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時代與兩個文本:當代小說精神的延續
——劉震云《一地雞毛》和范小青《桂香街》的互讀

2018-11-12 20:04郝敬波
小說評論 2018年6期
關鍵詞:雞毛小林小說

郝敬波

19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小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創作思潮迭起的文學進程中,人們往往用劃分代際和思潮的方式來區隔作家創作,并更多地從這個路徑上去指認當代小說的發展。這種做法當然有其研究的便利性和合理性,但同時也有某種概括性或斷裂性的明顯缺陷。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指出:“小說的精神是延續的。每部作品都是對它之前作品的回應,每部作品都包含著小說以往的一切經驗。但我們時代的精神只盯著時下的事情,這些事情那么有擴張力,占據那么廣多空間,以至于將過去擠出了我們的視線,將時間簡化為僅僅是現時的那一秒鐘。一旦被包容到了這樣一個體系之中,小說就不再是作品(即一種注定要持續、要將過去與將來相連的東西),而是現在的事件,跟別的事件一樣,是一個沒有明天的手勢?!币虼?,如果要了解當代小說創作的具體變化過程以及這種變化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就需要強調對作家作品進行更多的互文性閱讀和研究,從而在宏觀和微觀的視閾中去把握和評估當代小說發展的關聯性和斷裂性。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和文化迅猛變化的當下,或許我們更應該注重把時代變遷與小說變化結合起來,把歷史植入文本或把文本植入歷史,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具體討論不同時期小說藝術發展的延續性和差異性。這不僅為作品的深入闡釋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對一部作品乃至一個時期的文學做出更為客觀的評價。本文以劉震云的《一地雞毛》和范小青的《桂香街》為例,展開對上述問題的討論。

一、兩個時代的書寫和兩個文本的互讀

《一地雞毛》是劉震云1991年問世的中篇小說,被認為是新寫實小說的重要代表作品,主人公小林的形象和“一地雞毛”所指涉的生存狀況也早已被讀者所熟知。在小說中,堅硬而無奈的社會現實消蝕了小林的理想,總是被排隊買豆腐、孩子上幼兒園、老婆調動工作等日?,嵤抡勰サ镁A?,疲于奔命的生活就像小說剛開始定下的基調:“小林家一斤豆腐變餿了?!蔽覀冊賮砜戳硗庖粋€文本。范小青的《桂香街》是2016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從問世時間來說屬于一個較新的小說文本。小說也寫了一個“林氏”——主人公林又紅。盡管是長篇,小說安排的故事也并不復雜。林又紅大學畢業后考進市食品藥品檢驗局,事業上順風順水,幾年后被破格提拔為副處長,“再南州市級機關,她這個年齡就提副處長的,可謂鳳毛麟角?!绷钟旨t的丈夫在機關工作,溫和敦厚,對她言聽計從;一個女兒乖巧玲瓏,也和父親一樣順從著媽媽;家里還有有洗衣做飯的鐘點工,家庭可謂和睦穩定。林又紅沒有把自己的工作視為“金飯碗”,當大學時的戀人突然從市政府調來當她的處長時,她負氣辭職轉而到知名外企工作,并很快當上了副總。因為一場食品安全風波,外企老總為了“信譽”關停企業,林又紅也隨之離職。盡管也有其他知名企業向林又紅伸出橄欖枝,但她還是決定賦閑在家休整一段時間。故事的真正展開正是從這里開始。情節的推展幾乎沒有多少曲折:林又紅因為修燃氣灶與所在的桂香街居委會打上交道,莫名其妙地被人誤認為是居委會新來的主任;繼而又因為自己“愛管閑事”的性格被拖入了居委會的一些工作,最后竟陰差陽錯地當選為居委會主任,干起了處理居民雞毛蒜皮事情的工作。故事最后交代了那家知名外企卷土重來,還是那個老總請林又紅再來任職,“林又紅,你會去哪里?”——故事敘述至此戛然而止。當我們在《桂香街》讀到林又紅的故事,很容易會想到《一地雞毛》里的小林,并與之互讀。當然不僅僅主人公同是“林氏”,而是他們的故事有某種強烈的互文效果,而這種互文效果不僅使我們有了一種重讀《一地雞毛》的欲望,同時使得《桂香街》的闡釋空間變得豐富起來。

