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控制目標應“因人而異”

2018-12-15 11:26劉笑蘭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8年10期
關鍵詞:控制目標個體化病程

劉笑蘭

糖化血紅蛋白A1c (HbA1c)是目前評價血糖控制如何的金指標,每一位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該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美國和我國糖尿病學會提出的血糖控制目標分別為HbA1c<7.0%和<6.5%。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內分泌科專家馮憑認為,這些數值僅是總體目標值,并不適合所有的患者。具體到每一個患者,還應個體化地設定適宜的血糖控制目標。因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諸如年齡大小、體重高低、病程長短、合并癥有無等,血糖控制目標當然不可能也不應該“一刀切”。

對于新診斷的或病程較短的、預期壽命較長的、無嚴重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使HbA1c<7.0%或<6.5%甚至達到正常(<6.0%)。反之,如患者病程較長、預期壽命較短、有嚴重心腦血管病或微血管并發癥、合并多種疾病或曾發生過嚴重低血糖的,應給予相對寬松的血糖控制,且降糖速度也應相對放緩,逐步達到控制目標,尤應注意避免低血糖。一些特殊患者群體的血糖控制目標更應強調個體化。

老年患者:老年人對低血糖的承受能力差,后果較嚴重。且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預期壽命在縮短。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標應相對寬松,如美國老年病學協會規定:對體質較差或預期壽命小于5年的老年患者,控制目標在8.0%以內即可。

兒童患者:低血糖對兒童腦組織的危害很大,患兒對低血糖的感知能力又差,父母對患兒超過一半的低血糖發生也不能覺察,所以應適當放寬血糖控制目標。0~6歲為7.8%~8.5%,6~12歲為<8.0%,13~19歲為<7.5%。

妊娠糖尿病患者:為了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孕婦的血糖控制應該十分嚴格。應盡可能達到餐前血糖≤5.3mmol/L,餐后1小時血糖≤7.8mmol/ L,餐后2小時血糖≤6.7mmol/L。

馮憑還提醒糖尿病患者,對于血糖的控制既不應隨意放松,也不應與他人攀比,片面追求“完美”的血糖控制目標。這兩種做法都會給身體帶來危害。血糖控制目標應當認真咨詢糖尿病醫生,個體化地制定并努力去實現這一適合于自己的理想血糖控制目標。

猜你喜歡
控制目標個體化病程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小兒厭食癥患者中的應用
個體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應用研究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個體化疼痛護理干預在緩解帶狀皰疹患者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棗莊地區小兒支原體肺炎實驗室檢驗結果及流行特點的研究
脈沖射頻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效果觀察
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要素的研究與探討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
中國首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情況白皮書(三)
針灸配合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