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京腔京韻,弘揚傳統文化

2019-01-12 11:48鄂曉姝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京韻名家教育者

◎鄂曉姝

“生旦凈丑小舞臺,唱念做打大人生”“京腔京韻,律響校園內;名家名段,編排教材中?!弊鳛橐幻袊?,了解和學習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曲藝音樂及體驗其不同的風格,是音樂課程標準提出的弘揚民族音樂的學習目標。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它,學習它,不僅是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增強民族自信心、振奮民族精神的需要。

2008 年2 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京劇進中課堂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以10 個省市為試點,將京劇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并在教材上納入了15 首京劇經典唱段。根據2011 年新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后的音樂教科書每學年增加了京劇的內容,目的是通過聽一聽、唱一唱,讓學習者體會“京腔京韻”,在“唱、念、做、打”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習者進一步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培養熱愛中華國粹——傳統京劇藝術的情感。

一、傳承京腔京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京劇是清朝時期在北京形成的戲劇,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武術、中國舞蹈的優點和特長,還運用了文學創作、美術繪畫等元素,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它集獨特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臉譜藝術、鑼鼓經等一系列藝術為一身,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表演藝術精華的直接呈現,代表了中國戲劇的最高成就,是中國的國粹,被稱為“東方的歌劇”。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普及京劇藝術理應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和青少年的歡迎,但事實是,“京腔京韻”的演唱,“名家名段”的欣賞卻是讓教育者和學習者比較頭痛的事。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廣東的青少年很少接觸過京劇,他們覺得京劇的唱腔難度大,唱詞也難理解,聽不懂,不好聽,不愛聽,更加不肯開口演唱;而絕大部分音樂教育者畢業于師范院校,在師范院校沒有學習過京劇表演,自己對京劇缺少了解,對京劇相關知識知之甚少,也不具備相應的表演示范能力,所以很多時候既不能正確引導學習者聆聽名家名段,也不能做到字正腔圓、身段優美的示范表演,而是往往一帶而過,甚至直接忽略相關內容。長期下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使教育者和學習者對京劇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最終導致京腔京韻的傳承受阻或者失敗。

二、傳承京腔京韻,弘揚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點燃學習者學習興趣

雖然現行的音樂教材中每學年都有欣賞名家名段,但學習者的印象并不深刻,尤其對京劇的歷史更是不清楚,所以在第一課時一開始上課就給學習者播放視頻《要做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的表演唱,讓學習者們思考這是什么劇種?進而引入對京劇歷史的介紹,讓學習者不僅僅知道了京劇的歷史,還知道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東方的歌劇”,學習者從心里產生一種自豪感。接著通過圖片、視頻介紹京劇的伴奏樂器,課堂上學習者們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原來京劇有這么多的伴奏樂器?!薄拔抑恢谰┖墙o京劇伴奏的,原來還有其他樂器?!薄巴?,還分文場和武場?!薄瓕W習者們學習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所以在敲擊簡易的鑼鼓經時,他們不僅按要求分組學會了一種樂器的拍奏,更主動要求學習其他三種樂器的拍奏,輪換著來合奏。意猶未盡地結束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習者們一個勁地問:哪天再學京???

(二)教育者字正腔圓的示范表演,激起學習者模仿學習的熱情

《京調》這首京歌雖然只有四句,但概括了京劇的四大行當、京劇的表演形式、京劇的臉譜藝術、京劇的鑼鼓經,因此,為了幫助學習者切實感受和體驗這首京歌的魅力,我采用了自己示范表演的方法。具體來說,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播放京劇伴奏音樂并親自來演唱京劇片段,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習者的注意力,用我的表演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感受京劇的韻味,直接切入主題。隨后我出示圖片和播放視頻介紹京劇的四大行當,學習者通過看、聽老師的講解,能區別出京劇四大行當。但是四大行當中——“凈”的臉譜藝術光靠語言的表述不夠生動,于是我通過聲情并茂的演唱京歌《說唱臉譜》,不僅讓學習者們明了京劇臉譜相關的知識,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我引入《京調》“生旦凈丑角色全”“五彩的油彩臉上畫”這兩句歌詞,并再一次演唱示范,然后運用口傳心授的方法引導學習者們演唱,這樣直觀生動的演示,勝過千萬句描述。接下來我又示范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學習者來模仿,在實踐中學習者們明白什么是“唱”“念”“做”,再觀看京劇經典劇目《三岔口》,讓學習者知道京劇的“打”。最后我示范教授,學習者模仿演唱“唱念做打不簡單”這句歌詞。學習者看著具體而又生動的示范,來模仿動作、念白和演唱,不僅使學習者從理論上明白了京劇的表演形式,還讓學習者親自體驗了整個表演過程,這比干巴巴地說講要有效得多。所以,當完整演唱《京調》時,有幾名學習者就邊唱邊自己做出簡單的動作,見此情景,我馬上請這幾位學習者表演示范給大家看,我再略加指點,帶領全班學習者一起邊唱邊表演,進一步感受京腔京韻。下課后有幾個學習者找到該班的班主任,說要在下周的班會課上表演這首《京調》。更讓我驚喜的是,當天晚上我收到這個班的一位家長的短信:“剛問了孩子,今天老師教的京劇怎么唱,沒想到孩子竟然能像模像樣的唱兩句,謝謝老師,讓孩子們了解、感受傳統文化?!蓖ㄟ^這樣的學習,不敢說讓學習者熱愛上了京劇,但確實讓他們通過教育者細致的講解、標準的唱腔和動作的示范,對京劇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京劇感興趣,不排斥,想多一些了解它、感受它的魅力,達到了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為培養學習者熱愛傳統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妙用流行音樂,打開學習者興趣之門

