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心理劇的意義重構與功能優化

2018-11-15 01:48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長江叢刊 2018年15期
關鍵詞:心理劇沖突心理健康

■劉 倩/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校園心理劇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它以學生為主體,以共情為紐帶,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搬上舞臺,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集中呈現蘊含其中的心理沖突,引導學生表達情緒、改變認知。校園心理劇既是心理沖突的“搬運工”,更是行為范式的“生產者”,增強對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的認知,是改進優化的“奠基石”。

一、回歸“生”本體: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發揮的基礎

校園心理劇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貫徹“學生主導”的運行邏輯,這是它與心理講座、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等以教師為主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之處。

(1)校園心理劇取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作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校園心理劇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高度還原學生的真實生活場景,集中呈現學生經歷的心理沖突,精準刻畫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便于學生無障礙進入劇目情景,在“他者”和“自我”的對撞和叩問中,實現探索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的目的。而達成這一目的的重要基礎,在于校園心理劇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天然關聯。優秀的校園心理劇致力于鞏固這種“關聯”,在內容選材上更注重緊貼學生不斷變化的生活重心,如戀愛、網癮、寢室關系、親子溝通、學業困難、就業壓力等,通過對學生生活現實的緊密關照,實現“心”的交流。

(2)校園心理劇的創作過程由學生主導。校園心理劇的演員、編劇甚至是導演,都是由學生來充當,它是一個純粹的學生作品。在校園心理劇的創作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己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心理沖突的敏感把握,輔之以適度改造、升華,借由舞臺劇這一藝術形式進行展示。對學生而言,這是一個藝術創造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改造過程——通過深度參與,學生更加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緒體驗過程,主動思考心理沖突中的個人局限,在跳出局限重新審視自我的過程中,找到更好的自己。校園心理劇“學生主導性”的這一特質,讓學生獲得自我返照的絕佳機會,這是它區別于其他類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關鍵之處。

(3)校園心理劇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校園心理劇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它拋棄了簡單直接的說教,通過代入感較強的情景模擬,引導學生自己自我感知、自我體悟,甚至是自我調整、自我改進。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校園心理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客觀看待學生的情緒體驗,不評價、不說教,讓學生在充分放松的狀態下釋放情緒、緩解壓力。是否給學生以心理觸動并進而帶來行為模式的改進,這當然是校園心理劇關注的結果,但并不是通過居高臨下的說教來達成的,對校園心理劇而言,最好的教育者其實就是受教育者本人。

二、聚焦“心”問題: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發揮的關鍵

歸根到底,校園心理劇是借用舞臺表演的“外殼”來解決心理問題這個“內核”。從準確呈現心理問題出發,到調適改善心理問題結束,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發揮的關鍵點,仍然聚焦于解決“心”的問題。

(1)挖掘“心”問題。校園心理劇不是學生實際生活場景的簡單重現,它對學生生活中的某類特殊事件進行抽絲剝繭,提取事件背后內隱的復雜心理過程,將某類心理困惑的發生、演進、消解整個過程完整演繹一遍,引導學生撥開心理迷霧、獲知消解之道。一部優秀的校園心理劇,遠非再現心理沖突那么簡單,它本身應當包含對心理問題的適度篩選,重點聚焦那些學生生活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心理問題,精準擊中學生心中最痛的部位;它也應當包含對心理問題的深度挖掘,雖不直接呈現心理問題產生原因,但處處滲透著對心理問題的理性解讀和思考。

(2)注重“心”交流。校園心理劇的表象是敘事,實質卻是“心”的溝通與交流。這要求校園心理劇真實反映學生心結,客觀呈現學生心理困惑,在角色與觀眾之間甚至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產生“心”的交流,達到共情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校園心理劇的參演者一般都是學生而不是專業演員,學生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本色出演,而不是往某個預先設定好的角色里鉆。優秀的校園心理劇應當兼具真實性與表演性,但真實性的重要程度要大于表演性,因為真實性是產生共情的重要前提,校園心理劇喪失了真實這一基礎,很容易淪為披著表演外衣的空洞說教,缺乏“心”的共鳴,表演形式再精彩的心理劇,也難以達到觸及心靈、解開心結的效果。

