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舞臺亂象叢生

2019-01-11 05:25劉朝暉
新民周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特朗普

劉朝暉

2018 年6 月9 日,G7 峰會第二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多國領導人同特朗普談話。

2018年的國際局勢,依然起伏動蕩。既有新的歷史被締造,也有舊勢力的風雨飄搖,戰爭與和平的主題,串聯著全球的各個熱點,世界繼續見證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亂象叢生的國際舞臺上,美歐國家充當主角,頻頻上演“黑天鵝”事件;中東局勢依舊復雜嚴峻;美俄土伊沙等域內外大國競相角逐;東北亞朝鮮半島和風盡吹,朝韓之間的堅冰正在消融;歐洲諸多難題,曠日持久……這一切,構成了2018環球的風云詭譎。

中美經貿摩擦牽動全球

2018年7月6日上午,中國網友的目光聚焦在了黃海上一艘滿載大豆、向大連港狂奔的美國貨船,這艘船名為“飛馬峰”(Peak Pegasus)號。就在這一天,美國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這艘船緊趕慢趕,為的就是希望趕在中國對美國商品采取對等措施前,抵達大連港清關。然而,“飛馬峰”號終是沒趕上最后的時點。中國對美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于北京時間7月6日12:01開始正式實施。

亂象叢生的國際舞臺上,美歐國家充當主角,頻頻上演“黑天鵝”事件;中東局勢依舊復雜嚴峻;美俄土伊沙等域內外大國競相角逐;東北亞朝鮮半島和風盡吹,朝韓之間的堅冰正在消融;歐洲諸多難題,曠日持久……

此前的6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同時就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開始征求公眾意見。第二天,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對美國反擊的通告:中國亦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對其余商品加征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布。而“飛馬峰”上滿載的美國產大豆,正是中國被迫對美關稅反制的標的產品之一。

這場貿易摩擦是在美國明確將中國視作主要戰略對手但尚未找到新戰略加以應對,同時又不甘坐視中國繼續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的一種政策選擇。美方這一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有悖于中美雙方磋商已達成的共識,嚴重侵犯我方的合法權益,威脅我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對抗,在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的時代,于中美經濟,于世界經濟是百害而無一利。在去年11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美國有約180家企業參展,這一數量只有日本企業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就是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到美國對華出口。顯然,美國自身大為受傷。

2018 年4 月27 日,朝韓邊境板門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跨過軍事分界線后邀請韓國總統文在寅進入朝鮮一側,再攜手共同跨過軍事分界線。

可以說,經貿摩擦在過去的這一年中貫穿中美關系,但中國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經貿爭端的態度也始終未變。所幸的是,在中美經貿摩擦面臨進一步升級的關頭,中美元首共同踩下剎車。

12月1日,共同出席G20阿根廷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了會晤。這是自今年3月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以來兩國元首的首次會面。雙方討論了中美經貿問題并達成了共識,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立即著手解決彼此關切問題,指示雙方經貿團隊加緊磋商,達成協議,取消今年以來加征的關稅,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盡快回到正常軌道,實現雙贏。

雖然此次兩國元首會晤帶來了90天談判期,但中方也深知,中美經貿摩擦問題錯綜復雜,不可能指望通過幾次磋商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甚至不排除中間還會出現反復。我們對美國政治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有清醒認識,對中美關系既合作又斗爭的兩面性要有充分準備。所以,中方仍會“保持戰略自信與戰略定力”,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淡定從容地應對各種風雨。

半島從對抗到對話

朝鮮第六次核試驗,成功試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美國航母突然改變航向,開向半島……2017年的朝鮮半島,還籠罩在一片戰爭疑云中。誰能想到,當2018年春暖花開的時節,局勢卻發生了戲劇般的反轉。年初,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遞出橄欖枝,韓朝“一拍即合”,攜手參加了平昌冬奧會,半島“和平”大戲就此拉開序幕。在出訪中國取得極大成功之后,4月27日,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舉行了歷史性會晤,全球矚目。

相比之前的兩次朝韓首腦會晤,“第三次握手”顯得尤為溫情。金正恩和文在寅見面時,以一個熱情的擁抱致意,并邀請文在寅跨過軍事分界線,兩人腳踩朝鮮國土拍了一張合影。這一刻,兩人宛如兄弟執手的背影,讓三八線的冷戰色彩也被徹底扭轉,令世界動容。與朝鮮領導人展現這種熱絡,文在寅的前任樸槿惠沒有過,樸槿惠的前任李明博更沒有過。

