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失序到秩序, 自媒體“寒冬過后是涅槃”

2019-01-11 05:25吳雪
新民周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

吳雪

2018年,是自媒體刺骨寒冬的一年,在新民周刊《再揭自媒體黑幕》報道刊發后的第66天,北京網信辦剛剛關閉了11萬個違規自媒體賬號,刪除49.6萬篇違法信息,可以預見,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大刀闊斧的監管仍可能繼續。

而在2018年之前,自媒體走過了漫長的“野蠻掘金”之路。由于違法成本低,一些自媒體為了雙手撈金違規違法,想紅想暴富而為所欲為。

自媒體,會否在嚴厲整頓的寒冬過后,迎來涅槃重生?別抱怨冬天的“冷酷無情”,沒有它,興許春天的“萬物復蘇”也毫無意義。

野蠻掘金 不等于蓬勃生長

這是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時代,流量與關注度的獲得,不再靠喊出更大的聲音,而是仰仗更“別致”的路徑——蹭熱點、標題黨、吃人血饅頭、寫黑稿,甚至金錢交易。

2015年雙十二,隨著人們的購物欲被挑逗到了高點,一篇《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的公眾號推文引爆全網,短短三天,閱讀數超350萬,吸粉超20萬,它的締造者叫咪蒙,一個熟諳人類情緒、心理及欲望的“自媒體玩家”。如果你第一次知道咪蒙,那么充斥著“loser,婊子,傻X,滾”的印象可能會困頓于你,以至于對她之前的人設,難以適應——一個擅長解構名人,顛覆常識的古典文學碩士,曾混跡于南方周末、在韓寒《獨唱團》中寫得一手好文《好疼的金圣嘆》的文學大拿。

咪蒙人設的前后反轉,是眾多自媒體人的縮影,她的走紅,如一顆深水炸彈,令自媒體池塘浮躁到了極點,許多人不再選擇靜默枯坐、唯內容為王,而是對初心二字“嗤之以鼻”,以顛倒黑白為榮,傳播戾氣招攬看客,丟棄新聞使命,一腳踏入以文賺快錢、以筆謀暴利的“生意江湖”?!斑涿伞鳖^條廣告報價75萬元/條,網紅游戲主播“PDD”簽約費高達5年3個億,張凱律師一篇推文打賞就140萬,甚至地產自媒體敲詐勒索,年入近千萬……

管理部門對違規違法自媒體進行了整頓。漫畫/ 崔泓

時間倒退回十六年前,稚嫩的自媒體還未意識到,自己擁有變現的可能。即便是人人追捧的微信,最初上線時也并沒有什么遠大布局,就連“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口號也是后來想出來的。2007年“老徐的博客”在開設600天后突破1億點,當時大家癡迷于將喜怒哀樂分享到網絡日志;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幾何式的裂變傳播,造就了各種領地的意見領袖,傳統媒體的話語壟斷被打破。

2018 年第35 期和第41 期《新民周刊》連續報道自媒體中存在的亂像。

2012年,微信重新定義了傳播的意義;2015年,直播成為傳媒產業的又一風口;2016年自媒體一片創業紅海、垂直深耕矩陣化?!皣^改變中國”標語的振奮人心,重塑著現代人的感受及認知世界的方式,沒人會預想得到10年后的今天,自媒體的迭代繁榮足以養活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甚至改變了眾多白領、精英甚至家庭主婦的人生軌跡。

然而,高于體制內的驚人回報,三千萬創業者的蜂擁而至,又如一帖清醒劑,令人深思,野蠻掘金并不等于“蓬勃生長”,自媒體秩序掉隊的硬傷,是多方的疏忽,也是人性的弱點。而流量換來的價值,統一指向自媒體華而不實的“虛假繁榮”——用自媒體大V石磊的話說,關注噱頭多于真相,關注流量多于內容,關注賺錢多于責任。

作為社會的瞭望者、觀察者,今年9月10日,新民周刊率先打響《自媒體黑幕》第一槍,在封面報道中,明確指出當下自媒體的兩塊短板——道德底線與法制監管,深度剖析了自媒體黑幕的幾大頑疾?;⒀?、快手等直播平臺“挖墻腳大戰”,不惜以薪水盤剝甚至逝去生命為代價;炮制謠言、瘋狂洗稿,締造10W+榮耀的寫手竟是小學、初中學歷的鄉村農婦;套著知識付費的殼子,新世相課程收購20元盜版課程,轉手販賣卻高達上千元;假新聞炮制者陳杰人,借“輿論監督之名”將自己包裝成“法律人”“互聯網大V”,開設二十多個賬號牟利,一年流水過億元,購置房產10余套。

