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影視圈:一場不破不立的大地震

2019-01-11 05:25闕政
新民周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范冰冰

闕政

2018年的影視圈,比以往任何一屆,都更像是在算一筆經濟賬。

9月,電視劇《娘道》編劇郭靖宇將矛頭直指電視劇收視率造假——出品方不得不按照某衛視的要求,從黑色渠道“購買收視率”,一部劇的花費高達數千萬,等于“每集要交90萬的保護費”。

10月,消失在公眾視野四個月的范冰冰再度出現,以補繳8.8億稅金收場,其中70%屬于其中偷漏稅的懲罰性罰款。

10月8日,國稅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秩序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影視制作公司、經紀公司、演藝公司、明星工作室等企業及影視行業高收入從業人員,對2016年以來的申報納稅情況進行自查自糾。

11月,不斷有明星與影視工作室被約談,影視從業者面臨著補交三年稅款的問題,曾經的避稅天堂霍爾果斯上演了影視公司的“集體大撤退”。

12月28日,17時05分02秒,2018年度全國總票房(含預售)成功突破600億元大關。其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貢獻分列第一、第二、第三,分別貢獻了6.1%、5.7%、5.2%。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559億元。

好在,撼動收視率造假的產業鏈雖然不易,卻依然有行業先行者,試圖重建一個影視劇評價體系——年末,視頻網站愛奇藝宣布“告別唯流量時代”,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

一邊是離既定目標越來越近的喜悅,一邊是一場即將到來的寒冬,2018年的影視圈,真像是一曲冰與火之歌??雌饋砻?,實則是一場不破不立的重建——前些年走上前臺的高概念們,比如IP,比如流量,比如大數據,正在一一崩塌。

破假立真,莫使劣幣驅逐良幣

如果說2017年“幽靈場”“票房造假”是行業毒瘤的話,那么2018年,這個毒瘤就換成了“收視率造假”。前不久,《新民周刊》發布了《被“盒子”代表了的本屆觀眾》一文,對編劇郭靖宇怒斥的“收視率造假”來龍去脈進行了分析,發現這實在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影視業若有頑疾的話,收視率必然是其中之一。

即便最近十多年來不斷有從業者炮轟假收視率問題,這場仗卻是屢次宣戰、屢次戰敗。讓人不禁要問:從業者的一腔熱血是否能真正撼動收視率領域的“潛規則”?我們現存的電視節目評價體系,究竟還有哪些“黑洞”有待填補?

如果說2017年“幽靈場”“票房造假”是行業毒瘤的話,那么2018 年,這個毒瘤就換成了“收視率造假”。漫畫 / 崔泓

放大來看,收視率造假和票房造假、幽靈場,乃至水軍、流量造假都是一樣的,核心就是一個“假”字。電視劇的收視率可以造假,電影票房自然可以,視頻網站的點擊量更加可以——據悉,某知名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數量,也只有其對外宣稱的十分之一。小到改一張電影票的票面,大到生造出幾千萬的會員數、幾百億的點擊量,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將影視業的泡沫越吹越大。

而一旦吹泡泡的人越來越多,泡泡吹得越來越容易,影視行業會發生什么?只會有一個趨向: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吹泡泡的隊伍里去。當整個行業的數據造假都變得非常容易的時候,產業鏈上沒有一個環節能夠躲過這朵惡之花帶來的傷害。而觀眾,可能是收視率最大的受害者。且不說造假帶來的欺騙,就算所有的數據都是真實的,如此“唯收視率”“唯票房”“唯點擊量”而論的價值觀,本就注定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好在,撼動收視率造假的產業鏈雖然不易,卻依然有行業先行者,試圖重建一個影視劇評價體系——年末,視頻網站愛奇藝宣布“告別唯流量時代”,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作出此舉,正是因為看到了“唯播放量論”現象帶給產業鏈、平臺方、制作方、用戶的傷害——在“唯播放量論”的影響下,不少從業者將播放數據作為目標,不僅扭曲了創作和宣傳初心,還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業滋生出刷量等違法行為,與此同時,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日趨抬頭,大量優質作品因為缺乏綜合客觀的評價體系而被埋沒。

關閉播放量以后,愛奇藝用“熱度”來取代“流量”,提出了全新的節目評價體系: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效果如何?2019年我們拭目以待。

