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氣足,活百歲

2018-11-27 02:30蘭曉雁
祝您健康 2018年12期
關鍵詞:養胃胃氣胃酸

蘭曉雁

中醫認為,人的消化過程主要通過脾胃來完成,人進食、飲水后,所攝入的水谷精微在胃氣的推動、幫助下消化、腐熟,然后屬“濁”的廢物在胃氣的推動下隨二便排出,屬“清”的營養精微物質則在胃氣的推動下散布全身、營養臟腑。不難看出,胃氣在維持生命活動中十分重要,古代醫家所說的“得胃氣則生,失胃氣則死”也就不難理解了。

充足的胃氣是人體健康的體現,胃氣充足則正氣充足,脾胃消化能力強,可為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確保人體氣血豐盈;若胃氣不足,則消化吸收能力低下,氣血勢必虛弱,易患疾病。因此,胃氣足是獲得長壽的必備條件之一。

觀神色 看胃氣

胃氣足可以從哪些方面看出來?

面色:面色紅潤是胃氣充足的面部特征,面色干枯而無光澤則是胃氣不足的表現。另外,唇色紅潤說明胃氣充足,唇色淡白(血虧)或淡紅(多屬血虛或氣血雙虛)則意味著胃氣不足。

眼睛:胃氣充足者雙目炯炯有神,眼球運動靈活。若是眼神黯淡,或眼色渾濁,眼球運動呆滯等,皆是胃氣不足的征象。

頭發:胃氣充足者發烏潤澤。如頭發稀疏干枯、打結、變細,意味著胃氣不足。

舌頭:胃氣充足者舌頭運動靈活,舌顏色紅潤苔薄白。若舌頭運動呆滯,或干枯或胖大,沒有舌苔,或者舌苔黃中透黑,都是胃氣不足的表現。

嗓音:胃氣充足者說話聲音嘹亮、吐字清晰。假如說話有氣無力,多說明氣虛。

食欲:胃氣充足者多食欲良好。若食欲下降,常表明胃氣不足。如不能進食,或進食即吐,則屬于胃氣衰敗。

另外,睡覺中常流口水多為脾胃虛弱不能有效控制口腔的開合所致。進食后老是打嗝、反酸,多為胃氣上逆所致。

調飲食 補胃氣

胃氣不足,在病程短、癥狀較輕的時候,不一定需要用藥治療。我們可以調整飲食來養護脾胃,補足胃氣。

日常飲食須注意均衡地攝取食物種類,不要偏食,常吃五谷、奶類及制品、豆類(豆漿、豆腐)、蛋、魚、瘦肉、動物肝、蔬菜、水果等。主食中面條最養胃氣,勝過大米。其次,牛奶對治療消化性潰瘍、習慣性便秘很有益。粥類如八寶粥、芡實粥、小米粥等,為冬季首選。湯水主要選菜湯而非肉湯,如南瓜湯、番茄湯、芹菜湯。果蔬中蘋果可補氣益胃,生津潤燥;菠菜促進胃腺分泌,烹飪時須用沸水焯一下,以除去過多草酸;卷心菜健脾養胃;桂圓溫胃補脾;胡蘿卜富含可轉化成維生素A的胡蘿卜素,可常和肉一起燉食;山藥能強健脾胃;南瓜能消炎殺菌、止胃痛;枸杞可以滋養氣血;蓮藕可以養胃滋陰;橘子、番茄、檸檬、萵苣葉等富含維生素C,都可以適當進食。

飲食應隨季節而有所變化,春天多吃點山藥、香蕉、大棗等甜味食物,以養脾氣;夏天多吃豆類以健脾利濕;從立秋起可以多喝粥;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宜多吃一些暖胃食物,如小米、蘿卜、大棗、南瓜、紅薯、板栗、甘藍、羊肉與魚等。反之,煙、酒、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糖食、肉湯、雞湯、過多的鮮味食品皆不利于胃氣,戒除或節制為妙。

