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的重點指向

2019-01-11 15:52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寇文亮
河北教育(綜合版) 2019年11期
關鍵詞:保教科學化貧困地區

■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寇文亮

2018年11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質量,這說明提高保教質量是學前教育政策制定和關注的重點內容。提升保教過程科學化程度是提升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環節,是政策制定和學前教育管理的核心內容,但無論是從學前教育政策的執行角度上看,還是從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的起點上講,這一問題都不能簡單化處理,需要理性分析、研究與推進。

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的內涵

保教過程科學化是指在尊重學前教育價值獨立性的前提下,面向教育現代化建設目標,在保教對象、保教目的、保教理念、保教內容、保教方式等方面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脫離“小學化”教育窠臼,防止“片追”向幼兒園傳遞,追求保教過程和方式方法的科學性、規范性與有效性,促進和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引導貧困地區幼兒園科學規范發展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實施和推進保教過程科學化,這是提升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質量最基本的路徑與方法。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進程與城鎮幼兒園有著明顯的不同,貧困地區幼兒園之類特征上有著明顯的落后性,表現在建設規模不足、主體單一、園舍簡陋、設備設施匱乏、師資短缺且結構性缺編嚴重、環境創設水平低下等方面。但一些幼兒園的自然環境良好,園舍面積較大,戶外活動空間廣闊,動植物資源豐富,鄉村文化資源獨特,等等。只有認真分析和明確了貧困地區幼兒園的獨特性以及與發達地區幼兒園的差距,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增強推進和實施保教過程科學化的理性。

優化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的靜態影響因素

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進程受兩個層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第一個層面為靜態因素,包括教師、投資、課程、環創和政策制定等方面。首先,由于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起步較晚,而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發展走過了與城鎮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更是短板中的短板。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富余教師、富余校舍以及其他的富余資源,成為了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前十年貧困鄉村學前教育的基本辦園條件。這是造成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質量低下的原發性原因。其次,不合格的師資隊伍和園舍環境構成了這些幼兒園實施保教過程的基本條件,也就造成了其保教過程不規范和“小學化”的基本現實。再次,環創和課程創設水平低下。幼兒園總體游戲材料單一,活動區投放的材料有限,擺放沒有主題性和順序性,有的只供上級檢查或欣賞。最后,貧困地區幼兒園缺乏經費支持。雖然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支持中西部貧困地區學前教育,但是絕大部分資金都被用在了幼兒園的新建改擴建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保教過程質量提升上。要解決這一“瓜菜代”式的學前教育普及方式就要在提升辦園條件的同時提升保教過程質量,在這個問題上,一味等待保教條件的成熟,不是一種積極有效、奮斗向上的態度。

改善貧困地區幼兒園的動態保教過程

影響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的第二個層面的因素是幼兒保教過程。一方面,幼兒保教過程要遵從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其動態性、流程性、互動性和靈活性,對于貧困地區幼兒園更要關注這一點。首先,保教過程要符合規范化標準。依法合規實施幼兒保教,但是機械照搬法規條目是有悖于法規制定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精神的。幼兒園保教過程要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貧困農村幼兒園保教過程不僅要符合貧困農村的自然和社會現實,而且要利用好這些現實條件;同時,要符合這些地區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要充分考慮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其他處境不利兒童的發展需要。所以,適應性和適切性、現實性是提升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質量的重要指向。其次,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內容設置要科學化、規范化。貧困地區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教學活動、游戲活動以及戶外活動等均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需要在保教過程中認真研究。再次,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的實施也要符合地域性和兒童類群性特征。這些區域的兒童在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現在家庭教育背景、村落和社區背景等。因此,在游戲設計、活動指導、材料提供上都要體現兒童的特殊需要。最后,要建立貧困地區學前兒童發展的獨特評價體系,突出其地域和群性特點以及個體性向特征。在評價此類地區兒童發展水平問題上,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類群差異以及個體差異,要盡量避免用一些小學化的、學業知識性的評價指標來引導貧困地區的學前兒童之發展。要進一步明確保教過程評價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過程性和差異性促進作用。

“設計—實驗”是實現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的有效路徑

一方面,加強保教過程設計,從保教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強化研究,為保教過程科學化打下基礎。發揮集體研究的優勢,對每個領域的每個活動進行討論設計,確定保教過程方案,必要時可以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和教研人員參加。另一方面,以“設計—實驗”的方法來改革保教實踐,讓保教實踐成為保教過程科學化的途徑,也同時反哺保教過程科學化,使之不斷地螺旋式上升,提升其水平和層次,以利于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實現。實驗是設計內容的實施和延伸,重點在于防止對兒童發展的泛化理解,提高兒童健康成長的有效度,通過對實驗效果進行檢測與反思,不斷改進保教內容和保教過程設計。這樣,“設計—實驗”保教過程模型就成為了貧困地區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有效的、可行的工作和實施方式。

猜你喜歡
保教科學化貧困地區
科研引領科學保教
荷蘭0~4歲嬰幼兒保教質量評估和提升項目及啟示
山西省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1.42億元
流翔高鈣,實現葡萄科學化管理助農增收
對貧困地區鄉村學前教育的幾點思考
幼兒園半日保教工作細則
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約7100億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透明化、科學化和可預期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淺談幼兒園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