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18-11-20 10:50靳春霞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關鍵詞:培養學生具體措施創新能力

靳春霞

摘 要:國家推崇素質教育,為了幫助學生減負,促使小學生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大量的家庭作業,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感興趣的事情。相應地,語文教學的時間也隨之減少,但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并沒有減少,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適應當下的學生需求,教學模式需要不斷進行優化和創新,課堂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體措施

引言

常言道,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語文教學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經過我們的不斷檢驗,不斷實踐,我們相信我們能克服這些問題??偠灾?,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只有進行大膽的突破與創新,結合現代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方法,才能夠打破傳統,打破傳統的概況,才能夠獲得新的發現,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1創新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語文是一門為了造就具有創新精神、人文素養、開放思維的社會人才的學科。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語文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發展語言能力、鍛煉思維能力、激發創造潛能掌握綜合性學習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促使學生品德、智力共同發展。小學語文是語文中的基礎教學,盡管試題簡單基礎,但面對語文問題需要調動孩子的綜合分析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重點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既切合新課標的要求,又能提高孩子對復雜問題的思維性。這種整體思維和對語言的把握能力,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提高課堂效率。

2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2.1語文教學模式固化

對于小學語文創新型教學模式,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并使用的一種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和程序。因此我們要既要遵循其固有的原則又要進行合理的創新。換言之,課堂上我們可以進行有效的操作,并讓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多數教師都存在教學模式概念不清的問題,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缺乏系統性總結,語文教學反思不到位。

2.2語文教學程序機械呆板

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展開是在圍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能夠有效的兼顧教學的合理性與目的性,為了盡可能的規范教學的過程,我們常常采用導入講解,分析檢測的流程,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主能動性的有效發揮,因此有些課程會體現出一種機械呆板的狀態,讓學生難以發揮自身的作用,降低了教學的標準,忽視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能。

2.3語文教學思維的局限性

對于多數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教學的外在形式是基于其內在思維邏輯之上的,因此,良好的課程需要教師具備能夠切實有效提高學生能力的思維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學科教學當中,發揮自身的思考力和思維力,在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構建屬于本學科的教學思維框架,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師只是因書本而教學,并沒有考慮到更深一層次的教學提升,這就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2.4語文課堂氛圍壓抑

小學語文課堂的氛圍是教學成果的直觀體現。課堂氛圍好,課堂氛圍高漲,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學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高漲,也就是學生對于教師課程設計的能動反應力強。教師在備課之初,都會有意識的去設計互動的過程,使得課堂的氛圍能夠始終保持在一個良好的講解與接受的過程之中,但不可避免的是我們在教學之中,難以有效的把控課堂的節奏與氛圍,再加上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機制缺失,促使這種問題的惡化。

3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創新的具體措施

3.1優化課堂教學授課方式

小學階段的教育屬于啟蒙式教學,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將會影響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生涯中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愛程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在授課方式上有所調整,在現有授課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和創新。優化和創新主要體現在備課和授課兩個階段。需要糾正的是,備課階段有時比授課還要占用時間和精力,課堂上20分鐘的講授,課下也許要花三到四倍的時間去準備授課內容。充分備課的階段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采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甚至印象深刻的方法和形式將課本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識字教學的備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容易地記住“差”字,可以事先編寫小兒歌“歪羊尾,會做工,學習成績真不行”,學生記住了字的寫法,同時也了解了字的含義。這些內容需要老師花費時間和精力認真鉆研。在授課階段,要改變“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這種一成不變的授課模式,教師要嘗試在授課過程中創新授課模式,對原有模式進行優化,比如開展小組教學、兒歌教學等,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3.2激發學生探索精神

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要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索,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創新成為他們的一種品質,一種習慣,一種獨特的標志。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他們的個性化特點比較強烈,當然也存在很多的共性,在鼓勵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時候,可以分成小組,在小組中讓學生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小組成員學會互相欣賞,學會團結合作,在交流互動溝通當中有效激發各自的創新火花。在任務的安排上,要難易適度,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基本特點,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活動中,有效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激發出他們的成就動機,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另外,教師也要注重結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借助實踐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創新教育的發展。實踐活動是語言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他們敢想、敢做、敢說的創新精神,實踐活動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例如可以讓學生將一兩句話進行擴寫,將課文進行續寫,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等。另外也可以結合課下的實踐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將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內容,應用到現實生活實際中去。

3.3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授課教師改變可授課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的主動權將逐漸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并堅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和教學計劃,將學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學習和記憶新知識,并在小組內完成自我檢測,盡力讓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另外,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激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針對學生感興趣的點進行提問,同時還能激勵學生對不了解的內容主動增加課外閱讀。

3.4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知識就是力量,是建立在人可以將知識轉變為實際應用的前提之下,理論知識不能用實踐來檢驗就是空想。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中要明確標出,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要學會應用課堂知識進行生活實踐。學習源于生活,生活的進步有賴于學習。學生要學會利用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去描述生活中的種種有趣的現象,用課外閱讀的積累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基礎知識,還要通過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引導性的故事,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故事教育學生,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道德實踐。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教育效果與教育質量,要不斷創新教育模式,發揮現代教育模式的優勢,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小學語文教育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趙春光,淺議小學語文教育提高質量的方法[J],赤子,2015(06)

[2]曹立榮,開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J],學周刊,2013(09)

[3]桑曉燕.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12).

(作者單位:洪洞縣玉峰街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培養學生具體措施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論加強營林生產管理促進林業工程發展
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探討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中學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