當天晚餐時,金正恩還特意請文在寅一起品嘗從平壤帶來的冷面。這碗冷面成為了朝韓之間特殊的“和平使者”,對于那些因朝鮮戰爭骨肉分離的韓國人來說,就是一份“鄉愁的味道”。板門店之后,朝鮮玉流館的冷面名聲大噪,玉流館的廚師激動地稱它是“和平的冷面”“統一的冷面”。韓國民眾也在朝鮮風味的冷面店外排隊,爭相品嘗“和平的味道”,并期待有朝一日能去平壤品嘗正宗冷面。

春天播下的和平種子,正在發芽開花,變成秋天的果實。2018年,半年內,三次韓朝首腦會談接連舉行。繼4月“破冰會晤”簽署《板門店宣言》、5月“閃電會晤”助推朝美峰會后,9月的韓朝首腦會談更是發表了《平壤共同宣言》,韓朝關系繼歷史性轉圜后再上新臺階。

同時, 6月新加坡的“金特會”打開了半島問題僵局,釋放的善意信號使半島局勢更趨利好。從差一點沒見成到相見時的握手言歡,朝美史上首次峰會的舉行令整個世界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超強刺激與欣喜若狂。

“文金會”、“特金會”及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罕見地對華三連訪,使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成為2018年全球最具戲劇性的場所。不過對于半島和平進程的前景,并不能就此下一個樂觀的結論,誰也不知道這一歷來的大國戰略競技場在2019年是會否極泰來還是樂極生悲。

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2018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時表示,幾十年來,中方為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面對朝鮮半島新形勢,我們鼓勵半島南北雙方抓住機遇改善關系,支持美朝兩國相向而行啟動解決問題進程,致力于維護半島得來不易的緩和勢頭。中方提出并推動半島無核化與建立和平機制“雙軌并進”,只有兩個輪子一起轉,問題才能解決,和平才有希望。

2018 年5 月8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美國政治“亂象叢生”

12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國防部長馬蒂斯將于明年2月底去職。這位曾參加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綽號“瘋狗”的老將突然遞上辭呈,導火索就是特朗普宣布從敘利亞撤軍,“背叛了盟友”。國際觀察人士認為,風格相對較為溫和的馬蒂斯與特朗普在總體政策方向和具體政策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兩人終“尿不到一個壺里”。

馬蒂斯并不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后第一位辭職的高官。中期選舉結束后,包括司法部長塞申斯、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內政部長津克等多位政府高級官員相繼辭職,特朗普政府高官“離職潮”仍在繼續。

“通俄門”調查持續發酵、高級官員頻繁離職;內外政策實施的不穩定;民主、共和兩黨黨派斗爭的不穩定……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美國內政外交這一年來可謂“亂象叢生”。

不僅僅是“通俄門”,特朗普還被指涉嫌違反選舉法對于候選人資金使用的規定。特朗普的白宮、曾經的政權過渡委員會、競選陣營、家族事業,本人和家人以及身邊的人現在都成為穆勒特別調查委員會或美國司法機構的調查對象,這可能在美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和案例了,顯現了特朗普所面臨的空前危機。

2018年,美國的“退群”紀錄不斷被刷新,近年來,美國退群總數達到了7個。退出了TPP、退出了巴黎協定、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今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10月,美國又叫囂要退出《中導條約》。特朗普仿佛游戲般的舉動,使得美國單邊主義色彩更濃,與歐洲等盟友漸行漸遠。公眾號“牛彈琴”形容:特朗普的退群退群再退群,充分說明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憤怒,就好比一個美國造反派,正殺氣騰騰在白宮鬧革命。

《新民周刊》2018 年第17 期封面報道《跨越三八線》。

《新民周刊》2018 年第23 期“韓美峰會”專題報道。

《新民周刊》2018 年第38 期特稿。

特朗普為了打擊所謂非法移民,美墨邊境將近1800個非法移民家庭遭美國當局強行拆散,至少2500名兒童被迫與非法入境的父母分離,近萬大篷車移民滯留美墨邊境……移民們的美國夢正在破碎。雖然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通過了包括特朗普想要修美墨邊境隔離墻的50億美元的額外支出的預算方案,只是,特朗普競選以來所一直宣稱的墨西哥會付修墻費用的吶喊還在耳畔,現在卻怎么可能說服民主黨和多數民眾來買這個單。

當然,特朗普也并非“不可阻止”。11月的中期選舉,共和黨輸掉了眾院多數,特朗普將于2019年1月國會換屆后,變成“跛腳鴨”。將一切搞得一團糟的特朗普和他的“美國優先”未來會如何?誰知道呢。

