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詩人傅占魁先生談詩詞創新

2018-12-22 10:57夢欣
東坡赤壁詩詞 2018年6期
關鍵詞:淚滴新詩詩詞

中國傳統詩詞在當代如何創新發展?很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于我。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深圳詩詞學會名家講壇上,我認識了湖北著名詩人傅占魁先生。先生當時在講臺上講的正好是“堅持繼承民族精神·在借鑒與融合中推進傳統詩詞的創新發展”這個課題。下課后,我有幸得到一本先生的《銜石集》,并就“如何創新”這個問題,與傅占魁先生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這使我受益匪淺。在此促成一文,與詩詞界同仁分享。

傅占魁先生出身于湖南桃江(祖籍江西修水)一個書香世家,從小喜愛古典文學與傳統詩詞。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予其一生以豐厚的文學滋養。1987年,曾出版新詩《夢澤集》。2001年,在他的詩詞結集《銜石集》中,也特意收錄了新詩27首。

交談中,傅占魁先生通過新詩和舊體詩詞的比較分析,認為新詩割裂了漢詩的傳統,丟掉了傳統詩詞的音樂美和外在形式。并告訴我們說,“音樂性和外在形式建筑美,是詩區別于散文、小說和戲劇的一個基本特征之一。這是不能不首先弄明白的。當然,用散文把詩寫到極致,也是很美的,但那不叫詩,而是散文詩,是詩和散文結合產生的一個新品種?!辈⒋竽懙匾詾?,“五四”以來出現的新詩,未來的詩歌史家,很可能把它叫做散文詩。

既然新詩偏離了漢詩的軌道,那么,它就肯定不能成為漢詩傳承發展的方向。他說:“既全面繼承中華本土詩歌的瓊漿玉液,又認真吸取外國詩歌的有益營養,就有可能將二者之精華熔冶于一爐,創造出一種植根于民族心理、群眾喜聞樂見的審美形式,和具有充分反映民族精神、現實本質、氣壯山河、動人心魄的深刻內容的當代詩詞?!?/p>

翻開《銜石集》,我們可以看到先生1964歲時作的一首七絕《春日晨讀》:

推窗欲借東方白,卻見桃花映字紅。

放眼江天煙雨綠,青春如海我如龍。

這是先生17歲時,攫取凌晨早讀時開窗放眼遠眺的那一個瞬間、心底奔涌而出的澎湃激情。與其說是“推窗”打開了外部世界的窗口,讓詩人看到了廣闊天地白、紅、綠等多種色彩,不如說是打開了詩人心胸的閘門,讓讀者看到了詩人內心的激蕩潮汛?!扒啻喝绾N胰琮垺?,與屈原的“與日月兮同光”、李白的“浩然與溟涬同科”一脈相承,均是自我抒發的最強音。這是一種胸襟壯闊、境界高遠的人生觀;也是一種豪邁奮發、勢不可擋的人生激情。

再讀中年時寫的《風雨沈園行》:

斷腸何處家,常夢情人谷。千里訪沈園,但見春波綠。雨中人寂寞,愴然獨躑躅。忽地起悲風,誰人動哀曲?疑是放翁泣,亦或唐婉哭?淚滴石留痕,淚滴斑斑竹。淚滴春池漲,淚滴虹橋浴。駐足詩壁前,不忍泣血讀。兩闋《釵頭鳳》,千古并肩矗。相距不盈尺,卻隔銀漢瀑!本是鴛鴦頸,棒打何其服?本是并蒂蓮,為何刀劍戮?鎖鏈何其多,荒蔓彌世俗;倏然榮祿事,明滅轉復燭。我欲問蒼天,愛巢何處筑?是泉自清清,是花當馥馥。愛乃天地生,生生誰能逐!

這首古風借述陸游一段深婉而凄絕的愛情故事,抒發對人生追求純真愛情美好而難得的感嘆。全詩寫得深曲婉轉,悲傷凄切。細讀之,便可感覺“樂府”味極濃。漢代樂府詩最擅長詠唱愛情,最有名的諸如《飲馬長城窟行》《白頭吟》等。詩人此詩中的“淚滴石留痕,淚滴斑斑竹。淚滴春池漲,淚滴虹橋浴”,與樂府《江南》中的“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是相同的句式,似此,均可窺見作者對民歌對古代詩歌文化的浸染之深,下筆有蹤可尋。

再讀先生《玉漏遲·夜雨孤途》:

天涯春思遠,泥濘踏盡,啼痕揩遍。載雨披風,何惜浮蓬飄轉。知否男兒血淚,拋卻了、剛腸河漢!歸夢斷,鵲橋漫漫。枕潮偷泫…… 奮飛此刻重逢,縱細語相依,情牽夜滿,月冷層云,怎奈韶華如箭。孤影荒郊燭淚,忽地滅,凄風何竄?吹不熄,萬里心香一片!

