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俞穴的針刺安全性研究現狀芻議*

2019-01-06 20:31王偉明
針灸臨床雜志 2019年12期
關鍵詞:俞穴腎臟針刺

高 宇,王偉明

(1.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 100053; 2.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

腎俞穴是針灸臨床常用穴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第23個穴位。根據腧穴主治規律,其近治可用于腰椎間盤突出、腰扭傷、便秘、痛經、腎絞痛[1]等;遠可治療哮喘、鼻炎、皮膚病[2]等;另外,依據穴位整體調節作用,其亦可對小兒身材矮小、糖尿病、慢性疲勞綜合征和失眠[3]有良性調節作用。腎俞穴解剖深層毗鄰腎臟以及腰動靜脈[4],鄰近肝臟、脾臟,針刺過深或角度不當,可能致動靜脈出血或導致腎臟損傷。為避免以上風險,部分針灸臨床醫生對其或規避使用,或用而不敢達到一定深度[5],影響臨床療效。本研究旨在回顧探討腎俞穴的針刺安全性研究現狀,以期對臨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腎俞穴的概況

1.1 腎俞穴定位和主治

腎俞之名和定位最早見于《靈樞·背俞》,曰:“腎俞在十四椎之旁,皆挾脊相去三寸所”?!澳I”是指腎臟,“俞”是指腧穴,意即腎的背俞穴,是腎氣輸注于腰背部的穴位。同時,也明確了腎俞的直接定位為“皆夾脊”,兩穴相距“三寸”,即均旁開脊柱一寸半。后世在其基礎上延續傳承,如直接定位在《針灸甲乙經》記載:“腎俞,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薄夺樉拇蟪伞酚涊d:“在平處立,以杖子約量至臍,又以此杖,當背脊骨上量之,知是與臍平處也。然后左右各寸半,取其穴,則腎俞也”。腎俞穴間接定位在元代王國瑞的《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記載:“腎俞,在命門兩旁各一寸半”?,F今對腎俞定位均較明確,罕有爭議。在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定位與名稱》中規定:腎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6]。另外,通過文獻檢索發現,臨床針對腎俞穴常采用的針灸方式主要有毫針刺、溫針灸[7]、隔附子餅灸[8]和穴位注射[9]等。

關于腎俞穴的主治,《諸病源候論·中風候》曰:“腎中風,踞而腰痛,……,急灸腎俞百壯?!薄秱浼鼻Ы鹨健つI臟方》曰:“治腎風虛寒方,灸腎俞百壯?!?認為可灸腎俞治療腰痛;南宋竇材所寫的《扁鵲心書》曰:“腎俞二穴, 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碧岢霭哪I俞穴,可以防治多種疾病。目前,對腎俞穴主治作用的歸納主要有: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益腎壯火、明目聰耳、舒筋活絡、祛濕散邪等[10]。其在臨床主要治療泌尿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腰部軟組織等相關疾病[1,11-12]?,F代研究發現[13],腎俞穴與腎臟關系密切,脊神經節中存在能同時支配“腎俞”穴區和腎臟的感覺神經元,構成二者之間在感覺神經系統中的聯系;另一方面,同節段交感鏈上存在分別支配“腎俞”穴和腎臟的不同節后神經元。直刺腎俞穴可以改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失調引起的運動性疲勞[14];針灸腎俞穴也可上調中老年外周血中白介素-2、一氧化氮含量,進而增強調節免疫功能[15]。另外,艾灸包括腎俞穴在內的背俞穴,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影響內分泌系統,還可以良性調節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偏亢狀態[16],恢復人體生理平衡。

1.2 腎俞穴的解剖結構

目前對腎俞的解剖結構研究較詳備,腎俞解剖層次由淺至深依次是:皮膚、淺筋膜、背闊肌腱膜、胸腰筋膜后層、豎脊肌、腰方肌及腰大肌。腎俞穴的初級傳入神經主要來自第9胸椎至第4腰椎的脊神經節, 傳出神經來自同節段的椎旁節和脊髓腹角的運動神經元。在腎俞穴的淺層除了有第2、3腰神經后支的皮支,還有伴行的動、靜脈;深層主要為第2、3腰神經后支的肌支和相應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右腎比左腎約低半個椎體,且兩腎上端各距后正中線約3.8 cm,下端距后正中線約7.2 cm。所以一般右側腎俞穴在右腎下端的內側,左側腎俞穴在左腎下端的內下位置[17]。

