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外攝影25招

2019-01-02 09:42翻譯Ludwig編輯劉西柚美編劉釋遙
攝影之友(影像視覺) 2019年1期
關鍵詞:菌類廣角鏡頭光線

翻譯:Ludwig 編輯:劉西柚 美編:劉釋遙

從茂密森林的雄偉壯景,到菌類植物的微觀世界,我們將為你帶來戶外拍攝最棒攻略。

首先戶外拍攝方面我們可以選擇很多設備,除了必備的廣角鏡頭之外,長焦鏡頭也同樣重要,它能夠在拍攝遠方的丘陵或是在拍攝迷霧天氣下時隱時現的動物時起到壓縮透視的效果。當然也不要忘記濾鏡包,偏振鏡的運用能夠增強戶外季節的色調,而中灰漸變鏡可以平衡曝光。選擇恰當的器材,幫你在不同的場景拍出滿意的照片。

接下來考慮光線。太陽剛剛落下或升起前“藍色時刻”的光線是最溫暖的。我們也可以根據拍攝場景,自由調節白平衡,比如當拍攝野外斑斕的秋葉時,將自動白平衡調整為多云,這樣會更加突出季節的色彩;當拍攝林木中的一道太陽光束時,將白平衡調整為日光。當然,大自然陰晴無常,遇到陰天也不要慌,深色的天空也可以為照片提供深邃而憂郁的效果。

再來需要強調的是在繁雜的場景中選擇突出的焦點非常關鍵。畫面前景可以加入一些樹樁、巖石,或者林間小路這樣的線條來引導觀眾的視線。

最后,無論你是熱愛戶外森林、野生動物,還是著迷抽象景物,請跟隨本文中的專業技巧,拿起手中的相機,現在就走到大自然中去吧。

PART 1

長焦鏡頭下的野生動物

了解動物的習性,拍攝時保持禮貌安全距離。

拍攝動物王國的挑戰不能小覷,你首先需要了解野外動物們的生活習性, 比如小松鼠這種體型嬌小,天性也膽小的物種的習性和偏好,再采取相應的觀察行動。如果你能進入動物保護區內,建議你準備一個喂食臺,放上一些動物愛吃的食物。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你就要伺機等待,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足夠的耐心,不要急躁地破壞動物們休養生息的環境。

當拍攝整張動物肖像特寫時,需要控制鏡頭與前面的動物保持安全拍攝距離,考慮一支300mm或更長焦距的鏡頭,甚至超遠距變焦鏡頭,如150mm-600mm鏡頭,這樣就可以在更遠距離下不驚擾動物,又能拍攝更細致的特寫。

專業建議

JULES COX

JULES對荒野和野生動物有著強烈的熱愛。在今年的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上,他拍攝的獐鹿大獲好評。讓我們跟著他來學學拍鹿技巧。

1 了解你的拍攝對象

每一種鹿都有獨特的自然生長歷史。在野外花時間去和鹿相處,了解它們的習性,能幫助你了解拍攝主體,預測它們的行為。

2 保持遠離

在發情期,馬鹿、牡鹿和雄黇鹿在睪丸酮的作用下,都會性情激動,脾氣暴躁。因此對它們要表示尊重,留出充足的拍攝空間。

3 注意天氣預報

一個低溫晴好的夜晚,同時在晝夜溫差超過10攝氏度時,會更容易在清晨產生霧氣。這樣的環境,可以拍到鹿在迷霧中時隱時現的場面,很有空靈感。

4 嘗試鹿園拍攝

拍攝野生鹿并不容易(出自一位過去5年專業拍鹿的攝影師敘述),因此在封閉公園里的出片大家一樣認可,也同樣有成就感。

5 享受快樂

野生動物攝影充滿樂趣。走進戶外,去感受自然界的壯美吧。

PART 2

抓拍可動可靜的小精靈

拍攝鳥類需要足夠的耐心,有的時候甚至要一萬小時換一張照片。

“當你在花園里喂鳥時,試著在喂食器附近搭一根樹枝,這樣鳥兒在進食之前會在樹枝上棲息一會兒?!甭殬I鳥類學家David Tipling說到。

一些外來種群,如涉水鳥,會飛到海岸線附近的空地上繁衍后代,因此在上述地區的泥灘或濕地上有機會捕捉到它們的身影。它們的出沒與潮水有關,所以最佳拍攝時間位于漲潮前的兩個小時,或早或晚,確保當時的光線能夠盡可能多保留淺色羽毛的高光細節。

