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雞育雛期的溫度管理

2018-11-28 06:43花傳玲
農業知識 2018年43期
關鍵詞:體感周齡雛雞

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健康和成活、從而提高育雛成績的首要條件,育雛期溫度不平穩或者出現冷應激,會降低雞群的免疫力,進而誘發感染多種疾病、死淘率增加或雞群進入產蛋期后難以達到產蛋高峰;因此,加強蛋雞育雛期的管理是提高蛋雞養殖效果的重要環節。

當前,規?;u場大多使用智能環境控制器來設置雞舍溫度;設定溫度時,必須適應雞群生長發育的需要,通過對雞舍通風和供暖設備的控制,實現對雞舍溫度的合理調控,保證溫度的適宜、平穩,并隨日齡增加逐漸降低。

一、育雛舍溫度必須符合雛雞生理需求

剛出殼的雛雞,各項生理機能特別是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怕冷又怕熱。雛雞體格小,雖然全身覆蓋絨羽毛,但比較稀疏,保溫能力有限,所以小雞怕冷,處在低溫環境中感覺不舒服,扎堆鳴叫;但是,如果育雛舍內環境溫度過高,雞又沒有汗腺,無法以發汗的方式進行散熱,雛雞又感覺不舒服,張口、展翅、喘氣,因此又怕熱。小日齡雛雞短時間的溫度不適,即可給蛋雞整個生產周期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雛雞供溫必須符合雛雞的生理特性,慎之又慎。

當然,育雛舍溫度的管理與濕度控制是分不開的;同樣高的舍溫,雞舍內濕度越大,雞的體感溫度就會越低,雛雞就會覺得越寒冷。因此,在控制溫度時,一定要同時注重濕度的控制和調節。

通常情況下,育雛前3天雞舍內的溫度可控制在35~37℃,從第4天開始,每天下降0.3℃,最終穩定在22~25℃。雞舍內相對濕度的控制,一般1周齡內保持55%~65%;第2周齡可以稍低,控制在50%~65%;第3周齡開始一直保持在55%左右。

采用籠養育雛時,對于上下三層的育雛籠,底層和上層的溫度可能相差1~3℃;育雛籠多放在最上層,溫度計掛在過道內,水銀球和雞背基本等高,每隔3~5米掛一支。

二、育雛方法不同,溫度管理各異

溫差育雛法 采用溫差育雛法,應隨雛雞日齡的不斷增加,逐漸降低育雛傘下溫度,同時降低育雛傘邊緣的溫度,一般每天降0.3℃左右;直到3周齡后,使育雛傘邊緣的溫度降到與育雛舍其他區域的溫度基本相同,并保持在22~23℃左右即可;之后,即可停止使用育雛傘,育雛結束。

采用溫差育雛法育雛時,通過觀察雛雞的行為和鳴叫聲,即可判斷雞只的舒適程度,進而判斷溫度的高低;如果育雛期內雛雞過于鳴叫、喧鬧,說明雞只體感不舒服,最常見的原因是供溫不太適宜。

雛雞受到冷應激時,會尋找熱源,堆擠在育雛傘下;如育雛傘下溫度也過低時,雛雞就會在墻邊或雞舍支柱周圍扎堆,有時也會亂擠在飼料盤內,精神不振,吱吱叫聲不停,縮頸閉眼,羽毛豎立,糞便稀軟糊肛。而雛雞受熱應激時,會遠離育雛傘,尋找墻邊、風口、飲水器周圍等比較涼爽的地方,多趴臥在地上,展翅伸頸喘氣,飲水量增加,嗉囊膨脹。

整舍取暖育雛法 整舍取暖育雛法多采用鍋爐作為供熱源,在舍內通過暖風管、暖氣片、熱風機等在育雛舍內散熱供暖;或者采用暖風爐作為熱源供暖。這種供溫方式,使育雛舍內不同區域溫度保持基本一直,不存在明顯的溫差區域;一般來說,如果雛雞分散均勻,叫聲悠然自在,就表明育雛舍內體感溫度比較理想。

在 采用整舍取暖法育雛時,育雛的前3天,育雛舍內溫度應保持在29~31℃左右。溫度計(或感應計)水銀球應放在離地面6~8厘米的位置,基本與雞背等高,這樣才能準確反映雛雞的體感溫度。隨著雛雞日齡的不斷增長,舍內溫度應每天降0.3℃左右,直到3周齡后,基本降到21~22℃。

猜你喜歡
體感周齡雛雞
申鴻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標和肌內脂肪含量的測定及其相關性分析
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申鴻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標的正常參考值研究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人體體感感知機械手設計與實現
寧都黃公雞睪丸質量與不同周齡第二性征的回歸與主成分分析
夏季嚴防雛雞中暑
引入體感控制技術推動校園足球發展
非觸控式的體感機械臂交互控制系統研究
褐殼蛋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