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的殊途與同歸

2018-11-19 03:18崔昕平
安徽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幻想兒童文學作家

崔昕平

在中國文學的當代視野中,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學門類——兒童文學走向現代自覺并取得命名僅有百年,但已然伴隨時代文明對“兒童”階段的認識與尊重,伴隨現代兒童教育與文學閱讀推廣的需求與推動,尤其伴隨巨大的文學市場之力,成為當代文學場域中日漸聚焦的“現象”。有學者曾預判21世紀第一個十年將是兒童文學的“黃金十年”,但顯然,十年之后,更具擴張力的又一個十年也已行至后程。近年來,年出版兒童文學圖書的數量高達1萬余種,許多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已達現象級,并有越來越多的成人文學作家跨界投入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的創作量、引進量、出版量、銷售量都已足夠龐大,值得給予更多的理論關注。對兒童文學的話題也逐漸多了起來,有些回到了原初之爭,有些則是新時代產生的新問題。諸如:有沒有必要在文學領域中承認兒童文學的獨立存在,文學創作的主流與兒童文學創作的主流是否一致,如何從文學意義的角度認識兒童文學本土原創的意義等。

有學者質疑在文學領域中承認兒童文學的獨立存在,理由是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必然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必然是老少皆宜的。此話不錯,但因此而模糊兒童文學的邊界,則是有問題的了?!袄仙俳砸恕边@樣的標準,本身就是一種屏蔽兒童的“成人本位”的立場。除了老少皆宜,還有大量的、適應不同年齡層次兒童心智與審美發展的文學,已引不起成人閱讀興趣,兒童卻愛不釋手。我們能否因此而判斷這便不是好的兒童文學?顯然不能。兒童文學特殊性的基點,源自受眾。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的“兒童性”追求,是兒童文學在“文學性”之外的又一重質的規定性。

如前所述,當下非兒童文學作家跨界創作兒童文學,已然成為近年來一個現象級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作家已經先于文學理論研究者,參與到兒童文學的當代建構之中。這一脈創作力量的匯入,令人倍感振奮。近年來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會看到部分降低讀者預設的創作,構思隨意,立意概念化,缺乏細節精研,忽視陌生化的文學努力;還有創作速度驚人,但滿足于自我復制,罕有自我突破等問題。非兒童文學作家豐沛的閱讀積累、扎實的文字經驗,值得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借鑒。但問題也有所顯現,最突出的,是追憶童年經驗的作品數量極多。部分作家對兒童態的把握,顯現出時代的落差。由于停留在個體回憶層面,再現既有的童年經驗就產生了很多雷同的童年“把玩”。懷舊的、成人視角的童年回憶,是兒童文學常見的四大敘事視角之一,但并不是主體。兒童視角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成人文學作家抒寫兒童,必須處理好代際記憶、代際文化的穿流交錯。如何抹去臆想的“兒童”、把玩童年經驗的“兒童”,寫出能為當下兒童體察的“兒童”,并非易事。

兒童文學有其特殊受眾,有針對三大年齡層次的不同的創作規律與藝術標準。這種特殊性,非但不容被忽視,還應始終保持高度的警醒與自覺。陳曉明教授有句警示人文學科研究者保持客觀自醒的話:理論不是靠正確獲得力量的,而是靠力量獲得正確的。深感這句話的闡釋邏輯十分契合此處所談問題,因為,兒童文學不是靠“正確”贏得兒童的,而是靠“兒童”獲得正確的。

由此延續一個追問,既如此,文學創作的主流與兒童文學創作的主流是否一致呢?現實主義始終是我國當代文學創作的主流。在兒童文學創作領域,近年來也顯示出對現實題材的高度關注。但是,基于兒童文學這一獨特的文學門類,強調現實主義創作,是否意味著弱化幻想文學創作?或多或少的,已有這樣一種傾向。應該說,中國兒童文學的幻想性、游戲性是先天不足的。上溯我國現代意義兒童文學的發端,在深陷戰爭苦難的歷史時期,葉圣陶、張天翼等兒童文學先驅,將童話“本土化”為高度關注現實的、“將成人的悲哀顯示給兒童”的載體,開啟了中國兒童文學以現實主義為主流的創作。然而,兒童文學是以兒童性、幻想性、游戲性為特質的文學,是適應兒童心智階段性發展、豐富兒童情感、慰藉兒童心靈,進而潛移默化傳遞成人期許、形塑兒童思想的文學。對處于“前運算階段”“萬物有靈”的兒童而言,想象是他們認知世界的重要思維方式,想象力也處于極為關鍵的發展期?;孟雰和膶W,是與兒童最為親近、最易于兒童接受的文學模式,是一個應當積極參與其間的、重要的啟智力量。兒童文學創作的現實與幻想的比例問題,不應打破應有的平衡;幻想類兒童文學創作,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當然,應堅決摒棄亂想性質的幻想作品(此類作品數量始終不在少數),同時應高度呼吁幻想文學的尋根之旅。中國神話、傳說等豐富的幻想資源,和其間所傳遞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是豐沛本土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的有效路徑。這方面,還待更多有創造力的作家為兒童開拓文化熏陶的沃野。

“殊途”之外,兒童文學與文學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功能又是同歸的。而且,因為其以兒童為受眾對象而更加具有了某種“使命感”。當下對兒童文學閱讀狀況的擔憂,主要源自大量榜單上引進版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多、薦書者對本土原創關注不足的問題。兒童文學是打精神底子的文學,童書出版迎來業內所稱的“大年”的同時,兒童文學如何表現“中國式童年”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2013年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年會設定的主題即為“兒童文學如何表現中國式童年”。由中國作家執筆抒寫中國兒童的兒童文學,理應表現中國式的童年。然而,當我們將它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時,恰恰說明了當下兒童文學創作需要警惕的某種趨向。

這個問題,不單單在兒童文學中存在。在文化大融合大交匯的開放時代,先進文化勢必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吸引后進文化去模仿、去追隨。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文化的類屬、文化的邊界將日漸模糊。中國的兒童文學較之世界兒童文學而言,歷史較短,中國兒童文學的發端就是建立在對異域兒童文學的引進、翻譯、模仿基礎之上的。新世紀以來的兒童文學熱,同樣是在大量引進國外兒童文學作品的基礎之上開啟的。各種充盈西方文化色彩的兒童文學世界如在身側,中國兒童的生存現實卻仿似“彼岸”。兒童文學是每一個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是通往當代兒童心靈世界的最優質、最美妙的交流通道,是引領未來一代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最佳載體。兒童閱讀口味的西方化已經是目前必須糾偏的趨勢性問題?!爸v好中國故事”,正是兒童文學與當代中國文學的“同歸”之意。

責任編輯 趙 萌

猜你喜歡
幻想兒童文學作家
作家的畫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負
——兩岸兒童文學之春天的對話
鎖不住的幻想
“原生態”與兒童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