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分析

2018-11-02 06:12張碧岱劉鎖萍宋興平馮麗赟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18年6期
關鍵詞:旱作覆膜節水

張碧岱,劉鎖萍,宋興平,馮麗赟

(山西省農科院隰縣農業試驗站,山西隰縣 041300)

馬鈴薯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其喜好陽光,但是卻不耐高溫,怕旱、怕澇,所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采用了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進行栽培,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優勢

馬鈴薯生長喜好冷涼的環境,而且在其生長的過程中,薯塊要求土壤環境疏松透氣、涼爽濕潤。在結薯期對水分要求比較敏感,遇到干旱,土壤水分主要維持其植株生長,薯塊就會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是影響馬鈴薯產量的主要因素,所以針對這一情況,在旱作馬鈴薯生產中采用了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有效的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新已經成為現階段農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在農作物的栽培技術方面也應創新和發展,因此,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出現,而且被廣泛的應用于農作物栽培中,尤其是馬鈴薯生產中[1],是栽培技術創新的必然結果,也是對旱作馬鈴薯生產技術極大的提高。首先,在馬鈴薯種植栽培的過程中,采用旱地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是一種創新的方式。其次,利用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可以實現馬鈴薯生產過程中增溫保墑的作用,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進而提高馬玲薯生長的質量以及產量。第三,利用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不僅能夠促進馬鈴薯的產量的提高,還可以促進當地馬鈴薯新品種的應用推廣。第四,由于種植馬鈴薯地區的耕地一般屬于坡耕地或者是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的地塊,受季節性干旱的影響非常的嚴重,所以利用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技術可以有效的控制馬鈴薯不受季節性干旱的過多影響。

2 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現狀

馬鈴薯相比其他的農作物而言,其適應性比較強,而且對于周圍生長環境的要求也不嚴格,所以馬鈴薯在農業種植中非常的受歡迎。但同時馬鈴薯如果在生長的過程中,水分不足就會嚴重的影響到馬鈴薯的生長,進而降低馬鈴薯的產量及質量,通過應用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之后,有效的改善了馬鈴薯的生長環境,使得馬鈴薯種植田水分蒸發量降低,抗旱性得到整體提高,進而促進馬鈴薯的產量提升。

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2]。首先,在馬鈴薯栽培的過程中,由于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技術的先進性,種植農戶掌握的技術不足,無法達到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的理想效果。其次,由于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中覆膜寬度、集雨面大小、露地的比例、種植部位的不同等農戶掌握不好,造成馬鈴薯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使用不當,影響到馬鈴薯的生長。第三,在馬鈴薯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和傳統的栽培技術相比,過多依賴農業機械,使得馬鈴薯的種植成本增加。第四,農戶在選擇馬鈴薯的品種以及種植密度的時候,如果沒有與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相結合,同樣也會影響到馬鈴薯的田間生長和產量水平。第五,在馬鈴薯種植時由于種植密度較小,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無法充分的發揮其作用。有些農戶忽視了馬鈴薯種植的輪作倒茬,進而使得馬鈴薯種植的病蟲害發生嚴重影響產量。第六,在使用覆膜集雨節水技術栽培馬鈴薯之后,由于薄膜不能及時的處理,造成了環境污染,進而影響到后茬農作物生產,使農民今后農業生產的經濟收入受到影響。

3 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應用

在馬鈴薯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農戶不僅需要提升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同時還需要掌握覆膜集雨節水的技能,所以針對旱作馬鈴薯生產應用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在當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

3.1 加大對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宣傳和示范

在馬鈴薯種植的地區,首先,縣、鄉相關部門應組織專家組,對農民的馬鈴薯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進行培訓,使得農民不斷掌握該項技術并應用于馬鈴薯生產。其次,政府應加大對該項技術推廣的重視程度,加大投入力度,進而有效的推動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發展。第三,對于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推廣,鄉鎮應根據馬鈴薯生產不同的生長階段,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技術講座及去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技術指導,從而有效的提高農民的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水平。

3.2 加強因地制宜制定技術措施

由于馬鈴薯種植地塊不同使用的集雨面與膜側露地不一,所以應根據地形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結合當地實際的降雨量、土壤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方案,通過不同覆膜方式的具體應用,有效的提高自然降水水分的利用率,促進覆膜集雨節水技術充分的發揮其作用,提高馬鈴薯的生長質量和產量。

在山西的晉西南山區種植馬鈴薯一般都是緩坡地,我們在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了該項技術的試驗研究,研究共設4個處理,平均行距為70cm,早春覆膜。具體試驗設計如下:處理1是集雨面膜寬40cm,膜側露地是30cm種植一行;處理2是集雨面是50cm的膜側露地是20cm種植一行;處理3是集雨面60cm,膜側露地是80厘米種植兩行;處理4是行距為70cm沒有集雨面的露地平種(對照)。

圖1 田間種植

表1 產量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1產量結果最高,處理2和3產量結果也高于對照處理4。由此可見,覆膜集雨節水栽培不同的覆蓋方式,由于集雨面的大小不同播種方式不同產量表現各不相同,總體來講都增產。此外,又因為栽培的方式不同使得它們之間的農藝性狀不同(表2),從而影響經濟效益不同(表3),相比較而言,整體上還是第一種方式比較好。

表2 農藝性狀

表3 經濟性狀

根據以上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的是緩坡地種植馬鈴薯采取第一種方式覆膜集雨節水效果好,產量高,商品薯率明顯提高,增加了農民種植馬鈴薯的經濟效益。所有在旱作馬鈴薯生產中,根據馬鈴薯種植地的情況針對性地選擇覆膜集雨節水技術非常重要。

3.3 優化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

為了使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很好地發揮作用,必須使馬鈴薯種植的其它高產配套技術同時發揮作用。在馬鈴薯種植時,一定要注意種植田的輪作倒茬,可以大大減少馬鈴薯生產田病蟲害的發生,特別是病害的發生。其次,一定還要重視品種的選擇,根據生產條件和氣候特點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品種,并且要大力推廣和應用脫毒種薯,進而使得覆膜集雨節水中的地膜、保水劑和壟溝栽培的作用充分發揮,提高馬鈴薯的單產水平。第三,馬鈴薯的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一定要在早春地表解凍15cm以后進行起壟覆膜,這樣既可以保證原有墑,還可以積蓄覆膜時期到種植期間的降雨,為馬鈴薯的播種及生長期積蓄足夠的水分。

3.4 加大對于覆膜集雨節水技術使用后的管理

在使用完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之后,地膜就會破碎,這些破碎的地膜會形成農業生產垃圾,土壤無法降解這些薄膜塑料,最終就會造成環境污染,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及時的處理地膜碎片,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總之,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應用,使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馬鈴薯生產能夠有效收集和利用有限的自然降水,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使得旱作馬鈴薯生產水平上一個新臺階,產量明顯增加,質量不斷提升,為旱作馬鈴薯的抗旱節水栽培實現高產高效益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的應用,在實際的馬鈴薯生產過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機械化應用程度的不高、地域條件的限制、薯農認識程度的差異等。所以需要政府的進一步大力支持,鄉鎮相關部門大力的宣傳,加大薯農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民掌握馬鈴薯旱作覆膜集雨節水栽培技術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猜你喜歡
旱作覆膜節水
讓“有機旱作·晉品”成為一張靚麗名片
“旱優73”覆膜直播栽培技術研究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機旱作落地生根 實用技術推廣見效
節水公益廣告
節水公益廣告
在『有機旱作』上做出特色
蘋果秋覆膜 樹體營養好
節水公益廣告
節水公益廣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