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動內需,從何做起

2018-11-07 23:18鐘茂初
人民論壇 2018年29期
關鍵詞:穩定增長內需有效路徑

鐘茂初

【摘要】當下經濟穩增長目標的實現需要由消費來拉動實現,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具體可以采取更加積極的減稅政策措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以適當方式減少居民對于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刺激國內消費的資源等措施。

【關鍵詞】內需 穩定增長 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從2018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來看,基礎設施等建設投資趨于飽和、出口貿易受國際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秩序調整的影響而放緩,因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上升。在這一背景下,如何通過拉動國內消費來穩定經濟增長,尤其是尋求其有效路徑,成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課題。

擴大內需重在鼓勵居民消費

從理論視角來看,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是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穩增長,只能通過擴大需求來實現。如何破解“需求不足”的難題?影響因素包括:預期收入(取決于各經濟主體對于經濟景氣的信心)、財政支出水平(包括一定程度的財政赤字)、影響經濟有效運行的稅率(包括其他費率)。從這幾個因素來分析,如果加大財政支出來促進投資建設的最終需求,那么,對促進短期需求會有一定作用,但必然進一步強化產能過剩,即使是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加大投資的舉措不可行??梢?,當前階段擴大需求可考慮的因素,一是強化各主體的景氣信心,二是以適當的方式擴大財政支出鼓勵居民消費,三是降低影響企業運行的稅率(費率)。

從現實必要性角度來看,通過拉動需求來穩定經濟增長,有以下幾方面的必要性。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維持一定水平的經濟增長率是實現充分就業的必要前提;從經濟景氣和經濟信心角度來看,促進國內消費需求,能夠使因需求不足而導致既有產能低效運轉的狀況向好轉變,增強各經濟主體對于宏觀經濟運行的信心;從消費傾向角度來看,國內居民的消費意愿不足,實質上反映了消費者對于未來收入和支出不確定性的隱憂,因此,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就要通過適當的政策措施和政策信號降低其后顧之憂;從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經濟增長低迷時期,消費者往往會出現“低價品偏好趨勢”,如果任由這一趨勢發展,將吞噬近年來為高質量發展所作的努力。所以,促進國內消費從數量型向品質型提升,是促進內需有效增長的應有之義;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角度來看,促進國內消費增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其有效路徑之一,因此,這也是“倒逼”相關領域加速改革并使改革成果的“獲得感”體現在內需增長上。

面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及動力轉換效率提高質量變革的根本目標,當前拉動內需應遵循以下原則:其一,應將增加就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費意愿等問題,綜合考慮,以期提供一個系統性的增長動力;其二,應將增加市場需求、帶動既有產能有效運行、市場信心提振等因素,也綜合考慮,以期提振各經濟主體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信心;其三,應將財政稅收補貼、降低社會保障不足帶來的后顧之憂、提升居民消費意愿等因素綜合考慮,可將消費補貼轉化為居民社會保障水平的額度增加;其四,不宜采取對最終消費商品和服務降價或變相降價的方式來帶動消費需求的增長,而應努力維持價格水平溫和上漲的基本態勢。因為,價格水平持續走低只會給各經濟主體帶來“景氣低迷”的市場信號,不利于穩定經濟增長;其五,不可為了獲得短期經濟增長率,而影響到中長期改革目標的推進和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不可為了短期增長,而吞噬近年來為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治理、風險控制、去產能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當前經濟形勢下促進國內消費需求的有效路徑

擴大國內消費,最根本的途徑還在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又在于通過企業的有效運營為職工帶來工資收入、為資產所有者帶來利潤收益。所以,刺激國內消費的資源,應當部分投入到那些能夠較快使既有產能更有效地運轉起來的產業、企業之中。不可投入到那些無效資產、低效資產之中,不可讓它們再無效地占用擴大內需的資源。

要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和消費傾向,就必須以適當方式減少其對于醫療、子女教育、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建議財政資金以適當的補貼方式刺激若干領域的國內消費需求。但財政補貼不應直接體現為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降低,也不應體現為直接向居民發放消費資金,可考慮將財政稅收的補貼資金轉化為居民社會保障水平的額度增加,以減少其后顧之憂的方式間接提升其當前消費意愿,同時也對強化社會保障有所助益。

采取更加積極的減稅政策措施,進一步擴大內需。第一,落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水平,而且也間接減輕了企業提高員工工資水平的壓力,為企業減負。此次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變更,應依據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每兩年自動提高起征點,而無須每次都經過修法程序,這樣有助于消費者依據合理預期增加其消費支出。第二,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應針對需求彈性大、產業關聯程度高的若干大宗商品,較大幅度地降低其價格中所含的消費稅,通過消費稅的減少,引致價格水平的適當降低,使得消費者、經銷者確實感受到稅費負擔的降低,帶動相關產業產品的需求。第三,對服務業推行差別稅率,通過差別稅率體現為差別定價,擴大服務業需求。例如,對60歲以上老年人的服務,減免其價格中所包含的稅費;對生育相關領域的服務,減免其價格中所包含的稅費。

要通過有限的刺激國內消費的資源,起到最大的刺激效果。首選的必然是能夠帶來更多就業崗位的產業、企業。要進行產業關聯分析,選擇那些能夠通過直接間接的產業關聯帶動更多就業的最終消費需求進行適當的刺激。而且在選擇哪些領域作為財政稅收補貼的國內消費需求刺激領域時,要堅持質量門檻和綠色門檻。首先,凡是商品和服務屬于低品質低價格的領域,商品和服務屬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領域,均不推行相應的內需刺激措施;其次,當前,“網購”已成為較普及的銷售方式,電商平臺可作為刺激內需的重要途徑。但應嚴格執行質量門檻和綠色門檻,凡是大量銷售低品質低價格商品和服務的電商平臺,不宜推行內需刺激措施;最后,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政府部門應針對需求彈性大、產品質量有顯著改進空間的若干大宗商品,出臺較大力度的財稅措施,激勵和支持相關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改進,帶動相關產業產品品質提升,并以品質提升帶動相關產品的消費需求。

換一個角度來認識投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及其關系。從統計上來看,“投資”主要是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資,但是,從經濟增長要素角度來看,“投資”實際上也包括人力資本方面的投資。所以,促進內需增長的路徑,也應包括對于勞動力資源培育、人力資本教育等方面的激勵性政策。例如,一方面,政府部門對于老齡化過快的地區可考慮以補貼等方式適當鼓勵生育,這樣,中短期內可促進諸多相關產業的消費需求,還可為中長期經濟增長增加勞動力資源的供給。另一方面,結合當前人力資源結構性問題以及未來產業發展動態趨勢,促進內需的政策方向,可考慮針對若干領域的職業培訓教育進行政策性支持,這樣一來,中短期內可適當減少就業壓力,同時可為中長期經濟增長提供適用的人力資源。

從降低制度性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角度入手,間接帶動國內消費的增長。通過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擴大國內開放程度,深化改革促進行政性壟斷行業降成本,提升其活力和效率水平,從而實現關聯性地帶動各行業成本降低。筆者相信,通過以上措施的同時發力,一定會帶動相關內需的增長,進而實現經濟的穩增長。

(作者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參考文獻】

①《讓內需成為經濟發展主引擎(大督查在行動)》,《人民日報》,2018年9月16日。

猜你喜歡
穩定增長內需有效路徑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需拉動效應研究
2017年上半年內蒙古工業效益大幅提升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財經類高職院?!罢n證融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析
中國高等教育的供給能力仍有欠缺
淺析我國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及其路徑選擇
供給側改革下高等教育隱憂
《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印發
技術進步對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