好的飲食習慣有助于養胃氣。

尊重胃的“作息時間表”,進餐須定時定量;日食三餐(中間可進食水果),每餐吃六七成飽;少吃零食,別盲目減肥。

按生物鐘作息,讓生活節奏與胃的運作頻率同步。7點起床,喝一杯溫開水,幫助胃腸做好接受早餐的準備。餐后閉目養神半小時,保證血液大量流向胃腸道,使其正常工作。下午4點若有饑餓感,可酌情吃適量點心或水果。晚餐休息一會兒,散步活動。睡前別進食。

多吃熱食,尤其是早餐,以保護胃氣,如熱稀飯、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等。

細嚼慢咽,每口飯至少咀嚼30次。

當胃有恙時,宜暫時遠離一下這些食物,如可松弛食道括約肌導致胃酸反流的薄荷,包括薄荷茶、薄荷糖、薄荷口香糖;對胃有較大的刺激性,易引起腹脹胃疼的汽水;含有低聚糖,產氣多,可誘發腹脹的豆類;刺激胃酸分泌過多,誘發反酸的咖啡;可溶性膳食纖維較多,對胃不好的西藍花;刺激胃分泌過多胃酸的番茄;誘發反酸的巧克力;刺激性太大的辣椒;可導致胃脹氣的生洋蔥;易誘發胃結石的山楂;膳食纖維含量太高,對胃黏膜不利的鮮棗;致胃寒的冷飲等,以保護胃氣。

當然,如果胃氣不足的癥狀相對嚴重,或是遷延不愈,還是應當去醫院尋求專業的診治。

常運動 提胃氣

酌加一些“鍛煉項目”可以鍛煉胃的泌酸與運動功能,對養護胃氣很有幫助。

適當吃一些粗糧、肉食(需要較多胃酸來消化)以及饅頭、干飯、蔬果等固體食物促進胃蠕動。

做些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步行、慢跑等,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使全身處于溫暖狀態,對養胃氣大有裨益。

調整心態,保證睡眠。心情好,胃氣足。胃是人體最受精神、情緒、心理影響的一個器官,失眠、抑郁、焦慮、緊張、激動等都會影響胃的功能,擾亂胃氣。

中醫調 保胃氣

借助一些中醫方法,亦可保護和調理胃氣。

搓手,刺激三個穴位。進餐前摩拳(先把左手握成拳頭狀,用拳面頂住右手的內關穴,左右旋轉摩擦來刺激此穴位。再換手做一次);雙手掌相互摩擦至發熱為止(激發勞宮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叩(刺激大陵穴)。

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3橫指),兩筋之間。勞宮穴位于掌區,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下方即是勞宮穴。大陵穴位于腕掌橫紋的中點,兩筋之間。

按摩穴位,即按摩上中下三脘穴,上脘穴位于上腹前正中線上,肚臍上5寸處,對快食、過飽造成的反胃、胃脹、打嗝等癥狀有療效。中脘穴位于胃中部,肚臍上4寸處,按摩可促進胃蠕動,可緩解胃痛、腹脹、泛酸等不適感。下脘穴位于肚臍上2寸處,按摩可防治腹脹、胃痛、嘔吐。每個穴位以中等力度順時針按摩3~5分鐘,有助于緩解胃部不適。

揉腹法。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胃平滑肌的血流量,強化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很適合老年人。入睡前和清晨起床前,仰臥位,雙膝微屈,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100次。按揉用力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姜水泡腳。取適量姜片,放入沸水中煮約5分鐘,然后加入泡腳水中,水溫保持在40℃左右,睡前泡腳20~30分鐘即可。

中藥調理。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酌情選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丸、參靈丸、八珍糕、參苓白術散等,最好用米湯服用。

(編輯 林 妙)

猜你喜歡
養胃胃氣胃酸
張景岳對《黃帝內經》脈中胃氣的闡發與運用
如何讓胃酸“老老實實”?
養胃六法 缺一不可
8個月的胃酸反流經歷 苦難終于熬出頭了!
常覺得胃酸燒心,五種食物可以調理
早餐這么吃,健康又養胃
也來談談“胃氣”
胃氣痛片質量標準的研究
春季養生六個字 春捂 養胃 護肝
粗糧養生不養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