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個稅的計算方法探討

2018-12-07 17:45高樂軍
經營者 2018年24期
關鍵詞:月工資五險所得額

高樂軍

一、引言

在2018年召開的兩會中,個人所得稅是代表、委員與社會公眾最關心的熱題,探討的重點內容并不是提高個稅的起征點,而是個稅的計征制度,是否真正將“增低、擴中、提高”的原則落實到位,是否減輕中低收入居民的稅收負擔。因此國務院根據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提出了修改個稅的方案,從而成了本次稅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減輕居民負擔,更好的調控和平衡我國居民整體的收入。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個人所得稅概念及征收范圍

第一,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征額調至3500元。2018年10月,個稅起征點調至每月5000元。

第二,從個稅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它的征收范圍包括居民的薪資收入,對應的是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個體戶的生產經營收入;企業或者其他社會組織機構通過對外承租、承包行為而獲得的收益;勞務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及境內居住居民通過股票、投資等獲得的收益,這都是個稅征收的范圍。

三、舊的個稅計算方法

首先,財務人員要核算出該職工當月應該發放多少工資。這個公式為:底薪+績效工資+津貼+獎金+福利+其他-考勤扣款=應發工資。但需要注意的是考勤扣除的金額是作為稅前扣除項目。

其次,應稅工資的計算:應發工資-個人承擔的“五險一金”-3500=應納稅所得額。需要注意的是五險中的養老、醫療、失業及公積金有一部分是需要個人承擔的,其他的則是用人單位全額負擔的,另外上述公式中的“3500”則是個稅征稅的起點。

最后,舊的個稅計算:應交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適用速算扣除數。

舉例說明:張三工資是10000元,除去1000元是自己應該承擔的五險一金部分,應納稅所得額就是10000-1000-3500=5500元,然后財務人員就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稅率梯度20%、速算扣除數555元來計算,最后得出:5500*20%-555=545。

四、新個人所得稅的修訂內容及其計算方法

第一,從新個稅的修訂內容可以看出:一是5000是征收個稅的基本分界點,而不是3500元了。二是稅率梯度中的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改為全年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一梯度變成了36000,稅率3%;2梯度變成了36000-144000,稅率10%;3梯度變成了144000-300000,稅率20%;4梯度變成了300000-420000,稅率25%;5梯度變成了420000-660000,稅率30%;6梯度變成了660000-960000,稅率35%;7梯度變成了大于960000,稅率45%。

新的納稅公式:

全年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6萬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五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第二,在新個稅制度下,個稅算法變化很大。新個稅法擬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強調的是年度綜合所得稅率,累計預扣法計稅,并非按月為單位計稅。財務人員通常已經習慣了原有計算這種思維,在新稅法下則需要轉變這樣的思維方式。在新稅法下,企業財務人員每個月工資薪金不能再孤立地計算稅額。

需要強調的是,累計預扣法不會影響納稅人全年應納稅額,也不會影響新個稅法減稅紅利發揮。這種辦法可以節省納稅人全年中前期的稅金,少占用納稅人的資金成本。既能夠準確地根據納稅人收入變動動態地預繳稅款,又可以實現綜合所得的計稅,平衡納稅人全年稅收負擔。

在新個稅制度下,采用每月預扣預繳、次年統算多退少補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還是每月算一次繳一次,不同的是算法由根據單月數據算,修改為按年累計數據計算。

計算示例:

第一,張三2019年1月工資30000元,所有扣除項合計3000元,則1月應繳稅額=(30000-5000-3000)*3%-0=22000*3%=660。

第二,張三2019年2月工資32000元,所有扣除項合計4000元,則2月累計稅額 =(32000-5000-4000+22000)*10%-2520=45000*10%-2520=1980,那么2月應繳稅=本月累計-上月累計=1980-660=1320。

第三,張三2019年3月工資35000,所有扣除項合計6000元,3月累計稅額=(35000-5000-6000+45000)*10%-2520=69000*10%-2520=4380,則3月應繳稅額=本月累計-上月累計=4380-1980=2400。

在新公式中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指的是新推出的子女教育、贍養老人、醫療、繼續教育、租房、房貸等費用。

五、結語

免征額與專項扣除的搭配反映出了我國稅制所遵循的“高收入者多繳稅、低收入者不交稅”的原則,從而真正實現對高收入人群征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而且專項扣除比普惠制的免征額更能增強民眾的獲得感,無形中就對我國居民的收入進行了相應的調控,使其更加平衡和穩定。

猜你喜歡
月工資五險所得額
檢察風云(2022年2期)2022-03-30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中農民工“月工資”的司法認定
五險統征執行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
2017年“五險一金”有新變化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你應當知道的“五險一金”
在北方的冬天
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擴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