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三坊七巷傳統民居紋樣于室內空間的應用研究
——以屏風隔斷產品為例

2018-12-12 08:20陳月琴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福建福州350002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三坊七巷民居紋樣

陳月琴(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州三坊七巷占地約40 公頃,“三坊”指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捌呦铩敝笚顦蛳?、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圖1,來自三坊七巷官網)。三坊和七巷共同構成了“棋盤形”的街區結構,三坊七巷起于晉,完善于五代至明清鼎盛[1],“三坊七巷”呈現了閩都福州歷史千年文明行進的痕跡,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是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今天還保存有200 余座古代建筑,被稱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它地靈人杰,自晚清至民國初年,從這里走出了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等大量對中國近現代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2]。

圖1 三坊七巷地圖

三坊七巷曾是理想的家園,但隨著時代變遷,室內空間尺度和功能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延續,如何傳承和應用,就要求在繼承和發揚民居傳統紋樣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現代的社會生活,找到傳統民居紋樣與現代空間的最佳結合點。要做好傳承和應用所以我們對民居紋樣不能進行簡單的式樣模仿或圖形嫁接,而需要從更深入的層面思考如何應用于當下的空間。利用現代的材質和造型的提煉來追訪三坊七巷的典雅、高貴和詩意。也是我們珍惜這歷經1700 多年歲月滄桑、繁華之后的嫻靜與古樸深沉古雅的風貌,是對歷史最好的保護和藝術創造。本文是希望以三坊七巷為載體,提煉其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紋樣,將其應用于隨處可見的空間隔斷設計上,讓傳統的文化意味包圍著現代人們的空間。

與時俱進是設計的一個顯著特征,設計求新求變,傳統的東西似乎與當下的生活漸行漸遠,新的時代有新的需求,如何把傳統服務當下。既然我們的主題是關于三坊七巷民居傳統紋樣的應用研究,首先我們尋找傳統的紋樣,現今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第一步創建一個三坊七巷資料庫。

一、追尋傳統民居之美

三坊七巷占地面積大,民居眾多。在去三坊七巷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功課,了解三坊七巷內各個建筑的方位和建筑時間等,對去三坊七巷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資料收集從現場考察開始,考察過程中逐漸梳理,認為按坊巷分布圖(圖1),劃區收集資料比較合理。同時進行多輪走訪,采取對典型建筑拍攝進行資料收集和整理分析。

我們走訪了三坊七巷的三個坊七個巷的各個名人故居,了解了建筑的歷史背景及建筑特色,重點拍攝地選擇為名人故居和有紀念意義建筑(圖2),是因為此類建筑紋樣保存相對于其他較為完整。拍攝到的圖片多為明清時期的紋樣,因為這個時期的年代較近,建筑完整度高,紋樣特征突出。三坊七巷建筑中的閩都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民居紋樣特別精美,也收集了不少造型特別的建筑照片及圖案花飾紋樣。

圖2 三坊七巷資料庫

二、三坊七巷民居美在建筑和紋樣

三坊七巷民居特色一在建筑上(圖3),建筑沿襲唐末分段筑墻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筑的圍墻。墻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墻。墻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兩側對稱,墻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墻頭風貌。宅院按規模大小不同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后廳、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3]。

天井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雙數多開式,門上通常有豐富的圖案花飾,大廳既顯得氣派又有利于采光。

三坊七巷民居特色二在裝飾圖案上(圖3),它的雕刻精美、圖案多樣,一方面有獨特的東南沿海地域特點,有魚、螃蟹水族類紋樣;也有日常生活特色,有瓜果、蛐蛐等圖案;同時也把古人對讀書做官的理念融入家居建筑中,既有鐘鼎禮器,又有琴棋書畫等等。比如沈葆楨故居,裝飾圖案多為幾何或規則的吉祥圖案,如書本,如屏風,很少有動態的動植物紋飾,沒有錢幣圖案。宅院四周高墻上的翹角,伸出宅外,在翹角和墻的上部裝飾的泥塑多為人像、魚蟲、花鳥等體現明、清福州地方傳統的墻頭雕塑技藝和風格墻頭花,整體更有文卷氣[4]。

