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山東淄川出土獅子構件

2019-01-06 02:16石峰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3期
關鍵詞:佛教陶瓷

石峰

摘 要:淄川陶瓷業歷史悠久,北朝已是北方最早燒造青瓷的發源地之一,宋代磁村窯興盛至極,政府在此專門設“務”。獅子構件的出土為研究淄川歷史、陶瓷、宗教、藝術提供了真實物證,具有證史、補史等重要意義。

關鍵詞:淄川;獅子構件;陶瓷;佛教

1 淄川出土獅子構件概況

2009年8月,淄川文物局對建設項目用地勘探的過程中發現黃綠釉陶獅子構件(圖1),此構件形體高大,胎體厚重,整體造型為一只雄武的大獅子背馱蓮花盞立于長方形底座上。其通高74厘米,蓮花盞對徑27.5厘米,底座寬16.7厘米。該器物自上而下分別為施黃釉的蓮花瓣盞、施綠釉的中空柱體、施黃釉的大獅子立于底座的底層部分。最上部蓮花盞由施黃釉的仰蓮瓣圍合組成,每一片蓮瓣都有線刻的背光菩薩紋樣。獅背馱起的柱體部分系中空,分上、下兩層,四面開光,開口呈現佛背光造型,柱體下層的四只小獅子比上層四只小獅子體型小且外形不同。除了大獅子外,器物上下兩層共塑有八只小獅子。此器物最獨具匠心的地方在于對大、小獅子神態的逼真刻畫,中間柱體部分四只小獅子身子從窗口探出,鋒利的小爪子搭在開光的窗沿處,它們造型雖小,但眼神犀利,怒目而視,兩耳直豎,兇猛靈敏,銳氣逼人。底座上的大獅子更是一派威武雄姿,身軀雄壯,鬃毛卷曲,張口露齒。脖子上系有鈴鐺,背上披錦帶,裝飾豪華,呈現出兇猛、敏銳、果敢、決斷的形象與精神特征,妙相莊嚴,神圣不可侵犯。其彩繪鮮明,造型生動,形神兼備,具有較高的寫實技巧,給觀者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高度反映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極高水平。2009年11月在獅子構件的出土處又出土了東魏(落款:大魏武定二年)和北齊(落款:大齊天統二年)兩方蓮花佛座,它們的明確紀年實證了北朝時期此處為寺廟所在,但具體寺名仍不可知。

2 獅子構件的價值研究

2.1 淄川歷史上佛教的盛行

佛教中獅子的形象代表神秘、威猛和勇敢,象征著高貴和權威。蓮花紋是南北朝時期佛教題材的主要裝飾紋樣。淄川獅子構件與蓮花佛座的出土位置,是淄川歷代文獻上淄川龍興寺的所在地,歷代《淄川縣志》均有記載。明代王琮纂修嘉靖二十五年(1546)《淄川縣志·卷一·寺觀》載:“龍興寺,在縣治西南隅。今祝壽持教,率于此寺?!鼻逡厝送蹙磋T作序的宣統三年(1911)《淄川縣志卷一·三續古跡·石刻》中記載有兩座唐代陀羅尼經幢和一座禮佛會經幢。具體內容為“唐,陀羅尼經幢,八分書,八面。開元九年(721)六月二十六日。此幢在城內西南隅,龍興寺外之西南”“唐,陀羅尼經幢,正書,無年月。其文內有開元廿載字樣”[1]。淄川龍興寺始建年代不詳,但與淄川比鄰的青州龍興寺年代卻可考證。1996年青州發現龍興寺遺址窖藏,確立了古青州地區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的地位。淄川在北齊屬青州。青州龍興寺佛教窖藏為山東地區北魏至北齊時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珍貴的斷代標本。青州龍興寺始創于劉宋,先后被稱為南陽寺、長樂寺、道藏寺、大云寺。唐中宗景龍元年(707)至睿宗景云二年(711)間得名龍興寺[2]。同時《中國美術史·魏晉至隋唐》也有龍興寺的相關記載:“唐中宗景龍中,令諸州立寺觀各一所,以龍興為名。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六年(738)敕天下諸郡立龍興、開元二寺,天寶三載(744)又命天下諸郡取官物鑄金銅天尊及佛像各一軀,分送開元觀和開元寺?!盵3]《淄川考古》中記載淄川的歷史沿革:“唐武德元年(618)恢復淄州并置淄川郡,轄淄川、長山、高苑、鄒平四縣。天寶元年(742)廢州設郡,仍轄上述四縣?!盵4]由此淄川在公元738年政府敕天下諸郡建立龍興寺時正是“淄川郡”,淄川龍興寺命名應當由此而來。唐朝于公元738年淄川建立“龍興寺”,但此處出土的北朝兩座蓮花佛座證明龍興寺之前就有寺廟在此或在附近。至于唐時淄川龍興寺是在原舊有寺廟改建還是新造現仍不可知。但從青州北朝佛教的興盛程度可知,相鄰的淄川也應是寺廟林立,佛教繁榮。近年來淄川境內出土多處佛教遺跡也足證淄川地區在歷史上確是佛教興盛之地。

2.2 淄川陶瓷業具備的物質與技術條件

淄川陶瓷生產可追溯至大汶口時期,境內的寨里窯址、磁村窯址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中國陶瓷史》載:“寨里窯址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產地之一,它發展較早,持續生產的時間頗長?!盵5]1982年淄川區龍泉鎮和莊村北朝墓出土青釉蓮花尊一件,高59厘米,國家一級文物,國內罕見。淄川龍興寺舊址出土獅子構件的造型風格與裝飾特征都與淄川出土的青釉蓮花尊一致。古代交通不便,制造器物皆是就地取材,可推斷獅子構件亦是本地生產制作。

淄川境內的磁村窯址始于唐、終于金,北宋初官府在磁村專門設“務”收稅,磁村古稱“磁窯務”,足證當時燒制瓷器的規模和產業興隆景況。金代的磁村窯無論是陶瓷工藝,還是產品的多元化,都達到其生產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在古建筑的正脊中間有的會設置一對分別朝向外側的鴟首,兩鴟首多承托或夾置獅子以及承托寶葫蘆、天宮樓閣造型、神位字牌之類的裝飾物,稱為脊剎。這種裝飾多見于樓閣和寺廟類的建筑。脊剎出現的時間眾說紛紜,現存最早的實例是金代遺物。淄川地區佛教興盛,寺廟眾多,古建筑規模與規格都應當具很高水平,而金元時期正是淄川陶瓷燒制史上的高峰階段。

3 結語

淄川出土的這件獅子構件就出土地、體量與裝飾風格、象征意義而言,可推斷是淄川龍興寺古建筑的脊剎。制作年代為唐后期至金,淄川磁村窯生產。它體現了淄川地區古代雕塑高超的水平和陶瓷業的發達,反映出淄川地區經濟的發達和佛教的繁榮,為研究淄川歷史、宗教提供了物證,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參考文獻

[1]陳漣遠,白相房.淄川縣志匯編[M].淄博:淄博市新聞出版局,2010.

[2]青州市博物館.青州文明圖典[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3]金唯諾.中國美術史·魏晉至隋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4]任相宏,張光明,劉德寶.淄川考古[M].濟南:齊魯書社,2006.

[5]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猜你喜歡
佛教陶瓷
佛教藝術
趣圖
陶瓷罐擺一擺
平頂山市陶瓷行業提出向“陶瓷強市”起航
佛教造像
陶瓷藝術作品
看中國·在浙江
陶瓷鑒賞
中國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與發展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