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什英吉沙縣模戳印花布工藝調查研究

2019-01-09 15:49易善炳楊昊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土布花布印花布

易善炳 楊昊

1.模戳印花布

模戳印花布又叫“木模彩色印花布”。目前模戳印花布是國家和新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可考歷史存在1000余年,因此該縣被稱為“模戳印花布故里”[1]。據歷史文獻資料和考古發覺,在古堡遺址中曾出土了土布印花圖案,從其圖案的表現來看,模戳印花布是維吾爾族家庭生活中的傳統用品,用它制作墻圍、壁掛、窗簾等。通過走訪英吉沙縣文化館館員模戳印花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加木西·吾守爾介紹,這種工藝流傳很久。據說在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當地手工藝者就開始用多種顏料制作土花布,用于生活裝飾,但是歷史資料沒有詳細的記載。

在歷史上模戳印花布曾在南疆地區廣泛使用,流傳頗廣,然而隨著現代紡織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廉價的工業花布出現,導致模戳印花布遭人冷落。模戳印花布人工成本高,銷售渠道狹窄,市場逐漸萎縮,進而導致這種傳統模戳印花布技術瀕臨失傳。1987年在北京少數民族手工藝博覽會上,展覽了英吉沙縣的模戳土花布,受到學者的關注。1989年英吉沙縣模戳花布繼承人托合塔洪去世后,這種模戳染制技術中斷了14年。2003年開始,英吉沙縣文化館館員胡加木西·吾守爾(模戳印花布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開始收集民間模戳印花布及木模,遍訪模戳染制民間藝人(大部分染制藝人已經辭世),學習印染技術,初步掌握了這種模戳染制技術。但是也有遺憾,模戳印花布不褪色的工藝至今沒有得到恢復。2008年英吉沙縣模戳印花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作品之一。[2]

2.模戳印花布的制作過程

模戳印花布是傳統的維吾爾族紡織工藝,在工藝上有著相應的程序規范。通過對喀什英吉沙縣當地制作模戳印花布的工作作坊進行考察,模戳印花布的制作順序主要分為:選布、制作染料、印染底色、制作模戳、模戳印花、漂洗晾曬。

2.1 選布

傳統的模戳印花布在布料的選擇上甚為講究,也是印染模戳印花布的第一個步驟。據實地調查了解到,模戳印花使用的布料為傳統土布,原色為白色。土布在厚度上也不一致,在制作模戳印花布時,模戳印花藝人會根據模戳印花布的用途進行選布。選擇土布作為模戳印花的主要原因是能夠保證印出來的花布有古樸素雅的質感,同時也可以保證印出來的花布品質。

2.2 制作染料

制作模戳印花布的染色顏料是重要的一個環節。顏料從純天然的植物和礦物中萃取,是一種完全取自于自然之中的染色劑。印花布使用的傳統顏料主要有石榴皮、石榴汁、桑樹根、槐花、豌豆蔓、青核桃皮、鐵銹、赭石、鍋黑等。這些顏料的原材料在喀什英吉沙地區隨處可見,這就達到了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目的。選擇天然顏料的好處是能夠保證染的花布底色和模戳印出來的圖案具有穩定性,能夠使印出來的花布長久保存。據說天然顏色印染出來的花布可以不褪色。制作的染料主要用于制作花布的打底色和模戳印花兩個環節?;ú嫉拇虻咨话闶褂靡环N顏色,通常有淡粉紅、淡黃、中黃、大紅、果綠等。模戳印花使用的染料,在顏色上比較豐富,通常有紅、綠、黃、藍、赭石、黑等。

2.3 印染底色

先把要制作模戳花布的底色顏料確定下來,確定下來之后,把顏料放入鍋中煮沸,加入明礬(礬作為一種媒介劑加入其中,一方面它有收斂土布紋理的作用,一方面它有抗菌的作用,這樣對模戳印花布的保存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其他天然染色劑,再把選擇好的土布放進鍋中進行漂染。漂染的時間大約控制在3到5分鐘,時間太短會使漂染的花布顏色太淺,時間太長則會導致漂染出來的花布底色太深。據當地的藝人介紹,保持上述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模戳印花布底色的制作。漂染完了之后,取出來,進行晾干(在晾干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太陽暴曬,這樣會導致褪色。)。由于新疆氣候干燥,蒸發旺盛,一般一天左右就可以晾干,然后可以在染色布上面進行模戳印花。

