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作品的藝術品位

2018-11-26 19:18毛林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0期
關鍵詞:攝影術繪畫藝術

毛林

摘要:攝影術出現后,其對藝術的重大影響很快就被認識到了,雖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遭到部分藝術家的長久的抵制,但最終還是受到了包括藝術家在內眾人的親睞。今天已經證實,攝影和藝術并非有你無我的死敵,畫家們依然活得自得,而照相機也在進行藝術創作。甚至,現代藝術家們的努力和非凡創造讓我們驚奇地看到二者甚至已經無法分清你我。

關鍵詞:攝影術;藝術;繪畫;攝影師

照相機來到世界上是在1839年,但照相術作為一種實踐還要早一些??梢哉f,攝影對繪畫的重大影響很快就被藝術家們認識到了。一方面,它為畫家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對自然的精確“速寫”手段。

另一方面似乎對畫家的飯碗也產生了威脅??梢哉f攝影術誕生了,有人歡喜有人憂郁。隨后的攝影術雖然遭到部分人的長久的抵制,沒有被接納為藝術王國中的成員,但在照相機技術日益改進的助推下,利用照相機進行創作的藝術品還是被人接受了。其實二者也并非有你無我的死敵。今天,畫家們依然活得自得,而照相機除藝術創作的功能外,其快捷,準確捕捉物象的優越性,在記錄影像資料和媒體傳播方面仍然承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在現代藝術家們眼中(如大衛霍克尼等),二者已經融為一體??傊?,只要能為烹飪藝術美味所用,不管它是鍋碗還是瓢勺,藝術家是不會介意的。

我們知道,美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體,它是以一定的社會內容、物質形態的具體對象為基礎,具有明顯的客觀屬性。但選擇其決定性的瞬間,卻完全由作者的主觀認識和平常的生活積累所決定。強調什么,突出什么,鏡頭的高低、俯仰、遠近、特寫的運用都無不體現了作者一定的思想觀點。我們已不難看出,攝影作品的品位,與作者對客觀生活的理解、體驗深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副優秀的藝術攝影作品,往往就在于不容易發現而最終被發現的東西。如果缺乏上述這種攝影創作所必備的主觀條件,在攝影創作中拘泥于簡單的反映,結果創作出來的作品乏味,缺乏生命力。人們說的好;“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思想就是一切藝術作品的靈魂,一點沒錯。我們都生存在具體的生活情節中,攝影作者的任何感受都源于自己具體的生活過程。具體的現實生活感受左右著攝影作者的創作,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作者利用各種手法以表達“自感情節”的攝影作品也不少,表現非情節方式的作品。在不離開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下,作者必須深入到現實生活的場景中去,感受著正常規律的生活。尋找著具有個性化的藝術思維方式與表現手法,在情節化和表現形式基礎上來一個飛躍。作者在表現“自感情節”作品時,必須更具有豐厚的文學藝術修養,具有深刻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敏銳的思想。請看;攝影家李英杰早期拍攝的作品《稻子與稗子》簡潔的畫面上,只有一株低垂著的稻穗和一棵高昂著的稗子。單從景物本身來講并無多大意義,但好就好在作者借助這一單純的景物。通過“自感情節”將主、客情景二者交融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個帶有哲理性主題與普遍意義的生活現象;即腹中空空的人們往往自命不凡,而真才實學的人恰恰樸素謙虛。寥寥數‘筆給作品創作了深邃的意境,大有“畫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任何一幅具有較高藝術品位的作品必須具有美的形式,它的“實”和“虛”是作者經過精心選擇后構思定格的,它應該以形式的美感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借助藝術形式、通過美的欣賞、促進觀眾的思考、悟出作品的內涵。老攝影家黃翔拍攝的《十月的螃蟹》就是利用了畫中的螃蟹、茅臺酒、秋菊等物品。經過一番構思,反映出當時慶賀粉碎“四人幫”的喜悅心情的藝術佳作。

可見,“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突破”,使作品包孕著豐富的心理內涵與理性認識,在藝術表達的方式上具有深刻的容量和形式的美感。通過攝影作品的“自感情節”的欣賞過程,人們即欣賞了作品,同時也看到了自身認識的飛躍。自身的復雜、豐富、獲得了意識和情感上的升華。溝通了作者與觀者情感融會的渠道,從而收到了其較好的藝術效益。藝術家巴甫洛夫說;“富于感情思維的人,每件藝術作品的誕生,都是由藝術家被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所感動”,首先獲得美的享受,產生創作激情,并從自己的審美理想出發來從事反映現實的藝術創作活動。攝影作者也不例外,遵循這一創作原則,利用手中的創作工具和他的攝影照片,來抒發感受,使其產生美的情感共鳴。

藝術大師羅丹說;“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盡管人們在各種影展以及攝影雜志中看到過不少的精良作品。也可以給人以美感,但不能產生人們情感上的變化,看后容易遺忘,這就在于這些形象無性格可言,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形象。那么什么是藝術形象?是從審美理想出發,通過具體直接感知的形象來高度概括現實的重要方式。美國攝影作品《失業》把重點放在環境上,大霧和港灣,巨輪被迫停止遠航,失業者邁著沉重的步伐。盡管你看到是失業者的背影,但你已被這茫然的氣氛所感染。是呀,這位失業者將去何處?人們通過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去認識藝術、認識世界。有性格的形象才能稱得上是藝術形象,形象的性格刻畫得越深刻,帶給觀眾的情感就越深切,藝術的感染力就越強。

攝影藝術作品的品位,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強弱有關,與作者捕捉生活的能力和自身藝術修養有關,也與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想感情有著重大的內在關系。充分體現出了作者的創作才能。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一些攝影的同行們在一起常會聽到有人面對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時發出的嘆息;“這地方我也去過,為什么我沒有發現”或者“當時我也在場,怎么我就沒有注意到”。對了,一幅攝影藝術作品除了技術原因外,感情因素起了作用,這是主要的?!疤觳旁谟谇趭^”,尤其適于我們廣大的業余攝影愛好者,從攝影表現對象的特殊性來講,可以說“攝影創作是在路上完成的”。這所謂“路”,其實就是客觀世界變革發展的過程,只有在這條路上刻苦探索、反復實踐,才能不斷從審美感受中完善自身的藝術修養,提高對美的表現技能。正如;文學家對語言的掌握、書法家對筆墨紙硯的駕馭一樣,具有長期性、漸進性。攝影作者只有擴大自己思想和藝術修養的范圍,在新的藝術信息中不斷吸儲,提高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和認識能力,才能從中發現前人所不曾發現的美,創作出品位較高的攝影之大作。

參考文獻:

[1](法)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論美術和美術家[M].平野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攝影術繪畫藝術
攝影術180年 靜觀傳承百年的影像視野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本刊可直接使用縮略語的詞匯(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