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理解鄉村振興戰略及其時代意義

2018-12-12 10:53黃少安
金融經濟 2018年10期
關鍵詞:城鄉戰略時代

黃少安

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40年,可以說,沒有農村的率先改革和發展,就難以推進城市改革和其它各個方面的改革。40年是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中國高層決策者在不同的具體時期,都有相應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戰略性領導、支持的作用。到黨的十九大,農村發展戰略已經明確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在中國發展到新時代的、新的農村發展戰略,具有新的時代意義。

科學理解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

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是否科學很重要,理解不準、甚至有誤,實施過程中就可能有方向性失誤。以下幾點是應該強調的。

第一,鄉村振興戰略仍然是基于城鄉統籌發展、消除城鄉差異、主要針對農民和農業的發展戰略。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絕大多數地區的產業主要是農業,產業振興的主產是農業。不變的是“農民”和“農業”,可變或該變的還是讓農民、農業和農村變得更好。這是相互聯系和促進的兩個維度:一是關于人。是關心在城市化和工業化背景下還必須留在鄉村和不得不留在鄉村的百姓,要過上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或“好生活”,應該有“五好”——好產業、好房子、好設施(生產和生活的)、好環境、好風氣。二是關于物和景。讓鄉村既享有城市現代文明的成果,例如信息技術、交通、文化等,又有不同于城市的山清水秀、安靜整潔和田園風光。有些曾經有的東西現在可能被破壞或部分破壞了,要恢復或修復,要做得更好。在農村,山要青,水要綠,空氣要清新,地里有莊稼。從自然風光維度,農村應該比城市更好、更宜人。我想這是中央領導和廣大民眾所向往的狀態。

第二,鄉村振興戰略是與新型城鎮化戰略統籌的農村發展戰略。十八大繼續強調城鄉統籌發展;十八屆三全會繼續強調城鄉統籌發展,并且提出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即一些媒體概括的“新土改”;十九大強調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前提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并且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十八大以來,從文件本身看,有一個從“新農村建設戰略”到“新農村建設戰略”與“新型城鎮化戰略”并舉,再到“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戰略”并舉的演變。這是符合發展規律和現實需要的,是銜接的。十九大以后的重點就是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和扶貧攻堅都要結合和統籌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實際上十九大前后分別重點關注兩部分人:已經或正在進城的農民和必須以及不得不留在鄉村的農民,十九大以前重點是前一部分人,之后重點是第二部分人,但是二者是有聯系的,都是統籌起來考慮和解決問題的。

第三,要立足“工業化和城市化”大背景理解“鄉村振興”。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總體而言就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城市化和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兩個輪子。因此,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大趨勢、大背景。在此背景下,就總體趨勢和規律而言,鄉村的相對衰落是必然的。但是這個衰落只是人口的減少、房子的凋敝(空心村),不是鄉村產業、文化、人的素質和環境越來越落后。所謂“鄉村振興”,就是要讓必須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農民和不得不留在農村的居民素質越來越高、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讓農業和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產業越來越發達。但是,不是要在鄉村大力發展工業(那是工業化戰略的任務),不是要呼喚已經進城的人返回鄉村(實際上不可能),也不是一定要在鄉村大興土木。

第四,鄉村振興戰略是在以往農村發展戰略實施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適應新時代而提出的新的農村發展戰略。不是對原有戰略的否定和全部重新再來,也不是原來干的事情現在不能干了。到了新階段了,該干什么、能干什么了、該怎么干,很多已經變了;原來也干的事,現在要換方式干了、要干得更好了;原來想干卻干不了的事,現在可以干好了。于是需要新戰略、新措施。

鄉村振興戰略與以往農村發展戰略的連續性

第一,繼續高度重視農業,但是,更加強調農業供給側改革,主要是農業質量提升和創新能力加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延伸。

第二,繼續高度重視家庭承包制的穩定和對土地確權、鼓勵流轉及建設城鄉統一市場,但是,有了新的、重要的、系統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內容。

第三,繼續生態文明建設,但是,對青山綠水、宜居環境的強調達到了新高度,措施更加具體,更貼近日常生活和生產。

第四,繼續強調扶貧,但是,已經是決勝全面小康階段的扶貧攻堅,也就是快到終點的沖刺階段,任務更艱巨和迫切、措施更系統到位。

第五,在既有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實施的基礎上,提出了統籌城鄉、統籌城鎮化、城鄉融合、統籌人和物、措施更全面的“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的客觀需要決定的。

上述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是由中國農村和整個中國一些重要而基本的因素決定的:“三農”問題本身客觀的、內在的一致性,決定了農業、農民、農村問題要統籌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與城市化和工業化問題統籌解決;中國是一個人均耕地有限的人口大國,“吃飯”問題總是最重要的,農業總是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的基礎性條件,為了搞好農業,土地制度和農業技術總是重要的;中國還是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也是很多的,盡管40年以來,人均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一直有、至今還有、將來還會有不少貧困人口,即使絕對貧困人口全部消失以后,相對貧困人口還會存在,“扶貧”問題也一直存在;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都是城鄉二元化的國家,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度、居民收入和文明程度上,都有較大差距,所以,農村發展戰略總是需要城鄉統籌的戰略。

新的農村發展戰略的時代意義

第一,是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農村發展戰略?!叭娼ǔ尚】瞪鐣Q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倍r村,恰恰是發展相對落后和不充分的。這就是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中國現階段就是要優先發展農村和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需要,也是對時代的順應。

第二,是站在新高度的,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的戰略思路。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

第三,是一個更全面、更系統的農村發展戰略,有戰略指導思想、有總體要求和原則、有各個方面具體措施、有可行性的發展戰略。

第四,是一個體現城鄉融合、統籌城鎮化、統籌了人與自然和人與人和諧的農村發展戰略,體現了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價值取向。

第五,在理論上有重要創新:一是發展中大國在發展過程中結構變遷式發展的“模式總結”; 二是集體所有的土地“三權分置”理論,基于現實需要、解決現實問題;三是把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定性和承包期限的定量有期限區分開來,避免形成不能適應現實情況的制度障礙。

猜你喜歡
城鄉戰略時代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戰略
城鄉涌動創業潮
戰略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