“當它們飛行或是棲息時,景深要足夠大,確保不只是最近處的那只鳥清晰合焦?!盌avid補充。對于鳥群的拍攝,應當使用慢速快門拍出鳥類的動感,以及上百只鳥扎堆喧鬧所產生的戲劇藝術效果。

專業建議

DAVID TIPLING

DAVID不僅創作出藝術感十足的影像,在鳥類知識方面也深有造詣。下面由他帶來拍攝鳥類的專業技巧。

1 記錄色彩

調整你的拍攝位置和角度,這樣色彩斑斕的樹葉也能成為影像中的關鍵元素。

2 聚集的藝術

常見的鳥類如椋鳥經常聚在一起棲息,在河口處,如鰹鳥等類型的水鳥通常在潮水上漲時聚在一起棲息。

3 霧氣彌漫的清晨

本地的湖面上彌漫著霧氣,對增進環境氣氛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這時天鵝或是家鵝是很好的拍攝對象,因為它們有著容易識別的輪廓。

4 遷徙

每年在秋冬時節,都有無數鳥類會成群結隊向南方遷飛。有條件可前往知名的鳥類遷徙聚集地守候觀察。

5 擁抱壞天氣

當你躲在遮雨棚里,或是從車里拍照,大雨能夠創造出記憶深刻的影像。嘗試用慢速快門去拍出雨滴下落,我使用1/125秒的快門速度拍攝出線條效果。

PART 3

帶上三腳架走進茂密森林

野外山林,有時郁郁蔥蔥,有時色彩斑斕。

樹木在視覺環境上是繁雜的,因此你最好靈活選擇一支變焦鏡頭,比如70-200mm來簡化畫面,壓縮樹木的透視,創造一個緊密的視野。沿用傳統的構圖三等分原則,即地平線在下1/3處,讓枝葉填滿畫幅的上半部分。整體畫面充分體現森林的繁茂,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沖擊。

光線入射的角度也能創造出強大的效果。比如側光可以映射出樹木的立體形狀和紋理,逆光可以渲染勾勒出樹木的剪影輪廓。為了避免產生炫光,注意太陽的位置應被樹干遮擋。在鏡頭設置方面,縮小光圈確保前景和背景同等銳利,使用大光圈可以選出獨特的細節,虛化其他部分。

