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莖基腐病大發生原因及綜合防治方法

2018-12-27 03:49宋家海楊廷文范冰張塔
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21期
關鍵詞:基腐病精量病株

宋家海 楊廷文 范冰 張塔

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小麥、玉米秸稈的過量還田和大面積的懸耕耕,使小麥莖腐病的發生與為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據筆者2016-2018年度小麥田間調查,小麥莖基腐病發生病田率較高,病田率達95%,病莖率為27.6-42.8%,發生危害程度較重,達3-4級。尤其是2018年因小麥莖基腐病發病重而出現整株葉片枯黃枯萎而死亡,大量白穗出現,穗小粒輕,使小麥造成較大的減產,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成為糧食安全的重要障礙因素。

1、發病菌源及為害癥狀

小麥莖基基腐病是一類復合侵染性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假禾谷鐮刀菌、禾谷鐮刀菌、黃色鐮刀菌和燕麥鐮刀菌等多個鐮刀菌種侵染小麥莖基部引發該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存活于土壤中及病殘體上,小麥莖基腐病病菌在根莖連接處先發病,在小麥播種發芽出苗后即可受到多個鐮刀菌種侵染發病。發病開始時幼苗莖基部菌原由葉鞘向莖稈第一、二節及根部侵染發病,逐漸擴展成黃褐斑點,以后逐漸擴大成為褐色病斑,遇到暖冬濕潤氣候條件年份,可引起小麥苗發黃而死亡。春季生長發育階段,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加上水澆麥田濕度的適宜以及降雨,感病植株病斑由莖稈以及莖稈周圍及根部迅速擴展變為黑褐色病斑,田間濕度過大時莖節基處可見紅色霉層即病原菌包子,后期嚴重病株產生白穗,籽粒瘦小,千粒重降低。

2、嚴重發生的原因要素

2.1 抗病品種較少

目前,生產上種植的小麥品種不抗小麥莖腐病的較多,大部分為低抗或感病品種。因此,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小麥莖基腐病大發生的內在因素。

2.2菌源不斷積累

麥田、玉米田秸桿還田率過高,使大量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造成土壤中鐮刀病菌大量積累,為其大發生為害準備了較多的菌源。

2.3 土壤耕作粗放

由于小麥、玉米田秸桿還田時,不是腐熟的有機肥,玉米秸稈在土壤腐熟過程中吸氮耗氧,與小麥爭奪養分水分;由于旋耕層淺,機耕粗放,土壤不實在,不利于水分與養分的儲存,不利于小麥深扎根以及生長健壯,降低了小麥對病害的抗性。

2.4 土壤養分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農民在施肥過程中沒有根據土壤中養分狀況進行配方平衡施肥,而是氮肥施用量較大,有機肥、磷肥、鉀肥、微量肥料施用量偏少。據調查,小麥莖基腐病病發生與土壤中的磷、鉀含量有相關性,磷、鉀肥含量高時發病輕,磷、鉀肥含量低時,發病重。因此,目前大量施用氮肥,少施或不施腐熟的有機肥及磷、鉀肥是小麥莖基腐病大發生的重要外在因素。

2.5 小麥播種量偏大

據調查,小麥播種量一般每畝都在15~20kg,小麥的基本苗在25-35萬株。因此,加大小麥種子播種量提高群體的種植方式,容易造成田間郁敝,通風透光條件差,小麥幼苗生長細弱,組織柔嫩,單株分蘗少,個體發育不良,降低了小麥對小麥莖基腐病菌的抵抗能力。

3 綜合防治方法

依據小麥莖基腐病發病規律及大發生原因,為控制其大發生,減輕其為害,確保小麥糧食安全及社會穩定。筆者通過試驗研究,采用栽培、施肥、噴藥等技術措施,以選用抗病品種、平衡配方施肥等農業防治技術為基礎,結合秋播對小麥種子進行藥劑拌種、生長期進行化學防治等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控制小麥莖基腐病。其關鍵是提高小麥自身的抗病能力,輔以化學防治,方可有效地控制該病害的大發生。

3.1農業防治對策

3.1.1 選用高產抗病品種 據試驗調查,抗小麥莖基腐病效果較好的品種主要有:山農32、濟麥22號、山農502、齊麥2等,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3.1.2 及時進行輪作換茬 小麥莖基腐病是土傳病害,實行輪作換茬能有效減少病原的積累,減輕病害發生。輪作方法是2 ~ 3年換種一次非寄主作物為宜。實行小麥-玉米-花生或棉花兩年三作,小麥與辣椒、西紅柿等蔬菜作物輪作,均能有效控制此病害發生為害。

3.1.3 精量播種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防治小麥莖基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精量播種,建立合理群體,健壯個體,改善田間生態環境,可有效控制病害發生。實施精量半精量播種,培育豐產抗病的群體結構,防治田間郁敝,降低田間濕度,可明顯減輕病害,根據目前土壤肥力及播種時間早晚,播種量一般掌握在每畝8~12kg較為適宜。

3.1.4 進行平衡配方施肥

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配方施肥,增施有益菌肥,為小麥 提供全面的營養,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促進微生物活動,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能有效地降低發病率。

3.1.5 適當推遲播期 據調查,播種越早,發病越重。播種早,田間群體大,利于病菌的生長和侵染,侵染期早而長。適期晚播能減少侵染機會,在不影響冬前形成壯苗的前提下適當晚播,可減少莖基腐病的侵梁機會,而且還可防止冬前形成旺苗,提前拔節,遭受凍害,降低抗病能力,嚴重影響產量,從培育壯苗和防病增產兩方面綜合考慮,確定播種時期。

3.2 化學防治方法

3.2.1 藥劑拌種 秋播期藥劑拌種不僅省工、省藥、成本低,能有效地防止秋苗侵染,而且還顯著降低翌年的侵染菌源,是最經濟 有效的防治措施??蛇x用6%立克銹懸浮劑3~4g(有效成分)拌麥種100kg,不僅出苗安全,而且可明顯控制冬前發病,降低菌源基數,減少來年侵染機率。

3.2.2 藥劑噴霧防治 據調查統計,小麥莖基腐病2月下旬至3月中旬為病株率增長階段,病株多為一、二級發病, 3月下旬-4月份為嚴重度擴大階段,病害向莖桿基部侵入,并隨發育進程向上、下擴展,因此,小麥莖基腐病防治適期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病株率擴展階段防治為最佳時期。因此,對重病地塊應抓住小麥返青起身期這一防治適期,及時噴藥防治。當病株率達5%-10%時進行噴藥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5%戊唑醇WP30毫升,兌水40千克均勻噴藥。也可選用12.5%禾果利WP20g或4,5%的玉麥菌殺WP40g,分別加20%的井崗霉素WP25g,兌水50kg,大容量噴施小麥根莖基部,噴勻噴透,間隔5~7d,連噴2—3次,防治效果較好,增產效果顯著。

(作者單位:274100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農業局、274105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基腐病精量病株
渭南市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及防控
小麥莖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資源田間評價試驗
中國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進化差異的探究
百香果莖基腐病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績溪縣水稻紋枯病發生特點及防治意見
水稻精量穴直播機電驅式側深穴施肥系統設計與試驗
精量滴灌灌水器研制與應用技術研究
精量穴直播提高水稻產量
地膜棉精量播種實施條件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