然而,現象只是揭開了自媒體“虛假繁榮”的冰山一角,自媒體黑幕背后的連鎖反應,還可能影響到整個社會階層的政治、經濟、民生等領域。一個月后,《新民周刊》再次推出封面報道《再揭自媒體黑幕》,分別曝光了自媒體政治傳謠、地產黑公關、毒害青少年等問題,尤其10月22日的《地產自媒體敲詐勒索觸目驚心:有公號年入千萬》重點揭露了地產自媒體背后網絡黑社會“收保護費”的潛規則,大小號配合寫黑稿,以及與新聞記者或公關公司里應外合,榨取企業媒體投放費的黑色產業鏈,引發全國媒體轉載及跟進報道。

站在奔涌向前的岔路口,我們無法再回避自媒體的頑疾了。

要動真格 更要“百花齊放”

薛之謙在《吐槽大會》里說,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什么懷才不遇,如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往好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往壞了說則是標準的先天缺失。

2018年8月5日,斗魚、熊貓等直播平臺的高顏值美女主播遍布在ChinaJoy 的各個展館。

自媒體滿地黃金的光景一去不復返了,2018年尾,自媒體注定要迎來寒冬,當然,也可能是涅槃……

“寒冬”來自于動真格的監管,10月20日,新民周刊《再揭自媒體黑幕》一組六篇重磅文章刊發后,網絡輿論持續發酵升級,當天,新華社刊發系列監督報道,人民網、人民日報發表了“自媒體賬號亂象”四評;11月8日,人民日報再次發布《自媒體亂象需多方共治》;11月10 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針對自媒體低俗色情、標題黨、謠言、黑公關等六大亂象,指出“要自律,不要自戕”,似乎給自媒體發展下了一個事實的定性。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一波接一波的封號席卷而來,監管之手懲罰著自媒體池塘中每一個違規違法者。10月26日,監管部門順藤摸瓜對“地產大哥”“互助賣房”“上海好白相”等違規微信公號進行了封號處理。緊接著,11月1日,第一批19個嚴重違規公眾號被處理,包括“人民監察”假冒官媒發布時政信息,“沒有買賣沒有殺害”傳播有損社會穩定謠言,以及“世界未解之謎”假借科學之名發布虛假信息謀利。

相較于之前的約談、罰款,此次的監管非比尋常,從平臺到內容生產者、從行業頭部到底部,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堪稱空前。據統計,國家網信辦目前共處理了“唐納德說”“傅首爾”“紫竹張先生”等9800多個自媒體賬號。北京網信辦大手筆整頓自媒體八大亂象,針對新浪、頭條、一點等平臺共刪除各類違法違規自媒體信息49.6萬篇,關閉違法違規自媒體賬號11萬個。

在上海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闕天舒看來,事前“未雨綢繆”十分必要?!氨O管思路不該被禁錮,除了實名制與個人信用掛鉤,以及精準規定哪些‘負面清單之外,還要跟上技術步伐,比如完善‘詞頻庫,定制算法,利用動態監測等方式預判,高效遏制違法行為?!?blockquote>

任何一個媒體匠人的初心,都不該被當作犯錯之后的說辭,而是懸掛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謹記,時刻警醒。

監管不是目的,變好才是。短期來看,監管帶來的“變革陣痛”,令人陷入徹骨寒冷,長遠來看,這對行業卻是一個去偽存真、優勝劣汰的必經過程,自媒體作為媒介鏈條中的“紅人”,怎樣做到不失之于盲從,不喜形于顏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楊鵬教授認為,“一棒子打死”與“盲目捧上天”的兩極分化,都不是對待自媒體該有的態度。