圖3 三坊七巷實景照片

三、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傳統民居紋樣于室內空間的應用研究

經過多次現場調研,我們發現三坊七巷傳統民居建筑和裝飾圖案華美,工藝講究。這一片小天地有歷史、有文化、有象征意義。既有豐富的詩意,又有生活的親切感,但是室內空間的建筑形式與設計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現代的生活與明清時期相差甚遠,對于現在的都市人來說,擁有飛檐翹角、馬鞍墻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大面積的玻璃窗更有利于室內采光和清潔,傳統的門、窗花紋樣似乎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

天井、飛檐翹角、馬鞍墻、門、窗花等等對居住在城市森林里的人們來說相當奢侈,我們的室內建筑幾乎是高層,門、采光門窗都是統一的工業制品,門、窗花這一形式是否就此離開我們的實際生活空間了呢?能否讓傳統的建筑之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現在人們雖然對天井、飛檐翹角、馬鞍墻、門、窗花的利用大大減少,但對隔斷的需求卻越來越多,如今人們的居住空間相對有限,期望在小空間營造大尺度的效果,屏風隔斷這一形式大量應用,能否把三坊七巷的建筑特征和傳統裝飾紋樣進行簡化提煉,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象。一方面繼承傳統的文化精華,配合新的時代特點對傳統紋樣創新使用,因為時代雖然不斷發展,但一脈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沒有改變,它們仍然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富貴吉祥的向往。用現代的材料、理念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詮釋,并將其運用在現代空間的隔斷設計中,使設計在滿足實際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礎上,既能體現傳統文化特質,又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使傳統在現代室內設計中重新有了更強大的生命力。

四、屏風隔斷設計應用

吳良鏞先生在建筑學領域曾經提出過“抽象繼承”的原則,強調將傳統的設計原則及基本理論的精華部分加以發展,運用于現實創作中;把傳統形象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來,經過抽象,集中提高,作為母題,予以新意,以啟發當前設計創作形式美的創造[5]。

這里的傳承承并不是簡單的圖案或是紋樣的直接使用,或者把大家熟悉的典型樣式組合在一起,而是提取民居紋樣再創作,借鑒往昔,保留和發揚的同時設計出當下空間可應用和實用性強的空間產品。

本文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先提取紋樣,提取三坊七巷的紋樣元素,或者多個元素,加以提煉,形成新的形態;

1、保持傳統樣式的基本面貌,整體繼承,只做局部改變,使傳統樣式在現代獲得延伸和漸變;

2、以打破、分解和重組傳統樣式為前提,提煉整體,和吸收局部要素,引入典型元素進行再設計;

3、充分理解閩地民居文化,領會其深刻內涵,擺脫傳統物化表相,進入深層的精神領域探討,在屏風隔斷上可以造型更利落現代化,但其設計意念與設計文化的內涵卻是傳統紋樣的精髓。

屏風隔斷類產品的特點是隔而不斷,有互為景致的美感。去除過于復雜的裝飾,按現代人的家居空間尺度作參考。下面以三個屏風隔斷為例,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應用。

(1)屏話

屏話提取了三坊七巷建筑內的架子床屏,使屏風既有傳統美感,又有現代意味。首先通過元素的提煉簡化,得到設計雛形(圖4、5)。

圖4 屏話設計過程

圖5 屏話

(2)云禧

云禧提取了三坊七巷建筑空間內的云紋和建筑的屋頂翹角,進行提煉、重組和再設計(圖6、7)。

圖6 云禧設計過程

圖7 云禧的應用

(3)門躍

門躍提取了三坊七巷建筑空間內的門扇上的圖案,進行重構和再設計(圖8、9)。

圖8 門躍設計過程

圖9 門躍的空間應用

五、結語

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建筑技術的提升也讓現代空間與傳統民居不同,看上去傳統的建筑樣式和門窗花等似乎也遠離了我們的使用空間,但傳統的文化隱藏在我們的生活里、審美里、需求里?,F代人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空間的品味也越發追求文化韻味。古今建筑室內形制的不同,也讓我們思考是否可以把二者的聯系找出來,以往優秀出色的傳統能否應用于當下,本文是對此類課題的初步研究。從紋樣的角度研究三坊七巷的建筑特點與裝飾,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與設計理念,探討如何進行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現代空間設計與開發,進行嘗試應用設計,使傳統在現代室內設計中重新獲得強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歡
三坊七巷民居紋樣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民居智庫
民居攝影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袁飛紋樣設計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