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我國傳統文化中一些詞語的翻譯(三)

2018-11-28 07:52陳德彰
英語世界 2018年5期
關鍵詞:譯法音譯詞典

文/陳德彰

II. 關于音譯(transliteration)

現在漢譯英中出現音譯的情況越來越多,幾乎成了時髦,筆者認為簡直有點兒“成災”。

有些詞語在英文中很難找到,更找不到對等的說法,有時不得不采取音譯。也就是說,音譯是一種不得已的做法,常見的音譯包括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表示中國特有的、獨一無二的事物,尤其是民族樂器、食品、酒類等的名稱,以及“舢板”“如意”“磕頭”“氣功”“武術”“功夫”等。一度“太極拳”被譯為shadow boxing,后來都譯為taichi(韋氏拼法),更有點兒中國味兒。音譯的還有一些度量單位詞,如“尺”“里”“畝”“斗”“擔”等?,F代用語中的“大媽”“戶口”“高考”等也以音譯的方式進入了英語,好像以名詞為主,多數內涵相對簡單,容易被接受。盡管如此,西方報刊在文章中首次使用時,仍會加以說明。

然而,筆者見到有人將“詞”“雜劇”分別音譯為ci和zaju,又將“詞”中的“諸宮調”譯為zhugongdiao,更令人費解。其實工具書中有已為大家接受的譯法,為什么要這樣折騰一番呢?

大家一定記得,幾年前某譯員在翻譯“折騰”一詞時,情急之中音譯為zheteng,這顯然是譯員一時無奈之舉,可是老外聽得一愣一愣的,不知所云。后來學者們提出了十幾種可能的譯法,但大家一致不贊成用音譯,認為要視不同情況靈活處理。筆者見到近來有人建議的 make a Z-turn,既譯出了意思,又有那么一點音譯的意味,令人拍手稱絕。

比較抽象的事物也有一些音譯的,如“道”一般譯為dao(韋氏拼音為tao,也有譯為way的)。古代所說的許多“道”,主觀因素很多,有的含有負面的意思,甚至有迷信成分。又如將“陰”和“陽”分別音譯為yin和yang,將“八卦”中的“坤”和“乾”分別譯為kun和qian,這都是人們已普遍接受的譯法。(有人在音譯的八卦具體名稱加上一個說明性的trigram,有助于外國人理解其形象。)把“禮”音譯為li,再加注(rites;social norms),這樣處理也很好。只是“禮”似乎還應包括propriety、ritual、ceremony、courtesy、etiquette等,在不同上下文中可用不同的詞。

有人將與“實”相對的“虛”音譯為xu,不知道為什么不用vacuity或void?!独献印分械摹爸绿摌O,守靜篤”譯為“When one attains the state of void and peace, his mind becomes peaceful and free of any distraction.”,其中就用了void一詞?!肚f子》中的“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弊g為“Daogathers and presents itself in an unoccupied and peaceful mind; being unoccupied means the pure state of the mind.”。這里“虛”譯為unoccupied,后半句還有解釋。處理得也相當好。

有人將“君子”也來個音譯junzi,但后面加注釋(man of virtue)意思就清楚了。筆者見到有人將“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一句中的“君子”譯為the exemplary person,成了“榜樣”,似乎有點走樣。其實,對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榜樣(exemplary)的含義和標準是不同的。不知道為什么不用許多人譯的gentleman一詞。因為gentleman除了用于禮貌地稱呼男子外,有chivalrous(騎士精神的、俠義的、對女士尊重有禮的)、courteous(謙恭有禮的、殷勤的)、honorable(正直的、知廉恥的、受人敬重的、高貴的)等意思,和“君子”的基本含義是符合的。也有人將與“小人”相對的“君子”譯為superior man,筆者認為也是可以的。