專業建議

MARK HAMBLIN

馬克的家鄉蘇格蘭高地被美麗的森林環繞。他周游世界,并組織攝影旅行。

www.markhamblin.com

1 器材的選擇

準備一支廣角鏡頭用來拍攝大場面,一支中長焦鏡頭拍攝樹木個體和細節,一部三腳架確保弱光環境下得到盡可能高銳利的成片。

2 相機的設置

設置低感光度。拍攝大場面時,f/16的光圈可以讓場景中的所有部分合焦。使用f/4到f/5.6的光圈可以虛化背景,凸顯拍攝主體。

3 利用陰天拍攝

陰沉的天氣適合拍攝林地內部,降低對比度并展示出細節。

4 在晴天時

選擇早晚拍攝,即光線溫暖且“軟”(不強)的時候。對著太陽逆光拍攝,能夠提升成片的藝術效果和色彩表現。

5 吸引眼球

尋找一處搶眼的焦點,例如一棵與眾不同的樹木,或是一處艷麗的色彩。樹根是非常好的視覺引導線。使用廣角鏡頭,從低處由下而上拍攝樹冠,突出極具戲劇藝術感的樹木圖案。

PART 4

捕捉菌類植物的夢幻效果

當天氣轉涼,陰暗潮濕,奇妙的生物就會出現……

復雜的菌類植物在潮濕的環境下野蠻生長。它們冒頭在林地表面,看起來不起眼,卻吸引了大量戶外攝影師的目光。

準備一張防水地墊和防水褲,能避免拍攝時把身上弄得濕漉漉。使用反光板可以將光線反射到被攝物體上(這個可以在家動手制作,用錫紙粘貼到一塊硬紙板上效果很好)。

蘑菇經常會附著一些泥土和叢林植被,因此在拍攝前先簡單清理一下。使用一支帶微距功能的廣角鏡頭,近距離從下往上拍攝,體現獨特視角下的細節,采用小光圈拍蘑菇的生長環境。

如果你不知道從哪里能找到菌類植物,可以就近問詢當地村民,他們通常會清楚山林中蘑菇的分布。人們也常說,蘑菇哪里都能長,因此在自家的院子里也能種,可以扔一些腐朽的樹木和樹枝在院子里。

專業建議

GUY EDWARDES

蓋伊著書兩部,并在全球范圍開辦攝影工作室。他可以說是一位在自然歷史和旅行方面具備20多年經驗的專家。

www.guyedwardes.com

1 最佳環境

菌類植物喜好在潮濕陰暗的環境成長,所以請在大雨過后就立馬進入森林,耽擱的話它們會被其他菌類破壞。

2 正確的地點

菌類通常生長在倒伏地面上的樹木,或者成片的雜木林和灌木叢。當然有的草地也會長出色彩鮮艷的菌菇。

3 鏡頭的選擇

微距鏡頭是拍攝特寫的最佳選擇,不過長焦鏡頭能夠將菌類植物從環境中分離出來,而廣角鏡頭同時記錄菌類植物和它的生長環境。

4 光線最為重要

用人工光源不斷試驗,增加被拍物體的形狀、紋理和控制對比度。理想光源是一對裝干電池的LED燈板。

5 嘗試不同角度

一些菌類植物的菌傘下面有美麗的菌褶結構,通過低角度拍攝可以突出展示這種結構。實時取景搭配可翻轉的液晶屏幕或者使用彎頭目鏡方便取景。

PART 5

從真實靜物到抽象意境

我們的老朋友Lauren Scott建議借用近攝、超廣、鏡頭離機……盡情發揮創意,在自然界中創造抽象藝術。

拍攝靜物的5點技巧

1 拉近,拍細節

仔細觀察你的拍攝主體(可能是一片葉子,也可能是一張掛滿露珠的蜘蛛網)的色調、形狀和紋理,充分發揮想象力,考慮如何將它們填充整個畫面。拉近,拍細節方面推薦使用70-200mm的長焦鏡頭。

2 嘗試鏡頭離機

從機身卡口上拆下鏡頭,在相機前旋轉并前后調整位置(50mm鏡頭屢試不爽)。使用M擋,手動對焦和實時取景。

3 慢快門動態模糊

快門速度設定為1/30s或更慢,隨后垂直搖攝樹干。配合使用偏振鏡壓暗曝光。

4 向上看,向上拍

將你的相機垂直向上朝向樹冠和明亮的天空,拍出秋日透亮的葉片。光線直射時,使用點測光能夠更準確掌握曝光。

5 拍出鏡像

最好在光線溫暖且沒風的清晨拍攝。利用湖水或水坑的反射,拍出雙份美景。

猜你喜歡
菌類廣角鏡頭光線
菌類蔬菜交叉種植一地雙收
上海夜景
挑選超廣角鏡頭該看什么?
“你看不見我”
光線
渾身“長滿”濾鏡的手機殼
在雨后,與菌有約嗎?
廣闊天地
蘑菇,植物還是非植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