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祥符區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措并舉”“四輪驅動”的經驗啟示

2019-01-08 23:26河南省鄉村振興研究課題組
農村.農業.農民 2019年24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

河南省鄉村振興研究課題組

祥符區自秦置縣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得名為祥符縣。1913年改名為開封縣,歷時百年,2014年10月19日,原開封縣正式更名為祥符區。全區下轄14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345個行政村(社區),1個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1個省級文化旅游發展試驗區,總人口82萬,總面積1302平方公里。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視察指導河南和開封工作,提出了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的重要指示。今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為河南工作定了調,今后全省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河南工作,提出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同脫貧攻堅戰略的有效對接,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河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為祥符區帶來了發展機遇。2018年,開封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建設鄉村振興“1+6”示范帶,涉及朱仙鎮、西姜寨鄉11個村。祥符區圍繞“建設開封市東部新城”戰略目標,推進“組織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五大振興,以全市鄉村振興“1+6”示范帶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強新時代以黨的建設為根本的基層基礎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對祥符區鄉村振興特色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李景田,河南省原省長陳潤兒、省委原副書記喻紅秋、省委組織部部長孔昌生、省委宣傳部部長江凌等對該區基層黨建、脫貧攻堅、鄉風文明、產業發展等推動鄉村振興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一、祥符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五措并舉”探索

(一)探索“黨建+組織振興”,筑牢鄉村振興基層保障

鄉村振興,黨建是基石。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堅強有力,才能經受起風浪的考驗,黨的執政地位才會堅若磐石。祥符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強力計劃”,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農村(社區)支部班子,全區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文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打造了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隊伍。堅持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作為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有力抓手,集中力量,重點圍繞關鍵事、關鍵人、關鍵層級、關鍵陣地檢視問題,調研破題,補強短板,全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在黨員教育管理上,全面推行農村黨員網格化管理和積分制考評機制,不斷推動黨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精細化。制定不同類型黨員正反積分項目31項,劃分黨員服務網格4120多個,有效發揮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模范帶頭作用。以“5+N”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創新組織開展機關、農村黨支部黨日聯過活動,構建了“黨員聯學、服務聯做”共進格局。高標準打造了151個“七室一廣場”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深入開展“四面紅旗村”創建,對32個村(社區)進行了表彰。西姜寨鄉建立了街長制、戶長制,成立了“四隊三會一社”(黨建服務隊、樹木管護隊、青年突擊隊、夕陽紅志愿服務隊、鄉風文明促進會、老兵聯誼會、鄉賢聯誼會和孝賢社),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治理根基,促進了“民心”與“黨心”的匯聚。

(二)探索“黨建+產業振興”,增添鄉村振興“紅色動能”

鄉村振興,產業是支撐。祥符區積極探索“黨建+產業振興”舉措,牢牢抓住產業興旺這一主線,培育扶持鄉村主導產業。將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作為全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落腳點,積極引導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圍繞產業發展守初心、擔使命。夯實脫貧攻堅產業支撐,堅持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四項重點任務,貫穿落實扶貧政策“兩不愁三保障”始終。千方百計壯大村集體經濟,按照產業發展“六型一貫穿一發展”的總體思路,確立了“租賃型、經營型、資產收益型、合作經營型”四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全區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行政村實現了“清零”。圍繞鄉村振興“1+6”示范帶,引進建成了占地1000畝的高油酸花生種植基地。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探索魚菜共生種植養殖新模式,將31個貧困村共620萬元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魚菜共生大棚建設,計劃建設44座,著力打造中國最大的魚菜共生基地。目前已建成4座,年底前再建成17座。建成后租賃給農旅公司用于現代化農業種植,每年拿出大棚總投資的12%,作為租金支付給31個貧困村。規劃建設了樂田農場,已建成63個“樂田菜園”、10個“樂田家園”。成立了朱仙鎮啟封故園黨支部,建立了鄉村振興大學堂,使項目發展更有活力、更具特色。目前,大學堂共舉辦了5期培訓班,學員達300人。啟封故園一期、二期已累計投資20億元,今年以來,營業收入1500多萬元。