破炒作立演技,好演員的春天來了

和“收視率造假”并列今年熱詞的,恐怕還有“天價片酬”和“陰陽合同”。明星的天價片酬是老生常談,而陰陽合同更是暴露出了明星天價收入背后的偷稅漏稅問題。

10月,新華社報道:“從調查核實情況看,范冰冰在電影《大轟炸》劇組拍攝過程中實際取得片酬3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已經申報納稅,其余2000萬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個人所得稅618萬元,少繳營業稅及附加112萬元,合計730萬元。此外,還查出范冰冰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48億元,其中偷逃稅款1.34億元……”

最終,范冰冰需要補繳8.8億的稅款,而她的經紀人穆曉光,更因故意銷毀涉案公司會計憑證、會計賬簿,阻撓稅務機關依法調查,涉嫌犯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范冰冰“落馬”的故事背后,其實還不只是一筆經濟賬。因為范冰冰的整個上位史,也就是一部影視圈的“羅曼蒂克消亡史”——蹭熱度、走捷徑、刷下限、炒緋聞、擠踏踩壓,哪一件事,她都沒有缺席。

她自封的“范爺”這個詞,乍看之下,似乎代表著女明星的強大自我,不屑依附,但細品一下,這個詞實在是非常厭女癥的:它暗示我們,一個女人只有活得像一個男人,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這不是厭女癥又是什么呢?表面上的女權,骨子里的直男癌。

范冰冰的一路走紅,其實和各種造假一樣,給了從業者一種不良暗示:世風日下,來點“艷壓”,來點“馬震”,懂點炒作,比業務能力過硬更有用——這種危害,竊以為并不輸于偷稅漏稅。

《新民周刊》2018 年第39 期專題報道了影視數據造假現象。

前不久,廣電總局再次指出,要“堅守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向追星炒星、過度娛樂化、低俗媚俗、高價片酬等說‘不,合理控制明星、嘉賓片酬額度,堅持在全行業執行‘四個堅決不用的標準,嚴把內容關、導向關、人員關、片酬關,確保社會責任得到履行”。

巧合的是,在范冰冰銷聲匿跡的四個月里,演員的業務能力終于第一次被放到了聚光燈下——隨著綜藝《我就是演員》的熱播,一個個演技過硬的非流量演員,開始走到觀眾面前。

曾因《驢得水》受到關注的女演員任素汐就是其中之一。在新片《無名之輩》里,她被觀眾贊為“坐著就把戲演了”。而三十出頭仍寂寂無名的章宇,也因《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和《大象席地而坐》的接連上映爆紅,讓觀眾見識到了他低調為人背后的非凡演技。

而二人合作的影片《無名之輩》其實更耐人尋味——論劇情,多線敘事的《無名之輩》每一條線都淺嘗輒止,最終交匯也顯得潦草應付,但是因為好演員云集的“加持”,影片一路拿下了將近8億的票房和豆瓣8.2的高分。陳建斌、任素汐、潘斌龍、章宇、王硯輝,這些看起來和流量、和商業價值沒有一毛錢關系的好演員們,成了一匹匹意外的黑馬。

有趣的是,據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以來,電視劇收視率最高的演員,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小鮮肉小花、各種流量明星——男演員前三名分別是王凱、張嘉譯、靳東,3人參演劇目數量均為5部,作品累計收視點均達到9%以上。而女演員的前三名分別是馬伊琍、李小冉和劉濤。雖然國產電視劇愛用小花小鮮肉已經是習慣動作,但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叫好叫座的,還是中生代演技派。

正如徐崢在《我就是演員》中所說:“好演員的春天來了?!?h3>破玄幻立現實,寫出時代與民意

和好演員的春天一同到來的,還有現實主義題材的春天。

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成為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爆款電影。無論是30.97億的票房,還是在社會上掀起的巨大反響,都堪稱一次重大的勝利。

反觀徐克導演的大IP新作《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和口碑卻不盡如人意——并非誠意不夠制作不佳,而是市場已經轉向——玄幻古裝歷史題材的大IP,2018年似乎一律都以戰敗收場。電視劇方面也是如此——《如懿傳》《天盛長歌》《武動乾坤》《鳳求凰》《莽荒紀》《扶搖》《將夜》《回到明朝當王爺》這些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大IP劇,最終都高開低走,多是悄無聲息地上線,至多翻起一個小浪花就偃旗息鼓了。

