin anginghappens with time. But different from other organ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ing skin aging is ultraviolet radiation . With the increase of ozone hole in the atmosphere, the aggrav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ght pollu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skin caused by photo damage and photoaging, such as erythema, wrinkles, pigmentation and elasticity declin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photoag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However, natural photoaging is a long process, so most of the experiments of photoaging is a step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of photoaging.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model closer to the natural photoaging of human skin. This review mainly summarizedthe mechanism of photoaging, the modeling methods of photoaging, and the progress of detection standard.

key words: skin aging; photoaging; anti-aging; animal model; UV radiation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并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保護著人體免受外界理化因素及微生物的侵襲。但與此同時,它也是最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的器官,其中紫外線、寒冷、風吹及化學暴露均可導致皮膚受損及老化,而紫外線是誘發人類皮膚光老化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1-2]。光老化的外觀特點是皮膚粗糙,皺紋加深并伴有色素沉著,病理特點是表皮角化不良伴異常增生,真皮變薄、膠原減少、彈性纖維降解等[3]。而紫外線在誘導光老化的同時,也可以引起多種皮膚病變,甚至是皮膚惡性腫瘤。所以光老化在當代已經以一種疾病及綜合征的姿態而成為研究熱點[4-5]?,F今對于抗光老化的治療研究中,由于存在倫理限制及不便因素,研究者們常常先建立起實驗動物光老化模型后,再進行下一步治療研究。但由于光老化發生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多樣,如何建立起更具有代表性及更貼近于人類光老化皮膚的模型,尚缺乏一定評價標準。本文通過對光老化的發生機制、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光老化實驗動物及照射光源的選擇進行一定歸納,并最后總結出評價光老化的研究指標,以期為進行實驗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1 光老化的發生機制

太陽發射多種色譜光源,波長各不相同并相互作用,包括紫外線(ultraviolet, UV)、可見光和紅外線(Infrared Radiation,IR)。光老化的發生機制不僅復雜又相互作用,其主要機制及學說有:細胞基質異常降解、自由基及線粒體突變學說、免疫抑制及炎癥浸潤等[6]。從分子機制講,UV輻射可以使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得到累積,一方面ROS可以使端??s短,另一方面又可以損傷核DNA,同時又可活化細胞表面受體,誘導核轉錄復合物活性蛋白(activator,protein,AP-1)活化,而AP-1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膠原蛋白合成、促進膠原蛋白分解,同時又參與免疫調節,促進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的轉錄(MMP是一種膠原酶,可促進膠原降解);而AP-1不僅會阻止轉化生長因子(TGF-β)轉錄及還會降低TGF-β受體水平,從而抑制膠原合成[7-8]。

自然光中的紫外線按照不同的波段,又分為UVA(ultraviolet, UVA)、UVB(ultraviolet, UVB)、UVC(ultraviolet, UVC)。由于UVC在穿過地球時會被臭氧吸收,所以紫外線所引起的皮膚光老化基本可以看作是UVA及UVB的作用。簡單地說,UVA通過激活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信號傳導通路,促進 MMPs表達生成,抑制膠原的合成[9-10]。而UVB則通過抑制機體免疫系統,促進MMPs表達生成,抑制膠原的合成[2,11]。日光中紅外線和熱量可以誘導皮膚新生血管的生成[12]。CHO[13]曾經通過研究證實,IR和熱能夠誘導皮膚新生血管和炎癥性細胞浸潤,再通過MMPs破壞真皮的細胞外基質,改變皮膚的結構蛋白,從而加速皮膚的光衰老表現。

2 光老化的分型

光老化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程度不同,進行光老化的分型研究有助于我們在光老化的模型研究中進行分類描述?,F今仍然沿用的是Glogau分型,它是通過對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程度及情況進行光老化分型[10],見表1。

3 光老化與自然老化的區別

自然情況下,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及外出活動的影響,在光老化和自然老化同時相疊加的作用,形成了人類老年時的皮膚臨床表現。然而,自然老化與光老化,因其機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區別表現。了解這些區別有助于我們建立更貼近于人類皮膚衰老的模型。劉瑋等[14]曾經根據年齡、原因、影響因素、范圍、臨床及組織學特征、并發腫瘤等方面對皮膚光老化和皮膚自然老化進行區別,見表2。