此作是作者1990年春,回到26年前上山下鄉的第一個工作點——國營總口農場時寫下的。往事的回眸,難免傷感,在那紅色信念和青春激蕩的年代,記錄了詩人曾經的一段人生軌跡,所以,一踏上這飽含辛酸記憶的回歸之路,便忍不住傷心落淚。所以,“知否男兒血淚,拋卻了、剛腸河漢!”那其中該有多少撕心裂肺之事。但筆者無意去深究其來龍去脈,只是這詩的末幾句,便有新詩的影子,如果把它這樣排列:

月冷層云,怎奈韶華如箭

孤影荒郊燭淚

忽地滅,凄風何竄

吹不熄,萬里心香一片

這里的“月冷”“燭淚”“凄風”“心香”,都是象征意義而不是實體意義。這些象征意義的意象疊加,便是新詩最常用的手法。趙國泰說這首詞的結尾,讓他想起七月派詩人阿垅之《無題》,是詩尾聲曰:“要開作一枝白色花——/因為我要這樣宣告,我們無罪,然后我們凋謝?!保ā痘ü庹昭蹟X傅園——雄楚詩話之〈銜石集〉點評》)但筆者卻以為更像“非非主義”詩人周倫佑《鏡中的石頭》的結尾:

石頭打破鏡子,為我放棄寫作

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理由

鏡子與石頭,也是作者的象征物體。由象征意義的意象疊加,表達一種深層次的思想內容,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是傅詩與阿垅、周倫佑這三首詩的結尾極為相似的地方。傅占魁先生詩詞中這種運用新詩手法的作品很多,這當然得益于其本來就是一位新詩的探索者。

可以說,對民歌、民族文化各種營養的吸收與融合,對新詩、西方文化各種詩體的學習與借鑒,使得傅占魁先生在傳統詩詞的創作中如魚得水。

先生在自己的詩詞創作中,嘗試了由新詩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導引的創作靈感,通過傳統詩詞的固有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他的新舊對接。這種新舊對接的一個顯著成果,就是讓他創作了大量不同凡響的中長調詞。這其中最有名的是《沁園春·致東?!贰稘M江紅·詠馬》《念奴嬌·觀廬山秀峰瀑布》《沁園春·雨日瞻仰白鹿洞書院》《賀新郎·中秋對月》《沁園春·長江》《沁園春·登邙山遠眺黃河》《沁園春·登赤壁山懷古》《水調歌頭·詠時間》《水調歌頭·翻越九宮山》《金縷曲·對月》等。

《滿江紅·詠馬》是傅占魁先生傳統詩詞創作中的一座高峰??匆幌潞韧庠娙思霸娫u家對這首詞作的評論,便可知筆者絕非虛言。先讀其詞《滿江紅·詠馬》:

何處奔來,狂飆起,潮翻浪激。閶闔下,鬃揚赤焰,蹄生霹靂。嘯海嘶云昂驥首,旋天挾地伸鵬翼。向蒼茫,萬里踏崎嶇,無羈櫪! 躍壕塹、馳峭壁、騰雨淖、追霜夕。思神行八駿,橫空無極。伯樂情逢知己淚,沙場血伴英雄滴。謁昆侖,莽莽騁高懷,披云立!

再讀相關評論:

丁芒:“從頭到尾寫馬,先寫馬之形,奔縱之姿;后寫馬之神,橫空之概;淚答知己,血滴沙場,如謁昆侖,披云而立,一氣貫底,形神兼備,順流直抒,一瀉千里,真可謂氣貫神流了?!保ā毒裥拍铋_出的紫薇——傅占魁著〈銜石集〉序》)

王文英:“果真是揮凌云之健筆,賦搏虎之雄章,不但天馬行空,想象飄逸,有李謫仙之神采風致,而且豪氣縱橫,奔雷走電,得徐悲鴻之氣韻真髓,繪影繪神,驚魂攝魄,自有其風骨和震撼力!”(《縱橫詩筆見高情——傅占魁〈銜石集〉序》)

