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漢卿元雜劇中女性意識的覺醒及原因

2018-11-10 08:40吳夢
戲劇之家 2018年22期
關鍵詞:關漢卿元雜劇女性意識

吳夢

【摘 要】關漢卿的雜劇大多以女性作為主角,這些女性風格迥異,個性鮮明。她們俠骨柔腸,或是對愛情勇敢追求,或是維護女性尊嚴、平等,或是對封建禮教進行反抗,這些女性的故事反映著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壓迫下中國古代婦女的生死哭歌。元代相對開放的社會氛圍,文人抑郁不得志的生活困境以及關漢卿尊重女性的思想觀念為其創作奠定了基礎,他筆下人物獨特的女性意識為此后文學創作的發展帶去了積極影響。

【關鍵詞】關漢卿;元雜??;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2-0006-03

一、關漢卿元雜劇中女性意識的獨特性

元代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時代,統治者對封建禮教的暫時松懈,為女性意識的覺醒提供了條件,文人墨客也以此為素材創作了大量作品。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閱歷為筆下的女性注入了生機,關漢卿也是其中一員。關漢卿雜劇中女性意識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不同階層的女性與不幸的命運的頑強斗爭中。

(一)女性也可以俠骨柔腸

仗義如趙盼兒,為幫助女友宋引章離開青樓這個是非之地,為女友和書生安秀實做媒,不料涉世未深的女友被紈绔子弟周舍誘騙。趙盼兒明白周舍這類人的品行,試圖勸說宋引章不要聽信周舍的甜言蜜語,并預言宋引章一旦嫁到周舍家后必定“多無半載周年相棄擲”,[1]宋引章不相信,寧愿嫁給“風流婿”也不要嫁窮書生?;楹笾苌犸@出了自己本來面目,對宋引章百般虐待,求救無門之后宋引章只能寫信趙盼兒。趙盼兒利用自己的智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假意自愿嫁給周舍,周舍當然是來者不拒,立刻寫下休書欲休宋引章,趙盼兒乘機帶宋引章逃離苦海。戲到這里,一個有智有勇有義的女俠客形象躍然紙上。趙盼兒和宋引章同為風塵女子,總是受到周舍們的踐踏,這樣一個社會最底層的女性,能夠用自己的計策戰勝周舍們,“命運被人掌握的人,反過來掌握了操縱自己命運的人的命運”,[2]這種敢于抗爭的勇氣和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能夠賦予一個風塵女子俠客精神,而不是關注她們的傳統“美德”,這是關漢卿所獨創的。

(二)女性也可以自尊自愛

關漢卿的另一部雜劇《杜蕊娘智賞金線池》中,同為風塵女子的杜蕊娘又是全然不同的姿態出現。妓女杜蕊娘聽聞自己的愛人韓輔臣有了新的追求對象后覺得十分郁悶,“若還遇著個強似我的沒話說”,真正讓杜蕊娘覺得難堪的是如果韓輔臣找了個不如自己的“小妮子”,以后出門得多丟臉啊,“叫我怎生見人那”。這里體現出杜蕊娘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職業而貶低自己,而是平等看待韓輔臣和自己的關系,這樣的自尊自信,在那個年代的女性,尤其是妓女中也是十分罕見的。在韓輔臣趕來安慰情人之后,杜蕊娘也沒有立刻原諒他,心想“那廝來了也!我則推看不見?!标P漢卿筆下的杜蕊娘,是具有尊嚴的人,她雖想離開青樓,卻不愿委曲求全,寧可留下來也不愿嫁給不忠誠的丈夫,她對純潔愛情的追求和流連風月場所的紈绔子弟形成了鮮明對比,杜蕊娘面對矛盾能夠堅守自我,面對誘惑不為所動,這樣的獨立個體值得敬佩。關漢卿以前文人筆下的女性大多是勇于追求自己愛情的女性,但杜蕊娘像這樣為了自尊而愿意放棄愛情的人物是史無前例的。

(三)女性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元雜劇中以婢女的愛情故事為主題的作品不多,主動追求愛情的婢女就更不多見了,而關漢卿在雜劇《詐妮子調風月》中塑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百伶百俐”的婢女形象。燕燕的“詐”在她戲劇的開始就格外鮮明,“半世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體現出她的精明能干,她作為婢女一定是盡心盡力,恪守本分,所以才讓主人十分放心,這為以后她能成功復仇做了鋪墊。雖為婢女她卻洞察人情世故,她堅持認為如果男性做不到安分守己,便會導致“一個搶白是非兩家分?!痹谑艿叫∏舻钠垓_后,她拒絕原諒他的過錯,讓小千戶吃了閉門羹“呼的關上櫳門,鋪的吹滅殘燈”。在小千戶和鶯鶯準備成婚時,燕燕也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她大鬧婚禮現場,將自己受騙經歷全盤托出,最終為自己贏得了小夫人的身份。雖說這樣的結局是“悲劇色彩十分強烈的一種勝利”,[3]但就她的婢女身份來說,也算是圓滿的結局了。