4 光老化模型實驗動物的選擇

在模型動物選擇方面,可以選擇嚙齒類的實驗鼠和及小型豬。但因為小型豬具有難飼養,價格高以及難以操作等缺點,所以國內外大多學者選用更易于操作和飼養的實驗鼠作為光老化模型動物。20世紀80年代,國外研究者使用Skh-1(hr/hr)無毛小鼠,成功地模擬出了光老化的皮膚[15],并且認為該小鼠的皮膚組織學改變十分貼近人類皮膚光老化改變[16]。SKH-1無毛小鼠由Charles Rive從斯坦福大學引進,它因具有穩定無毛基因,是國外常用的皮膚病、皮膚腫瘤及皮膚光老化損傷的動物模型,但因價格昂貴限制了其在國內的應用。2015年,Jeong[17]首次使用裸鼠(nu/nu)作為光老化模型實驗動物,并發現因為裸鼠的修復能力較強,所以其最小紅斑計量(MED)比無毛老鼠更大,需要更頻繁的照射。裸鼠因同樣具有無毛特征、無胸腺缺乏細胞免疫,因而更適合進行光老化模型后的人細胞治療實驗,而成為研究學者探討后續干細胞治療的熱門動物。但因裸鼠的飼養及環境需要較高的清潔等級,限制了其國內應用。由于各種因素,國內學者常常選擇使用人工脫毛后的SD大鼠作為光老化模型動物[4-5,18]。然而在自然狀態下,SD大鼠因喜夜間活動所以并不會受到紫外線的照射而產生光老化皮膚改變,同時反復多次人工脫毛會給皮膚帶來一定的刺激,影響實驗結果,所以SD大鼠并不適合作光老化模型動物[19]。

5 造模的紫外線光源選擇

從上述光老化的發生機制中可以看出,UVA及UVB是引起光老化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UVA是指波長315~400nm的紫外線,穿透能力較強,可穿透表皮至皮膚基底層和真皮層,是皮膚變黑的主要元兇;UVB是指波長280~320nm的紫外線,易被表皮所吸收,主要引起皮膚紅斑、皮膚皺紋粗糙加深[2]。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及實驗室環境,研究人員選擇的輻照光源往往不同。由于老鼠的皮膚常常較人皮膚薄,所以有許多學者選擇用穿透能力不是那么強的UVB作為光源。但在自然日光中UVA的劑量是UVB的500~1 000倍,所以也有許多學者選擇用UVA+UVB光源同時照射來模仿自然狀態下的光照[4,20]。

6 造模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6.1 紫外線的危害:紫外線照射具有殺菌作用,可以影響和調節人體呼吸、循環及免疫系統等,但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會引起電光性眼炎及白內障[21]。Podskochy等[22]采用波長310nm的紫外線照射兔眼角膜76h后,兔眼的角膜出現細胞損傷、水腫、混濁的改變。所以在造模的過程中,實驗員及實驗動物都應該進行一定的保護措施,以避免紫外線給實驗動物帶來除光老化的其他副損傷,而影響實驗結果。

6.2 最小紅斑劑量的確定:最小紅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是指在一定光源或特定波段光線照射下所引起的照射部位在24h后仍可察覺紅斑的最小照射劑量[23],通常由兩名以上有豐富經驗的觀察者所判定?;驹谒形墨I中,研究員均以MED為起始照射劑量,并以周為單位逐漸遞增照射劑量。然而在不同的文章中,即使是同一種實驗動物,其最MED、照射頻率卻不盡相同。雖然MED的定義明確,但實際MED的值卻較難判斷,給實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進行實驗之前,一定要進行預實驗判斷MED,摸索照射劑量,才能最大地減小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7 檢測標準的選擇

