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下的投資分析

2018-12-07 17:07謝靜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新商務周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增長率資本理論

文/謝靜,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1 引言

經濟增長對投資增長的影響主要通過三個渠道[1][2]:一是由投入經濟增長帶動;二是通過投資帶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三是通過增加存量投資帶動知識和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增長。關于經濟增長因素,不同的認識造成了不同的經濟增長理論,導致不同的政策建議,不同的增長政策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分析經濟增長與投資的關系,探討實現經濟增長所需的條件和政策,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2 構建經濟增長模型

根據經濟增長的定義它增加了人均產出,這是是一個數量概念,經典的發展經濟學理論更多地關注了資本投入的研究,而忽視了經濟增長貢獻的結構性變化。雖然英國經濟學家威廉第一次注意到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匹配,但根據貝茨庫茲涅茨提出的與其相關的“國民經濟增長的理論”,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化之間的關系成為經濟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3][4]。庫茲涅茨通過改進貝茨使用的研究方法,對原始數據中57個國家進行區域分析和歷史分析得出結論:19和20世紀,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密切相關,現代經濟增長不僅是總量問題,同時他認為,“如果不能理解和衡量生產結構的變化,經濟增長是不可理解的”[5]。也就是說,如果離開結構分析,將無法解釋為什么會發生什么,會發生什么樣的增長,從而得出現代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一個結構性問題的結論。

在經濟增長理論中,假如V表示資本產出比,I代表投資率,D表示重置投資與凈投資的比例,Q表示復位改善率質量的投資資本,J代表投資部門結構的改善所帶來的產量增長,M表示投資空間配置的產出增長帶來的改善,F代表通過投資形成合理的結構變化帶來的產出增長量,那么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基本模型關系表示為:

以上模型顯示一定時期的經濟增長率與資本投入率、重置投資、凈投資、經濟投資率密切相關。上述基本模式不同于哈羅德-托馬斯模型[6],它也不同于貝茨卡萊利基礎模型和哈羅德-托馬斯模型,基本模型考慮了人力資本投資,在該部門投資結構質量的提高影響投資資本,地區結構和形式等因素的改進也影響哈羅德-托馬斯模型結構的改進形式;和卡相比巴茨萊基礎模型相比有三個方面的不同[7]:一是建立在經濟核算體系不同的基礎上的模型,即建立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的基本模型;二是資源配置和投資主體活動方式不同,即本文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用投資多元化為特征進行基礎資源配置;三是考慮經濟變量不同,勒魯瓦Di mitrios經濟增長模型是由組成4個獨立的變量,即投資產出系數k,生產固定資產n、投資系數m,折舊系數A。

國家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化密切相關,現代經濟增長不僅是一個總量的問題。他認為,“如果不能理解和衡量生產結構的變化,經濟增長是不可理解的”,也就是說,如果不對結構分析,將無法解釋會發生什么樣的增長,因此,現代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3 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

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時期亞當·斯密的《國家財富》,對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進行了初步探討[8]。最早知道的技術創新是馬克思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馬克思在論述輸出擴展模式可以不依賴于資本量的增加。如加強自然力的利用,提高其技術水平,改善勞動協調與組織,提高勞動生產率等,實際上都與技術進步相關聯的作用和效果。

1912年順彼特首先提出創新概念,193年又提出創新理論。順彼得的主要成果是理論研究,始終強調“技術創新”,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內生變量”,并強調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順彼得關于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本中,研究沒有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在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技術創新雖然被認為是外生變量,但Robert solow(1956)的經濟增長模型表明技術和傳統投資相比,技術創新貢獻經濟增長的80%。在上世紀80年代的新一代增長理論中,嚴格地說并不是真正把技術作為一個獨立的因素,而是將生物技術內部的生物技術進步包括在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中。20世紀90年代以來,生產函數理論中的內生技術一直處于研究熱點。在這個模型中內生技術進步體現為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主力軍。技術創新究竟對經濟增長作用表現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另一項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宏觀效應。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因社會的基本作用而得以提高,以及跟邊際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也有莫大關系。同時,通過影響供求結構的變化,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宏觀上促進經濟增長。