燕燕的人生是不幸的,但她沒有順從命運的擺布,她想要改變,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即使有門第的束縛又如何,即使競爭對手是自己的主人又如何,即使大鬧婚禮現場丟了面子又如何,能夠爭取到自己的幸福什么都是值得的。如此潑辣,敢于反抗等級制度,追求平等愛情的婢女也算開創了婢女愛情故事的先河。

二、關漢卿元雜劇中女性意識的表現

關漢卿對女性問題的關注是別具一格的,他著眼于女性的利益,突破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固有標簽,他筆下的女性開始意識到社會的不公平,并開始嘗試做出改變。

(一)愛情意識

《閨怨佳人拜月亭》中王瑞蘭與母親在逃難中失散后,與秀才蔣世隆邂逅,在結伴同行的過程中結為患難夫妻,不幸王瑞蘭的父親看不上世隆只是個窮書生,強行帶瑞蘭回了家,瑞蘭痛恨自己的父親“劣心卒性”,認為父親“只圖今生貴”,不顧及自己的心意,不顧及家庭矛盾,只考慮自己的面子與名聲,封建官僚的丑惡嘴臉一覽無余。戲劇的結尾處瑞蘭與世隆終得團圓,雖然世隆因為考取了狀元才得到瑞蘭父親的認可,但王瑞蘭對父親以及父親所代表的封建父權社會的反抗是成功的。

關漢卿作品中的女性追求愛情的方式不盡相同,如婢女燕燕大鬧婚禮現場,為了奪回屬于自己的幸福,突破了門第婚姻的束縛,如果不反抗,她可能一輩子只能做個婢女,或者被嫁給和她同樣地位的男性,哪會有“翻身做主人”的機會;杜蕊娘為了自己的心上人,違抗了“父母之命”,不然她可能一輩子都只能做個娼妓,在老鴇的剝削中孤獨老去;謝天香拒絕從一而終只為等待真愛,否則她可能只能在有名無實的婚姻中,充當“過洗面水”“鋪床疊被”“服侍羅幃”的婢女角色。這些女性始終在努力追尋自己的幸福,堅持與封建教條作斗爭,即使過程充滿艱難痛苦,最終都獲得了美滿的結局,這樣的結局是關漢卿對封建社會中不幸的女性的美好祝福。

(二)平等意識

關漢卿筆下的女性,不同于封建禮教所要求的傳統女性,她們才華橫溢,智勇雙全。

在《錢大尹智寵謝天香》中,謝天香便是一個才識過人的女子。關漢卿巧借柳永三次拜見錢大尹時的迂腐襯托謝天香的智慧。第一次拜見,柳永囑托錢大尹照顧謝天香,錢大尹答應他會“敬重看待”,謝天香一眼看穿了錢大尹的心思,認為錢大尹是出于看好柳永的才華,期待他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功成名就才會回答“敬重看待”,柳永不信謝天香的分析,一定要親自問個明白,決心再次拜見錢大尹。第二次拜見錢大尹,柳永又和錢大尹提了“好覷謝氏”,一下子惹得錢大尹十分惱火,錢大尹暗諷柳永“種的桃花放,砍的竹竿折”,柳永把這事告訴了謝天香,謝天香聽出錢大尹的言外之意,趕緊勸誡柳永,不要再“重色輕君子”。讓柳永別再去找錢大尹,柳永不敢相信昔日舊友會這樣對待自己,非要三謁錢大尹。錢大尹見到柳永,破口大罵“你何輕薄至此”。柳永憤憤不平,故意寫詞觸犯錢大尹的名諱。錢大尹得知后想借故懲罰謝天香,誰知謝天香靈活應變,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危機。連錢大尹都為謝天香的才華折服,愿意為她贖身。

在關漢卿筆下,不僅風塵女子睿智機靈,尋常人家的女子也巾幗不讓須眉,《望江亭中秋切鲙》中的譚記兒面對陰險狡詐的衙內,不像丈夫那樣“乞留乞良捶跌自傷悲”,她躊躇滿志,讓丈夫放心把事情交給自己處理,自己定會讓楊衙內“滿船空載明月歸”。譚記兒曲意逢迎,讓楊衙內出盡洋相,保全了自己丈夫的性命。在譚記兒面前,花花太歲楊衙內不值一提,就連飽讀詩書的丈夫和她相比也相形見絀,這個事事精通“人間罕比”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婦女的反抗需要借助男性力量的支持這一束縛。

