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濤山水畫中的創新精神簡析

2019-01-12 10:01李琪祺哈爾濱師范大學南區
藝術家 2019年2期
關鍵詞:石濤筆法山水畫

□李琪祺 哈爾濱師范大學(南區)

石濤為明宗室后裔,其父因反抗異族統治而死。后石濤出家,是清初四僧之一。他身負國破家亡之痛,又兩次接駕,主動進京結交達官顯貴,企圖出人頭地,卻未果,這種矛盾被石濤巧妙地融入畫作中,使他的山水畫自由靈動、生氣盎然。石濤不僅在筆墨技法上有所創新,在其他方面也有所建樹,本文主要是研究他的創新方法。

一、石濤其人及山水創新

石濤是中國書畫藝術史上一位很有研究價值的人物,其身世與經歷、個人信仰以及書畫理論和他的作品,令后代的許多書畫愛好者、收藏家和研究人員所著迷。但是他受到如此的關注,主要還是源于他的書畫藝術,其書畫藝術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著非常大的魅力。這種魅力之一就是石濤在山水畫中的創新精神。石濤的創新是相對于王原祁等為代表的正統派所形成的傳統而言。在所有所謂非正統畫家中,石濤是最有創新精神的,并且其創新精神強烈地滲透在他的畫作里。

二、石濤山水畫中的創新

(一)營造意境

自魏晉南北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有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山水畫畫作中的意境使“山水”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走上風景這一道路。意境是畫家通過山水石樹對自身進行剖析以及精神追求的一種手段。因此,意境對畫中的山水石具有明顯的超越性。正所謂以實引虛,以虛襯實,虛虛實實,方出意境。意境并非眼前所見的真實景物,而是親臨觀賞自然景觀后在內心產生的感悟境界。

石濤的畫作與清朝初期所流行的仿古不同,一反陳舊的山水程序,直接源自生活。他描繪的都是真實的山水感受,源自親臨所視中的景象。與此同時,他的畫作中近景、中景偏多,山石、樹木以及房舍都近在咫尺,生機勃勃,充滿了張力。在出現房屋的畫作中,房舍必定在構圖中占不小的面積,這不僅是想襯托在這山水中生活之人的閑享之樂,更是在房舍屋宇的塊面形態和樹木山石的線群中形成對比與變化,這樣的結構與當時其他人遠景山水畫作中寥寥幾筆勾勒出的房舍所形成的畫面效果區別是巨大的。

(二)以水墨代筆

在傳統的水墨畫中,強調墨隨筆出,對筆的要求比較多,在畫作中線的運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在墨塊的運用上卻出現了空白。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石濤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的模式,在運用線的同時,也突出了墨塊的運用,將墨當作能獨立存在于畫面的元素并把這種審美元素擴大,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奇妙效果?,F代的許多藝術家也都會在作品中運用沖、洗、潑的表現手法,給人視覺上的沖擊,這種對墨的運用,一定程度上是受石濤開創的這種藝術語言的影響。

(三)專以氣勝

與其他大家畫作相比較,石濤的畫作專以氣勝。而專以氣勝的根本在于畫作中對墨塊的運用,這是很多名家在評論石濤的畫作時所共同認定的。對于怎樣在畫作中表現“氣”,石濤曾說:“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辈粌H如此,石濤還專門在手上下過苦功夫,他的許多畫作中都有此體現。例如,《山水冊》首頁的畫作,就充滿了氤氳之氣。其表現的是夜雨過后的早晨。畫面中,水邊的房屋由于昨夜的大雨,顯得有些陰暗,但是屋后的樹木由于煙云籠罩的原因,呈現出近處清晰,遠處模糊不清的樣子。整體觀來,整幅畫作仿佛四處都彌漫著濃濃的水汽。

(四)筆法獨特

石濤在書法上也極具個性,這不僅體現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更是融入了他的畫作中。從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出,在使用筆時,超越了筆墨的技法。比如,在畫作中,石濤運用“草篆書法”的筆法,用于表現石頭的立體造型。這一技法是石濤也是清朝早期山水畫的一大創新,現藏于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石濤冊頁中,石濤用淡淡的線條來描繪空山和白云,仔細看來,這種線條正是草篆中所使用的圓筆。運用這種筆法,更好地表現了山水內在的生命力,也突出了畫作的活力。但是,石濤并不是拘泥于某一種筆法,我們可以從“任不在筆,則任其可傳;任不在墨,則任其可受”這句話中得到佐證。石濤雖然重視筆墨技巧的訓練,但是更重視對山水畫理的鉆研。

綜上所述,對中國山水畫來說,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之一。石濤在山水畫中的創新精神,也是對當時傳統的創新。關于石濤,因為他為無數的后來人提供了啟示,故而他的創新更有獨特的意義。他所創造的經典山水畫,代表著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階段性的成就,也讓中國的寫意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猜你喜歡
石濤筆法山水畫
山水畫的寫生觀及價值初探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品讀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清朝畫家石濤“北漂”記
石濤山水畫藝術探微
幾多筆法寫思情
張旭《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左傳》筆法
《蒼松秋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