兩部小說涉及兩個“林氏”家庭,兩個家庭的構成也頗有相似之處:小林和林又紅都是大學畢業后留在大城市,起點都是機關工作;都有工作穩定的配偶,有一個孩子,都有保姆(林又紅的孩子上中學,家里是鐘點工),只是林又紅家里多了一條寵物狗。顯而易見,兩個家庭的生活卻有極大的差異。小林整日為生計奔波,排隊買豆腐、買大白菜、拉蜂窩煤,甚至晚上偷水;林又紅住在高檔小區,享受著富裕的生活。當然,這是兩個時代的生活圖景,兩個家庭生活的差異也是兩個時代物質生活的比照。但問題在于,林又紅的人生之路與小林的人生追求幾乎是“逆返”的,這似乎又難以完全用時代物質生活的差異來解釋清楚。具體來說,小林在大機關是“小人物”,并不屬于那種“清高”的知識分子,當然是希望升職的,比如當個副處長等,這從他處處受阻所引發的牢騷以及幫別人(如查水表的瘸腿老頭)辦事的感覺上可以推斷出來。小林也是希望“發財”的,比如曾在下班后到同學賣板鴨的地攤上“打工”賺點外快。而這些“升官發財”對小林來說難以企及的目標卻是林又紅工作不久后的人生起點。耐人尋味是,林又紅恰恰從這個起點開始,走向了街道居委會的工作崗位,這種職位恐怕就是小林也看不上的。不可否認,物質條件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也制約著人們的種種選擇,但如果說生活的順利和富裕使得林又紅走上了這種“折返”的人生之旅,恐怕讓人費解。如果將兩個文本的故事續接在一起作一個設想,這將會使我們的討論變得更有趣味。假設小林后來做了副處長、處長,或者由于某種機緣成了企業老總——走到了林又紅的起點——即使偶遇某種變故,他會像林又紅那樣走向最基層的居委會嗎?我們很難做出回答。那么,我們接下來的問題是:范小青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桂香街》這種文本的出現又意味著什么?

在進入這些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討論一個疑問。范小青在《桂香街》的后記里說明了這部小說創作的緣由。范小青的這次寫作受到常州市一位居委會干部許巧珍事跡的觸動,“居委會干部,一個多么親切而又溫馨的名稱。我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我剛剛當上專業作家時,曾經到蘇州的居委會體驗生活的情形,回憶和現實交織成一張大網,籠罩著我的思緒,牽引著我的情感;許巧珍的事跡,‘居委會干部’這個稱呼,極大地鼓動了我內心的激情,最大程度地調動了我的寫作積極性?!蹦敲?,這里的疑問是:受到這個創作動機的影響,范小青是不是想把林又紅塑造成一個帶有“正能量”色彩的、一心為群眾辦事的“模范干部”形象?如果是這樣,那么對小說的討論尤其對林又紅人生選擇的闡釋將會變得非常簡單。但閱讀感受告訴我們,《桂香街》的故事敘述顯然并非如此簡單。對應于范小青上述的創作動機,我們很容易理解小說中居委會干部(如“老書記”等)那種讓人感動的溫暖情懷,而范小青的智慧在于把這些人物以及這種情懷鋪陳為敘事背景,渲染成敘事基調,并在此基礎上凸顯林又紅這個人物的矛盾性,從而賦予小說更多的精神空間。正是因為《桂香街》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我們才可能從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的角度進行互文閱讀和價值探討。