(三)抗爭意識

關漢卿最著名的雜劇要數《感動天地竇娥冤》了,竇娥是封建宗法等級制度下被剝削、被迫害的婦女典型。竇娥小時候被欠了高利貸的父親抵押給蔡婆婆當童養媳,可惜夫君早死,竇娥成為了寡婦。張驢兒想逼迫竇娥改嫁,不成,便想下毒害礙手礙腳的蔡婆婆,不料誤殺了自己的父親。在張驢兒提出“官休”“私了”的解決辦法后,竇娥選擇了“官休”,在此時她還有著聽天由命的想法,對官府心存幻想。直到她被冤入獄,天真的幻想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她才真正開始反抗。在此之前,竇娥的形象是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毫無個性可言、沒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在婆婆想改嫁時她苦口婆心地勸說,面對張驢兒父親的死亡,她相信生死有命,她的貞節觀、生死觀、順從命運的個性都是封建道德教化的產物。但是,冤屈最終使她看清了官吏的真面目,她化身為復仇女神,立下三樁誓言,即使肉體死亡了也絕不會善罷甘休,她用自己的反抗證明了自我的價值,她的抗爭不僅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抗爭,更是廣大可憐的底層人民的抗爭。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淳樸善良的王老漢,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權貴葛彪活活打死,三個兒子激憤之下殺死了葛彪,王婆婆支持兒子們的做法“為親爺雪恨當如是”,王婆婆這一表現可以被認為是她對權貴能擁有特權的不公正的社會制度的反抗?!跺X大尹智勘緋衣夢》中王閏香為了能和窮書生結婚,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去給他做聘禮。詐妮子燕燕恨“子爭不裹頭巾”,通過努力擺脫了身份地位的束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關漢卿筆下的一個個女性不僅意識到了社會的不公,還身體力行對不公的命運進行了反抗,王婆婆的反抗是對等級制度的批判,王閏香的反抗是對婚姻制度的嘲諷,燕燕的反抗是對奴婢制度的控訴,這些反抗無一不是對統治者和封建社會無聲的吶喊。[4]

三、關漢卿元雜劇中女性意識的成因

關漢卿作為一個男性作家,能夠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下,打破世俗的眼光,著眼于女性人物,用細膩的手法,書寫了別樣的女性人生。他為何能夠產生如此與眾不同的女性意識呢?

首先,這是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關的。一方面,關漢卿生活在元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當政的朝代,元代的統治者擔心自己的政權不被漢人認可,在漢化的同時,也不斷地壓迫著漢族人民,他們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并以明確的法律形式確定了統治階層的特權地位。少數統治階層及貴族借著自己的特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關漢卿的作品中就有很多這樣劣跡斑斑的權豪勢要。而女性又是當時社會最底層的存在,關漢卿借這兩種力量懸殊的的階層的斗爭,表現人民的不滿與憤怒,借著女性反抗的勝利,表達了自己希望擺脫統治者壓迫、剝削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少數民族的統治者在思想文化上不是很開化,并不像漢族統治者那樣重視儒家傳統思想文化,在元代統治者心中并沒有“獨尊儒術”這樣的意識,甚至比起儒家思想統治者更重視佛教思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封建禮教對女性自然本性的扼制有所減輕,女性開始有了追求平等自由的意識,這為關漢卿的創作提供了素材。[5]

其次,元朝的統治者輕視科舉考試,導致底層平民上升通道變窄,社會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通過考取功名改變命運的方式早已成為黃粱一夢。文人墨客大多抑郁寡歡,他們時常流連風月場所,想借此麻木自己從而逃離現實。關漢卿也是如此,他曾數次作詞感嘆“君莫癡,休爭名利,幸有幾盃,且不如花前醉”。關漢卿能夠塑造具有自我意識的女性人物,可能與他常常與青樓女子交往有關。又由于當時社會動蕩,戰爭頻繁,這些青樓女子的出身不盡相同,可能原先是大家閨秀,也可能出自貧苦人家。這使得關漢卿更容易了解到不同階層女性的思想觀念。

最后,就關漢卿自身而言,他作品中所表現出的這些女性意識,光靠與女性的交往是遠遠不能形成的,還需要他自身發自內心地認同這些觀點:男性和女性應當是平等的,男性女性擁有一樣的權利,女性不是紅顏禍水,女性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拯救男性,女性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所謂的只有自己真的相信,才能讓別人相信你。只有這樣關漢卿作品中才能體現大量極具進步意義的女性意識。

參考文獻:

[1]楊月英.關漢卿雜劇散曲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9-150(文中索引原文均出于此書)

[2]李雪.從關漢卿雜劇探析其女性意識[D].云南大學,2010.

[3]黃克.關漢卿戲曲人物論[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8.

[4]馬曉霞.元曲四大家學術檔案[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245-250.

[5]任夢池.試論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意識[J].洛陽學院商報,2008.

猜你喜歡
關漢卿元雜劇女性意識
論元雜劇的文學——以《單刀會》為例
磁州窯瓷枕上的元雜劇投影
關漢卿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戲詞救命
英語世界元雜劇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話劇《關漢卿》:半個世紀的歷史回響
《紅樓夢》寶黛詩詞與女性意識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