俄國與西方博弈加劇

西方制裁、俄烏沖突、美俄矛盾,都給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的再度復興蒙上陰影。2018年,是俄羅斯與西方博弈加劇的一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高票贏得第四個總統任期。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持續施壓,普京兼具強硬和靈活,在敘利亞、烏克蘭等問題上展現了大國博弈能力。

2018年3月,俄前特工謝爾蓋·斯克里帕利和他的女兒尤利婭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因神經毒劑中毒失去意識,英國認為俄方難脫干系,對此大加指責,雙方上演激烈“外交戰”,互逐外交人員,俄英關系陷入僵局。歐盟、美國等紛紛跟進“對俄圍堵”,欲對俄進行制裁,雙方對抗達到新高潮。英國等西方國家甚至揚言,要抵制6月份在俄羅斯舉行的世界杯。雖然世界杯順利地照常舉行,國際足聯主席吉安尼·因凡蒂諾還說:“俄羅斯的2018世界杯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但是西方對俄制裁并未停止腳步。美國對俄羅斯的第一批制裁已經于8月27日生效,12月18日,美國國會消息人士又表示,美國正在繼續研究第二批對俄制裁方案,以回應在英國發生的俄羅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利中毒事件。

特工中毒事件引發的俄歐對抗,只是俄與西方緊張關系的一個縮影。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等地區問題上分歧仍存,西方對俄制裁和反制裁次第上演,雙方互不相讓,火藥味十足。

烏克蘭國家邊防局11月15日宣布,因非法進入“被占領土”克里米亞的港口,烏方在亞速海共扣押15艘外國船舶。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烏克蘭方面扣押俄羅斯船舶是非法的。十天后,俄羅斯稱烏克蘭海軍5艘船未經俄方許可試圖穿越刻赤海峽進行“挑釁”,俄軍向烏海軍一艘炮艇開火,并扣留了烏海軍3艘船只。由于俄烏在刻赤海峽摩擦事件,原定于12月1日舉行的第二次“普特會”宣告推遲。

年底,特朗普又以退出《中導條約》向俄施壓,俄美針鋒相對?!都~約時報》評論稱,美國現在正處于挑起與俄羅斯和中國“冷戰式”軍備競賽的邊緣,讓已經對特朗普產生不信任感的歐洲感到焦慮,美歐裂痕擴大。

11月,俄羅斯外交部曾發布聲明稱,美國對俄制裁正在成為慣例,美國國內政治紛爭是導致其實施制裁的主要原因。美方試圖壓制俄羅斯,反復迫使俄方在國際事務上改變獨立路線,但其行為并未奏效。2017年7月的首度“普特會”形式大于內容,二次“普特會”輕易告吹,盡管俄美首腦江湖還會再見,但俄與西方齟齬不斷,關系或難在短時間內轉圜,主調仍是“對抗和博弈”。

歐洲“三駕馬車”迷失方向

特朗普在折騰,2018年的歐洲也不太平,法、英、德“三駕馬車”家家都有煩心事。

2018年11月開始,以巴黎為中心,法國多個大城市相繼爆發“黃馬甲”運動。這一運動從部分外省中下階層民眾針對新征燃油稅的抗議活動,逐漸演變成為多階層、多行業、多地區、多年齡階段、“不分左右政治立場”、爭取經濟公正的全民街頭抗議活動,10余萬人上街抗議、凱旋門雕像被砸、巴黎街頭一度混亂……“黃馬甲”運動造成了法國近50年來規模最大的騷亂,且向比利時、荷蘭、英國、德國、以色列等其他國家蔓延。在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面前,希望進行一場銳意改革的年輕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得不放棄強硬態度,做出讓步,以期通過加薪減稅平息民間怒火。

馬克龍上任以來,未能如預期那樣解決經濟不佳等問題,卻首推勞工法改革、調整社會福利等。經濟不見好轉、福利反而下降、過度失衡的勞資關系并未通過政治行動得到修正,增加燃油稅、發展低碳經濟的舉措當然不能得到法國農民、經濟貧困者甚至部分中產階級的支持,最終成為引發“黃馬甲”運動的導火索??梢哉f,“黃馬甲”運動是新一輪對法國民主政治集體失望的集中表達。

馬克龍的棋局還未破解,英吉利海峽那端的英國,也面臨嚴峻形勢。紛紛擾擾的英國脫歐一波三折,越發復雜,前景難料。距離今年3月29日的最后期限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英國脫歐仍停滯在分叉路口,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明朗化的劇情。

自2016年6月23日英國人民選擇脫歐以來,英國與歐盟就陷入了一場進度緩慢且艱難的談判,脫歐也變成了“拖歐”。而2018年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歐盟成員國領導人11月2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特別峰會上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脫歐”協議,但尚需英國議會及歐盟其他各成員國分別批準才能生效。

英國脫歐又吵了一整年還是沒有什么大突破,本來以為就是英國和歐盟談不攏價碼,誰想現在英國內部對于脫歐與否的看法也在經歷著復雜的變化,由于核心問題依舊未能解決,英國國內對這份協議并不認可,甚至還引發了對梅的不信任投票。兩年多來,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現在可謂是到了“生死關頭”了。忙活半天,英國很可能無協議硬脫歐,又或者二次公投不脫歐了……只是不知道,等英國到底脫不脫有了結果,梅姨會不會成了梅婆?

