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美術發展歷程

2019-01-12 02:43陶雪蓮閩江學院
藝術家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世紀中國畫畫家

□陶雪蓮 閩江學院

新時期以來中國美術的創作重點不在于表現現在社會生活寫實基礎和造型能力,也不再用筆墨作為媒介表現西方現實主義觀念,而是吸收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抒寫主體精神,讓這些優秀作品延續中國人的精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生活與現今社會生活存在較大差距,這導致我國畫家在創作時很難消除這一差異。一些中國畫家在創作時盡量保留中國畫的精神,作品中體現對文化和人生的體悟和思考,把中國美術看作獨立的存在。中央美術學院對于中國畫的教學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在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變遷后,中央美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學科產生了多個分支。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以前有兩條不同的發展主線,第一條是以傳統為主線,隨著現代化發展,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時代相融合;第二條是融合的主線,在創作時堅持人物畫的傳統文化地位,同時借鑒西方藝術,堅持這一學術方針,思考采用何種借鑒方法來體現時代性、民族性和個性。經過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發展,如今中國美術教學及創作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革,蓬勃發展,涌現出了很多藝術家及美術教育家。

一、新時期之初:體制整合和視域拓展(1978—1989年)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美術創作朝著多個方向發展。而關于中國美術前途的探討沒有停止過,這些探討恰恰表現出時代的特點。這一時期,中國美術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中國畫的本體及界限規定受到了沖撞,在沖撞過程中也得到了擴展。20年代中期中國美術領域經歷了初期關注的傷痕文學后到達了更深層次的探索階段,這一層次主要體現美術本體語言及形式感。中國畫家開始探討東西方文化差異,并重點關注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反思。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畫家隊伍及中國畫作品表現出嶄新的面貌,這些作品更多的是清新活潑的風格,打破了以往的創作模式。很多中青年畫家在這一時期迅速成長,在各種畫展及活動中嶄露頭角。這一時期地域性畫派逐漸顯現。第六屆全國美展可以看成是我國當代美術史上的里程碑,在題材上顯現出多種創作手法,拉開了多元化帷幕[1]。這屆美展為中國畫家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大家一起討論創作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在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始關注土法和洋法的結合,深入探討抽象和具體的問題、自然和社會的問題。這屆美展上出現了很多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展現出多樣化及細致寫實等不同的特點。例如,在國畫《礦工的妻子》中使用的是黑色的構圖,在《碑林》中使用的是素色雕像。很多作品都表現出中青年畫家的思想,他們開始在形式上展開探索。20世紀80年代中期是承上啟下的時期,美展結束后,又舉辦了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這次展覽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展現出多樣的藝術風格。這一時期中國美術教育到達了新的歷史階段,經過幾代人共同努力,中央美術學院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經歷了系統教學沉淀和充分的學術積累,打造了全國一流的教師隊伍,在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雄踞全國。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術學院培養了大批繼承傳統民間精神、注重藝術創作的,有修養、有功力的藝術人才。老一輩藝術家有很強的人文品格及治學精神,新一代藝術家在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藝術家精神的基礎上,領悟到中國美術理論基礎及國畫宗旨,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展現出新時期的中國美術風貌。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術教育開始復興之路。這一時期有很多老藝術家先后退休,在教學過程中,中青年教師開始擔當骨干。很多藝術家全力籌建中國美術畫系,興起了以寫生和臨摹、白描寫生為主的基礎教學系統,創造了以臨摹和創作寫生相結合的中國畫教學體系。這一時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師資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國美術發展過程實現了個性化及多元并行結合的方式。中國畫基礎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具體造型訓練方面,把默寫、素描結合在一起。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畫室制度出現。很多剛成立的畫室并不是以畫科命名的,也不是以導師命名的,而是用數字命名。這種形式充分發揮了中青年導師的作用,打破了傳統分科教學的模式,體現出包容的姿態。這種分科方式鼓勵多種風格共同發展。畫室教學繼承了優秀的傳統,與現代模式相結合,促進了中國畫發展,采用新的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出一條中國畫教學道路。

