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鄉土倚山織布

2019-01-10 01:31雷虎
南都周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木樓土布侗寨

雷虎

方俊和楊成蘭在廢棄宅基地上曬土布

向往的生活

車輛在山谷里穿行,越過山脊后,出現一個小村莊。這是個普通的侗寨,蜿蜒的小溪穿村而過。清一色的灰色木樓臨水而建。過往的車輛都會放慢速度看上一眼這田園景象,但卻鮮有車輛會停留——他們大多是去這侗寨幾公里遠另一個名為宰蕩的村莊聽侗族大歌。

侗寨里,李樹下,父親用剪刀給兒子剪頭發,母親和女兒蹲在旁邊看?!斑€自己剪頭發呢,為啥不去理發店呢?”風起,他們旁邊的空地晾曬著的土布也隨風起伏。這時。幾米遠的木屋里傳出劈啪劈啪的敲擊聲,小女孩孩“唰”地起聲,邊跑邊喊:“走喏,看阿姨打布啰!”我們也跟著她循聲而去,迎頭碰見一位抱著一盆子布出來晾曬的女她就是返鄉青年楊成蘭。

不遠處是她先生,方俊。只見他走過來端起地上盛滿土布的盆,和楊成蘭一起向晾布場走去。晾布場建在一處廢棄的宅基地上.十幾根細線上晾滿了藍布,這都是夫妻倆今天勞動~午染布的成果。

小夫妻在廢棄宅基地上曬完土布時。李樹下的父親也正好用剪刀給兒子完剪頭發。兩家人進屋后,整個寨子戶外就見不到一個人影,自在的雞鴨和放養的豬和樹上的鳥成為村寨的主人。

老土布,新風潮

土布在很多進化論者眼中是已經被淘汰的物種。但在楊成蘭跟中,山居手工制土布,代表的是另一種生活:就像父親給兒子剪頭發。母親與女兒在旁邊看的這種有溫情的感覺。

閑暇時,方俊和楊成蘭夫妻倆會坐在二樓陽臺的沙發上來段二重奏:他彈吉他,那是上大學時的“標配動作”現在回到村里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彈撥;她彈的是侗族琵琶。小時學過侗族琵琶歌是傳統,走出大山上大學后就斷了,現在返鄉,感覺氛圍又回來了。

土布雖然產量低,但每織出的匹布都是純天然且獨一無二,加上染布時所有的染料都是來自天然的草木和礦物——看著土,但是在年輕群體內很受歡迎。

最近幾年,不少大城市都出來了各式各樣的草木染體驗館。做草木染慢慢開始成為時尚。但在村里開一家染坊,就很寫實了,意味也不一樣。人家追求的是情調,而方俊夫妻要的,是情懷。

夫妻倆返鄉是因為一次很偶然的經歷:3年前,楊成蘭回到老家,看到家里人織的土布都被扔在一邊。從小在媽媽織機前長大的楊成蘭很清楚織一匹布要付出多少艱辛。于是萌生了幫家人把多織的土布賣出去的想法。沒想到只發了幾條朋友圈,就把全村多余的土布都賣空。這時,楊成蘭才發現,大家在被工業化、機械化生產的整齊劃一的商品洗禮之后,這些原汁原汁土氣的東西已經成為了時尚。

村里的土布受到都市年輕人的追捧,也讓楊成蘭開始重新審視侗布。所有的侗布,都是村民們用自種的棉花自己紡線,再用傳統織機手工織布。雖然產量低,但每織出的匹布都是純天然且獨一無二,加上染布時所有的染料都是來自天然的草木和礦物——看著土,但是很本色、很真。在那些追求個性和健康的年輕人眼中,土布成了時尚的代名。夫妻倆于是決定回到楊成蘭的故鄉豐登村,他們想的是,自己回歸自由簡單的鄉村生活,用村里傳承的手藝把錢掙了。如果有可能,那就順便帶動村里人脫貧。

楊成蘭沒地,沒樓,于是租來哥哥的房子,讓作坊和家融為一體。侗家的木樓,一般都是二三層住人,一層堆雜物關雞鴨。為了更好地利用空間,夫妻倆必須把一樓整理出來,變成織布車間。打掃工程是巨大的,房子空置了多時,夫妻倆用高壓水槍里里外外來回足足洗刷了一個月,才能入住。

夫妻倆有明確的分工:楊成蘭負責織染,方俊則負責銷售。夫妻倆把木樓的一個陽臺改建成了一個狹小的工作室,網絡已經成為他們和這個世界的紐帶。

她最喜歡去侗寨里的鼓樓。千百年來,鼓樓一直是寨子里的公共空間。這里留下了她太多的童年回憶。但如今年輕人都外出務工,鼓樓里一直都空蕩蕩。她希望自己能接下更多的土布訂貨單,這樣村民們就不用再外出務工。寨子里又會熱鬧起來,鼓樓又會變成寨子的核心。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村民開始搬出去,很多民宅空置久了就倒塌了。夫妻倆曬布的地方,原本是一棟木樓,后來拆掉了空出一片地,楊成蘭就臨時租用來做曬布場。很快,這狹小的曬布場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夫妻倆不得不尋找其它廢棄的宅基地做新的曬布場??粗约盒伦龀龅耐敛荚趶U棄的宅基地上亮相,楊成蘭有時覺得五味雜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