英國鐵娘子“年關難過”,連任四屆德國總理、帶領德意志化解危機、走向強大的德國鐵娘子默克爾,也于2018年10月宣布放棄連任。默克爾萌生退意,在于英國“脫歐”和全歐范圍內的民族主義回潮對整個歐盟體系的挑戰,以及一場接著一場的選戰失利。

自2015年德國對難民“打開大門”以來,默克爾的政治權威隨著反難民情緒的滋長不斷受到侵蝕。超過100萬難民的到來給德國社會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在政治層面,沖擊已經轉化為了難以阻擋的左右極化對立和極右翼力量的崛起。第四個總理任期開場剛剛半年,距離下次德國大選尚有三年時間,默克爾如此明確地表明退意,折射出近年來默克爾政府因難民問題和極右力量崛起而承受的政治重壓。

2018年是歐洲“重啟”法德引擎的重要機遇期。無論是歐元區共同預算、歐盟共同分攤難民機制,還是重啟防務一體化,這些問題的突破都難以離開法德兩國的合力。不過,一個民意“瘸腿”的馬克龍和一個正在“失去”默克爾的德國政府,會帶領歐洲走向何方?

中東戰火仍在紛飛

美國《時代》雜志2018“年度人物”近日出爐,其中包括了10月份在土耳其被慘遭殺害的沙特記者卡舒吉。2018年10月2日,《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沙特籍記者卡舒吉走進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前,根本沒有想到,領事館里居然有一支來自沙特的殺手小隊,用肢解的殘酷方式了結了他的性命。

2018年12月1日,法國馬賽,“黃馬甲”運動在法國組織第三次示威游行,警察和示威者發生對峙,場面一度失控。

失蹤的卡舒吉引發土耳其和沙特口水戰,在國際輿論的強烈關注下,沙特方面終于承認卡舒吉死因系謀殺。雖然調查的結果將兇案幕后主使指向了沙特王儲薩勒曼,但美國表示,關于沙特王儲卷入卡舒吉謀殺案還未有最終結論,也沒發現所謂的“確鑿證據”。明眼人都清楚,美國人在沙特人拋出的軍購大紅包和盟友關系面前,處境比較尷尬。時隔三月,卡舒吉的遺體就像馬航370航班,依然毫無下落。

被卡舒吉事件弄得有點灰頭土臉的沙特,在也門的戰爭同樣焦頭爛額。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多國聯軍裝備著世界一流的武器,卻在裝備遠遠不如的也門胡塞武裝面前屢屢損兵折將。也門亂局至今僵持,不久之前,雙方展開了和談,但是由于也門國內幾大派系多分天下的局面,加上沙特和伊朗在背后的角力,也門和平的曙光其實尚未到來。

同樣戰火紛飛的還有已經打到第7個年頭的敘利亞戰場。4月,美英法又對敘發動空襲,但阿薩德的政府軍在俄羅斯的支持下,不為所動,節節進逼,已經距離反恐戰爭的勝利差最后一步。如今,美國宣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被擊敗,美軍要撤出敘利亞。然而,新年即將來臨之際,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的多處伊朗武裝基地進行了空襲,土耳其軍方持續向土敘邊境增兵,欲對付庫爾德武裝。敘利亞戰火背后的各方,刀光劍影仍未停止。

同樣硝煙彌漫的,還有巴以問題。5月,美國在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后,如期遷移大使館。美方舉動受到巴方強烈反對和譴責,進一步阻礙已經陷入僵局的巴以和解進程。加沙地帶也以新一輪大規模反以示威,迎來最血腥一日,流血沖突傷亡逾千人。

在中東土地上,戰火和紛爭從未遠離??梢灶A見的未來,這種局面仍無改觀的跡象。

猜你喜歡
特朗普
特朗普上任至今發推文1.1萬條
特朗普為何執意買格陵蘭
特朗普邀巴西進北約秀“特殊”
特朗普放話要會魯哈尼
特朗普訪華
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時代中美經貿關系的新格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