2018 年,一部《我不是藥神》,成為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爆款電影。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再度證明了“全民沉浸式”電影的重要——在娛樂背后,含有自己的社會和民意表達,能夠引起觀眾廣泛的共鳴,吸引的受眾不僅是影迷,更是平時不進電影院的普通觀眾——這才是超高票房電影的統一規律。

與往年相比,這一屆的觀眾倒是越來越成熟了——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以往對于爛片“越爛越罵,越罵越看”的情況在走低。最明顯的標志莫過于開心麻花電影的票房不如預期——2018年,開心麻花改變了自己一年出一部大電影的節奏,一狠心連上兩部:暑期檔的《西虹市首富》和國慶檔的《李茶的姑媽》。如果說《西虹市首富》還算踩到了社會貧富這條敏感線,因而收獲了不俗票房的話,《李茶的姑媽》則不僅將喜劇拍成了嘈雜不堪的鬧劇,還植入了與主流婚戀價值觀相悖的“直男癌”式自娛自樂,因此票房暴跌至5億——觀眾的不買賬,直接寫進了最終票房里。

很有意思的是,與營銷狂轟濫炸的國產片相比,2018年頗有一些悄無聲息上映的印度“批片”,成了現象級的電影,票房也屢次沖高,不得不說,與其選材與社會現實緊密關聯大有關系——《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聚焦印巴和平,《廁所英雄》反映印度的“無廁所,無新娘”運動,《起跑線》關注教育資源緊缺和階層上升通道即將關閉的恐慌,年末的一部《印度合伙人》更取材自真實創業故事,不動聲色地將婦女權益與解放運動融入了一個大叔從小村鎮走向聯合國講臺的創業故事。

顯然,印度電影不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又唱又跳”。盡管現在他們仍然唱歌跳舞,卻在唱跳縮水之余,越來越密集地反映社會問題。中國觀眾之所以對此深有共鳴,正因為國情之中也有與之相似的部分。

同樣能體現觀眾成熟度的,還有小眾電影的分眾市場正在逐漸形成——想當年,制片人方勵為了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下跪求排片。而現在,制片人沈暘(《白日焰火》《少女哪吒》《路邊野餐》的幕后推手)則將《巫山云雨》導演章明的新作《冥王星時刻》帶到了比高旗下影城,“出于對藝術片本身的保護,影片僅在比高旗下14家影城限量點映,只愿尋找到真正能靜下心來欣賞藝術電影,珍視好電影的觀眾”。曾以《路邊野餐》蜚聲中外的畢贛導演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選擇在12月31日晚進行點映,預售票房也已經破億。

在上海,藝術電影聯盟2018年的成績單也十分好看:德國電影大師赫爾佐格回顧展百分之百滿座,美國新銳電影大師展上座率百分之九十,菲律賓電影大師展上座率百分之九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影展天山主會場上座率百分之八……有情懷的商業佳作豪收30億票房,有情懷的小眾文藝片和各種類型的海外影片同樣有它的受眾,這才是電影產業應有的發展方向。

而之所以電影屢出現實題材爆款,電視劇卻遭遇“小年”,不僅因為玄幻劇齊齊敗下陣來,更因為所謂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還總被觀眾詬病為“偽現實題材”——《談判官》3.4分,《創業時代》3.8分,編劇大概都是從來沒上過班的,寫出來的行業劇也好,創業劇也罷,只不過把霸道總裁瑪麗蘇的故事套個殼,觀眾也不是傻子,馬上就看出來不對。

終于到了年末,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東風,幾部真正有生活的現實題材電視劇來了——《大江大河》《外灘鐘聲》《大浦東》,讓人從電視劇擅長的娓娓道來里,看到了40年的改革和發展——現實題材不好寫,但寫好了就一定有觀眾。倘若一開年就有這些強片撐場的話,2018年的劇王就不會只是《延禧攻略》了吧。

猜你喜歡
范冰冰
范冰冰:你要真正強大,才有能力嫁給愛情
范冰冰、李晨之戀:那條愛情路有多長
范冰冰長得委屈
范冰冰長得委屈
范冰冰李晨,從緋聞到愛情路有多長
李冰冰vs范冰冰:“明爭暗斗”這些年
第一次坐高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