(三)探索“黨建+人才振興”,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祥符區積極探索鄉土人才激勵機制,讓農村的產業平臺和創業環境吸引人、留住人,支持企業家、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技能型人才等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以主題教育開展為契機,聚焦影響全區發展的人才工作瓶頸,扎實開展人才培訓,全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建設一批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職業農民培訓中心,真正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西姜寨鄉率先成立了“青年雙創基地”,吸引了一批優秀畢業生和專業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1+6”示范帶建設。2019年以來,全區共引進碩士研究生88名,選派451名區直單位自收自支人員充實到基層一線,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建立6大類883名鄉土人才信息庫。連續3年開展“老家祥符,回家過年”懇親會,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同時,確定2名服務產業發展業績突出的鄉土人才掛任鄉鎮科技副職,11名新鄉賢被選舉為村支部書記,有效激勵了各類鄉土人才回鄉創業。

(四)探索“黨建+文化振興”,提振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鄉村振興,文化是載體。在主題教育期間,結合撤縣設區五周年,精心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慶?;顒?,在全區鮮明樹立了學習先進、擔當作為的干事創業導向。深挖本地域歷史文化,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兩宋論壇”。兩屆朱仙鎮年文化節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了祥符文化的影響力。深入挖掘木版年畫、盤鼓大賽、祥符調、踩高蹺、舞獅、烙畫等傳統文化,朱仙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河南省兩屆農民豐收節開封主會場和花生文化節均設在西姜寨鄉。堅持以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抓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按照河南省文化廳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七個一”建設標準要求,確保所有行政村綜合性文化中心達到全覆蓋。進一步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區推廣每月一次的大型孝親敬老“餃子宴”,增進了全村人的感情。扎實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美麗庭院評比”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弘揚文明鄉風,培育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五)探索“黨建+生態振興”,建設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生態是保障。祥符區堅持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鄉鎮黨委唱主角,讓村干部挑大梁,讓黨員群眾動起來,全面掀起建設美麗家園新高潮。結合主題教育問題整改,建立環境污染防治問題整改臺賬,主動做到立行立改,以學促改,學改同步。持續推進“國土綠化示范帶”建設,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造林任務,進一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讓主題教育助力城區環境整治提升。鄉村振興“1+6”示范帶內11個村的黨員干部積極引導群眾自覺養成“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文明習慣,激發村民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省“雙替代”工作現場會在西姜寨鄉召開。投資13.6億元,建設了環繞朱仙鎮12公里、面積達4700畝的生態綠化帶,提升改造岳廟廣場、核心區、運糧河兩岸及朱仙鎮鎮區“五縱五橫”10條主干道,著力構建“一環一河三區十路”的空間布局。圍繞“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十大工程,加快推進“三清一改”,著力改善村容村貌、戶容戶貌,對全區15個鄉鎮的坑塘進行全面治理。投資7.33億元,在67個貧困村和33個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實施道路暢通、廁所革命、風貌提升、鄉風文明、陣地建設等7大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黨建綜合服務體、便民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了以“五凈一規范”“六改一增一樹”為主要內容的家庭基本面改造行動。

二、祥符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四輪驅動”經驗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必須科學把握地域差異和特點,要用戰略眼光搞好頂層設計,要以產業激活鄉村發展活力,要以改革增添發展動力,要以治理夯實基層根基。鄉村振興就是一輛大車,以黨建引航,以戰略謀劃、產業支撐、改革創新、基層基礎這四個輪子同時驅動,缺一不可。

