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職業崗位的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教學體系

2018-11-07 03:06王晶晶陳明銳
電子測試 2018年19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崗位職業

王晶晶,陳明銳

(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海南???,570203)

0 引言

2013 年12 月4 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獲得了第一張4G牌照,均為TD-LTE 制式。2015年2月27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得第二張4G業務牌照,即FDD-LTE牌照,我國全面進入4G規模商用時代,從此,中國的移動通信開始了2G、3G和4G多種網絡、多種制式同時存在的格局[1],如圖1所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通信技術的行業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如何適應行業發展,為社會及企業培養合格的移動通信專業人才是專業教學面臨的重大問題。

圖1 目前中國共存的移動通信技術

國內對高職移動通信專業課程與教學體系已經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還停留在3G的層面上,不符合行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如何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綜合素質的研究也少之又少。以工學結合[2]作為重要切入點,以行業最新技術發展和崗位需求為依據,制定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課程與教學體系,使課程內容緊密貼近崗位能力需求,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全程不脫節、不斷遞進的特點。

1 4G背景下的職業崗位群

高職高專的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是動手能力較強,就業時主要選擇的是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崗位。通過大量的社會調查與市場調查,以及與企業一線的工程師、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結合近幾年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本文確定了與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群。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基站安裝與維護:要求熟悉基站的系統結構,能完成基站系統的安裝與日常巡檢及故障搶修等工作。我國目前2G、3G、4G多制式、多網絡并存,因此對本崗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工作要求能適應長期出差,適合男同學。

(2)網規網優:要求能利用測試軟件完成前臺的數據測試,并在后臺完成相應的網絡規劃與優化。崗位需求量巨大,同樣要求能適應出差,適合男同學,根據近幾年學生的就業情況,從事本崗位的學生數量較多。

(3)移動終端[3]:包括移動終端測試、維修、生產、營銷等崗位。要求學生能進行電路繪制與識別、能進行電子焊接(包括基本元件、集成電路、排線等)、能操作各類電子測試儀器儀表、能維修常見移動終端故障、能組裝移動終端及整機調試。

(4)工程設計:從事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的咨詢規劃、勘察設計、工程安裝調測、網絡優化和代維服務業務。要求學生能在勘察的基礎上完成圖紙的繪制及設計工作。

圖2 與職業崗位群相對應的課程體系

(5)工程督導與監理:對工程過程中的施工安全、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或規范指導,負責工程的開通和驗收工作。經過調研,很少有學校專業開設此專業,導致從事本崗位的畢業生很少接受過通信督導與監理方面的專業課,為此,我們從今年起開設了“通信工程設計與監理”專業,來滿足崗位的需求。

(6)銷售與客服[4]:在熟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銷售與客服,注重人際關系與禮儀。對于本專業的女生而言,此崗位比其他崗位更適合,但是往往很多人看不上,覺得沒有發展前途,這就需要專業老師對其進行慢慢引導。

2 基于職業崗位群的課程體系

高職高專學生不容易接受理論知識,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開設的課程卻偏向于理論化,無法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許多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人才培養方案多年不變,但由于移動通信行業技術更新較快,我國目前2G、3G、4G并存,5G蓄勢待發,設備種類繁雜,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與改革,培養的學生將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工學結合為出發點,依據學生的就業崗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建立了“圍繞崗位職業能力,突出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針對上述職業崗位群提出了對應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圖2中的六個職業崗位群所對應的課程各有重點,除了要掌握目前主流的關鍵技術外,“基站安裝與維護”崗位側重基站的施工,重點課程是《通信工程施工》;“移動終端”崗位主要包括移動終端的測試、維修和生產,重點課程是《電子技術基礎》和《單片機原理》;“工程督導與監理”崗位注重工程質量的監督和指導,重點課程是《通信工程施工》和《通信工程監理實務》;“網規網優”崗位要求學生在熟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掌握前臺的測試和后臺的優化,重點課程是《網絡規劃與優化》;“工程設計”崗位要求學生在全面了解通信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網絡的規劃和設計,重點課程是《Auto CAD》和《通信工程設計與概預算》;“銷售與客服”崗位要求有一定的營銷技巧,重點課程是《市場營銷》。

本課程體系是我系專業教師和中興通訊新思教育的工程師在準確定位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既能體現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又與目前的主流技術相統一,符合高職高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專業理論課程都由專任教師來承擔,而專業實踐技能課程均由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擔任,他們熟知工作崗位中所需的專業技能,能把最真實的工作任務帶到課堂上來,真正實現了工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 推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

本院的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是與中興通訊進行深度校企合作的省級特色專業,在校企雙方共同研究職業崗位群、制定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積極推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

“2+1”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完成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第三年進入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頂崗實習,進行崗位綜合能力訓練,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兩個育人單位的優勢,有效培養高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僅靠學校的教育環境難以實現,必須要有企業的參與。所以,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是勢在必行的。

在實施“2+1”模式的過程中,必須保持學校與企業的一致性,尤其是學生最后一年的實習。專業對每個學生都分配了一名專業教師作為校內指導老師,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時遇到任何的問題都要與指導老師積極溝通,確保學生在實習期間不能與學校失去聯系,同時,校內指導老師要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專業難題進行指導,并負責學生實習報告的撰寫。每個學生到達企業實習的時候,都為其分配了企業指導老師,負責指導學生掌握工作崗位的基本操作知識和操作技能,直到學生能獨立勝任工作崗位。

4 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本文提出的人才培養方案在開設專業課程的同時,加入了職業素養課程,形成雙主線教學,即職業素質線+職業技能線,通過雙主線教學改變我國現有4G人才綜合素質普遍較低的現狀[5]。

職業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三類課程,如表1所示。

其中就業能力提升系列課程在學生完成頂崗實習后進行,安排在三年級的第六學期。通過此訓練,讓他們邁出校園后能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

5 總結

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工學結合為出發點,依據學生的就業崗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建立 “圍繞崗位職業能力,突出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完全符合高職高專的特點。

本文提出的課程體系已經在2013級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付諸實踐,并逐步完善,推行新的課程體系后,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改善。2013級有很多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都受到單位的一致好評。2016年,本專業2014級學生參加了“4G全網建設技術”技能大賽,該賽項既與我國通信行業發展相一致,又結合了高職通信類專業的實訓特點,考察了選手對4G-LTE進行全網規劃和故障處理的相關技能,考察了學生對傳輸網、數據網、4G核心網和無線網知識的掌握,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全面,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共有六個小組參加省賽,獲得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成績遠遠優于省內其他同類院校。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崗位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職業寫作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我愛的職業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實施HR崗位輪換 打造復合型HRM團隊
張曉東:倒在崗位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