織布帥的人多了

夫妻倆很快就打開局面,手工織染土布供不應求。夫妻倆決定把訂單分發給村民,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村里以前家家都織布,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而且訂單分發給大家來做,村民們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但有些村民們卻對這手工織布的活兒不感冒,寧可每天閑聊也不接活兒。這讓他們夫妻想不通,“不都是貧困戶么?自己織布染衣就脫貧了??!”方俊算了一下,他給織娘開的工資每天七八十元,但如果按自己的訂單量,“最起碼可以讓幾十戶村民脫貧?!?/p>

夫妻倆想擴大生產,想流轉用村里兩畝地,鄰居們又都不同意:“我們以后都要自己染布賣的,怎么能把地方轉給你!”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啪啪打了他們的臉。兩人細想之下。理由也很簡單:在小夫妻返鄉時,就發現村里婦女已經不織布染衣很多年。楊成蘭夫婦返鄉靠織布創業成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但同樣開始心理不平衡。消極抵抗,繼續保持貧困狀態,是這些村民的選擇。

方俊嘆了一口氣,“畢竟好生活,是要靠自己爭取的!”

所以,有一段時間夫妻倆只能把接到的活兒,發給其他的侗寨代工,“如果一直沒場地擴大生產,我們只能離開故鄉,去其他的縣發展?!闭f起來奇怪,土布在家鄉不被待見,但鄰近的縣,卻很稀罕。

盡管如此,方俊夫妻倆還是認為,如果走了,那返鄉就沒有任何意義。土布離開了故土,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剛回鄉的楊成蘭,與鄉親們還有些陌生,經過兩年相處,夫妻倆終于和村里人打成一片。還好,夫妻倆的堅持最終迎來了柳暗花明:當夫妻倆面臨沒地方擴大生產時,當地政府在當地建了一座土布傳承基地,免費提供給他們使用。楊成蘭和她的土布作坊,也成為了縣里指定的手工藝扶貧示范戶——雖然過程曲折,但慢慢開始有本村村民拾起放下多年的織布技藝,加入楊成蘭的土布作坊。

1.他們用自種的棉花自己紡線,再用傳統織機手工織布。

2他們用自種的棉花自己紡線,再用傳統織機手工織布。

3方俊和楊成蘭,兩年過去,楊成蘭和她的土布作坊,也成為了縣里指定的手工藝扶貧示范戶。

4晾布的地方原本是一棟木樓,后來拆掉了空出一片地,他們就租下來用。

5身穿用土布制成侗族服裝的楊成蘭。

有時訂單太多,村民們忙不過來,方俊也必須親自出馬?!耙郧皠偵峡棛C,會覺得自己特別娘,后來說我織布帥的人多了,我也就真的認為自己帥了!”

作坊保持著侗家手工紡線的傳統。很多來參觀的人都覺得這太原始。但楊成蘭卻很享受這種原始帶來的附加收益:手工紡線必須長時間保持專注,這讓自己從手機奴役中掙脫出來。

夫妻倆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下午發貨時間。他們平時足不出戶,但通過網店這扇窗口,很多人知道了他們的存在。淘寶店名為“倚山人”,兩年的營業,但在土布愛好者中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楊成蘭給自己的定位,是給設計師提供原汁原味的侗布原材料:“雖然設計賺錢,但術業有專攻,我們住在寨子里,離原料近,安心把原料做好就行了!”

忙碌了一下午,終于趕好一捧棉線:貨發走才十幾塊錢。賺不到錢,但意味不一樣。如果連萬能的淘寶上都淘不到手工侗布棉線,那么侗家土布愛好者,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有一位來這里體驗生活的90后成都姑娘,她本職是位教師,興趣是做衣服。聽朋友說楊成蘭夫婦手工織布,又草木染衣。于是她買了土布,還覺得不過癮,就請假和朋友跑到山里做了一個月義工。一個月后,朋友返回城市生活,她卻辭了職,直接在寨子住下了。

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已經在鄉村住了快有一年,問她有沒有想過未來、怎么賺錢。姑娘說,為什么要賺錢,村里又不要花錢。這是我喜歡的生活,過得很開心就好。

村里沒有快遞點,還好村村通公路已經修通。每天下午,方俊都會開著車到縣城發貨。每天在路邊目送丈夫遠去,成為了楊成蘭的必修課。

這天天氣好,目送了方俊發怏遞后,楊成蘭就背上腰簍,扛上鋤頭,開始上山挖草藥。住在村里就是方便。所有的原材料都可以在山里直接找到。方俊夫婦返鄉之初,打算流轉的兩畝土地,就是希望能種下一些草木染原料。這樣他們就能擴大規模,給村民們發出更多的訂單。沒想到這最終的情況出乎他們的意料:政府出資購買了大量藍靛苗,作為扶貧工程免費發放給村民種植,生產出藍靛后賣給夫妻倆做產業配套……

而困擾夫妻倆的房子問題也終于解決:夫妻倆在村莊最高處購得兩塊宅基地后,又在鄰村買下兩棟拆遷的木樓木料,組裝成兩棟木樓。兩棟小樓比鄰而建,倚山臨水,一座用來居住,一座用來做土布工坊——最終,夫妻倆在線上做了兩年的“倚山人”后,終于重新把家安在故鄉。

猜你喜歡
木樓土布侗寨
侗鄉端午粽飄香
小木樓
用土布貼畫留存美的生活
江南色織土布的現狀分析以及紋樣探索創新
杭州市土布文化產業化發展個案研究報告
贈木樓故人
甘谷縣大像山大佛窟木樓考
《侗寨春曉》創作淺談
苗鄉侗寨乒乓情
小木樓探險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