光老化模型是一個影響因素多、耗時長、檢測指標復雜的模型。雖然光老化的實驗模型研究數量較多,但對于光老化模型成功的檢測方法常常見仁見智。筆者通過閱讀大量文獻,歸納出光老化的評價指標大多集中在大體肉眼觀察、三維掃描或皺褶復制品分析法、病理切片及特殊染色的鏡下觀察、免疫組化定量分析。具體檢查指標,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I型膠原蛋白的檢測至關重要,這從光老化的發生機制可推斷出,老化的外觀改變主要是由于皮膚膠原的成分及性狀改變。人類皮膚中的膠原主要由I型和Ⅲ型膠原組成,I型膠原占85%,既可以維持皮膚飽滿充盈又可以承受拉力;而Ⅲ型膠原是幼稚膠原,膠原纖維較細;日光的照射影響了Ⅰ型膠原的合成,改變了Ⅰ型和Ⅲ型膠原比例,從而導致了皮膚松弛、彈性降低、皺紋加深的臨床表現[25]。所以,在驗證光老化模型是否成功時,應有一定的對于皮膚膠原檢測的實驗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影響皮膚膠原蛋白含量的因素不僅只有紫外線。因此,僅有膠原含量的檢測并不能代表光老化模型成功,還應該結合光老化發生機制對組織中進行AP-1、MMP、SOD,甚至是細胞中ROS的檢測。

8 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光老化模型實驗影響因素較多、成本較高、耗時較長。選擇不同的實驗動物、MED、照射頻率、紫外線光源等均可較大地影響到光老化模型的檢測指標。筆者通過閱讀國內外文獻發現裸鼠因其具有以下優勢,成為學者們常用的光老化實驗動物:①裸體無毛,免除了脫毛給皮膚帶來刺激和損傷,減少了實驗影響因素;②光老化裸鼠的皮膚與人皮膚老化改變相似[19]。但是裸鼠本身皮膚松弛,幼年裸鼠皮膚便有大量褶皺,這對模擬人類正常老化中的皺紋具有一定影響,加之其表皮十分菲薄,較低的照射劑量即可造成皮膚損傷,出現表皮破損、出血,如此反復還會生成瘢痕。而一旦形成瘢痕,則會因瘢痕存在的大量膠原組織而影響最終膠原的檢測,從而導致實驗失敗。所以,把握準確的MED及照射劑量是實驗關鍵。筆者認為MED不僅與動物本身的種類、年齡、皮膚薄厚程度不同而不同,還與實驗室本身的環境有關。所以,如果使用裸鼠作光老化動物模型,一定要開展本實驗室的模擬預實驗,切不可參照其他文獻照射劑量而盲目開始照射。

光老化造模的時間相對較長,根據不同動物皮膚厚度不同,照射劑量亦不同。但無疑過長的紫外線照射會致動物眼睛損傷,一旦損傷則會給實驗帶來干擾因素,影響實驗結果。所以,為了確保照射劑量較準確,照射部位精準,照射時固定實驗動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麻醉雖然操作簡單,但難以控制麻醉劑量,易致死,而且光老化照射次數多,反復麻醉不推薦使用。如果可以就不同的實驗動物進行頭部及重要部位的遮擋及四肢固定,這樣既可以進行自身照射后效果對比,又可以簡易地判斷MED,是較為理想的照射方法。

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求美者的不斷增多,治療光老化皮膚的方法將多種多樣?,F已有多篇文章證明了脂肪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維甲酸、點陣激光等均具有治療皮膚光老化的作用[17,26-28]。鑒于這一特點,未來光老化老模型必定會在對抗衰治療的探索中不斷完善,更加與人類衰老皮膚相似。

[參考文獻]

[1]Fisher GJ,Kang S,VaraniJ,et al.Mechanisms of photoaging and chronological skin aging[J].Arch Dermatol,2002,138(11):1462-1470.

[2]曾麗,胡晗菲,謝紅炬,等.皮膚光老化的研究進展[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5,43(2):226-229.

[3]ImayamaS,UedaS,Isoda M.Histologic Changes in skin of hairless mice following peeling with salicvic acid[J]. Arch Dermatol,2000, 136(11):1390-1394.

[4]郭魯義.實用光老化動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08,17(2):235-237.

[5]張璃,梁虹.小白鼠皮膚光老化模型的建立[J].廣東醫學,2005,26(12): 1642-1643.

