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營改增”對事業單位的影響及對策

2018-12-07 17:45
經營者 2018年24期
關鍵詞:服務性稅制發票

任 艷

“營改增”就是將原本征收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征增值稅,這是我國增值稅轉型改革之后做出的重大財稅改革。在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后,各種市場主體所受的影響是不同的,事業單位也受到一定影響??梢哉f,“營改增”的實施對事業單位來說,不僅僅是機遇,還伴隨著挑戰,為此,為了更好地適應“營改增”稅制改革,必須認真分析營改增的影響,并采取有效地應對措施。對于“營改增”對事業單位帶來的影響以及適應營改增改革的改進對策,本文將進行詳細闡述:

一、“營改增”對事業單位的影響分析

(一)稅負負擔先升后降

對事業單位而言,其收入來源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依靠自主經營而獲得的服務性收入,另一種則是國家政府部門提供的財政資金支持。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在不考慮員工數量變動及其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僅靠國家財政往往難以保證職工團隊的穩定性。為此,事業單位要依托自身有利優勢,大力發展經營服務,提高經濟收入。同時,從財政支出視角來看,日常辦公費用與人員經費大多比例明確,往往難以隨意挪用?,F金儀器設備的購置也會發生一筆不小的支出,而這項支出是無法作為進項稅額抵扣的,事業單位也無法獲得進項稅票。這樣一來,在進行“營改增”改革的前期,事業單位的整體稅負水平會有所上升。但是,隨著改革逐步深化,相關政策得以調整后,抵扣鏈條將逐步完善,“營改增”的覆蓋范圍也會日益擴大,實際稅負將會下降。

(二)會計核算難度加大

過去一直根據事業單位的票據進行征稅,而在“營改增”背景下,征稅的依據變為稅收收入項目,這無疑加大了會計核算工作的難度,提出的要求也變得更高了。為此,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應在技術服務與課題費用間的非稅收與稅收收入之間的差別進行準確區分。目前,會計核算主要是按照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而事業單位大都依靠國家財政資金維持運營,如果出現運營費用短缺的情況,則會挪用技術服務與課題費用,用于填補財務缺口。課題費用往往是以預收款的形式加以管理,年末再根據實際支出將預收款項確認為收入,這樣才能達到成本與收入相互配比的目的。對于技術服務收入而言,往往主要涉及成本費用,檢測費以及印刷費等都被歸屬到課題經費中去,而且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填補機構運行以及工資經費的空缺,無法進行有效配比。

此外,在營改增背景下,要想準確認定能夠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也面臨較多困難,增值稅稅票的費用也由國家財政提供支持,技術服務收入也無法實現有效配比。這樣進項稅就無法抵扣屬于應稅項目的那部分服務收入的銷項稅額。這也就意味著,事業單位需要對現有的會計核算方式進行優化,并制定出相應地管理辦法,推動自身發展。

(三)事業單位面臨巨大挑戰

營改增全面實施的時間還比較短,事業單位表現出準備不足。隨著改革逐步推行,增值稅征管、發票、申報等領域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在尚未完全適應這種變動的情況,出現問題在所難免。為保證“營改增”稅制制度的有效落實,必須對業務工作不斷進行調整,加強稅務、財務環節的把關,并對這種稅制制度的效益有足夠的了解。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增值稅的申報程序仍過于復雜且十分嚴格,使得事業單位的經驗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面臨這種嚴峻的挑戰,事業單位必須加快傳統觀念轉變,對財務人員進行有效引導,讓其實現自我提升與完善,鼓勵其通過自主學習或參加培訓的方式使自身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以便有效適應稅收體制變化,保障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有效對策

(一)明確收支情況

在當前這種改革思路指引下,對于具有國家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可允許其免繳增值稅;如果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那么就具備企業的性質,允許其將所有的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進行抵扣。而如果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公益服務活動,收入水平較低,則應將其視為小規模納稅人。反之收入水平較高,要確保與抵扣憑證相關的抵扣與認證工作得以有效完成,并對經營收支項目進行盤點,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控,科學梳理支出情況,以便那些能夠取得進項稅額支出能夠列支在經營收入里面。另外,如果事業單位稅負較重,可以依靠國家財政支持降低自身納稅壓力。

(二)加強會計核算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擬定財務管理策略,并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法,對會計科目體系進行合理優化,對預算和結算不斷加大管理力度。同時,考慮到“營改增”提出的新要求,并確保這些政策要求的充分落實,提高會計核算的有效性,這就要對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進行合理劃分,使服務收入與成本進行合理配比。

其次,就目前情況而言,與事業單位收入相關的規定已然發生了變化。比如說,在事業收入一級科目以下,增設了免稅與應稅服務性收入二級科目,其中前者核算的內容主要是免稅服務性收入,而后者則是針對應稅服務性收入進行核算,比如說,出版印刷、技術與咨詢等。

最后,對事業支出進行有效調整。比如說,沿用已有的項目支出和基本支出科目,增加服務性支出科目。同時,根據新的制度要求,應稅發票的相關款項屬于有償服務,并不能作為課題費用加以核算,而應將其確認為服務性收入進行會計核算。

(三)加快完善財務管理

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能與經營活動內容并不一致,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根據事業單位自身性質的不同制定有效地管理策略。倘若事業單位有著行政職能,則應按照行政單位的管理方法進行財務管理。而如果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則應參照企業管理制度實施財務管理。而對于那些以提供公益性服務為主的事業單位而言,則應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加強自身統籌規劃,根據稅收與財務管理狀況作深入分析,抬高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選拔出專業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的優秀人才,定期組織他們參加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培訓,增強其自我提升意識,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四)不斷加大對內部監督的力度

一方面,重視員工培訓學習工作,時刻掌握最新動態,對新的制度要求與變動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能科學評估事業單位未來的發展形勢與風險狀況。為了對以往違規行為予以糾正,提高資金運作效率與安全,事業單位還應合理制定出財務管理策略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做好資金排查工作,及時發現并解決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另一方面,完善發票使用管理制度,保證發票的使用合理,提高相關操作程序的規范化水平,盡可能地避免違法違規行為,否則將會使事業單位陷入經營管理的困境,對自身發展不利。在實行“營改增”之前,營業稅發票的開具和操作流程都十分簡單,只要確認合同與應付款項無誤即可開具營業稅發票。但“營改增”以來,規章制度發生了變化,發票管理與操作程序也更加完善化,這時企業需要先了解合作方信用情況,然后根據發票領用單進行設計,通過層層審批與簽字,進而才能獲得相關款項,并取得相關發票。為此,事業單位應當根據新的制度內容與操作程序不斷加強發票管理,避免不合理行為的出現。

三、結語

隨著“營改增”稅制改革的逐步推進,盡管從長期來看,能夠減輕事業單位的稅務負擔,但卻會導致會計核算工作以及財務管理壓力增加。為了適應“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獲得健康發展,事業單位應在自身運營與稅務管理方面尋求變革,明確收支狀況,加強會計核算,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加大內部監督力度,重視員工的培訓學習,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這樣事業單位才能有效適應“營改增”改革,為事業單位自身發展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服務性稅制發票
唐朝“兩稅法”稅制要素欠缺析論
高職體育教學中貫徹服務性管理的探究
強化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服務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稅制結構與經濟發展質量:實證檢驗及稅制結構優化
關于發票顯示額外費用的分歧
采購發票系統:全流程電子化實現
國家發改委:經營服務性收費清單全國一張網
全國增值稅發票查驗平臺啟用
減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的稅制改革思考
建國以來的工商稅制改革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