越是厲害的工具,對人、對己損傷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使用前,仔細閱讀“使用說明”,謹慎操作是對社會起碼的負責。楊鵬告訴《新民周刊》,“這個度的把握,就好比交通工具,自行車速度低不用考駕照,小汽車速度快就要考,而大客車因承擔責任更大,拿到駕照難度更高,越是馬力大、速度快的跑車,制動系統也越是強大?!睋Q句話說,政府可以根據自媒體的身份和資質,做好分領域、分層級細化管理,一旦評定了一二三類資格,便可享受該檔權利精準運營。闕天舒認為,自由流通與合理規制并行,才會讓自媒體在整合社會資源方面大有可為。

“內容為王” 永不過時

由萌芽到繁榮,再到沉淀,自媒體的發展路徑,讓人感觸良多,在與傳統媒體共生的網絡空間,未來自媒體將走向何方?關于“權威與去權威化”的博弈,又該怎樣合理配置、有效融合?

在討論之前,分享兩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第一個,北京市第一份都市早報《北京晨報》于2018年年底???第二個,山東新媒體村,農婦做自媒體收入過萬,過萬的成本不需要文化,知識、視野,一年400塊的寬帶費即可。

一邊是傳統媒體衰落轉型,一邊是自媒體淪落為流水作業,當新聞的使命越來越遠,當資本的泡沫越吹越大,歷史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如今自媒體以新聞之名“忘我逐利”,后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9世紀后半葉,美國“黃色新聞”、假新聞泛濫,難以遏制,直到學者提出“媒介的社會責任”理論,加強傳媒業自律、保護隱私權,以及關于誹謗罪的判刑,從而扭轉了混亂局面。

楊鵬指出, “戴著鐐銬跳舞”是傳媒業的必修科目,很多情況下,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最終會逼迫媒體舍棄部分商業利益。經過新一輪的洗牌,自媒體行業漲粉最快、獲客成本最低的人口紅利期已經過去。

非職業化的自媒體,多用于社會交往,這類用戶的內容生產能力和運營能力不夠強,社會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因此,通過教育方式、法律手段解決,可以有效控制局面。

而大V則不同,像淘寶一樣,用戶、流量必然奔向大玩家,形成專業化、公司化、垂直化的新格局,新入局者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必須投入千百倍的運營努力,這就是“互聯網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凹幢闶莻€人運營的自媒體,如果實力強,也會被機構收編,集中、細致的管理也就具備了可能性?!睏铢i認為,今后,粉絲經濟、社群經濟會成為自媒體的重要特征,相同的標簽,會吸引到相同興趣、性格、喜好,誰能激活相似點的用戶,并持續輸出優質且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在凌冽的競爭中持久存活。

事實上,從“內容為王”這點上看,傳統媒體與自媒體并非兩極,傳統媒體代表嚴肅的權威,自媒體代表著多元化的聲音,社會需要明辨是非的新事物參與,更需要主流導向的官媒發聲。雖然,目前的傳媒業仍然存在著主流媒體”和“非主流媒體”、“精英嚴肅內容”和“大眾娛樂內容”的分隔與博弈,但在媒體融合的變局中,要區分傳統媒體、新媒體甚至自媒體,將變得越來越難,也越來越缺乏必要性了。

傳統媒體也在擁抱自媒體。報紙的???,并不代表內容的消亡,只是換了一個承載的容器,像公眾號、客戶端甚至小程序,能產出內容仍然是那群高手,我們離新聞更近了;自媒體也在吸納傳統媒體的資源——專業人力資源、優質內容資源,共同打造融媒體、全媒體。從“你是你、我是我”,逐步發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后,還會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局面。

曾經靠著標題黨、濫竽充數的自媒體們,終將在大浪淘沙中淘汰出局,傳統媒體、自媒體的未來,最終仍然會歸位到深耕且持續產出“優質內容”上,只有這樣,“靠自媒體養活自己”的豪邁,才能徹底不淪為一個噱頭。

還記得二更食堂對著千百萬粉絲道歉時,用了“初心”二字,我們理解一個傳統媒體出身的創業人,哀嘆自己錯得離譜,盼望找回曾經的輝煌。但,任何一個媒體匠人的初心,都不該被當作犯錯之后的說辭,而是懸掛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謹記,時刻警醒。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
微博與傳統媒體新聞生產互動關系的探討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當前傳統媒體版權保護的難點及對策
傳統媒體版權保護面臨八大難關
論網絡時代傳統媒體的應對之策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淺析傳統媒體的優勢與不足
傳統媒體PK新媒體,向新媒體學習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