二、世紀之交:多元格局和文化身份(1990—2000年)

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和社會飛速發展,在此過程中,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文明生活,開始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想得到身份的認同。中國美術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注重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文化的現代價值[2]。在20世紀最后十年中,中國文化界注重文化的傳承性。中國畫在創作時也回歸傳統,從形式語言轉變成對文化、身份等問題的探討。此階段,國畫創作受到藝術市場與西方藝術的沖擊。一些人開始研究傳統,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要回歸中國畫的傳統,對傳統和現代性進行轉化非常必要。這一時期關于藝術市場的價值及筆墨的辯論,影響了中國畫發展的方向。在20世紀90年代關于中國美術的討論成了熱潮。這一時期興起了新潮美術,美術界展開了對中國美術宏觀發展方向上的思考,圍繞現代藝術及中國傳統繪畫展開討論,從關注政治及藝術方面開始轉變為關注中西方文化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關于中國畫窮途末路的說法,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關于中國畫底線的說法。在這一時期中國畫創作中表現最多的是水墨藝術,題材內容非常豐富,技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說這是中國美術的獨特風景線。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學院水墨新文人畫及觀念水墨等。中西方融合及先進的西方觀念成為中國美術創作的養料。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創作的過程中,關于價值評判的標準沒有統一,根據中國文化自身的價值標準及西方主義影響,文藝工作者越來越想重構中國美術的價值標準。特別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人們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之間的關系。這一時期很多藝術家再次解讀中國畫的傳統及水墨藝術。很多卓有成就的老畫家大放異彩,成為畫壇的焦點。中青年畫家也開始轉變自身固有思維,重新思考傳統現代之間的關系。此時中國美術的轉向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和其他文化領域的新舊轉換一樣,這也是一個跨世紀的難題。以后的中國畫壇出現了與反傳統思潮相對的復歸潮流。很多畫家開始重新認識傳統,找到創作的源泉。一些畫家在這一時期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強調中國畫是一個畫種的文化,而不是單方面的以水墨為代表。

三、新世紀:傳統新義和時代語境(2001—2018年)

到了新時期,中國美術的文化語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關于中國當代藝術價值觀的討論仍然在進行著,中國畫怎樣走出國門讓世界欣賞,以及中國畫的概念和使用的材料等問題成為擺在中國畫家面前的重要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接觸到西方文化藝術,人們了解藝術作品的渠道也更加多樣[3]。很多西方藝術觀念及創作技法大量涌入國內,各種藝術思潮在中國畫壇上都能得到呼應。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中國人渴望得到國際認同,希望中國文化能夠傳播出去,體現自身價值。不斷提高中國美術的影響力,已經成為強烈的民族文化訴求,不管是對于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還是在宏觀視角的中國文化來說,這一時期體現了多元化的價值標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水墨畫能否進到中國當代藝術的主流及水墨畫在世界藝術中的身份的討論,仍然是新世紀人們討論的焦點,這些討論為后續中國美術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美術發展始終不能脫離傳統,怎樣看待傳統已經成為衡量中國畫的決定性因素。很多專家和學者開始認識到,雖然21世紀中國美術應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但在多元的整體中,傳統仍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仍然有很多畫家在反思傳統的具體范疇及傳統的外延。把中國畫作為歷史是一種傳統,這不僅僅表現在文化上,也不只是文人才能創作的寫意畫,其中還涵蓋很多非文人階層的文化傳統。在教學方面,中國畫系開始獨立招生,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家開始深入探討學術問題及教學規范。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畫教學由傳統為本變成傳統出新。

結 語

綜上所述,歷經百年風雨,中國美術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延續傳統文化的精髓,站在一定的高度,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這是中國畫的教學創作與研究的一個縮影,表現了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思想。

猜你喜歡
世紀中國畫畫家
中國畫
世紀贊歌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都忙啥
中國畫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遠方》中國畫
酷炫小畫家
My School Life
世紀中國夢
《歲有長又長》(中國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