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建議

2018-11-22 02:05鄭凱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8年23期
關鍵詞:財政支出財政行政

鄭凱

[提要]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運行效率也越發重要。整體而言,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演變趨于優化,但財政支出增長過快、行政管理費用膨脹、政府職能缺位、越位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壓縮行政費用、合理增減各項財政支出、提高管理效率、協調財政在經濟建設中各方面的能力、優化財政中的具體支出項目是我國現下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的可行之法。

關鍵詞:財政支出結構;公共財政

中圖分類號:F810.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9月4日

一、財政支出結構的定義與特征

(一)財政支出結構的定義。財政支出結構是指財政資金分派的內容組合及各種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也稱“財政支出構成”。簡單來說,財政支出結構是各類財政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財政支出總規模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合理的前提下,財政支出內部各構成要素符合社會共同需要且各構成要素占財政支出總量的比例相對協調、合理的狀態。從社會資源的配置角度來說,財政支出結構直接關系到政府動員社會資源的程度,從而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影響可能比財政支出規模的影響更大。不僅如此,一國財政支出結構的現狀及其變化,表明了該國政府正在履行的重點職能以及變化趨勢。

(二)財政支出結構的特征

1、直接可控性。財政支出結構的實現過程依托于政府財政資金的撥付,政府是公共資源分配的主體,這就決定了財政支出結構能夠被政府直接控制。在各種經濟結構中,財政支出結構是唯一能夠有政府直接控制的。對整個社會經濟而言,財政支出結構的這一特點既是優點又是缺點。由于財政支出結構的直接可控性,政府可以按照它的意愿通過調節財政支出結構來引導經濟結構的變動。但也是由于這一點,使得財政支出結構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決策者意識的影響,使政策極易因為決策者自身的偏好而改變,偏離客觀經濟內在要求。

2、多層次性。財政支出結構的多層次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行政屬性的多層次性。這是因為公共財政支出分為中央、省、市、縣等多個層次,相應地公共財政支出結構也有中央財政支出結構、省級財政支出結構、市級財政支出結構和縣級財政支出結構等多個層次;第二,支出領域的多層次性。一定的公共財政資源首先是在各大領域之間按一定比例分配,形成大口徑的財政支出結構。經過初次財政分配以后,公共資源按一定比例流入各相關領域中。

二、財政支出構成的決定因素

政府職能因素,財政是政府履行職能的經濟基礎,政府應做的就是財政要干的。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國家財政支出結構應如何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這一時期政府職能的定位。經濟發展階段因素,財政結構的發展變化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經濟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公共財政支出的構成是不同的,財政支出規模因素、財政支出總量與財政支出結構之間相互影響。財政支出總量過小時,政府所配置的資源比重過小,所提供公共產品的力度不夠,投資不足,嚴重制約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實現;反之,當財政支出總量過大時,政府集中的資源過多,從而降低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政策因素,任何國家的政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會制定出與自己的經濟發展水平狀況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戰略,對各項事業進行不同程度的支持,從而財政支出結構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制度因素,制度變遷中可能會造成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而另一些人的利益得到改善。對于在制度變遷中的利益改善者來說,他們贊成并積極推動這項制度變遷。而對于利益受損者而言,政府必須承擔對利益受損者的補償,因此相應增加轉移支付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就不可避免。

三、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現狀及問題

(一)財政支出增長過快、支出不足。目前,我國的財政支出面臨著兩個問題,支出增長過快和支出不足。一方面財政支出需求剛性增強,但財政包攬過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導致財政支出增長過快。2006~2016年間財政支出持續增長,由2006年的49,781.35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75,877.77億元,約增長253%,增長過快;另一方面無法保障一些必要的財政支出項目,導致GDP中財政支出所占的比重上升較小,至2015年財政支出也僅占GDP的25.5%,不但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支出明顯不足。

(二)政府職能缺位,公共產品和服務不足。本來應當由政府生產和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卻沒有充分盡職盡責,甚至在某些公共領域出現了“真空”。應由政府提供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設仍然力度不夠,在2006~2015年間,2015年環境保護支出占財政支出比率最高也僅有2.73%;醫療、養老、失業、救濟以及其他社會保障服務的公共供給不足,至2015年醫療衛生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占財政支出比重的僅6.8%、10.8%,仍顯不足;市場經濟秩序不健全,競爭規則不完備,信用體系尚不健全,應由各級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務仍不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2015年占財政支出總額的14.9%,需要進一步地提高。

(三)行政管理費過高,加重財政負擔。政府活動的增加、行政人員的增多、公共經費的浪費、缺少監督制約的機制、政府支出得不到監督等都會導致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較大。2007~2015年,我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總量整體看來呈現出增長的趨勢,至2015年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達到13,547.79億元,使得財政資源造成大量浪費。

四、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建議

(一)調節財政經濟建設能力。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國想要建設市場經濟體制,也必須相應調整財政的經濟建設能力,加大對社會公共服務性工程的投資,加強基本經濟建設中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經濟建設中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尤其是對中西部這方面的投資,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經濟設施建設,推進中西部地區經濟逐漸發展起來。

(二)壓縮行政費用,提高管理效率。國家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是財政支出中最基本的一項支出,唯有保障國家安全與建設,才能更好地進行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但是,行政人員過多、管理效率低下,造成公共經費的浪費卻不可取。因此,應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對機構進行改革,對各個部門進行撤銷、合并和精簡,壓縮行政經費、提高管理效率,減輕行政費用負擔。同時,降低的行政管理費用可增加到科教文衛、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費用的投入之中,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推進經濟的全面穩定發展。

(三)增加環境保護財政投入。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環保支出是財政支出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社會的共同利益,也是國家財政必須維護的長遠利益。國家財政必須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改變當前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的發展。

(四)合理增減公共事業和社會福利。在公共事業和社會福利方面,財政支出要進行合理的增、減,在我國現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保證基礎領域和支持重點事業的發展。在教育方面應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并行,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全國教育經費投入的70%左右,但財政經費過多的投向了高等教育,而忽視了基礎教育的投入,投向不合理。政府應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提高國民整體的文化素質,加強基層教育培養。在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方面應主次分明,我國因對學科理論研究、高科技研究、文化遺產及保護、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對其進行保障,而對其他的科學研究應用、藝術演出、體育運動、新聞媒體可進行商業經營,財政應只做一些合理的補助。

主要參考文獻:

[1]朱穩根,李文軍.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演進與優化對策[J].經濟縱橫,2013(3).

[2]王彩花.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演進與優化對策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3).

[3]李文軍.中國財政支出結構演變與轉型研究[J].社會科學,2013(8).

[4]梁東黎.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3(30).

[5]文一鶴.湖南省攸縣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4.

[6]羅植.中國地方公共服務擁擠性與財政支出結構優化[J].財經科學,2014(5).

[7]袁洋.民生視角下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標準[J].西部財會,2013(7).

猜你喜歡
財政支出財政行政
行政學人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支出完成預算情況
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及比重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