(3)改善“心”狀態。校園心理劇有別于傳統的舞臺劇,它的目的是解決“心”的問題,自然需要有心理學的專業支撐。生活情境中的心理沖突再現是校園心理劇的重要表演形式,但并不是每一類心理沖突都適合直接搬上舞臺,而且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心理沖突并沒有以合理的方式得到合理的解決,原汁原味重現不足以啟迪學生、指明心路。提升校園心理劇的專業性是一個較好的出路,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參演者充分汲取心理學專業知識,精心設計劇目場景,巧妙鏈接沖突過程,讓心理劇的發展推演既符合心理邏輯,又有較強的心理教育功能,引導學生由盲目自發的心理狀態向理性自覺的心理狀態轉變。

三、實現“新”跨越: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發揮的優化

校園心理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學生心理問題、優化學生行為方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在具體實踐中,校園心理劇也存在專業指導匱乏、宣傳意識薄弱、系統總結不夠等問題,這對校園心理劇的持續健康發展形成了挑戰。

(1)加強心理劇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雖然校園心理劇的運行模式是“學生主導”,但并不意味著教師應當完全擯棄在外。事實上,引入專業指導教師對于提升校園心理劇專業性、增強校園心理劇教育實效有著重要的意義,畢竟具備心理學專業知識或舞臺表演專業知識的學生相對較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專業指導教師發揮作用的核心,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而不是取代學生,過度干預會損傷校園心理劇的共情效果,從而影響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的發揮?,F實問題在于,能夠擔當校園心理劇專業指導角色的教師極其有限,這與目前高校對校園心理劇的專項投入不足有關,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校園心理劇自發生長的原始粗糙狀態。校園心理劇要實現質的提升,有必要加強校園心理劇理論與實踐研究,加強師資隊伍的心理劇學習、培訓和研討,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指導教師隊伍。

(2)重視心理劇前期宣傳和后期干預。心理劇作為一種舞臺表演,如果事先不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為觀看學生作心理鋪墊,學生很容易將重心放在外在表演上,而忽視內隱在劇目表演過程中的心理教育意義。因此,要重視對心理劇的前期宣傳,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捕捉心理劇中的“心理”因素,結合自身經驗感受進行理性思考。同樣,心理劇結束之后的后期干預也很重要。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不具備專業心理學知識,在觀看心理劇的過程中不一定能有效捕捉劇中的關鍵要素;另一方面在于對存在類似心理問題的學生而言,觀看心理劇其實也是經歷“二次創傷”的過程,如不及時進行疏導,很容易造成“舊疤添新傷”的不良后果。

(3)注重心理劇的系統修正打磨。從宏觀層面講,作為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方法,校園心理劇自身也需要通過實踐不斷汲取養分進行自我完善。特別是學生所處環境的改變,會導致他們的心理狀態和關注點出現一些新變化,這些新變化是否被校園心理劇及時捕捉并接納吸收,需要通過心理劇演出的實際效果、觀看學生的反饋情況等進行綜合考量。一旦發現問題,就有必要對原有的心理劇進行調整和修正,以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就微觀層面看,任何一部校園心理劇都有一定的改進提升空間,如參演者的臺詞功底、肢體語言,與其他參演者的配合默契程度、舞臺表演的熟悉程度等,這些都需要參演者不斷地進行自我改進。劇目表演結束后,在專業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有針對性地進行回放反思,對劇目本身進行修正打磨,校園心理劇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孟婷婷,王慧,陳曉倩.校園心理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新西部月刊,2009(9):189~190.

[2]高建昆.論校園心理劇教育功能的發生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80~81.

[3]劉開強.校園心理劇發展的功能意義探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22):16~18.

[4]郭小艷.校園心理劇的功能和作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11):39.

[5]周琦,張婷,蔣夢嵐.校園心理劇在國內普及度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1(1):100~101.

猜你喜歡
心理劇沖突心理健康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機沖突解脫算法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沖突水平的變化誘發沖突適應*
回避沖突不如直面沖突
淺析校園心理劇治療對家庭功能、家庭關系的影響
淺談運用校園心理劇解決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