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關系及其協調性分析

2018-12-07 17:45丁紹全
經營者 2018年24期
關鍵詞:稅法會計工作稅務

丁紹全

一、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基礎性關系

在企業中稅務會計的工作是需要基于財務會計完善進行的基礎上再進行的,也就是說屬于進行稅務會計的發展基石。但兩者在本質上擁有較多聯系,會計工作本身非常嚴謹,而稅務會計主要需要對相應的信息進行整合,然后采用合理的信息進行參考,將財務會計的相關信息作為基本,以此來保證稅務工作人員能夠進行各項經濟的監督工作以及管理工作。

在企業之中其經濟活動和財務會計本身就有著非常緊密的兩字,企業只要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的會計信息就能夠把握自身的經營和生產狀況。除此以外稅務部門還能夠通過自身所掌握的會計信息對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當企業使用會計信息對稅務工作開展約束的時候,其中的運算結構就會運用到相應的稅務工作開展之中,進而為企業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臺保障。但是經常在進行這兩項工作的時,會因為時間的原因出現很多的問題,由此就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了一些負擔。所以在做這兩項工作的時候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認真對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國經濟朝著快速化的方向發展。[1]

(二)橋梁性關系

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利用財務報表就能夠有效的體現出來,所以在具體開展這兩項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先協調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會計管理和稅務管理進步的同步實現。由于兩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制約關系,財務會計人員應當認清這個形勢,把握好工作的原則,并以稅務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方法為工作開展的指導性前提。只有兩者在具體工作開展中努力實現其協調和穩定發展,才能發揮出相應的橋梁作用。同時,兩者之間的橋梁性關系,也代表著其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那么,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中,也會遇到重合或沖突的情況,也是本文研究兩者關系如何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兩者之間的區別

(一)核算對象的差異

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指的是將以貨幣計量的企業經濟往來情況進行核算,準確把握和反映出企業的財務情況以及資金變動狀況,除此以外還能夠準確反映出來企業在現階段的經營和生產情況。在進行會計工作的過程中其納稅情況涉及多少,都要將企業之中的資金投入、循環、周轉以及退出等情況全部放入到財務會計工作之中進行核算。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滿足企業管理者基本的經營需求,還要滿足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者的基本需求。而最重要的需求則是,從宏觀角度衡量的國家管理需求,但兩者的實際工作只是從資金的運行和流動的角度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而且,企業的稅務會計也會受到相關納稅情況以及法律法規的影響,所以它所做的工作就是和納稅有關的活動,例如稅收收入、稅款申報、收益的分配等等。

(二)核算目標的差異

對于財務會計而言,其核算的主要目標在于將企業運行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往來進行記錄,再進一步實施核算操作,才能夠最終獲得一定的結果并且以此為依據編制出來相應的財務報表。通過把企業的現金流量、財務狀況以及生產和經營狀況報告給需要財務報告的相關人員,然后其根據報表上的內容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最終以此做出最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經濟決策,為企業長期穩定與健康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并且從經濟層面上為實現企業運行和總體目標提供幫助。上文已經提到,財務會計的工作,是稅務方面的會計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梢?,財務會計在整個企業的運行和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首先將財務會計的實際工作落實到位,才能促進稅務會計工作的開展。

而對于稅務會計而言,其核算的目標是通過核算分析、總結并獲取一系列的稅務信息,為相關決策的確定工作提供參考,提高決策內容的正確性,并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再加以規避。稅務會計在進行具體核算的時候應該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開展,這樣能夠在最根本上保證核算時所有的會計工作能夠順利并準確地進行和完成。

(三)計量依據的差異

在財務會計目標中,追求準確性和高效性是非常重要的目標。[2]它的相關報告編制工作以及核算工作開展是在會計準則以及制度上進行的,因此它的參照依據就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稅務會計在工作的時候參照的是稅法,稅法本身是國家稅務部門所制定出來的,在稅務核算工作完成之后將結果使用書面報告的方式交給稅務部門進行審核。稅收制度在建立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依靠收付實現、權責發生制度作為指導和支撐。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說,權責發生制方面可能會產生的問題為典型的突出問題,也就是實際的收入和費用之間的比重,財務會計也是這樣。而從稅法的內容上來看,其是一種綜合性的,以相關性和歷史性為元素,實現兩者綜合應用的模式。因此稅務會計可能會將會計核算的實質忽略掉,只是根據相關的稅法制度來進行會計工作,只對納稅人的行為做出進一步的規范,不對可能產生的費用做出預測,這是這兩者之間在計量依據上最根本的區別。

三、二者的協調途徑

目前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社會經濟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以此促進了各項法律制度的完善,其中會計制度以及相關的稅收制度也變得更加合理和規范。兩者相互協調發展,能夠從最根本上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以此給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會計信息,推動我們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下文以實現二者協調發展為背景,尋求科學的途徑。

(一)縮小政策差異

我國的財務管理政策在實際內容和具體應用中,都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這也是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這些政策上的差異,導致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張程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響。目前我們國家市場經濟進一步深化,相關的財務制度以及稅收制度也都經過了一定的變革和發展,漸漸地將兩者之間的差異進行縮減,使得它們彼此之間的協調性得以增強。對此在今后的制度改革工作當中應該要將兩者之間的關系協調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兩者之間的政策性差異,防止出現一些單打獨斗或者互相不協調的現象,以保證企業的所得稅和會計收益在時間上實現基本的一致性。

從兩方面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在政策方面的差異越小,則工作開展的協調性越高。但是由于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長期性差異,因此其差異在短時間之內還是無法進行消除。比如,其企業中的相關違法支出或者是其他一些因為違法經營所受到的罰款或司法性的罰金,在具體工作的時候就能夠將其作為成本或損失等做出列支。但是根據現在稅法中的一些規范這種支出一般是不能夠運用到抵稅的過程之中,這也從一個層面上體現出稅法本身就是將稅收的利益作為根本的目標,以此來給國家增加相關的稅收收益,促進企業和國家經濟的進步。[3]

(二)促進同步發展

兩種會計工作本身都會受到資源配置利益驅動的影響以及相關的客觀理論的影響,所以就使得兩者朝著同步化的方向發展。根據我們國家目前的稅收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的會計工作中能夠看出來,這兩者的同步化現象還是非常明顯的。

第一,這主要是因為會計制度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稅法的法律法規開始向著協調化的方向發展,由此促使二者也開始向著趨同化的方向發展。因為我國的會計工作開展,都是以同一種類型的確定準則為依據開展相關的一系列工作的。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本身的協調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強,這兩者也就會朝著協調化的方向發展。第二,我們國家的企業在籌劃活動的時候也會影響到這兩者的同步發展,要是企業中的費用和收入是一定的,那么稅后的利潤就和應該繳納的稅額呈現出一個反比的關系。因此企業為了能夠減少自身的稅務負擔,就會使用稅收的籌劃進行合理避稅,由此也就促進了收稅政策和會計制度實現一定的協調性。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不斷協調,在相互起到制約作用的同時也實現了共同的發展。

四、結語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雖然在工作的形式和內容上有區別,但兩者之間也有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正是在這種差異化的條件下,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才相應地提高了。在目前經濟轉型的時期要是想降低企業的各項成本,降低納稅風險就要將這兩者的協調關系進行構建。

猜你喜歡
稅法會計工作稅務
個人獨資企業對外投資的稅務與會計處理
企業內部控制與稅務風險防范思考
論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
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工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會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校生勤工助學相應時間不計入會計工作年限
房地產稅法正式列入立法計劃
淺議稅法效力及其減損
稅務達人的小算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