二、小說精神的延續:“后小林時代”的反思

如果說《一地雞毛》是對之前文學中“宏大”“理想”等主題話語的某種對抗,以聚焦小人物的庸碌生活來思考那個時代的精神世界,那么《桂香街》則延續了這種小說精神,對“后小林時代”的精神狀況進行了反思。從新寫實小說的審美取向上來看,《一地雞毛》在敘寫人物“理想”消退的同時,更多地呈現出人物生存的困窘,展示出一種平庸瑣屑的生活現場感。而《桂香街》則有所不同,它更關注精神世界變化的走勢,探尋時代背景中的精神起點,“生命和心靈的奇跡不在于它們有什么內在而獨立的內容、發明或目的,而在于它們所固有的普適性,這種普適性使它們仿佛能夠從任何物質起點出發,適應與它們的環境在那個起點上的要求相關的一個結構和功能?!?/p>

在《桂香街》中,范小青似乎在追問這樣一個問題:在社會喧囂變化、物質生活殷實的時代,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生存?——即“后小林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范小青在小說中以林又紅的故事隱秘地提出問題,并把對問題的追問彌散在對市民生活的書寫中。因此,我們在小說中更多地看到市民生活的種種場景,看到了形形色的的市民形象,也看到了諸多復雜的社會現象如城管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等,很自然地會認為范小青以居委會為視點來書寫市民生活的復雜貌相。當然,這也可以視為小說故事展開的一個維度,也不失為小說重要的主題話語。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小說給了我們一種暗示:敘述者的視角一直在審視林又紅。這使得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又遠離了故事的中心,更多地關注林又紅個人的命運發展。也就是說,在這個紛亂多變的現代社會背景中,林又紅何去何從成為我們首要關注的問題。這樣一來,市民生活的復雜貌相就成為情節推進的重要鋪陳,成為林又紅命運發展的時代環境,從而使小說的敘事具有了強烈的歷史意識。正是《桂香街》的這種敘事視點和歷史意識,林又紅的故事與《一地雞毛》中小林的故事在讀者的閱讀中實現了有效的續接,也使得《桂香街》成為書寫“后小林時代”的一種有效文本。其實,《桂香街》一開始就試圖把我們帶進一個歷史空間,“我們的故事發生在桂香街,那就從桂香街開始吧?!薄^而故事從歷史敘事開始,簡潔地敘述一個家族的歷史,從祖上老宅、名門望族和官宦人家一直延伸到一九五八年的插隊農村。人物的家族興衰和前生今世,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認識人物命運的歷史通道,并從這里去關注人物的命運起伏和精神變遷。小說開篇營造了這種歷史意識之后便切換到當下的生活場景,以林又紅的行動為線索來展現現代人的生存方式。人物行動的時空跨過了《一地雞毛》的“小林時代”,人物所關注的不再是豆腐、蜂窩煤和大白菜。那么,小說展現人物的什么呢?在小說中,我們注意到“換崗”行為的頻繁,人物從事的工作多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比如林又紅、江重陽等,就連居委會的小陳也在備考公務員。促使工作變動的因素有客觀原因,但主要的還是人物的主動選擇,這在林又紅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從公務員、官場到企業副總再到賦閑在家最后到居委會,這一切多順應了林又紅“心情”的指向。在這里,人物的行動便具有了更多的意味,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小林時代”結束后,人到底以什么樣的方式生存才感到幸福和滿足呢?因此,小說以對“后小林時代”的反思和追問展開了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探尋,以及在時代背景下對精神變遷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剖析。