2 腎俞穴的針刺方法

古代文獻中腎俞的針灸方法以艾灸為主,禁刺或淺刺。如《靈樞》曰:“腎腧在十四椎之傍,……,灸之則可,刺之則不可?!鼻宕t院攥寫的《刺灸心法要訣》云:“腎俞穴,……,灸三壯,禁針?!?自晉朝的《針灸甲乙經》至明朝的《針灸大成》腎俞的針刺深度都是3分[10]。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古代針具材質粗糙,影響操作安全,另外,也與古人解剖知識欠缺、對腎俞了解不夠深入有關。隨時代發展,腎俞淺刺或禁刺逐漸被解禁,漸有教材或標準推薦的腎俞針刺可以至一定深度,如在民國以后,臺灣相關的教科書《針灸科學》所載腎俞穴的針刺方式是選擇毫針針刺1寸5分,現在中國大陸通用的教科書《針灸學》所載腎俞穴的針刺方式是選用毫針針刺0.8~1.2寸。其相關的針刺角度,均為直刺。

關于腎俞穴的常規針刺方式,應在針刺前排除腎俞穴的禁忌針刺情況(如患者出現劇咳、躁動不安等易于改變體位的癥狀),使患者處于俯臥位或者側臥位,局部常規消毒,準確定位,施針時的手法應輕柔,應避免針刺過深及反復提插而刺傷腎臟[11]。并應根據患者體質和疾病特點,考慮患者接受度,選擇一定針刺深度和角度后確定留針時間,另外,對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年幼、惡病質等不宜留針者,應注意防止體位改變傷及腎臟。針刺結束后,醫者用一只手拇食指持消毒棉球輕按于針刺部位,另一只手持針順勢將針緩緩提至皮下后出針,出針后按壓針孔以防出血。

3 腎俞穴安全評估

針灸醫家歷來秉持安全針刺的理念,如《素問·刺禁論》曰:“無刺大醉”“無刺大怒”“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等,詳述了應避免針刺的患者群體,也從側面反映,針刺個體穴位的安全前提是首先保證良好的功能狀態。另外,其對針刺意外轉歸也描述得十分詳盡,如 “刺中肺,三日死;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肝,五日死;刺中脾,十日死;刺中腎,六日死”,另也有“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等的記載?,F代臨床中,除外以上刺傷臟器、可能危及生命的針刺不良事件,常見的尚包括暈針、滯針、彎針、折針、血腫等[18]。但多與操作不當、腧穴定位不準、針具選擇不當、術前檢查不夠、消毒不嚴格等[19-20]有關,如采取預防措施、規范操作,多數針刺不良事件可以避免。

依腎俞穴解剖結構,除外一般常見的暈針、滯針、局部血腫等針刺不良事件,還可能尚有疼痛、放電樣感覺等,針刺過深或角度不當時可能造成腎臟、脊髓、周圍神經的受損或腹腔感染。以“針灸”“腎俞”和“不良事件”等為中文檢索詞,以“acupuncture”“shenshu(BL23)”和“adverse events”等為英文檢索詞,檢索相關的臨床文獻發現,針刺腎俞穴相關的不良事件并不多見,雖有報道顯示電針腎俞穴在內的腰部穴位后出現的遲發性暈針現象[21];也有毫針針刺包括腎俞穴在內的腰部穴位后,誘發珠網膜下腔出血[21]、獲得性血友病[22]的個案,另外,也有針灸包括腎俞在內的腰部穴位后引起腸穿孔、膽囊穿孔、動脈破裂、肝包蟲種植等的報道[23]。但以上針灸腎俞穴相關的不良事件,無法排除患者原發病、穴位定位不準、針灸選擇不當或醫者操作不規范等因素。不過,仍需注意的是,不良事件報告率低并不能代表不良事件發生率低[24]。雖然不良事件中直接提到腎俞的文獻較少,但是腎俞作為腰部常用穴位且毗鄰肝臟、脾臟、腎臟和脊髓,其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仍需重視。

