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現代教學理念與現實應試教育矛盾的思考

2018-11-20 10:50楊碧波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關鍵詞:生物學新課標生物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中容易出現一些教育理念和應試需求矛盾的問題,在這種矛盾背后折射的是教育界在實踐中遇到的瓶頸以及家庭對于社會流動的焦慮。本文探討了初中生物現代教學理念與現實應試教育矛盾,并對于解決方法進行思考。

摘 要:初中生物;應試教育;素質教育

一直以來教育界對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實踐價值存在爭議,一方面素質教育從內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應試教育為社會流動提供了技術性支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二者的把握會決定學生人生的走向,筆者將就這一議題進行思考。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新課程理念認識的不足。新課程改革對生物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生物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執行有一定的難度。傳統教學方法及思路已經被深深植入很多教師的腦海里,面對新的課程標準,教師不能正確把握生物教學的總體目標,導致課時分配和課程內容發展不能同步進行,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矛盾。

缺乏研究性自我學習能力。很多初中的生物課教師不能清晰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及思路。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課程改革后的新標準,因此,要改革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進行引導,發揚自主學習,注重學習研究,結合教師的指導,通過獨立的學習方式,提高生物學教學效率。很多初中教師對這些方面做得不到位,且對新課程理念認識不到位,導致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活動相對被動的現象。

教學內容與實驗條件的束縛。生物教師對于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內容掌握不足。許多教師認為,現代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內容沒有具體標準,缺乏實際操作性,而對于教材內容不能進行深入挖掘,并且已有的教輔資料跟不上新課程內容的發展,因此,初中生物學教師應從正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入手,適應新課標的發展。初中生物教學要不斷鞏固新知識,需要以科學的實驗為基礎。而實際的生物學教學中,由于實驗條件的不足給實際的生物教學帶來了相應的難度。新課程中生物實驗遠多于原始生物教學大綱中的生物實驗,實驗室及設備不足,導致了生物學教學效率低下。

二、目標設定是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

古語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边@不僅僅是說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而且也告訴我們教育要立足長遠,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出基本的設計。我國的《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就明確界定了初中生物教學的課程總目標,即進一步提高生物學的科學素養。這句話看似簡短,卻是對生物教學的高度概括?!翱茖W素養”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極具內涵的概念,是把教學從基礎能力培養到科學訓練的有意引導和對之前完全應試性教育的撥正。這一目標的設計,改變了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傳統教學模式,以科學習慣的養成、培養基本的科學精神、建立和掌握科學的分析方法以及開發學生智力、發掘其研究潛力為目標。這個目標不重結果,而重過程,注重中學生思維的延伸與智力的開掘。這一看似遠大而不可及的目標其實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路盡頭觸手可及的龐大建筑。

長遠目標的設定并不意味著對知識積累與解題技巧等這些細小技能培養的忽視,而是在說明,這些細節都是在這一高遠目標的追求中自然獲得的,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這一長遠目標的關照下,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搜集加工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讓他們養成獨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做出科學總結的能力。新課程理念的目標設定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它所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讓他們具備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可為他們以后進一步進行科學研究訓練提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新課程體系在課程結構、功能、實施、評價和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有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從新課程教學目標設計的結構框架來看,縱向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維度,橫向是指學習、探究和練習。

三、創新初中生物教學的途徑與方法分析

初中生物學新教材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重點內容,這些正有助于鞏固學生的生物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現代生物教師應緊跟新課標教學要求,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積極總結學習經驗,不僅可以提高生物課教學質量,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開拓創新、深化改革,發展初中生物教學模式新思路。(1)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推進素質教育,將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應用于生物課教學中。初中生物學教學應該繼承和發展教育教學精神,采用教學結合的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開發學生思維能力。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監督作用。新課標下生物學課程的學習,需要老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2)加強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加強學生的非智力培養,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等,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學生的自我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好學”、“會學”的性格,突出以“學”來進行教育的模式。(3)要應用整體、有序、反饋三個原理結合的教學過程。在中學生物教育教學中,從教學過程的整體效益和結構加強教學信息反饋和修正,基于教學模式的發展和開放,使教育模式應用于基本原理中。

生物學是從觀察、研究生物體而興起的學科。它的發展和進化的過程中,各種論斷都貫穿了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教學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內涵與外延,這有利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素質。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首先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了生物的基本結構——細胞,從而開創了對生物學研究的新方法。細胞雖然肉眼無法直接看見,但我們利用顯微鏡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細胞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世界是物質的,這是唯物主義觀點。結合生物教學的相關內容,突出介紹我們偉大的文明古國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的許多重要發現、發明、創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生物學科教學在不斷發展,這其中既有可以上升到國家戰略級別的高遠目標,也有關于眼下教學成績提高的近期追求,二者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隨著教學經驗與教研思考的不斷積累與深入,我發現這二者在實質上其實是一致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無論課程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其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實質上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這也就解決了令許多教師倍感困惑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應試教學環境下開展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永靜. 關于高中生物教學的幾點認識[J]. 學周刊, 2017(29):162

【2】董文軒. 以通識理念為基底的應試教育新思考[J]. 考試與評價, 2017(12):90

作者簡介

楊碧波(1980—),男(漢),湖南衡陽,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本科,學士,教師,初中生物教學。

(作者單位: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生物學新課標生物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第12話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生物趣多多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高中生物學中“一半”的涵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