京歌是當代出現的一種把京劇的唱腔和通俗歌曲結合起來的新的藝術形式。歌詞內容反映當代人的生活情感,演奏樂器是現代電聲樂隊與傳統京劇伴奏樂器相融合,而曲調旋律多用京劇的西皮二黃和現代流行音樂水乳交融,傳統與現代二者結合,相得益彰,風格獨特。通過傾聽京歌,學習者可以從側面了解和感受京腔京韻的美好,這對其后續主動、有效地對京劇這一劇種進行研究和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就當前我國青少年的興趣取向和精神追求來看,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熱衷于流行音樂,與此同時,隨著近些年“中國風”歌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關注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古老劇種,這就給京腔京韻的傳承提供了有利條件,基于此,教育者再因時制宜地利用京歌對學習者進行引導,勢必能較好地激發學習者對京劇的熱愛,提高其研究和學習京劇的積極性,推動京腔京韻的傳承與發展。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領略京劇的藝術魅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教育現代化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京劇表演片段,視聽結合,讓學習者領略多彩的京劇藝術魅力。在《京韻》這個單元中,向學習者講解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時,我通過生動的表演、示范,讓學習者很快的明白了“唱”“念”“做”。但“打”包含了武術、舞蹈墊子功等要素,作為音樂老師是不具備這些京劇專業的基本功。為此,我從網絡上下載京劇《三岔口》中最經典“打”片段,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習者們觀看,這樣具體生動直觀的方式,比干巴巴的說教效率明顯高了很多。正因為多媒體具有這些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在引導學習者學習《京韻》時,無論是四大行當和伴奏樂器圖片,還是名家名段表演的視頻,以及歌曲的曲譜和音頻,我都運用多媒體一一展示,不僅給學習者視聽結合的感受,促進了其對相應知識的內化,更是讓他們領略了多彩京劇的魅力。

(五)從優秀的劇目和名家名段中學習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戲劇是以演員扮演的角色為手段來表現生活的綜合藝術,它能以直觀有效的方式對人施加道德、審美等方面的影響,對人的影響更直接、更具體,是一條便捷適當的人文素質教育途徑。正如戲劇理論家萊辛所說:戲劇是教育大眾的最有效的辦法。被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15 首京劇經典唱段是教育部組織專家們從眾多劇目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頌揚了中華民族許多的優秀思想品質。

教育部把京劇引進到音樂課堂,主要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作為音樂教育者有責任引領孩子們,讓他們了解京劇,聆聽并學唱一些名家名段。但我們面對的是沒有接觸過京劇的青少年,尤其是廣東地區的孩子,對京劇更加陌生。所以,在平時,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應當運用多元化的手段去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知識與趣味相結合,讓學習者在聽一聽、唱一唱中去體味“京腔京韻”,在“唱、念、做、打”實踐活動中去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產生排斥心理,進而培養熱愛京劇藝術的情感。同時,我們也要利用經典劇目所蘊含的豐富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從優秀劇目和名家名段中學習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猜你喜歡
京韻名家教育者
名家
品讀
箏曲《醉京斕》中京韻的演奏表現
我國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發和培養
如何抓住京劇藝術中的“京韻”
名家
我國教師教育者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教育者要懷揣夢想上路
名家之約
名家之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