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理論研究

2018-11-16 09:40王增
法制與社會 2018年30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過去五年的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建設中取得的重大進步,黨不斷完善領導體制,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等方面都有了深入進展。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繼續深化法治體系,以良好的法律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努力使人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超越憲法特權,加快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維護人民生命安全。習近平總書記以全面依法治國為主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方略的新思想和新戰略。

關鍵詞 法治理論 法治體系 依法治國

作者簡介:王增,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文化。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3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敝袊伯a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高度重視依法治國方略,再次明確了黨在十八屆四中全會貫徹執行的總體目標。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思想構成了“四個全面”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方略作了系統闡述,依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理念,使我黨關于法治的思想和理論日漸成熟。

一、 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發展

習近平依法治國思想的形成發展有兩大淵源:

一是歷史淵源。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過:“我黨思想路線發生過‘左傾的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對法制的不重視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代價十分慘重”?!拔幕蟾锩钡臍v史教訓使黨和國家領導人意識到要想保障人民民主、社會正常秩序的發展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法治”,杜絕“人治”。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時期也曾強調了要加強法制建設,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不能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種制度和法律。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道路的探索中,雖取得了重大進步,但也走了不少彎路。在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依法治國”被正式寫入憲法,隨后,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世界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和大勢所趨必須堅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緊接著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明確依法中國的重要性。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提出主要基于兩方面歷史淵源:一方面,民主法治是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進的法治進程,中國要想適應世界民主政治發展趨勢,必須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才能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另一方面,基于目前我國國情,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思想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各方面建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矛盾,比如執政方面,存在貪污、腐敗、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損害人民利益和不作為的現象。在市場經濟領域,存在偷稅漏稅、違法經營、商業欺詐等惡劣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經營秩序,在生態建設方面,過度開發,破壞林木,污染環境等,拿綠水青山換取真金白銀,最終導致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二是理論淵源。中國社會主義法學基礎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推進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不僅為中國的法律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為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成形發展提供哲學依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形成的革命法學理論基礎,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創造性繼承,他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學基礎理論與中國具體革命建設相結合,制定了新中國的首部憲法,這些在革命時期總結出來的法學理論為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形成發展提供法學借鑒。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為中國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江澤民同志首次提出“依法治國”的概念,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建設提上新的高度。在社會主義發展時期,胡錦濤將科學發展觀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相結合,推動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現代化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歷代國家領導人的法治思想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基礎,堅持四個全面,堅持深化改革,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國新論斷。

二、 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法治道路建設的原則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指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性質、方向,它引導我們走對路,避免在法治道路建設上偏離軌道,越走越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重要前提是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治國理政方式,實現這種治國理政方式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 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宗旨,依法治國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保證執法、支持司法、把依法執政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

二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德治是一種行為規范,以德治國主要以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和職業道德等為出發點,建立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匹配的思想體系。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開始出現重德傳統,有“以德治國”的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繼承了古代優秀“以德治國”傳統,從毛澤東同志的《紀念白求恩》到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都把道德宣傳與建設提高到了較高的地位,肯定道德育人、治世功能,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統一起來,并把“以德治國”提高到治國方略的高度上來,加以認識和闡述。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都是不可缺少的治國方式,堅持依法治國戰略方針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對于德治而言,法治是國家強制執行的法律規范,主要靠法律的預測、懲罰、威懾等約束社會公民或組織的行為。德治是非強制性的治理方式,主要靠社會輿論、道德人品、傳統習俗等標準來規范人們行為,是一種社會規范。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是習近平總書記談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現代化必然的要求。只有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

三是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既要借鑒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又不能全部照抄照搬,要依據我國具體國情,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使每一部法律都能夠貫徹實施,為廣大人民群眾、社會組織、國家機構服務,并保障生活、市場秩序的正常運營。

三、 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重要任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又要堅持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特色法治理論,形成法治實施、規范、監督、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共同推進依法治國、執政、行政,促進國家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完成這個總目標就是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以憲法為核心,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法,是對公民權利的基本保障,憲法的生命力和權威在于實施。目前中國保證憲法實施制度還不健全,仍舊存在執法不嚴、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現象,以及公職人員徇私枉法、知法犯法行為,這些行為后果嚴重影響憲法權威和人民對法治的信仰,所以必須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培養全民法治思維,確保憲法的有效實施。嚴密的法律監督體系。公職人員產生濫用權力、執法不嚴等行為主要在于法律監督體系不健全。例如,法律監督信息不及時公開,執法不嚴問題不及時糾正,法律實施工作遭受干擾等問題和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監督力度,加強人大、黨內、司法、社會、民族監督,形成科學的監督體系,做到違法必究、用權受監督等。健全法治保障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包括經費保障、法治隊伍保障、政治保障、組織保障等,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和物質條件。提高法治隊伍的執法能力,培養全民法治觀念,使全體人民自覺遵守法律行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從嚴治黨的目的是為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國家法律制定依據是讓人民生活的更美好,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出發、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利益福祉。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二者之間相互支撐、相互融洽,著眼于全體公民,體現了國家意志。

