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明縣蔬菜育苗技術與發展趨勢探析

2018-11-20 10:50史建國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關鍵詞:蔬菜產業育苗發展趨勢

史建國

摘 要:山東省東明縣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近年來,東明縣蔬菜生產有了長足發展,蔬菜種植面積年均擴大10%以上,產值年均增長20%左右,面積翻了一番,產值翻了兩番,成為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上得最快,為農民增收貢獻最大的種植業品種。在蔬菜生產中育苗是豐產栽培的關鍵技術,本文擬對東明縣蔬菜產業持續發展及育苗方法做一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產業;育苗;發展趨勢

近年來,山東省東明縣在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堅持質量至上,持續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制訂了嚴格的蔬菜準出、準入制度,從土地、肥料、農藥、裝運等各個環節全程監控,突出對生產基地、產地市場、縣城中心市場的監測,在省市質量監測中合格率達到99%以上。堅持龍頭帶動,著力提升品牌化發展水平,培育發展壯大了北方菜業、鵬遠食品、陽光保鮮等一批蔬菜加工、保鮮、運銷為一體的龍頭企業,延伸了蔬菜產業鏈條,提升了產業經營水平。大力推行“訂單蔬菜”“合同種植”,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帶動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1 東明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1.1經濟效益向好。從種植業內部耕地產出水平考察,蔬菜是唯一產值最高,效益最好的大宗品種。東明縣除蔬菜、西瓜以外的種植業品種,包括糧、棉、油等,實際占用耕地50萬畝(不計復種),現價產值6.5億元,畝均產值1300元;而蔬菜實際占用耕地不到10萬畝(不計復種),現價產值5億元,畝均產值5000元,是其它種植品種的3.8倍,是糧棉油主產區農民收入的2倍以上。

1.2增收潛力大。蔬菜是種植業中科技含量潛力最大、工廠化生產最適宜的品種。大路菜與精細菜、常年菜與反季節菜、露地菜與溫棚菜的效益反差很大。雖然露地菜畝效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2-3倍,但露地菜效益僅相當于簡易大棚菜、鋼架大棚菜的1/3和1/5。東明縣目前僅有大棚面積5萬畝左右,而且大多是簡易大棚,如果東明縣再增加10萬畝溫室大棚種菜,將可增加農業效益2億元左右,僅此一項就可帶動東明縣農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就可成長一大批靠種菜致富的農戶。

1.3市場前景廣。蔬菜生產從總體上講是供過于求的。但品種短缺,季節性短缺是客觀存在的。東明縣的蔬菜大約有2/3調出縣外同時,還有1/3的需求量靠從縣外調進。值得關注的是,東明縣調出的大多是價格低廉的常規大路菜,如大春蔬菜等,調進的則是價格昂貴的緊俏反季節菜,如冬季的茄果類、豆類等。進出相抵,東明縣是入不敷出,生產了大量蔬菜還需拿出大把鈔票從外地購買引進反季節菜。

1.4產品附加值高。蔬菜是種植業產品加工深度相對較高的品種。精加工包括經過潔凈、清洗、分級、整理、包裝、預冷、保鮮、貯藏等環節,可使蔬菜升值30-50%;深加工包括生產脫水菜、菜汁飲料等產品,可使蔬菜升值2-3倍。而且經過精深加工的蔬菜體積變小、便于運輸,不愁銷路,有利于實現均衡供應,有效解決賣難問題。

1.5出口增匯多。食用菌已成為東明縣第一大出口創匯品種,2015年出口創匯占農產品出口創匯的30%左右。東明縣草腐菌生產的原料極為豐富,廣大農民都能生產,進一步發展雙孢菇、白靈菇、草菇、平菇、金針菇等生產,增加出口量,多創外匯還有很大潛力。同時,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特色蔬菜品種出口尚未破題,增加這類蔬菜產量,建立穩定的出口基地,擴大出口創匯,大有文章可做。

2 東明縣蔬菜育苗技術分析

2.1 存在問題

東明縣蔬菜產業注重綠色蔬菜、生態蔬菜發展,主抓關鍵生產技術示范推廣,特別是育苗技術。育苗是蔬菜生產的關鍵環節,其目的是培育壯苗,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獲得優質高產。但關鍵技術掌握不當,會出現播后不出苗、出苗不整齊、帶帽出土、凍害和老化苗等問題,則影響蔬菜后生長發育,從而影響蔬菜質量和產量。

2.1.1蔬菜育苗極為分散。有關資料顯示,東明縣蔬菜種植戶,絕大多數采用自育自用方式,育苗成本高,秧苗質量差。

2.1.2育苗設施簡陋。一家一戶的育苗設施簡陋,防寒保溫和遮陽降溫效果差,影響幼苗生長發育,培育出的秧苗質量差。

2.1.3育苗方式方法滯后。目前東明縣蔬菜育苗方式以傳統的床土、營養缽育苗為主。傳統的蔬菜育苗基質為營養土、有機肥等,存在營養土配比難以掌握、育苗工序難以簡化等問題,并且易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生長;而且熟土累積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易導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傳病蟲草害發生蔓延難以控制,必須使用大量的農藥來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質的積累,影響蔬菜質量,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2.2 對策分析

2.2.1精選種子。要對種子的張度、飽滿度和發芽率進行檢查,選擇粒大飽滿的種子,以保證種子的質量。

2.2.2種子消毒。播種前經過溫場浸種、熱水燙種、藥劑處理和干熱處理等,消滅種子表面的病原菌和蟲卵。

2.2.3配制營養土及澆足苗床低水。必須配制好疏松肥沃、保水性、透水性、通氣性好的營養土,在播種前1 d澆足苗床水,以保證種子發芽和幼苗期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2.2.4播后覆蓋地膜。種子播入苗床覆土后撒上碎稻草并覆膜,以減少床土水分蒸發和穩定床土溫度。

2.2.5控制播種密度。合理播種密度以保證秧苗具有一定營養面積。

2.2.6合理調控育苗環境。適當控溫控水,并且控制氮肥施用,注重磷鉀肥搭配使用,要保證通風透光,降低苗床溫度,進行低溫煉苗,煉苗時不能缺水,嚴重缺水時必須噴灑小水,如發現萎蔫秧苗,可在晴天中午局部澆水補水。

3東明縣蔬菜育苗的發展方向

蔬菜育苗是蔬菜生產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蔬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環節。蔬菜種苗良種化、育苗工廠化、供苗商品化、種苗標準化是當今世界育苗的發展方向,可縮短育苗時間,節約用種量,提高育苗的保險系數,對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外來良種以及提高成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保證;同時對提高土地復種指數、解決土地危機、保護環境有積極作用。

農業標準化建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基礎。沒有蔬菜育苗的標準化,就沒有蔬菜生產的現代化。只有把蔬菜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才能加快蔬菜生產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才能提高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經營水平,才能完善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呈現剛性增長的趨勢,蔬菜消費民生方面的重要部分。面對蔬菜產業的機遇與挑戰,蔬菜產業在質量不穩定、價格波動大、生產技術落后等方面問題突出。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因此在整個蔬菜生產中育苗占有重要的地位。民眾的飲食觀念已經從“吃得飽”進化成“吃得好”“吃得安全”,所以蔬菜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對民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中華.略倫設施農業發展狀況與建議[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9).

[2] 吳建順.淺談蔬菜可持續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2(6).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三春集鎮人民政府)

猜你喜歡
蔬菜產業育苗發展趨勢
論林業育苗的技術和管理方法
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實踐與啟示
綠色營銷是發展蔬菜產業的根本出路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術
日本五針松的嫁接育苗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