(一)強化“戰略聯動”,打造高標準示范區

祥符區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切實將主題教育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立足自身實際,把鄉村振興戰略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緊密銜接,從鄭州大都市區“鄭汴港”核心引擎中去尋找祥符區的戰略定位。借助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和鄭汴一體化的巨大發展優勢,圍繞“建設開封市東部新城”的戰略目標,明確了“三組、三帶、三鏈”的工作思路,在區域規劃上突出“東部新城組團、朱仙鎮組團、沿黃生態組團”,全力推進“國土綠化示范帶、鄉村振興‘1+6’示范帶、城郊文旅示范帶”建設,在產業培育上突出“高端化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鏈,著力打造鄭汴洛工業走廊的東部樞紐區和開封市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把沿黃生態保護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一樣,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為祥符區沿黃生態組團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祥符區大運河文化帶,將文化內涵嵌入現代農業,統籌推動“文化+農業+旅游”融合發展模式。開港大道的貫通、華夏大道的建成通車、東環路的謀劃建設,讓開封市東部新城快速融入主城區,駛入了加快發展的快車道。祥符區橫跨“鄭汴港三角地帶”和“開港產業帶”兩大軸帶,圍繞朱仙鎮組團,加快推進鄉村振興“1+6”示范帶建設,依托農道聯眾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與愛思嘉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由大宏農旅集團進行總體建設,以傳承歷史文脈、保留農村風貌、創新農文旅經營模式為核心,將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深度融合,圍繞民俗文旅、特色種植、休閑農業、鄉風文明等做文章,著力打造一個集文化觀光、休閑農業、健康養生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帶,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祥符模式”。

(二)強化產業驅動,推進“三產”融合轉型發展

祥符區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政策資金為保障,加快實現富民強區的目標。圍繞“高端化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主導產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運行,構建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以晉開公司為依托,拉長產業鏈條,打造高端化工產業集群。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基礎上,依托100萬畝優質小麥、6萬畝優質水稻、50萬畝優質花生、10萬畝優質胡蘿卜等特色種植基地,持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發揮龍大植物油、一見鐘情花生飲品、華閩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著力培育小麥、花生、紅薯等農產品全產業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謀劃建設了華夏幸福都市食品產業港,小香廚、晟豐、烹小宴、康都匯、品位坊等食品生產項目入駐,致力于打造一個超百億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加快粵泰冷鏈物流、申通快遞智慧物流基地、易咖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以冷鏈物流產業為主的現代物流集群。加快發展農文旅產業,在鄉村振興“1+6”示范帶建設的基礎上,祥符區又謀劃一條鄉村振興示范線路,途徑八里灣鎮、羅王鎮、曲興鎮、杜良鄉4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加上興隆鄉共5個鄉鎮,全程約50公里,面積約40平方公里,高標準規劃打造一個涵蓋近郊休閑農業產業區、特色蔬菜產業區、生態康養產業區、大地藝術觀光農業產業區、立體混養農業產業區和高效農業產業區的鄉村振興和城郊文旅示范帶。圍繞沿黃生態帶,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綠色農業、田園康養、文化旅游”四大產業,依托萬畝萬壽菊、中藥材種植示范區發展農業觀光及休閑旅游產業,打造10萬畝的自然花海和萬畝特色花卉苗木,著力打造綠色農業景觀帶,探索出一條集農業旅游、文創、康養等多元產業于一體的沿黃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三)強化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龍頭帶動,筑牢鄉村振興經濟基礎

祥符區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在留住人才、用好土地和擴充資本上下功夫,進一步激活農村發展動力。積極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創新鄉村人才培養使用機制,著力引進一批鄉村振興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深入推進“六鄉行動”和“星火計劃”,擇優選出一部分后備人才。按照西姜寨青創團隊“1+3+N”新青年模式,培養一批熱愛農村、扎根農村、帶動能力強的領軍型鄉土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創新探索村干部帶頭、農戶自愿入股的“村社合一”模式,千方百計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由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支持全區黨員干部領辦創辦合作社。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清產核資、摸清家底等環節,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并賦予這些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目前,此項改革正在快速推進,摸清了全區329個行政村的底數,在37個貧困村率先實施了生態扶貧及林業支持村級集體經濟新模式。在各村成立了種植、養殖和勞務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投入2570萬元,對120個行政村進行扶持,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能力。全區50個村完成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力爭年底實現有集體經濟的338個村全覆蓋。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脫貧致富帶頭人培養,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建設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增強集體經濟發展能力。創新企業合作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整合項目建設資金,將資本運作和財政整合有機結合,積極破解建設資金缺乏難題。

