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罕壩林場樟子松整地造林技術研究

2018-12-15 05:09魏浩玥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樟子松

魏浩玥

摘要:樟子松是塞罕壩林場種植的主要樹種之一,由于其自身擁有良好的耐寒、抗旱能力,加上適應性強,所以將其做為塞罕壩種植的樹種,對于塞罕壩的生態建設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相較于其他的環境,塞罕壩的生長環境并不理想,為了提升樟子松的成活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樟子松苗木的存活和成長,保證樟子松苗木質量,并做好樟子松苗木的管理,才能實現樟子松造林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樟子松的整地造林技術。

關鍵詞:塞罕壩林場;樟子松;整地造林

塞罕壩林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的壩上地區,同陰山、大興安嶺和內蒙古高原接壤,海拔在1010--1939米之間。塞罕壩的土壤類型包括森林土、山地棕壤、風沙土。由于塞罕壩處于森林和草原的交錯地,有著多種多樣的植被,例如,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沼澤、草原、草甸等。塞罕壩的氣候比較極端,溫度高時可以達到33.4度,溫度低時可以達到-43.4度,平均氣溫為-1.3度。塞罕壩的積雪期比較長,無霜期為64天,降水量460.3ml每年??梢哉f塞罕壩的環境相對比較惡劣,對于植物的生長是一種考驗,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苗木的存活和生長。

一、樟子松的習性概述

樟子松是一種具有極強的耐寒能力和耐旱能力的植物,可以適應一些惡劣的生長環境。樟子松在休眠期可以承受-40℃——-50℃的低溫考驗,耐寒能力強;樟子松的樹冠比較稀疏,針葉短小且少,角質層發達、氣孔深陷,表皮的細胞比較細致,因此有著很強的保水能力,可以減少水分的流失,抗干旱能力較強。樟子松的根扎的比較深,一般可以達到2M,最深可以達到4M,可以很好地適應一些貧瘠的風沙土。

二、塞罕壩林場樟子松整地造林技術

塞罕壩林場于1962年進行建設,建設之初,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還十分的惡劣,植物的成活率較低,便選擇樟子松做為主要的種植植物。經過對樟子松的選種、整地、育苗、造林技術的不斷創新,終于提升了樟子松的成活率,取得造林方面的重大突破。下面我們就分別從樟子松的選種、整地、育苗和造林四個方面探討樟子松的種植。

(一)選種

樟子松松果的采集期比較長,每年的9月份中下旬,球果便已經成熟,可以在樹木上一直懸掛到第二年的3-4月。一般情況下,樟子松球果在春季和秋季采集。采集的球果,可以通過自然曬干或者干燥室的方式來脫粒。

(二)整地

在種植樟子松時,適宜選擇排水性好、背風向陽的位置。由于樟子松的適應性比較強,面臨不同的種植條件時,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做到因地制宜。

首先,針對地形情況良好,植被覆蓋多,雨后不流失的種植區域,適宜使用小直坑整地。通常情況下,東西方向進行挖坑,坑的規格為25*20cm,坑的深度應該保持在40-50cm之間,回填土10-15cm。這種整地方式,可以促進苗木根本的有效生長,例如,干旱季節,小直坑的干土層有40cm左右,植物要吸收水分,勢必要生長到45-50cm,這樣植物的根系比較發達。而且小直坑整地可以保證坑內具有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其次,對于容易受到雨水影響的沙地和沙丘等,容易出現土地淤積。因此,使用塑料護苗筒,進行小直坑的模擬。與小直坑整地相似,同樣是挖掘相同規格的坑,并進行回填,不同之處在于,制作一個上口15cm,下口長2cm,高30cm的護苗筒。種植之后,將護苗筒覆蓋在上面,周圍使用土壤掩埋。

最后,對于一些立地困難的區域,魚鱗坑的整地方式使用。根據植物和地形的實際情況,挖出半月形的坑,坑長保持在0.6-1.0m,坑寬保持在0.8-1.5m,坑的距離保持在2.0-3.0m。在挖坑時,一邊挖坑,一邊清理,將土層的石頭取出,堆在坑的下沿,形成堰,不僅可以避免水土流失,還可以有效蓄水。

(三)育苗

樟子松種植時,適宜選擇具有一定溫度、濕度和通透性的土壤,為了保證樟子松的成活率,選擇土壤比較疏松,方便灌溉的沙土,可以更好地促進樟子松成長。遠離地下水位偏高或者黏土區域,可以有效避免立枯病的出現。播種之前進行種子消毒和雪藏;整地時做到深耕并施加有機肥;使用條播或者撤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播種之后,使用鋸末、草炭末、原床土等覆蓋,厚度保持在0.5-1cm;播種完畢,澆水,保持濕度;播種前和出苗前,做好除草工作。

(四)造林

由于樟子松有著比較好的適應性,可以使用各種惡劣的環境,因此在塞罕壩的各種土壤條件下,都可以看到樟子松的身影。但是,樟子松不適宜種植在水濕地或者黏土地。通常情況下,樟子松在造林之前,要提前一年便進行整地;對于一些新的退耕地或者采伐地等,土壤比較疏松,雜草少,可以同步進行整地和造林操作。

在樟子松的種植方面,窄縫栽植法應用比較廣泛,但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苗根架空或者窩根的情況。因此,在樟子松造林時,需要加以注意。避免苗木窩根,控制好開縫的深度,讓樟子松的根部可以有著更多的伸展空間。苗木架空則主要由于苗木根未緊密地接觸到土壤,存在支架物,影響到土壤的水分和養料。因此,需要控制好栽植的深度。一般深度超過紅皮即可,超出1-2cm,一般本著寧可深種,不可淺種的種植原則。

參考文獻:

[1]李春億.樟子松的整地營造技術[J].中國科技投資,2017 (21):17-17.

[2]陳龍,常春雷.樟子松造林技術[J].河南農業,2016 (14):51-51.

[3]趙曉彬,劉光哲.沙地樟子松引種栽培及造林技術研究綜述[C]//2013三北工程與生態文明建設研討會.2016:86-89.

[4]韓景君,尹寶軍,趙銘.樟子松苗木移植培育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16,45 (3):57-57.

[5]翟金鳳.北方樟子松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2018 (6):117-117.

猜你喜歡
樟子松
樟子松的栽培技術及預防管理探思
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舉措之研究
淺析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樟子松嫁接紅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淺析樟子松應用的造林技術與育苗技術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質量研究
樟子松人工營林措施探析
樟子松天然林資源的保護措施
論黑龍江樟子松造林的技術要點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