與針灸不良事件相關的因素眾多,包括患者年齡和性別因素、體質因素、病情差異、氣候環境等,但一般情況下,針刺刺激量過大、刺激手法不當多是決定因素,針刺腎俞相關的不良事件如損傷腎臟、脊髓、周圍神經或導致腹腔感染,也多與不當的針刺刺激相關。針灸臨床的目的是追求療效的最大化,穴位不同解剖層次的物質結構各異,導致不同的刺激深度的療效會有側重。如腎俞淺層的皮區和深層的肌層神經階段不同,進針深度的不同所致的效果也會不同[25]。雖然,腎俞穴淺刺2.6~4 cm有鎮痛[26]和全身性調整[27]作用,針刺安全性高,但有觀點認為:在一定范圍內,對某些疾病,針灸刺激量越大針灸療效越好,如在改善腰椎功能方面上,深刺(6~7 cm)相關穴位(包括腎俞穴)會優于淺刺(2~3 cm)[28]。然而,應警惕的是,一味追求療效最大化而忽略隨之增高的風險,并不可取。因此,臨床中應考慮到導致腎俞針刺不良事件相關的影響因素。根據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而針刺不同的深度,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

明確腎俞穴的安全針刺深度、角度是保證針刺安全的關鍵,因患者性別、體型的不同,腎俞針刺安全深度存在差異,左右側的腎俞穴也會因解剖結構差異而有不同。有學者使用MRI測量不同方向針刺腎俞穴的深度和角度[29]后發現:向內針刺及直刺時腎俞穴男性危險角度大于女性, 向內針刺右側腎俞穴危險深度大于左側。另有學者[30]應用CT斷層技術和斷面解剖學測量腎俞穴的適宜直刺深度、斜刺距離和角度。結果顯示,左側腎俞穴的直刺安全深度32.2~50.1 mm,右側安全深度32.1~50.3 mm;斜刺左側腎俞穴的安全深度33.9~55.7 mm,安全角度57.24°~65.7°;斜刺右側腎俞穴的安全深度32.8~55.3 mm,安全角度55.2°~65.5°。因此,在臨床上欲保證針刺腎俞穴安全,針對較瘦的患者,直刺深度應控制在32 mm內,肥胖患者可控制在50 mm以內,向內斜刺時,以角度60°左右為宜,進針深度可在32~65 mm選擇。

4 小結

腎俞穴是臨床常用穴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臨床常用來治療泌尿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腰部軟組織等相關疾病。腎俞穴深層雖然毗鄰腰動靜脈和腎臟、肝臟等腹腔臟器,但規范針刺腎俞穴一般較安全,首先患者應處于俯臥位或者側臥位,然后醫者局部常規消毒、準確定位,進而輕柔進針,依患者體質、接受度和疾病特點,針刺深度以32~65 mm為宜,多為直刺或向內斜刺60°。針對針刺腎俞穴過程中出現的一般不良事件如暈針、彎針、局部血腫等,應按照規范處理程序采取措施,并向患者解釋清楚、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如患者出現腰部或腹腔疼痛、腎區叩擊痛、血尿、血壓下降等,則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必要時及時送急救處理[31]。

保證腎俞穴的針刺安全,是后續針刺腎俞起效的基礎。臨床針刺腎俞過程中,除要嚴格掌握安全針刺的深度、角度,還應準確把握可能導致針刺腎俞不良事件的影響因素。在保證針刺安全、患者接受度高和依從性好的基礎上,以求達到臨床療效的最大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腎俞穴臨床針灸干預方式多樣,其他如火針、溫針灸、艾灸等方式下的針灸安全性,本研究未述及;另外,腎俞穴臨床也多與其他穴相配伍使用,腎俞與其他腧穴合用時的安全性是否與腎俞穴單獨針刺時一致也尚無定論。因此,未來仍需要廣泛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探討不同針灸方式干預腎俞穴的安全性以及不同腧穴配伍狀態下的針灸干預腎俞穴的安全性。同時,應進一步闡明安全針刺腎俞前提下,針刺腎俞的優勢病種、具體參數和相關機制,以更好地指導針灸臨床決策。

猜你喜歡
俞穴腎臟針刺
保護腎臟從體檢開始
人人享有腎臟健康
清明的雨
3種冠狀病毒感染后的腎臟損傷研究概述
針刺鎮痛的臨床研究進展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拔罐治療脂肪肝
用腦過度揉揉后腰
中醫推拿法提高寶寶免疫力
哪些藥最傷腎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