《禮記》里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的說法,有人將其中的“正聲”音譯為zhengsheng,連個解釋性說明都沒有。這也太懶了吧。實際上,我們現在采用音譯是漢語拼音(“拼音”一詞本身用的也是漢語拼音音譯pinyin,不是嚴格意義上的phoneticization),就更成問題。還有人將文章的“風骨”音譯為fenggu,完全沒有表達出其所包含的“風格”和“結構骨架”的意思?!稘h英中國文化詞典》譯為vigor of style (in writ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雖然尚有可商榷處,但總比fenggu強多了。

將“本色”音譯為bense(original character),將“德”音譯為de,將“理”音譯為li,將“情”音譯為qing,將“趣”音譯為qu,甚至將“仁”音譯為ren,將“文氣”音譯為wenqi,將“五行”音譯為wuxing,這些詞音譯后有的連注釋都沒有,實在是說不過去。

有人將許多古籍的書名也統統音譯,如將屈原的名著《離騷》音譯為Li Sao。不知道這位譯者有沒有讀過《離騷》原文,恐怕不知道這里的“離”是什么意思。有一本英語《中國文學史》中譯為Ecountering Sorrow,就體現了其含義?!哆M學解》音譯為Jin Xue Jie,也不可取。筆者見到有兩種譯法:一是Analysis of Advancing in Learning,二是Progress in Learning?!朵郊営洝芬糇g為Huan ShaJi,估計許多中國人也要費心琢磨一陣子才能猜出來,譯為The Story of Yarn Washing要好得多。

有一段時期,一些人提出,我們就是要提倡“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這是一個荒唐的口號。英國英語也罷,美國英語也罷,乃至澳大利亞英語、南非英語等,指的都是英語的一種,英語在中國只是一門外語,連第二語言都稱不上,難道要用音譯的“中國英語”去改造英語?

這里舉個例子。傳統上漢語的“龍”譯為dragon。但是由于“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了一種圖騰,中國人自喻為“龍的傳人”,可是英文里的dragon是一個兇惡的負面形象,據說1988年中國旅游年就是因為那年是龍年(譯為Year of the Dragon)造成外國人來華旅游人數很少。于是有人提出不如用音譯造一個“中國英語”詞??墒前凑諠h語拼音,“龍”是long,意思是“長”,于是有學者提出加一個o,譯為dragoon。然而生造出這么一個詞來會讓人更加不知其所指。其實,由于我國傳統的舞龍燈、龍舟賽等在國際上已廣泛流傳開來,人們對dragon lantern、dragon boat都不陌生了。牛津詞典干脆在dragon一條下注明了Chinese dragon是表示吉祥的象征。

還有不少音譯值得商榷,如把“人文”譯為renwen,把“體”譯為ti,把“國體”譯為guoti,而且沒有加注,能達到傳播效果嗎?

有人把“鼎”譯為ding(vessel),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看到或聽到ding,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盡管加注了 vessel,但此詞的詞義也不確切,因為vessel可指各種“容器”或“器皿”。至于把“問鼎”譯成inquire about theding(打聽“鼎”)就更讓人捧腹了?!冬F代漢語詞典》中“鼎”的釋義為“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稘h英翻譯大詞典》將“鼎”譯為“tripod;quadripod;ancient cauldron with legs”。這樣譯是符合實際的。由于該詞典將“器”也音譯為qi(vessel),更讓人分不清楚,至少注釋可改用utensil。

筆者還見到有人把“剛”音譯為gang。然而在英語里,gang是“幫派”的意思,要考慮一下這樣譯,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讀者看到此詞最初的聯想會是什么。還有一處把“理”音譯為li,盡管用了斜體,和長度單位“里”的譯法一樣,好在后面加注了,但即使這樣,在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沒有熟悉之前,音譯詞起碼要斜寫。

所以筆者認為,凡能用英語現有詞語說明意思的,盡量不要用音譯。 □

猜你喜歡
譯法音譯詞典
音譯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顧與反思
米蘭·昆德拉的A-Z詞典(節選)
米沃什詞典
詞典引發的政治辯論由來已久 精讀
論外漢音譯的意義關聯
英漢外來借詞(loan—words)互譯
漫畫詞典
魯迅音譯的外國人名
“快”字的不同譯法
“好”字譯法種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