[6]Fisher GJ,Kang S,Varani J,et al.Mechanisms of photoaging and chronological skin aging[J].Arch Dermatol,2002,138(11):1462-1470.

[7]W?sterP,RosdahlI,?llingerK.Cell fate regulated by nuclear factor-κB- and activator protein-1-dependent signalling in human melanocytes exposed to ultraviolet A and ultraviolet B[J].J Br Dermatol,2014,171(6):1336-1346.

[8]劉媛,李福民,廖金鳳,等.皮膚光老化機制研究進展[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6,45(6):479-481.

[9]Xu Q,HouW,ZhengY,et al.Ultraviolet A-induced cathepskin K expression is mediated via MAPK/AP-1 pathway i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J].PLoS One,2014,9(7):e102732.

[10]Glogau RG.Physiologic and structur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gingskin.[J].Dermatol Clin,1997,15(4):555-559.

[11]Wenk J,Btenneisen P,Meewes C,et al.UV-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photosging[J].Curr Probl Dermatol,2001,29:83-94.

[12]宣敏,程飚.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 4375-4380.

[13]Cho,Shin MH,Kim YK,et al.Effects of infrared radition and heat on human skin aging in vivo[J].J Investing Dermatol Symp Proc,2009,14(1):15-19.

[14]劉瑋.皮膚光老化[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3,32(7):424-427.

[15]Molonely SI.The hairless mouse model of photoaging: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rmal elastin,collagen,skin thickness and wrinkles[J].Photochemi Photobiol,1992,56(4):505-511.

[16]Svohodva A,Waherova D,Vostalova J.Ultraviolet light induced alteration to the skin[J].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ipmoue Czech Repu,2006,150(1):25-38.

[17]Jeong JH,Fan Y,You GY,et al.Improvement of photoaged skin wrinkles with cultured human fibroblasts an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 comparative study[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5,68(3):372-381.

[18]楊汝斌,萬屏,劉玲,等.SD大鼠光老化模型中氧化性損傷及燈盞花素的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6):1180-1182.

[19]石瀟,陳煒.反復紫外線照射建立皮膚光老化模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5046-5048.

[20]陳旭,王瑩,鞠梅,等.皮膚光老化小鼠模型的構建[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30(3):131-136.

[21]孫曉晨,張放,邵華.紫外線對人體健康影響[J].中國職業醫學,2016,43(3):380-383.

[22]Podskochy A,Gan L,Fagerholm P.Apoptosis in UV-exposed rabbit corneas [J].Comea,2000,19(1):99-103.

[23]葉聰秀,萬苗堅,易金玲,等.廣州地區正常人紫外線最小紅斑量的測定[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5):1994-1996.

[24]Hee Jung L,Eo Gin L,Sangjin K,et al.Efficacy of microneedling plus human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for skin rejuvenation:a randomized,controlled,blinded split-face study[J].Ann Dermatol,2014,26(5):584-591.

[25]史春艷,姚春麗.紫外線致皮膚光老化治療過程中Ⅰ型、Ⅲ型膠原的表達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0):1831-1832.

[26]史春艷,王兵,張萍,等.MSCs對紫外線誘導皮膚光老化大鼠模型凋亡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13-4414.

[27]佟佳馨,吳景東.桃紅四物湯大鼠含藥血清對光老化人皮膚模型成纖維細胞增殖影響與維甲酸等效性隨機平行對照[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10):154-157.

[28]許曉鶯.點陣激光治療皮膚老化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0):239-240.

[收稿日期]2018-05-07 [修回日期]2018-06-22

編輯/李陽利

猜你喜歡
動物模型抗衰老
英國禁止化妝品胡吹抗衰老功效
橘絡對D—半乳糖致亞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中醫抗衰老研究進展
生物同源性荷爾蒙平衡療法和臨床實踐的抗衰老應用
4種冠心病氣虛血瘀證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較
類風濕關節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膝關節滑膜炎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
實驗性高脂血癥動物模型比較分析
瑞士全面封殺羊胎素療法:抗衰老作用并無科學依據
身體各部位最佳抗衰老食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