其次,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必須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十六字方針,這新十六字方針展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要以良法促進依法治國實踐、保障善治,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

一是科學立法。我們提倡建立的法律首先是良好的法律,“良法善治”是治國理政的總體要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二戰時期德國制定的法律規定,德國日耳曼民族優于其他民族,最終導致猶太人大屠殺事件,法律制定的初衷就不是良好的法律,那么它將不會保障全體人民的利益,也無法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要科學立法,堅持以民為本,立法為民,做到公平、公正原則,完善權利、機會、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各方面的權利,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

二是必須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一部良好的法律不能夠運用到實踐中,那將成為擺設。國家機關必須依照憲法和法律的內容、程序辦事,在執法過程中要堅決維護法律權威,不能濫用權力、執法犯法。法律的實施不是隨意和盲目的實施,關鍵是執法部分要嚴格遵守法律規章制度辦事,做到公開公正和透明執法原則,建立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內部審查機制、終身責任追究機制等,要求執法人員處理案件時要依照法律實體和程序規定辦事,持有嚴明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做到公正執法,不管是集團組織還是個人觸犯法律都必須受到懲罰,不能有特權現象存在,要做到對執法機關和人員的監督,堅持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公正司法。公正司法要求依法行使獨立的審判權、獨立的檢察權,杜絕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干涉司法活動,法院要做到開放、陽光、便民的司法裁判程序,要完善司法救濟制度,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否則將會削弱法律權威,動搖公民對法律的信仰,使公民對法律失去信心。要使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必須做到加強對人權的司法保障,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幾項原則,預防非法取證及刑訊逼供等不符合法律程序的行為,避免再次出現呼格吉勒圖案件的發生,要做到程序公開、管理公開,重點關注群眾的切身利益。

四是全民守法?!凹矣屑乙?,國有國法”,雖有良法,但不遵循,仍不能實現法治。公民要做到敬畏法律、崇尚法治,才能保證自己的行為遵守法律,用“他律”規范自身行為。法律應當刻在公民的心里,全民既要遵守法律、信仰法律,樹立法律意識,又要做到守法。在守法上,應當嚴格自律,處處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任何人都不能把黨紀國法當兒戲,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用法律武器解決社會矛盾糾紛。領導干部更要做到守法的先鋒和模范,始終牢記不逾越黨政國法的紅線。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中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將“法治中國”建設的任務提上了新的日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依靠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才能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戰略對法治中國建設的促進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法治與經濟關系。法律屬于上層建筑,由相應階段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必須與之相對應階段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經濟生活是人類從事社會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在人類生產活動中出現的矛盾和發生的沖突需要法律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為了保障社會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必須制定法律制度對經濟活動進行規范,法律對經濟的具體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規范經濟行為。法律主要通過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等對經濟行為進行調整,加以規范,是經濟活動在一定法律秩序中運行。第二,維護經濟秩序。法律可以對任何擾亂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違法者、給予相應的制裁,以確保市場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第三,服務經濟活動。反傾銷法、知識產權保護法、專利法、等都體現了法律對經濟活動的保護作用,這種經濟功能的規范對社會經濟的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是法治與社會建設關系。民生問題是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問題,解決民生問題需要多種管理方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但沒有法律的監督與制約很難真正解決民生問題。十八大報告強調要讓人民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努力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其中,“學有所教”對應公民教育權、“勞有所得”對應公民勞動權,“老有所養”對應公民社會保障權,“病有所醫”對應公民健康和醫療權等。涉及到了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中的諸多內容。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各項執法也都與民生息息相關,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的根本所在。

三是法治與執政黨關系。執政黨政策的制定與實現受國家法律的制約,執政黨的政策方向對國家法律立法又起著指導作用。黨的執政政策被國家機關制定為法律后,就被賦予了國家意志的屬性,對社會各個組織、團體、個人都有了普遍的約束力。如果政策轉化為法律,就應當堅決執行,保證其有效的實施,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法律制定與實施必須依靠執政黨的政策指導,執政黨政策的貫徹也必須依靠法律的推動。

實踐證明,法治是人類在從事社會生產活動中探索出來的最佳治理國家的模式,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離不開法治中國的建設。法治建設沒有終點,只有不斷的完善,只有始終適應當代經濟發展,才能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需要樹立法律在上,人人平等的法治思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思想創新、理念創新、法治理論創新對全國哲學社會、中國法治進程,以及要解決的中國實際問題都起到了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同中國法治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理論飛躍,為全面推進實現中國現代化法治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南。

參考文獻:

[1]中共十九大開幕,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直播全文).中國網.2017-10- 18.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10-28.

[3]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依法治國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醫療衛生立法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握『六個關鍵』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