2.4 制作模戳

模戳是制作模戳花布的關鍵環節。模戳(類似于木圖章)制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模戳印花的效果。模戳一般采用當地的梨木。梨木具有良好的韌性,且木質硬度較高,適合進行模戳加工。先把梨木加工成坯料,然后進行刨平打光,再在上面用墨筆繪制圖形,接著進行雕刻。模戳上面的雕刻圖案有兩個來源,其一為傳統印花布匠個人制作,其二為當地木匠雕刻的。從對模戳上的圖案進行觀察來看,圖案沒有嚴格的規范,匠人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即興創作。模戳在造型上有大有小,有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不規則的圖形,例如月牙形。從模戳雕刻的內容來看,刻出的圖案有花草紋樣、果實紋樣、動物紋樣、自然景觀及生活圖案等。模戳上面的雕刻采用陽刻方式,這樣才能在打有底色的土布上進行印花。模戳制作完成后,可以多次用來印花。

2.5 模戳印花

模戳印花是在打有底色的土布上,根據需要制作的模戳印花布的大小選擇模戳進行印花。模戳印花的步驟是先把模戳刻有圖案的一面在染料缸(盆)中浸潤,控一下水,沿著土布邊緣進行印制圖案。在用模戳印花時,要一只手扶著模戳,另一只手緊握,均勻用力敲打模戳背面,使顏色能夠快速地融入到上好底色的土布上。然后輕輕拿起模戳,接著剛才印好的地方繼續印花,這樣就形成了有規則的連續圖案。印花一般采用黑色染料,黑色染料印完之后,要對剛剛模戳印完的花布進行后期處理,也就是沒有印上的地方要用毛筆或手指進行修補,這樣才顯得均勻完整。用模戳印好之后,還算不上是花布,因為只有墨色圖案,類似于中國畫中的白描,所以還有一道工序,使用畫筆(毛筆)對印花的圖案進行填充染料。這時多選用大紅、果綠、天藍、中黃、土黃等。填充顏色時要均勻浸透,不能越過印花的邊線,否則會影響印花的整體效果。

花布采用凸版印制而成,由于顏色多用大紅、粉紅、果綠、天藍、中黃等,使印制出來的花布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從整體上給人以古樸、素雅的感覺。印花布的圖案主要有植物枝葉、蔓草、花蕾等,通常使用的花紋有石榴花、巴旦木花、葡萄、牡丹、荷花等。印出的圖案多種多用,但是幾何圖案紋飾和花卉紋飾是約定俗成的紋飾,因此也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喜愛。從對模戳印花模具進行考察來看,紋樣有幾十種,圖案的拼接布排是由藝人主觀安排。傳統上不在布料上打畫稿,專業一些的藝人會在要印染的布料上輕輕地打幾道黑色線條,目的是為了圖案不走形。也有一部分藝人隨心所欲,在印染的過程中不受限制,印到哪兒是哪兒,所以印制出來的花布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

2.6 漂洗晾曬

染過底色土布經過模戳印花之后,一般要經過3-5天的時間進行晾干,這樣做可以使模戳印花布上面的染料與原色布之間能夠很好地融合,達到久不褪色的目的。經過漂洗后,模戳印花布顏色更加鮮艷,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3.模戳印花布的生存現狀與保護策略

20世紀50年代以后,模戳印花布主要用作墻圍布[3]或炕圍布,美觀實用,屬于生活中的集實用與工藝為一體的藝術。它將維吾爾族的審美情趣用模戳印花布體現出來,把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以模印的方式展現在花布之上,反映了當時居民的生活狀況及生活水平和對藝術美的追求。與此同時,也體現出當時少數民族自給自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當前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里,模戳印花布已經不再是少數民族生活的首選,多是選擇現代紡織印花布,進而導致傳統模戳印花布紡織工藝面臨生存的危機。

