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質性與非器質性房性早博24小時心率變異性分析

2018-11-01 06:40陳芹陳士金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8年5期
關鍵詞:房性器質性變異性

陳芹 陳士金

1.三峽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心電圖室;2.三峽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湖北宜昌 443000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縮(房早)、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等多種類型,其發生機制與折返激動、觸發活動、異位起搏點興奮性增高有關[1]。其中,非器質性房早患者臨床癥狀一般不明顯,通過去除誘因、心理干預、行為糾正等療法,往往可得到明顯改善;器質性房早患者發病時基礎心臟疾病可明顯加重,并伴有心悸、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預后質量一般[2]。大量研究顯示,心律失常的發生與自主神經功能變化有關,而心率變異性能夠為自主神經功能評估提供可靠參考[3-4]。因此,本文對比器質性與非器質性房早患者心率變異性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已征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19例房早患者納入此次研究,器質性組108例、非器質性組111例?;颊呔浶碾妶D、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明確房早診斷[5],近2周內無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史,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排除合并室速、室顫、持續性房顫、起搏器植入者,以及合并其他內外科危急重癥者。

1.2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24小時心率變異性檢測,使用BMS Century 3000 24小時動態心電圖分析系統(美國世紀公司),行24小時心電信號連續檢測。導聯選擇[6]:V1:胸骨右緣第4肋間;V2:胸骨左緣第4肋間;V3:V2與V4連線中點;V4: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交叉處;V5:左腋前線與V4相同水平線;V6:腋中線V4相同水平線,以及左右鎖骨下窩中1/3處及左右下胸壁各粘貼1個電極。向患者詳細介紹動態心電圖記錄過程中注意事項,囑患者詳細記錄工作、休息、活動、就餐、服藥等日?;顒忧闆r,若期間出現房早相關癥狀,由患者詳細記錄癥狀發生時間、持續時間、癥狀感受,并于24小時后回院撤機。

1.3 分析統計方法

動態心電圖儀撤機后,將數據導入分析軟件,軟件自動進行抗噪去干擾、去除異位節律等處理后,獲取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時域指標),包括全部竇性R-R間期的總體標準差(SDNN)、均值標準差(SDANN)、SDNN指數(SDNNinde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及相鄰NN間期相差>50 ms的個數占總心跳次數百分比(PNN50)[7]。按照患者房早類型,將其分別納入偶發房早亞組、復雜房早亞組。偶發房早:動態心電圖示房早<100次/24小時;復雜房早:動態心電圖示房早>700次/24小時,伴多源房早、成對、呈聯律或短陣房速[8]。對比各組患者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差異,采用SAS 9.2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并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計算上述指標與器質性、非器質性房早頻率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亞組分組結果

器質性組108例患者中,47例為偶發房早,61例為復雜房早;非器質性組111例患者中,51例為偶發房早,60例為復雜房早。

2.2 各組患者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

器質性組復雜房早亞組SDNNindex、RMSSD、PNN50低于偶發房早亞組;非器質性組偶發房早亞組SDNN、SDNNindex、RMSSD、PNN50高于器質性組偶發房早、復雜房早亞組,其復雜房早亞組SDNN、PNN50均高于器質性組偶發房早、復雜房早亞組,其復雜房早亞組SDNNindex、RMSSD高于其他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

表1 各組患者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偶發房早亞組比較,*P<0.05;與器質性組偶發房早亞組比較,#P<0.05;與器質性組復雜房早亞組比較,&P<0.05

復雜房早(n=60)SDNN(ms) 124.25±24.81 121.75±25.63 142.39±28.71#&155.62±27.99#&SDANN(ms) 119.87±23.59 116.58±18.37 131.08±25.66 138.80±31.57 SDNNidnex(ms) 47.62±13.05 43.81±7.55* 50.12±11.38#& 61.62±15.34*#&RMSSD(ms) 28.26±4.57 24.69±4.83* 33.71±6.59#& 52.79±13.07*#&PNN50(%) 3.31±0.95 2.09±0.57* 7.58±1.31#& 12.68±2.71#&指標器質性組(n=108) 非器質性組(n=111)偶發房早(n=47)復雜房早(n=61)偶發房早(n=51)

2.3 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與房早頻率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示,SDNN與器質性房早患者房早頻率呈負相關,RMSSD、PNN50與非器質性房早患者房早頻率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24小時心率變異性指標與房早頻率的相關性分析(r值)

3 討論

房早當有明顯癥狀或因房早觸發室上性心動過速時,應給予治療。因此,除早期診斷外,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分層評估與干預策略制定也至關重要[9]。心律失常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具有密切關聯,而心率變異性能夠為自主神經功能的無創定性、定量評估提供可靠參考[10]。心率變異性是指連續逐次竇性心搏RR間期之間的差異,可同時反映心臟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功能狀態,并體現出自主神經對心率調節的能力[11]。在心率變異性的時域分析指標中,SDNN能夠反映自主神經功能的整體變化,SDANN與心率變化中長期變化成分有關,RMSSD常用于快變化成分大小的判斷,而PNN50則可描述心動周期的逐搏變異特點[12]。在本次研究中,非器質性組復雜房早亞組SDNN、RMSSD、PNN50大幅升高,說明患者自主神經功能及迷走神經功能處于明顯亢進狀態,此時鉀外流增多、鈣內流減少,是造成心房不應期縮短、異位激動點興奮閾值降低的主要原因,而上述變化可造成房室傳導減慢、促進房早發生[13-14]。對于該類患者,β受體阻滯劑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應考慮自主神經調節藥物[15]。

器質性心臟病伴偶發房早時,患者心率變異性呈下降狀態,考慮與器質性心臟病所致迷走神經功能損傷有關,同時,患者往往伴有交感神經功能相對亢進,此時心房肌細胞興奮性上升,但血漿高兒茶酚胺水平使得心肌對竇性心律的調節作用受限,故即便存在較大的張力波動,患者心率變化幅度仍較低[16-17]。在去除誘因、治療基礎疾病的前提下,β受體阻滯劑對該類房早的治療效果值得肯定。器質性心臟病伴復雜房早時,患者心率變異性進一步下降,說明患者迷走神經功能損傷及交感神經功能均較為嚴重,而該類患者有著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發生風險[18],各類基礎疾病、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使用尤為必要。

綜上所述,不同病因、不同類型房早患者心率變異性存在明顯差異,器質性心臟病伴房早者心率變異性下降,且復雜房早往往伴有心率變異性的進一步下降,而非器質性心臟病伴房早患者心率變異性有所上升,且復雜房早者心率變異性上升更為明顯,其原因可能與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功能變化有關。

猜你喜歡
房性器質性變異性
房性期前收縮與心房顫動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房性期前收縮與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觀察運動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對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早搏的診斷效果及對心房撲動發生率的影響
《思考心電圖之164》
五種途徑辨別陽痿
抑郁癥與器質性疾病
動態心電圖對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
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治療近況
清肺止咳湯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40例
穩心復脈湯聯合心律平治療房性心律失常4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