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投資是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投資是技術進步的載體,任何技術成果的應用都要經過一定的投資;另一方面,技術本身也是一種投資結果。任何技術成果都屬于一定的人力資本和資源和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離不開投資活動。

4 對投資額與經濟增長的建議

首先,投資額和經濟增長分析是投資某一時期經濟增長的多少,決定一個國家的重要因素。在凈投資為零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的情況通常是零。但是,有兩種特殊情況:第一,在經濟體系一度增長的情況下進行調查;二是仍然存在部分投資尚未形成資本。但無論如何,當調查前的資本已經形成于擱淺的所有廢棄后,整個項目的調查還沒有完成,在零凈投資之后,封閉的經濟將無法實現有效的均勻增長。

第一,從投資和國民凈收入的增長來看,目前涉及國民收入明顯增量;等于之前的前凈投資1 /v,資本產出比大于1,所以通常國民收入低于先前和當前小凈投資。v值越大,國民收入增長越大,凈投資越大,差距越小。第二,凈投資增長率從國民收入增長率與各個時期的關系看,即使國民收入在這一時期的增長超過了凈投資的增長,但國家的凈收入增長率等于投資的增長率,即r(y)=r(I)。這說明在凈投資條件下國民收入增長均勻增長。第三,從經濟角度看,只要凈投資均勻增長,資本將繼續增長,凈投資增長R(I),經濟越高;資本存量越大,凈投資增長越快,資本經濟也越高。然而,“資本”的經濟產出比率一直保持不變,從投資率和國民收入增長率來看,目前的經濟增長率與G(t)仍然相當于以前的投資率I(t),所有影響投資率r(I)和資本產出比V的因素都會影響經濟增長率G(T)。以此,要實現一定的經濟增長期,除了人口、技術、資源和政府的投資政策,外部因素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的增長。

5 結束語

采用離散和連續下國家投入與產出關系的分析原理,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投資變化率取決于輸出,但是不是絕對依賴輸出的變化;第二,投資變化率超過輸出變化率;第三,要使投資增長不下降,產量百分比將繼續增長,如果產出的增長率已經放緩,投資增長將停止或下降,這意味著即使輸出不是絕對的下降,但相對增長率放緩,也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第四,當產量增長投資也跟著加速增長;當產量停止增加或減少,投資也加速下降。根據這一結論,可以預測在未來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后靠投資拉動中國經濟的模式將會逐漸被取代,因此面對現在,著眼中國經濟未來探索一條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劉瑞翔,顏銀根,范金.全球空間關聯視角下的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17,52(05):89-102.

[2]金春雨,張龍.美聯儲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沖擊[J].中國工業經濟,2017(01):25-42.

[3]李稻葵,石錦建,金星曄.“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前景分析[J].投資研究,2015,34(12):4-19.

[4]周小亮.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理論回溯與框架設計[J].學術月刊,2015,47(09):15-26.

[5]張國.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問題、挑戰和對策研究綜述[J].財經科學,2015(05):76-85.

[6]石建勛,張悅.中國經濟新常態趨勢分析及戰略選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4):1-7+9.

[7]王誠,李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市場取向改革以來學術界相關理論探索[J].經濟研究,2014,49(06):156-178+184.

[8]劉瑞翔.探尋中國經濟增長源泉:要素投入、生產率與環境消耗[J].世界經濟,2013,36(10):123-141.

猜你喜歡
增長率資本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資本支出的狂歡:投資潮即將到來 精讀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金茂資本 上地J SPACE
資本策局變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臺2016GDP“成功保1”
資本過熱燒出偽需求更多O2O項目可能在下半年死掉
美拭目以待的潛力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