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路徑研究

2018-11-15 02:25
長江叢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公民道德德育工作道德

葛 瑋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道德品質和學習能力兼備的人才,這些高校大學生都是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同事他們將來很有可能在各自專業領域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所以又將高校稱為“國之重器”。高校大學生未來肩負的任務十分重要,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他們的道德水平不高,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比其他群體更大。下面作者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成因并提出解決方法的實施路徑。作者認為目前大學生德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高校德育工作方面的缺陷和問題還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甚至還有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值太高,而部分大學生沒有達到社會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高校更要努力開創新的教育方法例如實踐等方法,來完善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方面的教育。

一、大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自從國家發布相關政策以來,大學生德育工作已經引起了各個高校的重視,各個高等院校已經對大學生德育工作采取了相關措施,例如素質教育等等,近年來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已經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很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例如很多大學生由于從小受到了太多的關注,而認為他人的善意都是理所應當的,甚至在考試中,采取作弊的行為,這都是大學德育工作的失敗造成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漏洞。這也就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我們不能因為已經取得的小小成就就德意自滿,要關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才行,把目前不完善的大學德育教育模式盡快完善下來。保證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完美進行。

(一)德育工作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

長期以來,高校的主要工作重點一直是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上,相對而言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夠重視,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教育模式,缺乏完善的高校德育教育理論體系。德育工作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只有在學生在德育工作出現了問題才想起解決,時候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這也就說明了得與工作缺乏前瞻性和主動性。

(二)德育工作缺乏實踐

課堂上的教育很籠統切沒有時效性,大學生沒有感同身受的感受。且教育的重點缺乏針對性,沒有針對大學生的特異性來進行,完善的高校德育教育應當針對大學生可能發生的德育問題來進行并且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來進行。并且應當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轉變,而當前的德育教育還遠遠滯后于時代發展,例如現在很多高效的教育重點還停留在歷史中的某個時代,在當前社會中沒有應用性,這也就會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和無效教育現象的發生。

二、大學生道德失準現象的成因

根據目前大學生中出現的種種道德失準的現象和問題,結合當前的社會形式探討這些現象形成的成因。

(一)教學目標的偏頗

長期以來,高中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高升學率,忽略的德育方面的教育,過度關注學生的分數而不是學生的素質。所以在大學生的青少年時期就缺乏必要的道德教育。這就導致了一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出現了道德水平不高的問題,并且很多大學生在經歷的緊張的高考之后進入大學,因為大學與高中完全不同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氛圍,所以他們在大學中迷失了自己,出現了一些道德失準的現象。這也就說明了大學生繼續補上道德方面的教育。才能成為多維度完善的人才。這些大學生的潛力十分巨大,但是如果他們的德育教育不能完善,他們將來對社會的危害也將十分巨大。

(二)由于時代原因

當前大學生出生于獨生子女的時代,從小沒有感受過集體的生活,沒有過與同齡人互相關懷和幫助的經歷,于是許多大學生形成了自私的性格,另外當前時代認識大學生仍然是社會教育程度較高的一群人,要求這些人盡善盡美,所以當大學生犯了與其他人一樣的錯誤時,人們更多地焦點都放在大學生身上,這就要求大學生要配得上社會的期望,要求大學生要配得上享受到的社會資源。另外獨生子女現象導致了這些獨生子女的高校大學生產生了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需要的就是高校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幫助他們理解如何寬容友善的對待他人,做好公民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存在缺陷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道德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高校對道德教育方面的重點理解有些偏差,導致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不夠準確,不能夠針對大學生的自身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有效地教育方案。這也是很多高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直接的結果就是無效的德育教育。本應達到的效果得不到實現,這也是我們應當關注的重點。

三、加強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徑

開展高校大學生的公民教育還是有很多優勢的,例如大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且經歷簡單并且大學生的知識層次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大學生經過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力遠遠超過社會的其他人群,另外他們的可塑性強,高校大學生還沒有進入社會,在進入高校之前一直在校園內學習,沒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陰暗面,所以他們的自身道德水平也高于社會其他群體。能夠考入高校的大學生一般關注點都在自身的學業上面,所以他們接受到的信息較為單一,他們的思想還很單純,沒有進入社會。當教師對他們講述道德問題的時候能夠認真接受并快速理解,同時高校的教育受到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無論是教育設施還是教育資源都相對于其他地區有著顯著的優勢。

(一)開好《思想道德修養》課

高校中應當積極開好《思想道德修養》課,并且保證好課程的教育的有效性,保證課程的質量。高校教育在德育方面應該采取理論和實踐并存的方式,首先應該開好思想道德修養這門課程,才能夠使大學生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一個整體的理論框架是思想體系,這樣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公民道德教育重在實踐

在課堂上的理論教育之后還要增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增加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實踐,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的途徑和去處。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道德評估和獎勵機制,對于相關表現十分優秀的大學生進行獎勵和評優。積極吸引大學生參加實踐教育,培養大學生參加實踐教育的積極性。

(三)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

在高校大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不同于普通的學科教育,這方面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德優秀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多于課堂上的理論教育,自古以來,為人師表一直是教育者的一個重要責任之一,所以在進行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師的自身的師德師風的建設,只有在校園內形成師生共同進步的氛圍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時效性,所以在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對教師的要求應當更加嚴格,因為一個教師的品德敗壞能夠影響多個學生。

(四)以人為本,重在建設

以人為本就是說在大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方面,要以大學生為中心來制定教育方式,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要仔細分析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關注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未來大學生可能會面臨的社會形勢。例如在就業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也是高校應該關注的重點,高校的重點應該是建設大學生的完整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高校的任務和責任任重而道遠,不可松懈。自古教書育人都是身為教育者的責任,育人與教書是同等重要的,教育學生的品行對學生的未來甚至比教授學生知識更加重要。

猜你喜歡
公民道德德育工作道德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務中小學德育工作實踐研究
傳統仁愛思想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契合關系與糅合機制的探究
立標·定向·示法:習近平公民道德觀的三重維度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小學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實踐研究
多維度助推幼兒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