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獨·敬畏·廉潔

2018-11-28 09:59趙自坤
兒童大世界 2018年9期
關鍵詞:王密法紀心存

趙自坤

(云南省祿豐縣仁興中學,云南 楚雄 651205)

《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大體意思是:“道,是不可分離的,而分離開來的東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在別人聽不到的時候,也要謹慎自己的言行?!?/p>

人之品行,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慎獨,就是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自我約束、嚴于律己,做到“欲不縱而塵不染”,它是一種情操、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坦蕩。東漢大臣楊震曾推舉王密為縣令,王密為報知遇之恩,夜間懷揣十金相贈,并說“我乘夜而來,無人知曉”。楊震大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難當,并將書房改為“四知堂”以自勉。

“慎獨”作為修養方法,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于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

黨員干部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不做兩面人,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勤政廉政、干事干凈,做到慎言,慎行,慎微,慎欲,慎友。

人生不總是被繁華,鮮花,榮譽和掌聲所包圍,當一切在華麗轉身之后,長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虛。這時的你,需要的是慎獨慎行來默默的應對,在歲月的風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綿長,讓心境更坦然,生命更淡然!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比擞兴?,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興;行有所畏,其業必成。

敬畏不同于恐懼??謶质且环N本能,它是靠直覺瞬間產生的,所恐懼的對象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敬畏的形成是人們始終處在“清醒”而又“戒懼”的狀態,運用理性思索功夫產生的一種心理情懷,是對恐懼的哲學升華。

敬畏是“敬畏相連,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敬畏意識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將敬與畏相疊加,而是將二者相融通。

敬畏是一種美德,而無所畏懼常常是破壞的根源,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災難。為人要有敬畏意識,要有對生命、法律、道德等的敬畏之心。俗話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頭上三尺有神靈”,其實人的一生總要怕點什么,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相克”。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不相克,也就不相生,只有心存敬畏,才能防止心靈和道德的滑坡,才能生生不息。

窮孩子出身的馬云曾經感慨說,自己能走到今天,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感恩之心,二是敬畏之心。所謂信仰,信就是感恩,仰就是敬畏。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所畏會導致用權遵章的“無所謂”,有所畏才能成就為官一任的“有所為”。敬畏法紀,方能謹言慎行,相反,如果喪失對法紀的敬畏之心,就很容易被權力帶來的“烏紗帽效應”所麻痹,成為被“圍獵”的對象,在放松警惕中忘記了初心、丟掉了本色、迷失了方向,最終墮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無論身處什么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黨員干部敬畏法紀,就是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以黨紀國法為準繩,堅持標準不走樣,執行政策不變通,履行程序不含糊,做到三思而后行,自覺按制度、按程序、按原則辦事,真正做到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

心存敬畏,方能無畏。古人云,“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身為領導干部,級別越高、權力越大,就越應該心存敬畏,牢記紅線和底線,方能言行舉止“發而皆中節”,方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人生短暫,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

世事無常,心存敬畏,方可安身立命。

生命美好,心存敬畏,讓心更加自由!

猜你喜歡
王密法紀心存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心存美好
四知太守
知不知 不由子
淺析法紀理念促精準扶貧工作落實策略探究
加強法紀修養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心存高遠 腳踏實地
陳正元 心存感恩
從“三個結合”入手 扎實搞好法紀教育
敬法紀者最快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