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影響下的上海家庭文化

2018-12-01 04:52應琛
新民周刊 2018年45期
關鍵詞:家風上海家庭

應琛

上海,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新與舊、中與外、現代與傳統碰撞交融,多元的家庭文化更是激蕩共生。

人類自有家庭以來,就有著家庭文化建設。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家庭的文化建設必然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尤其在上海,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新與舊、中與外、現代與傳統碰撞交融,多元的家庭文化更是激蕩共生。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當天,“書香人家在學習”活動現場。

重知識、重學習、重商業

1843年以后,上海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貿易港口城市,繁榮的商業帶來了數量龐大的移民,他們從天南海北來到上海定居,同時把他們故鄉的家庭文化也帶到了上海。

社會與文化學者胡申生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這其中包括以傳統、厚重、尊儒為特點的北方地區移民的家庭文化和以多元、商業味濃厚為特點的南方移民的家庭文化,都和上海的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逐漸形成帶有上海特點的家庭文化。

“與此同時,上海深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響,在家庭文化中又顯示出中西文化的交融。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大多數家庭都崇尚現代科學的理念,使家庭文化顯示出重科學、重技術、重商業等特點?!焙晟硎?,從地域來說,上海屬于江南文化的范圍;從上海的歷史發展來看,又深受西方文化的洗禮;從文化的特性來看,又具有獨特的“海派文化”特點,“可以說,上海地區的家庭文化建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多種文化交融的影響,從而呈現出不同于其它地區家庭文化建設的一些特點?!?/p>

胡申生將1949年之前的上海家庭文化概括為“古今承續、中西融匯、多元并存”。他認為,上海在江南文化、外來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相互滲透交融和相互影響作用下,家庭文化建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化,其顯著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繼承并發展了中國傳統家庭文化建設中以“耕讀為本”的理念;二是從商之風影響了家庭文化建設;三是崇尚科學對上海文化的深耕厚植;四是西方文化對建立新型上海家庭關系形成的浸潤。

如今,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家庭領域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我國家庭生活的變化是加速度的、全方位的。

“這些年來,我國家庭文化的變遷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家庭規模變小和結構趨簡,兩代3人居住的核心家庭取代了主干家庭成為我國主流家庭模式;二是家庭生活空心化,家庭形式和生活內容脫節,周末家庭或重要節日家庭成了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三是老人空巢家庭增長速度加快,市場家政有限介入的非血緣姻緣家庭數量也在擴大;四是單身、單親、重組家庭增加,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家庭模式;五是流動和留守人口家庭雙增;六是雙職家庭更加普遍,家庭發展能力建設得到更多的關注?!敝袊鴭D女研究會副會長、福建江夏學院葉文振教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表示。

不過,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汶蓉看來,在上海,主干家庭的模式似乎特別穩固,“由于上海施行計劃生育政策比較早,也更嚴格,因此獨生子女家庭更早普及。在中國緊密的親子文化傳統下,只有一個孩子的話,通常是不會和父母分家的,這就限制了上海核心家庭數量的增長。另一方面,加上在上海生活成本高,很多年輕人如果沒有老人的參與,很難結婚、買房、養孩子。尤其是普遍雙職工家庭的情況下,年輕人需要代際支持,這也限制了核心家庭的發展。我們和蘭州地區的數據相比,上海家庭結構呈‘扁長型,代數多,但每代人口數量少的特點。另一方面,上海家庭內部的親子對話更為平等。上海家庭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代際關系的親密化。就算父母與子女是分開住的,很多也是‘一碗湯的距離?!?/p>

在個人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很多上海的年輕人還是愿意聽父母意見的?!艾F在,我們經常聽聞上海的離婚率逐年攀升,除了很多社會結構的原因,比如社會流動、文化多元、個體價值取向增強等,從微觀層面講,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過度寵愛和包辦也是一個原因,孩子發展不出來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空間,一些個案中父母甚至支持子女離婚,因為他們會出于疼愛而放大子女婚姻中的痛苦,內心覺得‘我們家離得起婚,不愿子女受委屈?!眲肴乇硎?,如今人們對家庭的依賴增大,家庭成為個人保障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也是市場經濟對家庭所帶來的影響?!?/p>

2014年,上海首份《上海市家訓家風文化傳承與發展現狀調查》課題報告完成,胡申生正是該課題項目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平等、科學、操守”成為新時代海派家風家訓文化最大的特色,“重視知識、重視學習、重視商業的傳統延續至今,仍是上海家庭文化的主要特點。只不過,現在有‘過頭的趨勢,所以我們看到了‘虎爸虎媽的出現,我們聽到了‘寧愿坐在寶馬里哭的言論,相反對孩子‘德的教育做得還不夠,今后應該在家庭倫理道德、獨立謀生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方面加強教育?!?/p>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胡申生表示,家風家訓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要重視家訓在家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只要有家庭存在,家訓就是不可或缺的,能夠樹立起家庭成員對其家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好家風撐起城市好風氣

采訪中,胡申生多次強調,家風影響社風,甚至還會影響黨風、國風,“把家庭文化建設好是非常有必要的?!?/p>

其中,早前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上海人從清朝租界時期開始的“地段情結”。自1843年開埠以后,上海發展迅速。胡申生說,舊上海時期的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的西區大部分與中區屬于“上只角”,居住著名流、富商,地區治安、衛生條件都屬一流;而華界以及其他城鄉接合部屬于“下只角”。

“上只角”居住的人群身上有很多西方文化的烙印,大多數家庭都過圣誕節,有些人還“只說英語”。而“下只角”給人的印象則是污水橫流、擠擠攘攘,狹小的弄堂里,鄰里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

“彼時‘上只角和‘下只角的劃分標準,主要還是看居住的人群?!焙晟f,“一個地區居住的人群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該地區就會比較富有,也能帶動其交通、教育、治安?!?/p>

不過,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上只角”“下只角”的概念就已經開始淡化了,進入21世紀以后,這種概念只能說是一種“文化潛意識”。曾經“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說法,現在幾乎也沒有了。

胡申生認為,觀念的改變始于浦東的開發,原本被浦西人不屑一顧的浦東突然就變得“高大上”了,“還有就是區位結構和人員內部結構的改變,如外來人口、新上海人的增加,加上現在各個街鎮都在積極開展家庭文化建設,每個家庭的家庭文化都在無形中豐富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p>

但胡申生的建議是,與城市管理強調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家庭文化建設同樣應該“精準建設”,“每個家庭文化上的差異,從某種程度上看,可以理解為文化的多樣性?!?/p>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如果每一個細胞都能充滿著正能量,整個社會就會和諧美滿?!焙晟锌卣f,每個家庭的好家風,終將支撐起整座城市的好風氣,而與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有機融合的多元家庭文化,也為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 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動力,讓“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更加豐滿。

猜你喜歡
家風上海家庭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勤勞節儉傳家風
家庭“煮”夫
家風伴我成長
幽默好家風(二)
家風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