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這十大改變,人工智能時代才能保住“飯碗”

2018-12-17 09:13宋辰
計算機世界 2018年40期
關鍵詞:飯碗算力重復性

宋辰

紡織廠的設備操作、汽車制造流水線和手機制造流水線,這些以往工業革命帶來的制造流程仍然還有大量重復性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人工智能推動的此次變革,最明顯的一個不同就是,人工智能將在幾乎每個方面提升自動化水平,因此大量的重復性日常工作崗位需求將大幅度縮減。

與此對應的是,對數據科學工作崗位的需求增加,比如數據科學家、具備一般性數據科學能力的數據科學工程師等。這些崗位的數量將遠遠少于當前重復性日常工作崗位。

也就是說,未來的組織人員構成可能是菱形的,其中大量處于底部的基礎性、重復性日常崗位將會被AI所取代。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8全聯接大會上,從技術、人才和產業三個方面分享了人工智能將會帶來的十大重要變革方向。

這十個改變,一定不是AI技術、人才、產業發展的全部,但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改變之一:縮短訓練模型的時間

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訓練某些復雜模型時往往需要數天甚至數月。

我們認為,未來模型的訓練要能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完成。

改變之二:充裕經濟的算力

算力是AI的基礎,但目前的算力非常昂貴,是一種稀缺資源。

我們認為,算力應該是充裕且經濟的,并且這種需求應該盡快實現。

改變之三:人工智能要適應任何部署場景

混合云已經成為企業采用云服務的主要模式,當前的AI主要在云,少量在邊緣,與企業的業務環境的結合有待進一步深入。

我們認為,未來AI將無處不在,要能夠部署在任何場景,并確保用戶隱私得到尊準和保護。

改變之四:更高效更安全的算法

算法是推動AI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動力,但目前運用的主要算法多誕生于1980年代。隨著AI的廣泛普及,這些算法的不足愈發明顯。

我們認為,未來的算法,要能夠基于更少的數據需求,即數據高效。也要能夠基于更低的算力和能耗,即能耗高效。同時要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并實現可解釋等,這都是AI全面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改變之五:更高的自動化水平

今天的人工智能,自身還需要大量的人工。

我們認為,應該大大提升AI自身的自動化水平,比如在數據標注、數據獲取、特征提取、模型設計和訓練等環節,要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

改變之六:模型要面向實際應用

當前很多優秀的模型算法,更多的是“考試”優秀,還未達到“工作”優秀。

我們認為,未來的模型必須實現工業級的優秀,即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而不僅僅滿足于測試集上的“考試”優秀。

改變之七:模型更新

模型的準確率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始終保持準確率在期望的范圍內對于企業應用是必須的。但目前的模型更新是非實時的,依賴人工周期性的更新,因此是一個半開環的系統。

我們認為,未來的模型要能及時適應各種變化,實時更新,實現閉環系統,保證企業AI應用始終處于最佳狀態。

改變之八:人工智能要多技術協同

每一個通用目的技術,只有與其他技術充分協同配合,才能發揮到極致,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AI也不例外。

我們認為,AI需要與云、物聯網、邊緣計算、區塊鏈、大數據、數據庫……等技術充分協同,如此才能發揮更大價值。

改變之九:人工智能要成為由一站式平臺支持的基本技能

今天,AI還是一項只有具備高級技能的專家才能完成的工作,獲得一個AI模型還是一個非常復雜、耗時耗力的事情。

我們認為,應該有一站式平臺,提供必需的自動化工具,讓AI應用開發更容易,更快捷。從而,使AI成為所有應用開發者甚至所有ICT技術從業人員的一項基本技能。

改變之十:以AI的思維解決AI的人才短缺

解決之道應該是,以AI的思維解決AI的人才短缺。通過著力發展智能化、自動化、簡單易用的AI平臺和工具服務,以及提供培訓教育,培養大量的數據科學工程師,使他們能完成大量基本的數據科學相關工作。

通過這些大量的數據科學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和各領域專家相互配合的梯形結構,來解決AI人才稀缺問題。

猜你喜歡
飯碗算力重復性
基于網絡5.0的重疊網形態算力網絡
衛星通信在算力網絡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算力成為數字經濟的主要生產力
基于SiteAI算力終端的交通態勢感知系統
化學分析方法重復性限和再現性限的確定
“丟掉飯碗”的由來
就業“飯碗”端得更穩了
端牢國人飯碗 保障糧食安全
陶在我們生活中——“瓷飯碗”
論重復性供述排除規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