3.1 面臨生存危機的原因

模戳印花布主要是為了滿足當時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需要,但是它能夠存在千年,說明它在歷史上一度有存在的價值。然進入到現代科技文明社會,人口的增多,這種傳統的工藝技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能批量生產去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所以很快被現代紡織技術所取代。從市場方面來看,模戳印花布沒有競爭優勢。由于模戳印花布制作程序復雜,耗時較長,人工成本較高,一塊模戳印花布在制作上花費的勞動成本遠比市場上所銷售的花布成本要多。大部分消費者會選擇廉價的紡織品來替代傳統的模戳印花布。長此以往,模戳印花布不能夠帶來經濟效益。據模戳印花布工藝傳承人介紹,年輕人大多不想從事這項技藝的傳承,主要是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很多傳承人因此自動放棄了這項傳統工藝,另謀職業。從非物質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很多地方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是落到實處去做的比較少。[4]英吉沙縣雖然申請了模戳印花布作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在落實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工作做得仍然不夠。雖然建立了工作室,但是工作室平時也是處于關閉的狀態。該項目的傳承人介紹,原因是模戳印花布的市場有限,本地市場較小,外銷也不暢通,導致不能做更多的模戳印花布。

3.2 解決生存危機的策略

模戳印花布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主要是經濟因素。那么只有解決好經濟問題,才能夠使這項技藝傳承下去。當然,模戳印花布不能作為現代商品來對待,如果把它作為現代商品來看待,在市場上它是沒有競爭優勢的。不妨換一個視角考慮,由于時代的變遷,模戳印花布已經由傳統的實用功能轉換成審美的功能,不能像以前一樣把它看成是實用的產品,而是要把它作為工藝品來對待。這樣才可以改變模戳印花布當今面臨的尷尬境地。

首先,借助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專項資金,來完善模戳印花布工藝的各項管理制度和落實相關的工作,而不能只停留于口號。模戳印花布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經有9年,但是在傳承上仍然面臨諸多困境。該技藝的傳承人介紹,這項技藝工作很少在平時進行制作,大多時候的創作是因為工作的原因而制作模戳印花布。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在扶持和鼓勵模戳印花布傳承者上多下功夫。

其次,不能因為市場不景氣而放棄模戳印花布工藝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本質工作是把該工藝技術繼承并傳承下去,而不是對其進行具有規模的商業開發,這是由傳承人的工作性質決定的。模戳印花布確實有一定的商業開發價值。把它開發成英吉沙縣特色旅游工藝品是可以的,但是作為傳承人是不能直接參與,可以把模戳印花布工藝技術轉讓給具有資質的公司對其進行開發,實現商業運作。這樣傳承人就可以間接獲益。

再者,要大力培養模戳印花布的傳承人。只有培養該工藝技術的傳承人才能夠使這項工藝技術傳承給后人。但是作為傳承人,應該注意兩點:第一,作為該項目的傳承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本質工作是傳承而不是創新,應該要擔當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和義務。第二,要在傳承過程中注意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告知使用的新材料和傳統材料的區別與聯系。據該工藝技術傳承人介紹,現在已經確立了傳承人,想把全部的模戳印花布工藝技術傳承給新的傳承人,希望他能夠把這項工藝技術傳承下去。

4.結語

維吾爾族人對模戳印花布情有獨鐘,他們對傳統模戳印花布有著懷戀之情,因為它所制作的原料都是來自天然原料,它染過的布料能夠保持上百年不褪色。然而時代的變遷,工業技術的提高,使得這項古老的模戳工藝技術已經湮沒在公眾的視線之外了。這不得不使我們警醒,要把模戳印花布工藝技術傳承下去,就要對它進行多關注和了解。與此同時,要把傳承與保護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而不是只講保護不去行動。

注釋:

[1]英吉沙縣文化館主編:《英吉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及項目傳承人》,烏魯木齊:新疆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7頁。

[2]同[1],第21頁。

[3]墻圍是新疆少數民族民居特有的一種建筑模式,即從墻根開始,距離地面大約高40—50厘米,用布料釘在墻上。具有兩方面的作用,其一具有視覺上的美觀,因為新疆少數民族習慣用地毯,多席地而坐。其二也可以保護墻體不受污染,顯得干凈衛生。

[4]苑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干部必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91頁。

猜你喜歡
土布花布印花布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館
區域文化產業背景下湖北天門藍印花布的保護與傳承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一塊花布
一塊花布
一塊花布
農 忙
喚醒沉睡的民間技藝——淺談土布發展現狀與未來
從林棲的《青出于藍》,看藍印花布的借衣還魂
杭州市土布文化產業化發展個案研究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