侯孝瓊:“大氣旋轉,志一氣隨。即物即人,于奔辭健筆中自見格力?!保ㄞD引之《銜石集》注評)

相關評論甚多,無須一一再引,已見譽聲之高。此詞乃作者于1990年馬年詠馬之感懷寓志之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作者剛剛在《長江文藝》詩歌專號上發表新詩《江心一片葉》,如果讀一讀這首新詩,你可發現這蘊含于新詩中的一股強烈的抑郁情感,正好借詠烈馬之奔馳傾瀉而出,請讀這首《江心一片葉》:

江心一片葉/素魂坦蕩著一朵碧蓮/未曾枯黃的生命/飄泊在這波谷浪尖/是枝的疏遠/還是花的泣別/是棄自纖纖之手/還是受笞于風的長鞭……

江心一片葉/素魂坦蕩著一朵碧蓮/多少次淹沒/多少次站起/身底壓著波濤萬疊/欲到岸邊/難到岸邊/綠色的夢/總在浪里顛……

這詩中“一片葉”的意象,是歷經劫難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還是飽受坎坷而頑強拼搏的詩人的借喻?詩人后來在給筆者的一封信中,強調自己在“詠馬”及“江心一片葉”中,更側重的是敘寫祖國、民族的興衰存亡。先生說,“詩詞境界是一個混融狀態,其意境的典型意義,正在于個性和共性的統一。詠馬更多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英雄人才前赴后繼、萬里踏崎嶇、無堅不摧的精神,昆侖指祖國。馬的意象中,當然也包含了我父親出生入死、抗日救亡的英雄氣概!江心一葉,形象小,在社會的大江里,更多指個人,但寫時也自然有著整個民族的生存體驗在內,又超越個人命運,多少次淹沒,多少次站起。這里,我想到的是民族興衰存亡,尤其是近代史。正如你首先強調的堅守民族魂,是我詩詞的強音,故我在詩中不戚戚于個人悲歡,并在詩中淡化,而更多表現一種位卑憂國系民之情!”

《沁園春·雨日瞻仰白鹿洞書院》,是詩人1991年應邀出席全國詩人現場出題創作大獎賽時即興所作。其時乃榮獲該項大賽的優秀獎。在這首長調詞的創作中,他把深厚的傳統詩詞的功底,與嫻熟的新詩創作手法,融合一爐而成為得天獨厚的優勢,贏得一片喝彩聲。試讀其詞:

一洞天開,碧落群峰,玉散月臺。仰虬松龍爪,摩空攫地;枕流澗帶,漱石纓崖。蕉卷清心,竹擎高節。桂影蓮姿遠俗埃。思賢處:問呦呦白鹿,何日歸來? 幾番夢醉蓬萊,漫贏得神同萬物諧。駕天涯大氣,風馳雷搏;鄱陽白雨,煙繞云裁。寫意峰巔,潛情谷底?!拔謇稀憋h然掬寸懷。追先哲,覓源頭活水,化作潮堆。

該詞先狀其景,再抒己情,奇峰俊洞、老松險崖、清泉素瀑、青蕉翠竹、桂影蓮姿,盡入畫卷。思賢覓源,既沉醉于景,更追思于天,讓心濤暢行于宏大的景幻之間。顯然是那出塵絕俗的清秀景象,觸發了當代學子“追先哲”“覓源頭活水”、復興傳統文化的激情。把見賢思齊的抽象理念,通過錯落有致、動靜并存、氣魄宏大的具體景象和化實入虛、境界高遠的多組意象,較好地表達出來,虛實相生,神采煥然。

下面,再從詩人前后寫過的三首中秋賞月中長調詞,進一步窺探詩人如何運用新舊對接的手法,增強詞作的表現力。

《賀新郎·中秋對月》,是作者于1984年中秋所寫一首以賞月為題而獨抒懷抱的作品,其詞曰:

一曲《知音》喚,佇高樓,舒懷獨眺。渺茫星漢,幾縷云絲飄又住,撩起輕柔紗幔。娥女現,明眸顧盼。萬里長天波浸透,洗炎涼,麗影生來燦?;暌炎?,夢猶幻。

騰空我欲飛來見,嘆環球,無情引力,幾多羈絆!憑問地平遙目處,可有凌霄云岸?風乍起,襟張如扇,直上廣寒宮外去,掬紅豆,一掩銀河滿。聯袂舞,倚天侃。

詠月詩詞,古今極多。常見者多以歡圓恨缺,為抒情著眼點。此詞卻獨將視角置于嫦娥身上。其妙處則在“風乍起”之后的想象情節。該想象情節的構思,就有新詩的思維特色。風乍起而助詩人“襟張如扇,直上廣寒宮外去”。去做什么呢?要見嫦娥。見嫦娥怎么跑“廣寒宮外去”?原來,詩人要將象征無窮愛意的紅豆,投向宇宙,填滿銀河。顯然,正是這廣播愛意的舉動,讓嫦娥深受感動。于是,便脫盡愁懷而與詩人聯袂共舞,倚天歡侃,希翼的是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詞作因了嫦娥新形象的誕生而充滿浪漫歡情的溫馨情調。詩人在這里,借助新詩的活力思維,以豐富的想象力,構思出這個美妙動人的情節,將傳統的賞月詩詞,推進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水龍吟·中秋對月》,寫于1993年中秋夜。其詞一承此前樂觀而浪漫的情調,如此詠道:

盈眸向我飄來,推開樹岸無纏繞。如流似玉,若離若近,含羞欲笑。銀漢波平,星辰失色,天澄云渺。更朦朧大地,溫馨撫遍,攜幽夢,歸青鳥。

漫道風神獨占,惹幾多詩癡傾倒。青蓮邀飲,東坡把酒,鄙人吟嘯。世事難圓,情須瀟灑,當舒懷抱!念塵寰百載,幾番邂逅,愛心同皎。

首句似有承前詞之意,雖突兀然卻是展開下文一系列景象描寫的神來之筆。上闋通過美妙景象的描寫,讓一輪浩月的美形、美貌、美情、美韻浮現在讀者眼前。下闋抒情,展開浪漫聯想,好像千年前的太白也被邀飲,東坡也來對酒,詩人與詩壇前輩一同引頸長歌。此情此景,人物栩栩,鮮然在目。顯然,詩人借此表達,詩作為人類精神的至美之境,是超越時空的“世事難圓,情須瀟灑,當舒懷抱”,從東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化來。情理兼融,豁然通透。寫于46歲時的這首詞,雖在想象的奇特上,不及37歲時那首《賀新郎·中秋對月》,但“愛心同皎”,結得清純如許,浩懷曠達,境界高遠。

寫于2010年中秋節的《金縷曲·對月》,63歲的先生,依然想象飛馳,運用新舊對接的功力,詞作更現佳境。請讀其詞:

魂醉天涯久,漸風涼、暮垂云隱,海融天口。漾漾波橫千斛水,直浴雙眸溶否?猶眨眼、逗人神守!但見夜藍深邃里,莽星河,釀滿桂花酒,同醉了,相磁走。

千年一會幾知友?獨澄明,時經空緯,缺圓攜手。霧罩漫言容瘦了,玉質冰懷依舊。正夢繞,天清地秀。欲駕神舟朝夕見,再無須、日日長翹首!風追去,云牽袖。

此詞更具虛幻而遙逸的情調。實際上,象征與借喻,想象與虛擬,也并非只是新詩才有的創作手段。中國傳統詩詞的賦比興中,就包含有這些藝術手法,只不過是因為許多意象被人一再用過,一味重復這些意象就給人以味同嚼蠟之感。而傅占魁先生因為有了創作新詩的體驗,便讓自己的想象力搭上了新詩的翅膀。諸如上舉詠月詞中的“風乍起,襟張如扇”“同醉了,相磁走”“風追去,云牽袖”等,均見新詩思維的痕跡。正是吸收了新詩創作的非凡表現力,新舊對接的合理運用,給傅占魁先生的傳統詩詞,增添了時代的烙印和新鮮的活力。

綜上所述,是我通過與傅占魁先生面對面交談后,并細細拜讀了先生的《銜石集》,再從詩詞創新的角度,談論一下我個人粗淺的感受。

(夢欣,本名郭業大,香港詩詞學會顧問。知名詩詞評論家,詩人。)

猜你喜歡
淚滴新詩詩詞
張應弛
詩詞書法作品
【詩詞篇】
秋天的原野
《2021年中國新詩日歷》征稿
背詩詞的煩惱(下)
背詩詞的煩惱(上)
深愛的淚滴
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
離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