(四)強化黨建引領推動,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祥符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的要求,全面加強新時代以黨的建設為根本的基層基礎工作,通過筑牢堡壘、匯聚合力、培育文明、創新機制等舉措,著力破解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基層治理難題,形成了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通過開展“雙聯雙創”“一編三定”等活動,發揮黨員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將黨的領導貫穿到基層治理各方面、全過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社會治理,搶抓“一中心四平臺”建設機遇,深化“1+2+N”警務工作模式,加快推進“一村(格)一警”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圍繞脫貧攻堅,充分發揮結對幫扶黨員干部和“包村”政法干警作用,將日常幫扶與線索摸排有機結合,精準打擊農村地區黑惡犯罪,切實營造脫貧攻堅良好法治環境。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深入開展巡察村(社區)工作,加強對村“兩委”權力運行和村干部廉潔自律等情況的監督,把損害群眾利益的黑惡勢力揪出來,把伸向資金項目的黑手斬斷。持續開展依法治理不孝行為,對反面典型進行曝光,加強對不孝人員的法治教育和依法打擊,不斷改善社會風氣。

三、祥符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啟示

祥符區以黨建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切實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水平,探索了新方式、新路徑,帶來了許多思考和啟示。

一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必須筑牢基層戰斗堡壘。近年來,祥符區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重大工程,許多難啃的“硬骨頭”,需要黨建引領大力推進,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破解制約基層基礎工作的難題瓶頸。突出黨委領導決策、統籌協調作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要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傳導責任和壓力。堅持在“重心下沉”上精準發力,推動政策資源下沉,堅持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源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完善,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鄉村振興有效推進上,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是我們黨做好各項工作的法寶。農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各項事業的發展,只有落實到增進農民福祉上,落實到促進農村發展上,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發展成果,才能真正得到群眾擁護和支持。祥符區全面叫響“黨派我來”的口號,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動群眾打掃維護、美化家園,深化“一米團”“夜談會”等活動,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讓群眾主動談收入、談心聲、談變化、談孝善、談貢獻,從過去打通與群眾距離上最后一米,轉變到打通與群眾心里上的最后一米。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激發群眾有效參與,調動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早日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奮斗目標。

三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必須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農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從建立長效機制上入手。祥符區在西姜寨鄉率先成立的“四隊三會一社”,動員最廣泛、最有效、最直接的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全面建成以黨的基層組織為統領,村民委員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為基礎,群團組織為紐帶,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為補充的基層組織體系,著力構建“黨建引領、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充滿活力的鄉村治理機制,教育引導群眾從“袖手看”到“拍手贊”再到“動手干”,實現從“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從“少數人干活”到“多數人參與”的根本性轉變,營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四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必須強化人才支撐?!肮σ圆懦?,業由才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祥符區成立“青創基地”,積極吸引鄉土人才、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青年、回鄉大中專畢業生投身鄉村振興,匯聚了全鄉優秀青年的才智,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帶頭人”在農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村黨組織書記,承擔著基層黨建、帶領干部群眾推動村經濟發展的重任,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勵約束機制,對村干部實行量化考核,狠抓制度落實,有效解決村干部隊伍能力不夠足、干勁不夠大等問題,增強村干部崗位吸引力,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力。

五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必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是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重要物質基礎。祥符區注重發揮黨組織優勢,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有效整合村集體自然資源,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要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針對薄弱村缺資金、基礎較差等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揮優勢,最大限度地盤活資源,選好載體、找準項目,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夯實鄉村振興提供基礎保障。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
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和糧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計劃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中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新時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問題思考
“論述”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吳堡給“硬邦人”干事舞臺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用好一把“叫雞米”——紫陽縣毛壩鎮盤廂河流域壯大村集體經濟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