與《一地雞毛》一樣,《桂香街》著重表現人的生存狀態,提出問題但并不致力于解決問題。但范小青似乎更近了一步,在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她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僅從林又紅的人生軌跡來看,故事的推展讓林又紅的選擇慢慢滑向居委會的工作崗位。范小青在這個故事安排上顯得謹慎而游移,因而故事的延展看起來并不嚴謹和連貫,然而范小青卻智慧地融入了神秘和荒誕的敘事因素,既自然地推進了情節,又借此強化了敘事效果。很顯然,林又紅一步步走向居委會主任的崗位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起初對居民誤稱“蔣主任”也是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有些憤怒的。這種被動性也一直伴隨到故事的結束,林又紅并沒有下決心擺脫這種干擾,盡管這對她并不困難,她想弄清楚事情的緣由卻反而越陷越深。當全票當選居委會主任后,盡管感到費解但她還是有些欣喜的。至于這背后的神秘推手,小說并沒有揭開這個謎底,讀者和林又紅一樣一直有一個謎團:“望著這個婦女的背影,林又紅心里的疑團越來越大,雖然第一次聽到‘蔣主任’,是從夏老太嘴里喊出來的,但是夏老太是個精神病人,不會有人真相信她的話,以林又紅的直覺,在夏老太之外,還是有人在故意放風,故意讓大家誤會她就是蔣主任,或者,誤會她是新來的主任?!毙≌f用這種荒誕的手法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讀者,讓讀者用想象去連接行為邏輯的裂痕,而此時小說的敘事重心只是專注于人物精神變化和行為實施的某種可能性,也就是說,小說在引導讀者思考這樣的問題:林又紅的精神世界可能會出現什么變化?她下一步可能會怎么做?實際上,小說敘事中荒誕情節的設置恰恰凸顯了這種思考,從而把時代背景中對人物精神變化可能性的反思推到了敘述的最前沿。從閱讀感受來說,這種敘事安排或許是范小青在這部小說中最為苦心經營的地方,也是小說重要的藝術魅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桂香街》延續了《一地雞毛》等小說在歷史語境中對精神世界的真切關注和出色表達,并在此基礎上嘗試精神突圍的某種可能性。

三、叩問的難度與選擇的可能

接下來的問題是,《桂香街》為什么把主人公的工作推向居委會主任的職位而不是其它?這或許是小說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我們仍然可以從《一地雞毛》的重讀開始,審視人物精神變化的某種內在關聯性和小說精神的某種延續性。

我們來看《一地雞毛》的結尾:“但傷心一天,等已坐上班車,想著家里的大白菜堆到一起有些發熱,等他回去拆堆散熱,就把老師的事給放到一邊了。死的已經死了,再想也沒有用,活著的還是先考慮大白菜為好。小林又想,如果收拾完大白菜,老婆能用微波爐再給她烤點雞,讓他喝瓶啤酒,他就沒有什么不滿足的了?!边@段敘述很能體現小林的心理狀態,也體現出同時代同階層人們的精神貌相。在忙碌和疲憊的生活狀態下,小林實際上選擇了一種“封閉”的生存方案,就是關起門來把自己的家維持好就行了。不難理解,小林其實并不屬于那個時代的“底層”,他所關心的也不是如劉恒《狗日的糧食》中單純的“糧食”問題,因此小林的心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時代許多人們的精神困惑,即在熱情和理想消退的時代人們所感到的某種悵然和迷茫。當然,劉震云等作家用“新寫實”的手法強調了生命與現實的沖突,在貌似冷漠的敘事口吻中述說著時代精神的一種涼意和落寞?!盎钪倪€是先考慮大白菜為好”,以及在家里吃點烤雞喝瓶啤酒的滿足想象,也很契合現代中國人常有的“逃逸”心態。因此,我們暫且不論劉震云當時創作的敘事手法,《一地雞毛》在歷史的語境中,在表現生存沖突的同時也有效表達了中國人的某種精神特征,而這些精神特征顯然又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小林的故事應該屬于典型的中國故事。而時隔多年之后的《桂香街》,它仍然續寫著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特征,延續著中國當代小說的某些藝術精神。

很明顯,《一地雞毛》和《桂香街》都是把人物置放在精神層面上來觀照的,而后者又得以在長篇小說的空間里展開對時代精神難題的叩問。林又紅從外資高管卸任在家后,她完全可以像小林奢望的“吃烤雞喝啤酒”那樣悠閑度日——如當下許多人的想法和選擇一樣,但小說卻給了林又紅另外一個選擇:走出家門,走進人群,走回人間煙火。于是,小說安排林又紅與桂香街居委會發生了復雜的聯系。如果說小林在現實的擠壓下變得退縮和封閉,精神上帶有些許出世的逃離色彩,其實林又紅想賦閑在家一段時間也有一些類似的精神傾向,但情節的推展很快使她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精神指向,表現出一種“入世”甚至“救世”的精神氣質。這種轉換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小說在這里提出了喧囂時代中的一個精神難題,那就是如何安放自己的心靈和如何進行生命的救贖,反映在普通人的行為上大體類似于對“逃逸”和“救世”的某種選擇。當然,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始終伴隨著人們心靈史的變遷,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對這個問題的回應則表現為不同的行為方式,呈現出具體的時代特征,并通過這些方式和特征集中映射了人們的時代困惑。顯然,《桂香街》延續了《一地雞毛》等小說對精神困惑的關注和反思,并以文學的方式和時代的口吻再次叩問了這個難題。只不過《桂香街》采用了溫暖的色調,以居委會匯集的時代信息為背景,以人物的工作選擇為線索,表達和回應了人們的感喟和困惑,從而也使小說具有了某種既嚴肅又輕靈的藝術氣質。

當然,如果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討論,林又紅式的人物選擇居委會工作崗位的可能性并不大。這或許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審視涉及到對作家創作立場與姿態、作品主題和藝術價值等系列問題的回答。范小青當然知道林又紅與居委會主任之間的距離,清楚地知道林又紅本來是不愿做此類工作的,而耐人尋味的是,范小青在小說敘事中卻又如此認真地鋪設了林又紅走向該崗位的路徑。因此,林又紅走向居委會在敘事技術上可以視為“寫虛”的成分更多一些,小說以這種敘事方式提出了生命選擇的一種可能性。范小青這樣安排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是冒險的,但她以這種似乎極端的方式把更多的疑問留給讀者,讓讀者在疑問中審視時代語境中人們心靈的歸屬感以及精神存在的某種可能。而恰恰正是這種敘事,才賦予了小說更多的審美意蘊,正如米蘭·昆德拉指出的那樣:“小說審視的不是現實,而是存在。而存在并非已經發生的,存在屬于人類可能性的領域,所有人類可能成為的,所有人類做得出來的。小說家畫出存在地圖,從而發現這樣或那樣一種人類可能性?!睂@種可能性表達的敘事訴求則是小說的“寫實”層面,即審視歷史變遷中人們精神世界的復雜性,來揭示和反思人們的精神困惑,如本雅明所說:“寫一部小說的意思就是通過表現人的生活把深廣不可量度地帶向極致。小說在生活的豐富性中,通過表現這種豐富性,去證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p>

從《一地雞毛》到《桂香街》,我們可以讀出當代作家對中國社會變化的潛心觀照與深入思考,以及他們對于深刻揭示和有效表達精神世界的持續努力,正如李敬澤所說:“轉型期的中國對作家們來說構成了認識上的巨大難度,怎么把握急劇變化的時代,怎么把握復雜矛盾的精神狀況,怎么貼到經驗、貼到人心上,以及怎么穿過表象、穿過經驗,把握社會歷史的隱秘結構,這些都是巨大的挑戰。無論哪個時代的文學,都是與時代艱苦對話和博弈的結果。而從這些年的文學創作中,特別是從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學在積極‘應戰’。作家們體認著時代之大和認識之難,也更加自覺地去克服困難,描繪和塑造這個時代的‘人’的想象?!倍@些體認,來自于我們對作品的耐心閱讀,而且是持續性的關注和閱讀?;蛟S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減少一些印象式和概括式的評判,更多地走近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和現場,體味作家的探索與前行,感受作品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用敬畏的心靈去討論與認識一個作家和一部作品的價值,去感知和評估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注釋:

af [法]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董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年版,第24頁、54 頁。

b 劉震云:《一地雞毛》,《小說家》1991 年第1 期。

c 范小青:《桂香街》,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 年版。

d 范小青:《桂香街》(后記),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 年版,第415 頁。

e [英]鮑??骸秱€體的價值與命運》,李超杰、朱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年版,第100 頁。

g [德]本雅明:《說故事的人》,見陳永國等編《本雅明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年版,第295 頁。

h 李敬澤:《致理想讀者》,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7 頁。

猜你喜歡
雞毛小林小說
為夢孤獨
高考前與高考后
別來無恙
讀句子
捐雞毛
張飛丟雞毛(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